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人的淋巴在哪个位置图片肿瘤
扩展阅读
女人刨腹谢罪图片 2025-08-10 20:44:28
九一八图片图片素材 2025-08-10 20:33:51
清明背景图片幼儿园 2025-08-10 20:27:52

人的淋巴在哪个位置图片肿瘤

发布时间: 2022-05-19 07:16:25

㈠ 淋巴肿瘤指的是什么部位的肿瘤

淋巴肿瘤最常见的在人的脖子和腋下!淋巴肿瘤发展是很快的 因为是随血液转移!
当然全身的淋巴系统是很多的!
如果感觉自己有问题就及早的去检查!

㈡ 脖子上的淋巴在哪里

颈部淋巴组织来自鼻,鼻窦,咽,喉,口腔和面部的淋巴回流,这些部位的炎症或癌肿可侵及或转移到颈部各组的淋巴结。有时食管,胸部甚至胃肠癌肿也转移至此。一般可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来鉴别其性质和原因,探查可能的原发病灶。常见原因有:
(1)炎症。急性者有红,痛,热的特点,起病快,局部有压痛,经抗炎后肿块消退。慢性者病程长,活动,无压痛,常位于下颌下区。
(2)结核。可原发性或继发于,腹腔的结核病灶,病程长,肿大淋巴结呈串状,质中等,可活动,无压痛,可互相粘连成团,若干酪样坏死,,溃破则形成瘘管。
(3)转移性恶性肿瘤。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之一,其原发灶多位于头颈部,肿块逐渐增大,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常为一侧性,也可双侧受累。鼻咽癌,扁桃体癌,喉癌多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鼻,鼻窦,口,面部癌常侵及下颌下淋巴结,食管,癌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4)恶性淋巴瘤。为一种发生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肿块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硬,活动度差,何杰金淋巴瘤多为双侧性,有发热,肝脾肿大,消瘦乏力症状。
(5)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犯所致,病程长,淋巴结逐渐增大,常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发热,消瘦,乏力和白细胞减少等。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力求找到原发病灶,末能发现原发灶时,通过穿刺或摘除活检,可以明确性质,原因,而后可进行相应的抗炎,抗痨,手术廓清或放疗治疗。

㈢ 脖子上淋巴的位置图片

淋巴集中的地方是在脖子那一部分

㈣ 淋巴结在人的身体哪个部位

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遍布于全身各个部位,每个人都有的这是正常的。
只要没有疼痛和肿大的症状就没关系的,不需要治疗的。平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㈤ 淋巴癌一般长在人体的那个地方怎么导致引起的

淋巴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因为淋巴癌系统遍布全身,那么,人体最易发生淋巴癌的部位有哪些呢?依据肿瘤原发部位的不同,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在锁骨上淋巴结、胸导管、胸肌间淋巴结和斜角肌淋巴结。
1、斜角肌淋巴结:斜角肌淋巴结是胸腹腔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的重点部位,肺癌占10%-26%,乳腺癌15%,宫颈癌13%,胃癌6%。
2、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大多位于左侧,可以通过癌细胞直接蔓延,也可以通过呼吸逆行,还可以侵犯胸导管直接向锁骨上淋巴结蔓延。
3、胸肌间淋巴结:目前认为乳腺癌患者易发生胸肌间淋巴结转移,有时甚至可以在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情况下,胸肌间淋巴结单独出现转移。
4、胸导管:原发于腹部、胸腔脏器的恶性肿瘤,有可能侵犯胸导管,如胃癌、子宫颈癌、肺癌、主管癌等。癌细胞既可以经过胸导管所有的属支或乳廉沿胸导管直接蔓延或浸润,又可以随淋巴液中瘤栓而流入胸导管腔。
建议多吃蔬菜水果,蔬菜以十字花科最抗癌,西兰花国际公认抗癌效果最佳,菌类以香菇、灰树花最好,其中含有D组分,可有效提高免疫力抗癌。让自身免疫组织抗癌。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控制癌细胞复发转移。

㈥ 淋巴结是什么样子的

是淋巴结。

淋巴结像蚕豆一样的外观,一般只有3mm左右,一般炎症、肿瘤转移可刺激淋巴结肿大。如果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就比较危险,应该考虑到肿瘤的可能,需要到医院外科就诊查找原因,防止延误病情。

人体有炎症、生病、感染时淋巴结会肿大,通常这些的的肿大淋巴结会有压痛,当病好了就没事了,但是如果淋巴结长时间的肿大,最好还是去检查一下。

(6)人的淋巴在哪个位置图片肿瘤扩展阅读:

淋巴结主要由淋巴组织和淋巴窦组成,外面包以致密结缔组织被膜,被膜向淋巴结内伸入,形成许多间隔或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网状支架,并把淋巴结实质分隔成许多部分。淋巴结内靠近周围部分称为皮质,内含由淋巴细胞聚集而成的一些团块,称为淋巴小结。

小结的中央常有细胞分裂增殖现象,故称生发中心。淋巴结的中央部分称为髓质,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条索状的髓索构成。淋巴结内,凡是淋巴所循行的通道,称为淋巴窦。

㈦ 什么是淋巴在什么位置作用是什么

淋巴
淋巴的相关知识

■淋巴结

lymph node

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种淋巴结构,多为卵圆形。分散在全身各处淋巴回流的通路上,如颈、腋下、腹股沟、腘、肘、肠系膜及肺门等处。淋巴结与淋巴管相连通,是淋巴回流的重要滤器,也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

淋巴结主要具有滤过淋巴液和参与免疫反应的功能。①滤过淋巴液。淋巴结位于淋巴回流的通路上。当病原体、异物等有害成分侵入机体内部浅层结缔组织时,这些有害成分很容易随组织液进入遍布全身的毛细淋巴管,随淋巴回流到达淋巴结。在淋巴窦中由于容积极大增加,淋巴的流速变得极为缓慢,使得淋巴中的有害成分在迂回曲折流动时,有充分与窦内的巨噬细胞接触的机会,绝大多数被清除或局限在淋巴结中,有效地防止了有害成分进入血液循环侵害机体的其他部位。②参与免疫反应。在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特异免疫反应中,淋巴结起着重要作用。淋巴回流使淋巴结能很快地接受侵入机体的抗原刺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体液因子的作用,发动了对此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淋巴结不仅能通过免疫反应消除进入淋巴结内的抗原成分,而且通过输出效应淋巴细胞或免疫活性成分,发动身体其他部位,特别是有害成分侵入区域的免疫反应,及时解除对机体的伤害。免疫反应后,淋巴结产生的抗原特异性记忆细胞又通过淋巴细胞的再循环随时对这些有害成分再次入侵进行监视。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据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又名初级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又名次级淋巴器官)两类。前者包括胸腺、腔上囊或其相当器官(有人认为在哺乳动物是骨髓)。它们无须抗原刺激即可不断增殖淋巴细胞,成熟后将其转送至周围淋巴器官。后者包括脾、淋巴结等。成熟淋巴细胞需依赖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继而发挥其免疫功能。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按直径不同区分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种。周围血液中主要是中小型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的发育部位、表面、抗原、受体及功能等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多种。有人还分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双重阳性细胞以及裸细胞等。具有杀伤靶细胞作用,又称杀伤细胞或K细胞,细胞膜表面同时具有T细胞和B细胞的标记,其功能不明。裸细胞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的表面标记。

T淋巴细胞(又名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名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细胞则到脾脏或腔上囊发育成熟。然后再随血循环到周围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区域定居、繁殖。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激活后,分化增殖形成多种具特殊性的效应T淋巴细胞株。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是具有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可促进或抑制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免疫功能,分别叫做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TS)。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主要是抗胞内感染、瘤细胞与异体细胞等。在特定条件下,T细胞可产生迟发型过敏反应。T淋巴细胞产生的这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叫做细胞性免疫。

■淋巴循环

lymph circulation

循环系统的重要辅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管系统的补充。在哺乳动物,由广布全身的淋巴管网和淋巴器官(淋巴结、脾等)组成。最细的淋巴管叫毛细淋巴管,人体除脑、软骨、角膜、晶状体、内耳、胎盘外,都有毛细淋巴管分布,数目与毛细血管相近。小肠区的毛细淋巴管叫乳糜管。毛细淋巴管集合成淋巴管网,再汇合成淋巴管。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深、浅淋巴管:浅淋巴管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简称淋巴);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等处的淋巴。全部淋巴管汇合成全身最大的两条淋巴导管,即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右淋巴导管,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见图)。胸导管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由左、右腰淋巴干和肠区淋巴干汇成。下段有膨大的乳糜池。胸导管还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3/4。右淋巴导管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和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成,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1/4。淋巴循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向流动而不形成真正的循环。

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生理意义。①回收蛋白质。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但比较容易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的组成部分。每天约有75~200克蛋白质由淋巴带回血液,使组织间液中蛋白质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②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③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每天生成的淋巴约2~4升回到血浆,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量。④淋巴流动还可以清除因受伤出血而进入组织的红细胞和侵入机体的细菌,对动物机体起着防御作用。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s

原发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中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性增生引起。根据病理学特点的不同,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HD又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耗竭型(此型预后最差)等4种类型。而NHL尚无统一的分型,多按形态学、免疫学标志和恶性程度相结合分为低、中、高恶性3组,每组又分若干型。临床根据病变的范围分为4期,一般说Ⅰ~Ⅱ期低度恶性者疗效和预后较好。本病在中国并不少见,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1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以NHL居多,HD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与日本相似。发热、盗汗、消瘦和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表现,确诊要靠淋巴结病理检查,胸片、B超和CT等检查可判明深部淋巴结肿大,有助于临床分期,诊断时有全身症状者为 B,否则为A。一般治疗原则是:HD的Ⅰ、Ⅱ期和部分Ⅲ期A及NHL的Ⅰ、Ⅱ期病人以放射治疗为主,适当加联合化疗;HD的Ⅲ期B和Ⅳ期及NHL的Ⅲ、Ⅳ 期病人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有条件者可做自体骨髓移植加强烈化疗,可望治愈。

■淋巴结肿大

lymph node enlargement

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临床常见的体征。可通过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而发现,但肺门、纵隔、腹膜后和肠系膜等体内肿大的淋巴结则要靠X射线、CT和B超等才能发现。淋巴结肿大常见3种情况:①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②恶性肿大。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临床呈恶性经过,淋巴结持续性进行性肿大,若不积极治疗,常会进行性恶化死亡。③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开始常为良性,可变成恶性而致命。因此在确定淋巴结肿大后,关键是确定其原因和性质,局部肿大伴明显疼痛者常提示感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者常提示恶性肿瘤性疾病。骨髓穿刺特别是淋巴结活检可帮助确诊。淋巴结肿大的治疗以病因而定,如淋巴腺结核可应用链

㈧ 颈部淋巴结位置在哪些

颈部淋巴结位置 在临床上,浅表淋巴结肿大很常见,正常人有时在颈部(包括颌下)、腋下、腹股沟可扪及淋巴结,但正常淋巴结质地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可以滑动。直径一般在0.5cm以下, 颈部淋巴结一般可扪及2个左右,颈部可扪及1~2个。判断淋巴结肿大的性质时,一定要动态观察,重视一段时间内淋巴结变化,否则容易漏诊误诊一些早期病变,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局部淋巴结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部位,一般有以下的原因: (1) 急慢性炎症:最常见的有扁桃体炎、牙龈炎、咽炎、中耳炎等炎症引起, 颈部淋巴结成中等度肿大,质地软,无粘连,不融合,急性期可有疼痛及压痛,—般可找到原发病灶,经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多能缩小。 (2) 淋巴结核:颈部淋巴结位置最常发生的部位为颌下和颈前三角沿胸锁乳突肌前沿,早期呈一股淋巴结肿大,可成串或散在发生,无粘连,如果病情恶化,则淋巴结继续增大,可粘连融合,以后可液化,可破溃,流出干酪样物,这时多数伴有结核毒性症状,抗结核治疗后能缩小、消失。 (3)淋巴结转移癌或恶性淋巴瘤:鼻咽癌、口腔癌(唇、舌、颊或牙龈癌)、上颌窦癌、甲状腺癌、咽喉癌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或直肠癌转移;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为支气管肺癌和食道癌转移;恶性淋巴瘤也好发于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质地硬,边沿不清,无疼痛,亦无压痛,可与皮肤及其它组织粘连,固定,可彼此融合,随病情发展进行性增大和数目增多。 关于颈部淋巴结位置的问题综上所述,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是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更应积极寻找病因,必要时行淋巴结病理活检,早日做作出针对性治疗。特别要注意有“广东癌”之称的鼻咽癌,在广东珠三角及两广西江流域一带年发生率最高达:男性58.6/10万人口,女性22.8/10万人口,占恶性肿瘤之首,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颈部肿块首发症状的占40%,初诊时上颈部有肿块的达60~80%,本病对放疗、化疗都比较敏感,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切莫大意耽误治疗时机。

㈨ 淋巴结在身体的什么位置请附图。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汇集处的一些结节状产物,全身很多部位都会存在有淋巴结。常见的表浅的,能被人触摸到的有耳后腋下和下腹股沟处。

㈩ 淋巴在什么位置最好能有图。

专治淋巴结,彻底根治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