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人心肝五脏哪个部位图片
扩展阅读
水晶饰品手机链图片 2025-05-15 16:56:04
ps改素描图片 2025-05-15 16:45:02

人心肝五脏哪个部位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16 03:32:39

Ⅰ 人体器官图心肝脾肺肾位置

人体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它的功能相适应。我们一般都比较容易注意到一些组织集中的直观的器官。比如: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再如:内脏器官心、肝、肺、胃、肾等。不少器官都容易被人们忽略而不认为是器官。比如任何一块骨骼肌,皮肤等。

心肝脾肺肾

心脏

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字形器官。

脾脏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脏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将其“悬挂”在上腹部。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肾脏

肾脏的位置:右肾门正对第二腰椎横突,左侧针对第一腰椎横突,右肾由于肝脏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正常肾脏上下移动均在1-2厘米范围以内。肾脏是在横膈之下,体检时,除右肾下极可以在肋骨下缘扪及外,左肾则不易摸到。

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Ⅱ 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哪些

如图所示;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2)人心肝五脏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1、心脏

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2、肝脏

肝病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患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所引起。

3、脾脏

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会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营养不良,使身体消瘦。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4、肺脏

空气经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内,供给所需的氧气。肺部异常有气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肺若染患疾病,则肺部部会浮肿,皮肤会渐渐干枯。

5、肾脏

肾有储藏精气的功能,所以有人称肾是人生命力的测量器,老化现象的出现就是肾虚的表示。体内所有的水分都在肾的支配下。浮肿、停滞、尿崩症、排尿次数频繁等,都是由肾虚所引起的。

6、胆

胃、肠等器官何时进行消化工作,何时停止,这些都由胆来决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进入休息状态,需要相当的“决心”,所以胆虚的人常会失眠。

7、胃

胃能将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养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都是胃病的症状。

8、小肠

小肠在摄取食物的养分时,便将它们分为水、气、血三种,然后输入各需要的器官。消化不良、下痢、便秘都是小肠方面的疾病。

9、大肠

大肠承受各器官吸收后的残渣、然后排出体外。便秘、下痢是大肠方面的疾病。大肠发炎会使肛门红肿,甚至造成痔疮,导致肛门出血。

10、膀胱

膀胱将体内的水分集中在一起,然后送到各需要的部位,再将多余的水排出体外。膀胱炎的症状是浮肿、排尿次数频繁。

11、三焦

三焦能促进气、血及津液的循环,使各器官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因此三焦患病,会连带影响各器官的健康。

Ⅲ 心肝脾肺肾,分别在人体哪个部位

心,位于胸腔前下部的中纵隔内,约2/3居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及第2-6肋。

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平第5肋间或第5肋,下界与右肋弓大体一致。

脾,位于左季肋区,第9-10肋深面。

肺,左右肺位于隔上方和纵隔的两侧。

肾,位于脊柱的两侧,腹膜后间隙,左肾在第12胸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右肾在第12胸椎体下缘至第3腰椎体下缘之间。

Ⅳ 人体五脏六腑都在什么位置

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1.心与小肠: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2.肝与胆: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脾与胃: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4.肺与大肠: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Ⅳ 人体内脏部位图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

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 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Ⅵ 五脏六腑分别对应的外观部位是哪些

五官分别是耳朵、眼睛、鼻子、嘴唇、舌头。 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 六腑分别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而五脏六腑是相表里的,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 五官中的耳朵对应五脏中的肾、六腑中的膀胱,眼睛对应五脏中的肝、六腑中的胆,鼻子对应五脏中的肺、六腑中的大肠、嘴唇对应五脏中的脾、六腑中的胃,舌头对应五脏中的心、六腑中的小肠。 而六腑中仅剩的三焦则是最大的一个腑,应对于人的肌肉与皮肤。

Ⅶ 人体五脏在什么位置

五脏:肝、心、脾、肺、肾。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7)人心肝五脏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保养五脏注意:

平时任何时候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起居上要重视午休,因心经所对应的时辰是午时,即中午的11点到下午1点之间,这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

晚上临睡前可以按摩手掌心的劳宫穴、脚掌心的涌泉穴,促进心肾相交而改善睡眠。饮食方面可以用西洋参泡水喝,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都益心气、养心阴。

Ⅷ 五脏六腑的具体位置。

人的五脏六腑位置图如下: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肝、心、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8)人心肝五脏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五脏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中医学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如《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五脏的生理特点,所谓“满而不实”、“实而不满”,是强调五脏的精气宜保持充满,但必须流通布散而不应呆滞;唐·王冰注云:“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六腑则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能满也。”

五脏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治疗上“五脏宜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脏六腑

Ⅸ 人的五脏六腑分别对应那些人体部位

您好,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Ⅹ 五指对应的心肝脾肺肾图

五指对应心、肝、脾、肺、肾


一,红色补心

常见红色食物:

红豆 红薯、胡萝卜、红辣椒、红枣、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

二,绿色养肝

常见绿色食物:

绿豆(绿豆水最养肝去火开锅7-8分钟)、菠菜(最养肝的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白菜、荠菜、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绿苋菜、萝卜茵、青菜、苦瓜、水果等。

三,黄色益脾胃

常见黄色食物:

黄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红白萝卜一起炖骨头汤喝)、脚板薯(最善治疗口腔溃疡的极好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韭黄、南瓜、苹果、蛋黄、粟米、玉米等

四,白色润肺

常见白色食品:

白豆、冬瓜、梨、白萝卜、银耳、藕、百合、茭白、莲藕、米面、豆腐、花菜、竹笋、淮山、凉薯等。

五,黑色补肾

常见黑色食物:黑豆 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是补肾的食物)、紫菜、海带(也是润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