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漂亮的圖片素材,盡在圖片資訊網
当前位置:首页 » 卡通图片 » 傣族配音搞笑图片
扩展阅读
王杰多少岁了图片 2025-07-17 15:39:00
古典唯美婚纱图片 2025-07-17 15:38:20
ps图片放最底层的快捷键 2025-07-17 15:34:29

傣族配音搞笑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15 03:09:10

⑴ 谁介绍下小时候约定好动画来看下`

《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片的NO.1。实在没的说,再多说一句都是多余的。前几
年的动画片《西游记》根本没法比。 可是我觉得还是新版的好看

《大林和小林》:梦中经常想起它。 我记得好像是个木偶剧吧……

《黑猫警长》:“眼睛瞪的像铜铃...”黑猫警长的歌曲真是VERY GOOD。早期的
黑猫警长有五集,分别是《夜袭搬仓鼠》《食猴鹰》(原名不是这个)《偷红土的
小偷》《吃丈夫的螳螂》和《吃猫鼠》。第二集中围剿食猴鹰的战斗最激烈——
“实行第一套作战方案...神枪手掩护...占领制高点...”。食猴鹰一开始还趾高
气扬“这该该该该死的猫”;到了最后被剃光了,说了一句“我是贼,我该死”
,这是本人小学时被女同学“欺负”的时候的认罪语。另外,大象河马需要吃红
土(那个时候俺到了动物园还要找红土喂大象呢,嘻嘻),女螳螂要吃掉自己的丈
夫才能生小螳螂,还有吃猫鼠的存在,长知识啊。尤其是每一集结束的时候,黑
猫警长掏出手枪乓乓乓乓打出四个大字——请看下集——真是酷闭了。 这个小时候一直想看 可是都没看成

《阿凡提的故事》:木偶戏,好多集,有《卖树阴》、《种金子》等等。阿凡提
一边骑驴一边唱“我的小毛驴,小毛驴...”,还有种金子时的咒语“埋沙子种金
子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妙哉妙哉。大家都看过吧,不过12集都看全了也不
容易啊! 呵呵 这个啊

《天书奇谭》:里面的小主人公蛋生把天书看了一遍就背下来了,厉害!还有蛋生
吃饼的动作也帅呆了。《天书奇谭》情节曲折,实在是扣人心弦啊。 我就不记得可是好多人都记得

《陶陶的故事》系列:棒!怎么称赞都不为过。陶陶是一只兔子,比兔子罗杰可强
多了。《看不见的朋友》讲陶陶对着山谷说话——“你对别人友好,别人也对你
友好;你对别人没礼貌,别人也对你没礼貌”,挺有教育意义的。《雪孩子》让
人潸然泪下,讲雪孩子为救小兔自己化成水变成了白云,挺美的故事。值得一提
的是里面的雪孩子一边滑雪一边唱的歌曲“雪花,雪花...”——哎,怎一个美字
了得!另外还有好几部,大家想想吧。 可喜欢了雪孩子到现在都是看一遍哭一遍还看过《不怕冷的大衣》

《葫芦兄弟》:本事各异的七个葫芦娃,大家都知道。 八娃……

《葫芦小金刚》:《葫芦兄弟》的续集,歇菜了。结论:中国的连续剧,不能拍
续集。

《邋遢大王历险记》:只是记得好玩,印象不深了。 今年六一的时候还播呢说的是邋遢大王和一群耗子的事

《小龙人》:“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它是谁?“就不告诉你,就不告
诉你”《小龙人》不算动画片,可是也很有影响力。虽然是90年的,但是我也列
出来了。这个片子的想象力很是惊人,不像是孩子写的。 好像现在禁播了但是这一带的孩子谁也没忘记过这部电视剧我记得的唯一一集是小龙人如果在月圆之夜能把龙骨拼好就能看见妈妈可是有一只小蝙蝠一道月圆之夜就哭她一哭小龙人就头疼还非得在地上打滚 然后就把龙骨弄乱了后来就把自己绑柱子上了然后疼晕过去了 再然后 他妈妈来了。。。

《小灵通》:二十集,我没看全,但是我有书(是叶永烈先生写的,他的博士警
察金明是我的儿时偶像)。第一集是中央电视台,后来讲邮票、自来水、煤气、冷
饮、火柴的制造,讲塑料博览会、玩具博览会、航模制作等等,最后一集是北海
舰队。绝对棒绝对棒的科普片。 不记得

《舒克和贝塔》:郑渊洁的成名作,颂扬小耗子的。不知为什么,我最喜欢臭球
。不过99年砸美国使馆的时候,据说北航的兄弟们高喊“舒克,舒克,舒克,我
是飞行员舒克”,北理工的弟兄们也应和“贝塔,贝塔,贝塔,我是坦克手贝塔
”,然后就是...真是,真是... 都不对明明是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开飞机的舒克。。。

《封神榜》:长篇动画,比较晚。 没看过

《孙悟空叁打白骨精》:跟西游记写的不一样,孙悟空从花果山回来才把白骨精
打死。当初我是在电影院里看全的,旁边一些大人也都伸着脑袋看。 也没看过

《旗旗号巡洋舰》:是《七巧板》里播出的,谁还记得?里面有一只小耗子是厨
师,不过被诬陷偷了花生米。不久前一次我睡不着,竟然想起了旗旗号巡洋舰的
歌——“拉响风的汽笛...七七号已开始起航...啦啦啦啦...”,哈哈...拐个弯
:当初星期四鞠萍姐姐的《七巧板》和星期五董浩的《天地之间》大家记否?我
的表姐当年就喊鞠萍姐姐,现在她的宝宝叁岁了,还是喊鞠萍姐姐。我最喜欢《
七巧板》里的学学做做栏目和《天地之间》的主题歌“从天到地,从地到天...谁
能揭开这些奥秘,必会变的聪明无比...”最奇怪的是几年前清华大学要保送生时
的宣传片的插曲和背景音乐就是《天地之间》?!?!?!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 记得七巧板不记得这动画片了

《动物王国盗窃案》:全是动物演的,开始时猩猩博士撅着嘴说“发电站的金轴
被盗了”。还有猴探长、狗熊局长。想起来了吗? 嗯?好像有印象吧

《琴岛和海尔》:海尔公司的赞助片,当初只拍了几集,《我们爱科学》杂志还
连载过。现在又拍了,不过名字叫《海尔兄弟》。 海尔兄弟 多强啊!国产的呢!

《皮皮的故事》系列:有《小白兔不见了》《牙齿逃跑了》等等,十多集,教育
大家养成好习惯。 有印象!!好像那个牙齿是因为他不刷牙才逃跑的。。。

《魔方大厦》就记得一个小孩去了一个魔方似的大厦其余一律忘记
《蓝皮鼠和大脸猫》小时候可喜欢了可是非常讨厌后来的第二部
《皮皮鲁和鲁西西》不就跟舒克和贝塔是一回事么
《小蛋壳奇遇记》 啊记得有个耗子背着那个小蛋壳

《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的张叁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据说
是齐白石先生的原画!!!快去看啊! 嚯跟齐白石还有关系是么原来我们那么小的时候就欣赏过名画啊

《渔童(渔盆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片,强力推荐!里面那外国坏家伙说:“捞
头(老头),愚盆是窝们国家地(渔盆是我们国家的)。渔童忍无可忍,终于教训了
那外个国的坏家伙。典型的中国画法。嗯?不记得。。。

《丁丁的故事(丁丁战猴王)》:不是英国的丁丁,是中国的少年。丁丁有一把金
钥匙,用科学技术打败了孙悟空。挺古老的,估计记得的人不多。 不记得

《老狼请客》:你要是没有看过,那你的童年就真是太不幸了。里面老熊唱的“
老狼请吃鸡”我最喜欢听了。 咦?我怎么记得有这么回事?

《哪咤闹海》:酒是陈的香,哪咤是老的好! 觉得还是新的好看 虽然怀旧 还是要正视现实的

《西岳奇童》:老版的《宝莲灯》,上下集。 不知道

《小黄鹂学唱歌》:经典!也是典型的中国派画法,可惜现在很少了;歌也不错,
现在也很少有了。讲小黄鹂练胆子学唱歌的故事:“小黄鹂,你唱的很好啊”“
可是,我的胆子很小,怎么办呢”...另外其中有两首绕梁叁日的歌,一个是“我
是小小的歌唱家,要把美丽的歌儿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来真
快乐;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来真快乐...”另一首是“红太阳,挂天上.
..”(开心,开心的流涕) 我记得呢

《九色鹿》:又一个经典——美丽的九色鹿。配音和画面都是很唯美的感觉,我
语言乏力,实在没法称赞它。我只是想说:让我再看一遍吧!如果金钱可以买回
过去的时光,我愿意倾家荡产去看《九色鹿》。 这个也记得

《小马虎》:另一个经典——挂在电线上的马小虎。尤其是马小虎开汽车“吧吧
呜,呜~——”当年我坐我老爸的自行车,就会来这一句。 嗯 想想啊

《小鲤鱼跳龙门》:超级无敌大经典。 这个好像看过

《猴子钓鱼》:经典中的经典,中国动画片的代表作。看看中国化的美术,听听
中国化的音乐,作中国人真好。要是你没看过,那你的人生绝对是不完整的。建
议大家在入土之前好好看看。 不知道看没看过

《猴子捞月》:也是猴子的故事,也是中国化的动画片。把这个忘了显然是很难的

《过猴山》:里面的老头子跳舞时的音乐很好,什么时候哪个舞厅里也来一段,
那就火了。 不知道

《等明天》:小猴子老是等明天,结果一直没有盖房子。 不知道

《淘气的金丝猴》:里面用国画画的的金丝猴和大熊猫进入了不少教科书!太棒了
,任何语言任何文字都没法形容他。 不知道

《火焰山》:大概是解放前拍的。不过很好啊。 不知道

《人参果》:不说了。 不知道

《娇娇的奇遇》:没有看过《娇娇的奇遇》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不知道 我也是好孩子啊

《神笔马良》:小的时候我的至爱啊! 把这个忘了就等于没看过动画片

《熊猫百货商店》:剪纸片,教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个嘛 不知道看没看过

《小熊猫学木匠》:教育我们要仔细。“我们我们我们猴子,爱吃爱吃爱吃桃子
...没吃桃子,少了桃子...” 百唱不衰啊。 就这几年我还看过呢

《差不多》:讲一个小猎人的故事,也是教育我们要认真。 哦?

《狐狸打猎人》:和《差不多》是同时代的。 不知道

《人参娃娃》:横里看,竖里看,怎么看怎么好。白白净净的人参娃娃叫的那声
“小哥哥”,太天真太可爱了。 不知道

《张飞审瓜》: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不过大家可能都忘了。 不知道

《猪八戒吃西瓜》: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走? 这个看过!

《醉酒》:一个卡车司机酒后行车,开到建筑工地,撞了。演的次数太多了,不
过风格跟别的不太一样,倒是有点像某版的《翠花上酸菜》。 不知道

《济公斗蟋蟀》:不用介绍了。 没看过

《蟋蟀》:《聊斋志异》里的《促织》故事,感人。 绝对没看过

《天才杂技演员》:木偶剧,好故事,好片子。主人公叫台(太)骄傲和郑(正)用
功。 不知道

《骄傲的将军》:一个无敌大将军打了胜仗就刀枪入库,结果最后被打败了。 这个 至少是听说过

《叁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要勤劳!叁个和尚红黄蓝叁原色的搭配,因为简
单,所以美丽。 三个和尚没水吃跟我们家一样 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摔香炉》:老爷爷和老奶奶摔香炉的故事,废除迷信,崇尚勤劳。建议***
练习者看叁遍写出观后感。 不知道

《好猫咪咪》:教育我们要“苦练杀敌本领”!另有壮胆歌“老鼠怕猫,那是谣传
,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猫打翻,前年谎言,彻底推翻”。 不知道

《小鸭呷呷》:大家还记得吧。 我觉得我记得

《叁只狼》:和《小鸭呷呷》一样都是折纸片,好玩,好玩。 不记得了。。。

《鹬蚌相争》:剪纸片。 这个记得当时觉得那渔翁特荒唐。。。

《真假李逵》:李逵就是李逵,李鬼就是李鬼。 不知道

《半夜鸡叫》:小学时代看了《半夜鸡叫》以后,所有姓周的同学都惨了。 周扒皮嘛。。。

《红军桥》:估计大家都看过。

《山伢子》:剪纸片,山伢子勇斗白匪军的故事。

《善良的夏吾冬》:好人有好报,我最喜欢了。

《崂山道士》:崂山道士老唱“穿墙进去,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结果撞
墙了。 嗯!这个前两天还跟我妈提呢~

《长发妹》:美丽的长发妹,美丽的故事,可惜俺是男孩子没办法留长发啊。

《没头脑和不高兴》:一高一矮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盖了一个999层的大楼
,要爬3个月;不高兴在楼顶上演武松打虎,结果...哈哈。 呃 这个。。。是不是也有印象呢?

《小红脸和小蓝脸》:保护牙齿的故事。看了以后,现在我还是早晚刷牙。

《过河》:讲小狐狸独吞桃子结果被朋友抛弃的故事。里面的歌“哎呀有只坏狐
狸...”朗朗上口。

《曹冲称象》:木偶剧,挺好玩的,尤其是黑糊糊的印度人。

《一夜富翁》:当时小猪猪储蓄罐好流行啊。

《愚人买鞋》:木偶戏。我看过若干遍了。

《小兔偷瓜》:被粘住的小兔特可怜的哭喊:“老爷爷~~”。那个穿日本军旗的
家伙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

《咕咚来了》:咕咚来了的邮票现在涨的特快,尤其是小本票。 这个也记得所以语文课学这颗的时候觉得可亲切了

《草原英雄小姐妹》:深入人心的故事。 据说我妈妈她们的名字就跟这个有关系

《路边新事》:红领巾拾金不昧的故事,前几天中央六刚刚演过。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就是好来就是好。

《小哥儿俩》:木偶戏。星期天一早哥哥就急忙离开家,弟弟以为哥哥踢球去了
,到了学校,发现哥哥原来在为班上修理坏椅子...俺当年曾经写过观后感,还得
了小红旗呢!

《松鼠理发师》:木偶剧,里面的小松鼠理发师挺可爱的。

《老虎学艺》:还好,幸亏猫留了最后一手。

《母鸡搬家》:谁看过?讲叁只不同颜色的老母鸡接到搬家通知...

《喵呜是谁叫的》:讲一只从没出过门的小狗,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知道了是喵呜
原来是猫叫的呀。

《刺□背西瓜》:剪纸片。

《大名府》:梁山好汉!

《蝴蝶泉》:很经典的纯音乐动画片。片中没有任何对白,不过仍然非常动人。

《山水情》:号称中国近十年动画片之最。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
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
手。折服无数中外人士。绝对可以作为划时代的见证。

有部片子是说一只老鼠希望变成猫,变了以后又想变别的...变来变去最后又变成
老鼠哦!我还记得它变成猪的时候还唱了首狂搞笑的歌:“当猪当得好快活,罗
哩洛哩罗,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吃吃那个睡睡,罗哩洛哩罗...”

还有《狐狸拔牙》《鹿铃》《狼来了》《小马过河》《猎人海力布》《水鹿》《
鹬蚌相争》《假如我是武松》《金币国游记》《斗鸡》《大扫除》《眉间尺》《
火童》《鹿与牛》《八仙与跳蚤》,就不一一介绍了。作者:战列舰及所有喜爱
老动画的朋友。
==================
附:70年代的动画片,谁看过?谁要是看过我服了他!

《奇怪的球赛》:一场冰球赛,不过好象是反苏修的。

《两张布告》:与白匪斗争的故事。

《歌声飞出五指山》:木偶剧,红军的故事。

《西瓜炮》:小刀会OR太平军?

《小白鸽》:——解放军的信鸽。

《奇怪的病号》:——狡猾的菜青虫。

《象不象》:大象象不象?

《芦荡小英雄》:类似于鸡毛信的故事。

《山羊回了家》:雷锋精神的体现。

《战旗似火》:讲“农业学大寨”的动画片。

《出发之前》:上山下乡的故事。

《两只小孔雀》: 西双版纳的傣族红小兵与孔雀的故事。

《火红的岩标》:藏族人民深切悼念毛主席。

《画廊一夜》:鲜明的阶级斗争色彩呀!哈哈。

《主课》:阶级斗争!

《渡口》:阶级斗争!

《长在屋里的竹笋》: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树苗》:树苗在集体的果园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骏马飞舞》:抓住反革命分子!

《大潮汛之夜》:大潮汛,大批判!

《带响的弓箭》:抓住“北极熊”!

《大橹的故事》《东海小哨兵》《小八路》《万吨水压机战歌》《放学
以后》《试航》《金色的大雁》

60年代的动画片:
《我们爱农村》《南方少年》《李科长巧难炊事班》《湖上歌舞》《红领巾》《
小林日记》《四点半》《冰上遇险》《牧笛》《黄金梦》《孔雀公主》《金色的
海螺》《集体有余》《画像》《一条丝腰带》《一棵大白菜》《小溪流》《红云
崖》==========================

⑵ 傣族的地理位置

1、傣族(Tai nation),也称“傣泰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
傣泰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西部,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现分布于泰国、老挝、缅甸、印度、越南、中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800万,泰国境内约4700万,老挝境内约500万,缅甸境内约850万,印度境内约425万,越南境内约133万,中国境内约126万,柬埔寨境内约66万。
傣泰在中国史籍中,先后被称为“哀牢”、“掸”、“乌蛮”、“白蛮”、“白衣”、“金齿”、“黑齿”、“白夷”、“僰夷”、“摆夷”等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分别命名,在泰国、 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称为“佬族(Lao)”,在缅甸被称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称为“阿萨姆族(Assam)”,在中国被称为“傣族(Dai)”。
傣泰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语言有大泰、兰纳、暹罗(小泰)等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各方言都有共同的语法结构,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差距也加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文字有暹罗体、澜沧体、兰纳体、端体、绷体、哪体、阿洪体等七种字体,均由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
2、全球有傣泰人口约6800万,泰国境内约4700万,老挝境内约500万,缅甸境内约850万,印度境内约425万,越南境内约133万,中国境内约126万,柬埔寨境内约66万。主要分布在泰国全境、老挝全境、缅甸大部、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中国云南省、柬埔寨西北部。另外,欧美地区、东南亚其他国家也有数十万傣泰人口,主要散居在各大城市中,有些城市还形成小规模的傣族社区。
3、中国境内有傣泰人口126万(2006年数据)。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支流域、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等几大江河流域的热带河谷及高原盆地中。

⑶ 傣族的服饰和头饰什么样子的

傣族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白色或黑色圆领对襟或大襟长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布束腰,用白布、粉红布或淡青布包头,并在末端饰以彩色丝线,垂于耳旁。有的戴毛呢礼帽,冬季天寒时披毛毯,四季常赤足。有些边境傣族受缅甸边民的影响,男子也有穿着上下贯通的裙裾的,不系腰带,将宽余部分拉朝腹前系结,俗称“笼基”。

傣族女子服饰因地而异,但普遍绚丽多彩,素有"金孔雀"之称。子上身多穿白色、草绿、粉色或淡黄的齐腰紧身小褂,有时外罩紧身对襟无领窄袖收腰短衫,下着长至脚背的各色裹身长筒裙,腰间系银腰带。女子不论老幼皆盘发成髻,饰以发梳、发簪或花朵。节日时,头上插满色彩鲜艳的鲜花或绢花,衣着也更为艳丽。中老年妇女则改戴用黑布缠成的高筒帽。

⑷ 傣族的服饰的介绍 具体!!!!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称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

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4)傣族配音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语称“丢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食牛皮的风俗。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3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

⑸ 傣族的服饰与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美丽的傣族服饰特点 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 服饰更是婀娜多姿。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 ,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 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 ,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 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 纶等料子缝制。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 ,宽一寸多。妇女的衣服、 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 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 ,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 布、红布包头。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青年历来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的时间主要是秋收结束后松闲的日子里。傣族青年谈恋爱找对象的方式多种多样。 在中国,傣族的人口有一百多万,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县是傣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内衣,外罩紧身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筒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德宏一带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筒裙短上衣,色彩艳丽,一部分(如潞西、盈江 等地)则穿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大襟短衫,下着长裤,束一绣花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筒裙;新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上穿开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银泡装饰,缀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目。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其美,颇为别致。 这里有图片 http://www.chinish.cn/bbs/dispbbs.asp?boardID=28&ID=125 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 服饰更是婀娜多姿。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 ,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 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 ,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 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 纶等料子缝制。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 ,宽一寸多。妇女的衣服、 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 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 ,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 布、红布包头。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青年历来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的时间主要是秋收结束后松闲的日子里。傣族青年谈恋爱找对象的方式多种多样。

⑹ 傣族人的生活习惯!

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⑺ 云南傣族竹楼是怎么的,有什么特点

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凉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
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 傣族多信佛教而且迷信禁忌也多,几乎村村都有佛寺。规定在佛寺的对面和侧向不许盖房子;民房的楼面高度不许超过佛寺中佛像坐台的台面。由于经济上的悬殊差别,村里百姓的住房本来在大小和质量上无法与 头人相比,但还在建房上作了许多规定,如劳动百姓的住房不能建瓦房,不准做雕刻装饰,廊子不许作三间,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门,甚至楼梯也不许分作两段,楼上楼下的柱子不能用一根通长的木料,还不得用石头柱础等等。这种种限制的确也影响了民居建筑在技术上的发展,使大量民居不可能保持很长的寿命。

⑻ 国产动画片

《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片的NO.1。实在没的说,再多说一句都是多余的。前几
年的动画片《西游记》根本没法比。

《大林和小林》:梦中经常想起它。

《黑猫警长》:“眼睛瞪的像铜铃...”黑猫警长的歌曲真是VERY GOOD。早期的
黑猫警长有五集,分别是《夜袭搬仓鼠》《食猴鹰》(原名不是这个)《偷红土的
小偷》《吃丈夫的螳螂》和《吃猫鼠》。第二集中围剿食猴鹰的战斗最激烈——
“实行第一套作战方案...神枪手掩护...占领制高点...”。食猴鹰一开始还趾高
气扬“这该该该该死的猫”;到了最后被剃光了,说了一句“我是贼,我该死”
,这是本人小学时被女同学“欺负”的时候的认罪语。另外,大象河马需要吃红
土(那个时候俺到了动物园还要找红土喂大象呢,嘻嘻),女螳螂要吃掉自己的丈
夫才能生小螳螂,还有吃猫鼠的存在,长知识啊。尤其是每一集结束的时候,黑
猫警长掏出手枪乓乓乓乓打出四个大字——请看下集——真是酷闭了。

《阿凡提的故事》:木偶戏,好多集,有《卖树阴》、《种金子》等等。阿凡提
一边骑驴一边唱“我的小毛驴,小毛驴...”,还有种金子时的咒语“埋沙子金
子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妙哉妙哉。大家都看过吧,不过12集都看全了也不容易啊!

《天书奇谭》:里面的小主人公蛋生把天书看了一遍就背下来了,厉害!还有蛋生吃饼的动作也帅呆了。
《天书奇谭》情节曲折,实在是扣人心弦啊。

《陶陶的故事》系列:棒!怎么称赞都不为过。陶陶是一只兔子,比兔子罗杰可强多了。《看不见的朋友》讲陶陶对着山谷说话——“你对别人友好,别人也对你友好;你对别人没礼貌,别人也对你没礼貌”,挺有教育意义的。《雪孩子让人潸然泪下,讲雪孩子为救小兔自己化成水变成了白云,挺美的故事。值得一提
的是里面的雪孩子一边滑雪一边唱的歌曲“雪花,雪花...”——哎,怎一个美字了得!另外还有好几部,大家想想吧。

《葫芦兄弟》:本事各异的七个葫芦娃,大家都知道。

《葫芦小金刚》:《葫芦兄弟》的续集,歇菜了。结论:中国的连续剧,不能拍
续集。

《邋遢大王历险记》:只是记得好玩,印象不深了。

《小龙人》#:“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它是谁?“就不告诉你,就不告
诉你”《小龙人》不算动画片,可是也很有影响力。虽然是90年的,但是我也列
出来了。这个片子的想象力很是惊人,不像是孩子写的。

《小灵通》#:二十集,我没看全,但是我有书(是叶永烈先生写的,他的博士警
察金明是我的儿时偶像)。第一集是中央电视台,后来讲邮票、自来水、煤气、冷
饮、火柴的制造,讲塑料博览会、玩具博览会、航模制作等等,最后一集是北海
舰队。绝对棒绝对棒的科普片。

《舒克和贝塔》:郑渊洁的成名作,颂扬小耗子的。不知为什么,我最喜欢臭球
。不过99年砸美国使馆的时候,据说北航的兄弟们高喊“舒克,舒克,舒克,我
是飞行员舒克”,北理工的弟兄们也应和“贝塔,贝塔,贝塔,我是坦克手贝塔
”,然后就是...真是,真是...

《封神榜》:长篇动画,比较晚。

《孙悟空叁打白骨精》:跟西游记写的不一样,孙悟空从花果山回来才把白骨精
打死。当初我是在电影院里看全的,旁边一些大人也都伸着脑袋看。

《旗旗号巡洋舰》:是《七巧板》里播出的,谁还记得?里面有一只小耗子是厨
师,不过被诬陷偷了花生米。不久前一次我睡不着,竟然想起了旗旗号巡洋舰的
歌——“拉响风的汽笛...七七号已开始起航...啦啦啦啦...”,哈哈...拐个弯
:当初星期四鞠萍姐姐的《七巧板》和星期五董浩的《天地之间》大家记否?我
的表姐当年就喊鞠萍姐姐,现在她的宝宝叁岁了,还是喊鞠萍姐姐。我最喜欢《
七巧板》里的学学做做栏目和《天地之间》的主题歌“从天到地,从地到天...谁
能揭开这些奥秘,必会变的聪明无比...”最奇怪的是几年前清华大学要保送生时
的宣传片的插曲和背景音乐就是《天地之间》?!?!?!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

《动物王国盗窃案》#:全是动物演的,开始时猩猩博士撅着嘴说“发电站的金轴
被盗了”。还有猴探长、狗熊局长。想起来了吗?

《琴岛和海尔》:海尔公司的赞助片,当初只拍了几集,《我们爱科学》杂志还
连载过。现在又拍了,不过名字叫《海尔兄弟》。

《皮皮的故事》系列:有《小白兔不见了》《牙齿逃跑了》等等,十多集,教育
大家养成好习惯。

比较晚的,但是大家提到的:《魔方大厦》《蓝皮鼠和大脸猫》《皮皮鲁和鲁西
西》《小蛋壳奇遇记》

注:#表示非动画,是人演的。

单集的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的张叁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据说
是齐白石先生的原画!!!快去看啊!

《渔童(渔盆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片,强力推荐!里面那外国坏家伙说:“捞
头(老头),愚盆是窝们国家地(渔盆是我们国家的)。渔童忍无可忍,终于教训了
那外个国的坏家伙。典型的中国画法。

《丁丁的故事(丁丁战猴王)》:不是英国的丁丁,是中国的少年。丁丁有一把金
钥匙,用科学技术打败了孙悟空。挺古老的,估计记得的人不多。

《老狼请客》:你要是没有看过,那你的童年就真是太不幸了。里面老熊唱的“
老狼请吃鸡”我最喜欢听了。

《哪咤闹海》:酒是陈的香,哪咤是老的好!

《西岳奇童》:老版的《宝莲灯》,上下集。

《小黄鹂学唱歌》:经典!也是典型的中国派画法,可惜现在很少了;歌也不错,
现在也很少有了。讲小黄鹂练胆子学唱歌的故事:“小黄鹂,你唱的很好啊”“
可是,我的胆子很小,怎么办呢”...另外其中有两首绕梁叁日的歌,一个是“我
是小小的歌唱家,要把美丽的歌儿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来真
快乐;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来真快乐...”另一首是“红太阳,挂天上.
..”(开心,开心的流涕)

《九色鹿》:又一个经典——美丽的九色鹿。配音和画面都是很唯美的感觉,我
语言乏力,实在没法称赞它。我只是想说:让我再看一遍吧!如果金钱可以买回
过去的时光,我愿意倾家荡产去看《九色鹿》。

《小马虎》:另一个经典——挂在电线上的马小虎。尤其是马小虎开汽车“吧吧
呜,呜~——”当年我坐我老爸的自行车,就会来这一句。

《小鲤鱼跳龙门》:超级无敌大经典。

《猴子钓鱼》:经典中的经典,中国动画片的代表作。看看中国化的美术,听听
中国化的音乐,作中国人真好。要是你没看过,那你的人生绝对是不完整的。建
议大家在入土之前好好看看。

《猴子捞月》:也是猴子的故事,也是中国化的动画片。

《过猴山》:里面的老头子跳舞时的音乐很好,什么时候哪个舞厅里也来一段,
那就火了。

《等明天》:小猴子老是等明天,结果一直没有盖房子。

《淘气的金丝猴》:里面用国画画的的金丝猴和大熊猫进入了不少教科书!太棒了
,任何语言任何文字都没法形容他。

《火焰山》:大概是解放前拍的。不过很好啊。

《人参果》:不说了。

《娇娇的奇遇》:没有看过《娇娇的奇遇》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神笔马良》:小的时候我的至爱啊!

《熊猫百货商店》:剪纸片,教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小熊猫学木匠》:教育我们要仔细。“我们我们我们猴子,爱吃爱吃爱吃桃子
...没吃桃子,少了桃子...” 百唱不衰啊。

《差不多》:讲一个小猎人的故事,也是教育我们要认真。

《狐狸打猎人》:和《差不多》是同时代的。

《人参娃娃》:横里看,竖里看,怎么看怎么好。白白净净的人参娃娃叫的那声
“小哥哥”,太天真太可爱了。

《张飞审瓜》: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不过大家可能都忘了。

《猪八戒吃西瓜》: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走?

《醉酒》:一个卡车司机酒后行车,开到建筑工地,撞了。演的次数太多了,不
过风格跟别的不太一样,倒是有点像某版的《翠花上酸菜》。

《济公斗蟋蟀》:不用介绍了。

《蟋蟀》:《聊斋志异》里的《促织》故事,感人。

《天才杂技演员》:木偶剧,好故事,好片子。主人公叫台(太)骄傲和郑(正)用
功。

《骄傲的将军》:一个无敌大将军打了胜仗就刀枪入库,结果最后被打败了。

《叁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要勤劳!叁个和尚红黄蓝叁原色的搭配,因为简
单,所以美丽。

《摔香炉》:老爷爷和老奶奶摔香炉的故事,废除迷信,崇尚勤劳。建议**功
练习者看叁遍写出观后感。

《好猫咪咪》:教育我们要“苦练杀敌本领”!另有壮胆歌“老鼠怕猫,那是谣传
,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猫打翻,前年谎言,彻底推翻”。

《小鸭呷呷》:大家还记得吧。

《叁只狼》:和《小鸭呷呷》一样都是折纸片,好玩,好玩。

《鹬蚌相争》:剪纸片。

《真假李逵》:李逵就是李逵,李鬼就是李鬼。

《半夜鸡叫》:小学时代看了《半夜鸡叫》以后,所有姓周的同学都惨了。

《红军桥》:估计大家都看过。

《山伢子》:剪纸片,山伢子勇斗白匪军的故事。

《善良的夏吾冬》:好人有好报,我最喜欢了。

《崂山道士》:崂山道士老唱“穿墙进去,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结果撞
墙了。

《长发妹》:美丽的长发妹,美丽的故事,可惜俺是男孩子没办法留长发啊。

《没头脑和不高兴》:一高一矮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盖了一个999层的大楼
,要爬3个月;不高兴在楼顶上演武松打虎,结果...哈哈。

《小红脸和小蓝脸》:保护牙齿的故事。看了以后,现在我还是早晚刷牙。

《过河》:讲小狐狸独吞桃子结果被朋友抛弃的故事。里面的歌“哎呀有只坏狐
狸...”朗朗上口。

《曹冲称象》:木偶剧,挺好玩的,尤其是黑糊糊的印度人。

《一夜富翁》:当时小猪猪储蓄罐好流行啊。

《愚人买鞋》:木偶戏。我看过若干遍了。

《小兔偷瓜》:被粘住的小兔特可怜的哭喊:“老爷爷~~”。那个穿日本军旗的
家伙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

《咕咚来了》:咕咚来了的邮票现在涨的特快,尤其是小本票。

《草原英雄小姐妹》:深入人心的故事。

《路边新事》:红领巾拾金不昧的故事,前几天中央六刚刚演过。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就是好来就是好。

《小哥儿俩》:木偶戏。星期天一早哥哥就急忙离开家,弟弟以为哥哥踢球去了
,到了学校,发现哥哥原来在为班上修理坏椅子...俺当年曾经写过观后感,还得
了小红旗呢!

《松鼠理发师》:木偶剧,里面的小松鼠理发师挺可爱的。

《老虎学艺》:还好,幸亏猫留了最后一手。

《母鸡搬家》:谁看过?讲叁只不同颜色的老母鸡接到搬家通知...

《喵呜是谁叫的》:讲一只从没出过门的小狗,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知道了是喵呜
原来是猫叫的呀。

《刺□背西瓜》:剪纸片。

《大名府》:梁山好汉!

《蝴蝶泉》:很经典的纯音乐动画片。片中没有任何对白,不过仍然非常动人。

《山水情》:号称中国近十年动画片之最。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
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
手。折服无数中外人士。绝对可以作为划时代的见证。

有部片子是说一只老鼠希望变成猫,变了以后又想变别的...变来变去最后又变成
老鼠哦!我还记得它变成猪的时候还唱了首狂搞笑的歌:“当猪当得好快活,罗
哩洛哩罗,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吃吃那个睡睡,罗哩洛哩罗...”

还有《狐狸拔牙》《鹿铃》《狼来了》《小马过河》《猎人海力布》《水鹿》
《鹬蚌相争》《假如我是武松》《金币国游记》《斗鸡》《大扫除》《眉间尺》
《火童》《鹿与牛》《八仙与跳蚤》,就不一一介绍了。作者:战列舰及所有喜爱
老动画的朋友。
==================
附:70年代的动画片,谁看过?谁要是看过我服了他!

《奇怪的球赛》:一场冰球赛,不过好象是反苏修的。

《两张布告》:与白匪斗争的故事。

《歌声飞出五指山》:木偶剧,红军的故事。

《西瓜炮》:小刀会OR太平军?

《小白鸽》:——解放军的信鸽。

《奇怪的病号》:——狡猾的菜青虫。

《象不象》:大象象不象?

《芦荡小英雄》:类似于鸡毛信的故事。

《山羊回了家》:雷锋精神的体现。

《战旗似火》:讲“农业学大寨”的动画片。

《出发之前》:上山下乡的故事。

《两只小孔雀》: 西双版纳的傣族红小兵与孔雀的故事。

《火红的岩标》:藏族人民深切悼念毛主席。

《画廊一夜》:鲜明的阶级斗争色彩呀!哈哈。

《主课》:阶级斗争!

《渡口》:阶级斗争!

《长在屋里的竹笋》: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树苗》:树苗在集体的果园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骏马飞舞》:抓住反革命分子!

《大潮汛之夜》:大潮汛,大批判!

《带响的弓箭》:抓住“北极熊”!

还有——《大橹的故事》《东海小哨兵》《小八路》《万吨水压机战歌》
《放学以后》《试航》《金色的大雁》

60年代的动画片:
《我们爱农村》《南方少年》《李科长巧难炊事班》《湖上歌舞》《红领巾》
《小林日记》《四点半》《冰上遇险》《牧笛》《黄金梦》《孔雀公主》《金色的
海螺》《集体有余》《画像》《一条丝腰带》《一棵大白菜》《小溪流》《红云崖》

⑼ 傣族的风俗习惯、聚居地区和风土人情

一、风俗习惯:

1、婚姻: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

2、葬礼:通行土葬,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二、聚居地区: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三、风土人情:

傣族有食花习俗。经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鹃、黄饭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凉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鸡蛋花、苦刺花、弯根花、盘藤花和一种傣语称为“莫谢”的花等,大约30多种。

傣家竹楼室内用篱笆将房屋分成两半,内室较小,是卧室,禁止外人入内;外室较宽敞,靠里部分为堂屋,是接待客人的地方,靠外部分设有火塘,是取暖、做饭的地方。

(9)傣族配音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傣族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初期,傣族地区普遍进行了民主建政、肃清匪特的工作,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生产,疏通了民族关系,初步改变了傣族地区的面貌。为废除傣族社会的封建制度,党和政府根据傣族地区的具体情况,领导傣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运动,同时在傣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推陈出新。德宏州傣剧团编排的大型傣剧《兰嘎西贺》,几年来已演出50多场,观众近20万人,在缅甸等东盟国家演出也大受欢迎。

2004年,由德宏州傣剧团创作、改编的大型傣剧《南西拉》,在“2004年云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新剧(节)目展演”一举荣获综合金奖等10项大奖。第一次引进国外动画巨片《猫和老鼠》并翻译配音成为民族语;西双版纳第一张葫芦丝音乐专集《美丽傣乡》等多部剧集音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