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壁紙 »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圖片手機殼背景
擴展閱讀
漫畫作文的圖片有哪些 2025-08-27 03:56:43
巴厘島日落圖片素材 2025-08-27 03:36:36
唯美美男圖片 2025-08-27 03:19:26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圖片手機殼背景

發布時間: 2023-03-17 12:22:01

⑴ 願歲月靜好,始於初見,止於終老

這是一句情話,希望生活寧靜美好,和你一直到老,不離不棄。

描寫這種感情的句子還有「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古人所描繪的美好婚姻生活的圖景,不也正是我們現在所期待的:讓婚姻的小船在愛的漣漪中緩緩缺纖前行,直到生命盡頭。正如歐陽修所說「古今人情一也」,婚姻於人們是神聖的,伏塵仿這一點從未改變。

無論現在的你是否找兄源到心愛的人,是否處在婚姻中,願每個人都能有「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的愛情,有「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婚姻。

⑵ 願歲月靜好,始於初見,止於終老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始於初見時的驚艷,至於終老時的相伴。「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時的驚鴻一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終老時的相依相伴,人這一生或許經歷不了大風大浪,卻得經歷平凡,將初見時的感覺融入到平凡的生活當中,終其一生,相濡以沫,到老了的時候還不覺得厭倦,這是感情的真諦,也是兩個人相依相伴所能維系的根基所在。

拓展資料:
願歲月靜好:出自胡蘭成的《今生今世》,今生今世,但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意思是巧虧:希望這一世都與愛人依偎相伴,在寧靜的歲月中生活。
胡蘭成說《今生今世》是由張愛返寬磨玲給取得書名,用散文體寫自傳,也是張愛玲的主意,名為今生今世,卻有歲月忽已晚的意味。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這句話出自《始於初見,止於終老》。《始於初見,止於終老》是由淺汐構思,萌寶執筆的一部言情小說。
原本是天樹上仙桐華,她原本天狐之女白凝天條無情,他們被迫分離,去人間經歷幾世輪回在開滿曼陀羅沙華的冥河奈何橋上,他對她說,「白凝,幾世的輪回都洗不掉我對你的愛,在人群里我一定可以第一眼就認出你,」始於初見,止於漏斗終老。

yeschangsha
來自文化藝術類芝麻團 2017-11-21
始於初見時的驚艷,至於終老時的相伴。「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時的驚鴻一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終老時的相依相伴,人這一生或許經歷不了大風大浪,卻得經歷平凡,將初見時的感覺融入到平凡的生活當中,終其一生,相濡以沫,到老了的時候還不覺得厭倦,這是感情的真諦,也是兩個人相依相伴所能維系的根基所在。

⑶ 始於初見 止於終老圖片

終於初見至於終老照片,我覺得應該就是這個到照片也是非常少的,所以也是比較珍貴的,這就是讓他能夠看到自己的回憶。

⑷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這句名言出自哪位大師還是出自於哪本書籍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這句話出自《始於茄唯初見,止於終老》。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是由淺汐構思,萌寶執筆的一部言情小說。

原本是鉛消天樹上仙桐華,她原本天狐之女白凝天條無情,他們被迫分離,去人間經歷幾世輪回在開顫激培滿曼陀羅沙華的冥河奈何橋上,他對她說,「白凝,幾世的輪回都洗不掉我對你的愛,在人群里我一定可以第一眼就認出你。」始於初見,止於終老……

⑸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什麼意思

意思:從初次見面時開始,在垂老生命終結時停止。

人這一生或許不會大起大落,但要耐得住平沒禪凡,守得住初心,一生如此,相濡以沫,老時仍能保證初心依舊,這是感消陵情的真諦,也是兩個人相依相伴所能維系的根基所在。

專注於一件自己在意的事情時,仍能保持赤子之心,保持著新鮮感,才能有繼續前行的動力,使專注的事情獲得一個圓滿的結果。

(5)始於初見止於終老圖片手機殼背景擴展閱讀:

這句話出自《始於初見,止於終老》。《始於初見,止於終老》是由淺汐構思,萌寶執筆的一部言情小說。

愛一個人,始於初見,止於終老。「執子之手,與之偕老」和這句話有相近意思。這句話源於《詩經》「邶風」里的《擊鼓》篇,原句是拿察戚「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話原本是戰士之間的約定,現代成語多運用執手偕老,形容愛情的永恆。而在種種承諾面前,愛情的承諾應是最動人心魄的了,平凡而真誠的諾言最為感人。兩千四百年前的承諾至今在耳久久回盪,令人感慨歲月所難以磨滅的記憶與回答。

⑹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是什麼意思(他們的愛情始於初見)

1917年,文學家胡適曾在北京大學招生會議上說:「 我看了一篇作文,給了滿分,希望學校能錄取這位有才華的考生。

這位考生,作文滿分,可數學卻是零分,且其他科目成績也是一般。然而,縱使如此,他還是被破格錄取了,不僅成為了北大新潮社的創辦者之一,還是北京學生界代表,是《北京學界全體宣言》的起草者,「五四運動」的命名人。

此人即是31歲任清華大學校長,且在中央大學掌權10年的羅家倫。在教育事業上,他所做的貢獻在民國那時代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過,比起事業,在感情方面上,羅家倫的專情更是老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他的愛情還被當時世人譽為「 柏拉圖式的馬拉松愛情長跑 」。

錚錚少年初長成

1897年,羅家倫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個書香世家。雖說是書香門第,可他早年接受的卻是家塾式的傳統教育,而非新式教育。

不過,許是家庭優勢,羅家倫還是能接觸到普通老百姓所無法學到的東西。他既有機會讀到有著先進思想的新書報,還能去夜校補習英文和數學。

1914年,羅家倫17歲。這一年,他成功考入上海復旦公學高中部,勤奮刻苦三年後,他又考進了北京大學,主修外文。

雖說羅家倫修的是外語,可這寫起文章來,也是一等一的優秀。

剛進北大沒多久,他便向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投稿,一投即中。於1918年,羅家倫所寫的《青年學生》刊出。

可以說,他的這篇文章不僅讓自己火了一把,還影響了北大諸多學生。

在《青年學生》里,羅家倫以文言文的方式嚴厲地批評了當時的學風。此外,他還指出了大多青年盲目求學和早婚的問題。

許是其言辭犀利,切中大多數學子的要害,北大全體學生在讀完此文後,紛紛醒悟,深覺創辦雜志新刊的重要性。

同年11月,北大二十多名學生自發成立新潮社,並在次年元月一日出版了《新潮》第1期。據說,該雜志的中文名字還是羅家倫建議的。

當然,羅家倫的能耐可不只如此,他除了批評當時的社會學術弊病之外,還呼籲追求婦女解放。在他所寫的《婦女解放》中,他便「大聲疾呼要通過教育、職業和兒童公育三個步驟來實現真正的婦女自我解放和獨立」。

隨後,1919年,羅家倫參與了五四運動,並提議大家前往總統府請願,要求他們停止出賣中國的主權。

同年5月26日,羅家倫作為學生運動先驅者之一,發表了《五四運動的精神》,以表達當時青年們救國的熱情與決心。

然而,槍打出頭鳥,羅家倫很快就遭到了北洋軍閥的追捕。因此,他不得不開始逃亡。在校長蔡元培和企業家穆藕初的資助下,羅家倫於1920年出國留學。

這一外出深造,便是六年。

六年裡,羅家倫不單單思念家國,還思戀一女子仿培,一位他一見鍾情的佳人。

圖 | 羅家倫1926年春攝於巴黎

錦瑟年華初相識

早在1919年12月,羅家倫去上海參加「全國學生聯合會」集會時,便已然沉陷於愛河中了。

當時,羅家倫身為北平學生的代表上台演講,其觀眾席上便備寬唯有一位女子從頭到尾都在注視著他。

確實,對於當時的大學生們來說,羅家倫就是他們的偶像。他所寫的《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受到了全國學生的追捧與喜愛,其追求者完全是數不勝數。

可那位女子與普通追求者不同,她愛慕著羅家倫,而這種愛,是光明正大的明戀。

當演講結束時,這名女子便擠到了會場最前面,大聲地對羅家倫喊道:「 我名叫張維楨,今後請你多多指教!

說完,她還塞了一張紙條給羅家倫,上面是她的聯系地址。其中之深意,想必不用明說,羅家倫也是懂得的。

但可能是被張維楨的突然自我介紹給嚇到了,平時說話犀利的他一時之間卻愣住了,隔了一會才靦腆地應道:「 好,好!

圖 | 羅家倫與張維楨

自這以後,羅家倫和張維楨便真的開始有往來了,盡管他們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

當羅家倫從上海回北京時,還特意寄了兩張明信片和兩張風景照片給張維楨。至於回禮,則是張維楨的個人照片。

過後,他在日記里寫道:「 就是你的照片,使我看了無限的愉快 。」

當然,光是照片可不夠。本來羅家倫還想在去美國留學前見張維楨一面的,可惜,由於生病,他們並沒有機會見面。

羅家倫病一好,便立刻登上郵輪去美國了。臨走前,他給張維楨寫了一封信,說:「 來滬未能一見,心中很難過。玉影已收到,謝謝。不及多書,將離國,此心何堪,余容途中續書 。」

此書信一續,便是六年,而這鴻雁傳書續起來的便是兩巧猛個人的餘生相伴。

一個在美國,一個在國內,他們的書信跨過大城小巷,橫穿各國各地,其距離之遠,人人皆知。可他們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親密,從聊人生談理想變成了訴心事談生活。

圖 | 羅家倫與家人的全家福

書箋說盡相思意

作家木心曾說:「 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 。」

如他所言,羅家倫和張維楨的愛情便是如此。

以書信為媒介,兩人開啟了漫長的愛情長跑。

每當羅家倫在異國熬夜學習時,他都會給張維楨寫信幾乎是三天一簡訊,十天一長信。若是張維楨回復慢了,羅家倫也會有所不滿,直接發牢騷,寫道:「 你近來少寫信。想是你朋友很多,忘記在遠方的人了。

一到這個時候,張維楨便會在下次信中夾帶著自己的照片。她知道,羅家倫看見自己的照片會開心。確實,收到照片的羅家倫就像得到糖果的小孩子一樣,激動高興,回信道:「 感激歡喜的心,不必我說。

不過,這六年來兩人也曾鬧過矛盾,斷過信件往來。

一開始,聽說張維楨想要繼續讀書學習時,羅家倫是很高興的,還在信中推薦了學習方法。可後來他聽說張維楨把自己的信給別人看過後,一時生氣,直接就與她斷了聯系。

直到張維楨考進滬江大學後,他們才重新開始通信,且關系越發親密。盡管沒有明確說開,但其實他們二人的互動與情侶沒什麼區別,就像是異國戀人一樣。

而且,羅家倫在與張維楨通信時,還曾寫道自己希望女友和他一樣,能夠在「學問方面,立一個永久的位置」。如此看來,這番話彷彿就是在和張維楨說,想要兩人共同成長進步。

隨後,1925年,羅家倫還寄給張維楨一串頸珠,並附書信道:「 我選的一種顏色,自以為還清新,配夏天的白衣服或粉紅衣服,都很好看。望你不嫌棄,作為我游覽展覽會的紀念,並作我想起你的紀念 。」

縱使分隔兩地,也不影響他在想她。

然而,當張維楨終於成長到能與他肩並肩時,他卻要離開了。

圖 | 1958年,羅家倫與胡適先生等友人

才子佳人終相守

1926年,張維楨成功申請到密歇根大學獎學金,得以赴美留學。可此時的羅家倫卻正打算回國,而且他還沒有錢能運書回國。

得知此事後,張維楨沒有先為兩人無法一起在美一事而遺憾,反而是先給羅家倫寄了500法郎,以資助他回國。

同年7月23日,羅家倫回到上海,與張維楨相聚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里,兩人直接就把終身大事給定了。他們約定好,待張維楨學成歸國,兩人便結婚。

當初羅家倫去留學,張維楨在國內與他書信傳情。如今,輪到她了,那羅家倫也可以繼續等待。六年都熬過來了,哪還怕這一年。

當張維楨踏上美國的那時,便是兩人重新書信往來的時候。

與之前大不相同的是,羅家倫表達愛意的頻率多了,有一次他甚至寫道:「 懷中的熱火燒著,口中還是發生津液。想你的吻,一次、兩次……至無限次。望你好好保重,永久愛你。只希望永久被你所愛的志希 。」

不知該說是愛的力量太偉大,還是想念的滋味太難受,張維楨在第二年獲得學位後就立刻回了國。於1927年11月13日,兩人結婚。

八年來,他們見面的次數少之又少,可感情卻一日比一日深厚。婚後,他們的感情也仍是如熱戀一般,深沉而甜蜜。

其實,關於愛情,羅家倫也曾說過:「 以伉儷而兼師友,於真理要有高識遐情,足以激發吾之志氣 」。

或許於羅家倫而言,那八年來,包括接下來的幾十年,張維楨一直激發著他的志氣,且從未停止。直到1969年,羅家倫撒手人寰,享年72歲。

從1919年到1969年,從一見鍾情到一生相隨,整整50年,他們之間的愛從未變過,一如既往。

圖 | 1948年家庭照:羅家倫與妻子張維楨,羅久華(中前),羅久芳(中後)

文 | 千拾

圖片參考來自網路

⑺ 情侶手機殼定製刻什麼字

情侶間可以購買相褲跡兄同款式的手機胡襲殼,作為情侶手機殼,然後,可以刻上彼此的誓言承諾或者刻上對州返方的名字作為紀念。

⑻ 七夕:以愛之名,以餘生為期,許一人以白首,擇一城以終老

最好的遇見,是一縷清風,在月色花影里迷了路,是一隻蝴蝶,途徑一叢籬笆安了家;是流水入雙耳撫琴,是月色來窗前掛簾。

最好的愛情,是你恰好來,我剛好在,是我心中的歡喜,落成你眉間的詩行;你眼中的星辰,照亮我的餘生。

縱初見也延及芳華,戀你千年,執手千年。

幾回篇,道盡一場風煙。錦瑟弦,刻下兩段纏綿。核賣升一生入你夜吟詩行的畫,一世度你明月相思的情。

錢鍾書:「我還沒有訂婚。」

楊絳:「我也沒有男朋友。」

總有一個人,讓你原諒所有的從前;總有一個人,讓你覺得,所有的等待都有盡頭;總有一個人,讓你覺得,之前所有瑣碎的美好與不美好,都是為這一天作鋪墊。

關於那場遇見,你會在記憶里,寫下虔誠的每一筆,那會是餘生最美的畫面,一筆風的柔情,一筆草的溫婉,一筆眉間的喜悅,一筆心上的悸動。

遇見你,突然覺得餘生很長,還可以一起說很多的話,做很多喜歡的事。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地方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張愛玲: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無論愛情留下多少遺憾,我們仍然無法自拔地一次次墜入愛河,仍然在生命的每一頁,留下風花雪月的故事。

如果你去翻開塵封多年的書卷,你會看到一張張泛黃的書簽,或是枯草,或是紅葉,寫滿浪漫的惆悵與遺憾,落下山盟與海誓,那些都美好的回憶。

愛情或有遺憾,或有背離,或有傷痛,或有錯過,卻從來沒有對錯。

多少人,將愛情匆匆地裝進行囊,一路撿拾,亦一路丟失。

也有人,將愛情寫入錯落的詩行,春風詞筆,墨色的舊章里,是不老的青梅,依舊的紅顏。

還有人,將愛情藏入心間,用靈魂耕耘,在歲月的土地上,等待一季一季的花開。

時光靜好,與君語;細水流年,與君同;繁華落盡,與君老。

與一人,婉容相見,喜色相悅,在十里湖光里載酒,在煙霞花影里煮茶,在三寸光陰里相望,在浮世紅塵里終老,彷彿一切都是最初的模樣,好像心花盛開在眉間。

淡雲來往,時光相傾,猶如心中便開滿花枝,猶如走在一個人的心中,走出一串美麗的韻腳,滿世界都是歲月靜好,滿心的歡喜旖旎成了絢麗的色彩。

既許一人以偏愛,願盡餘生之慷慨。

暮白首,始於初見,止於終老。往後餘生,冷暖有相知,喜樂有分享,同量天地寬,共度日月長。

要在眼裡心裡開多少花,才能配閉送給你一個春天;要在紙上寫多少遺憾,才能有一場相逢;要對流星許多少次願,才能等來一場相知。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未曾謀面的,終會相見;好的光陰一定也是會開花的,開在你的眉間;總有一個人,改老如三月的風吹來,你願拿出所有的溫柔相待。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從清晨到夜晚,從山野到書房,只要最後是你,就好。」

或許天長地久只是空談,或許白首不離只是當日願,或許執手終會相離,或許相知也只是一場空歡喜。

但我仍願,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許一人深情,留一世繁華。

餘生,以淺淺的心境,過淡淡的日子,等待一場明如春風的相遇,期待一場靜若秋水的相守。

七夕,願你遇良人,予你歡喜城,長歌暖浮生。

七夕,願你一生被愛,一生可愛,三月拾花釀春,六月流螢染夏,十月稻陌拾秋,臘月叢中吻雪。

⑼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開始於初次見面,一直到生命的共同終結。比喻兩個人美好的相遇,並有天長地久的深厚感情。就像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那樣子,堅持到最後,即使結果是海枯石爛也好。

出自於萌寶的書籍《始於初見,止於終老》。

人這一生或許經歷不了大風大浪,卻一定經歷平凡,將初見時的感覺融入到平凡的生活當中,終其歲氏仔一生,相濡以沫,到老了的時候還不覺得厭倦,這是感情的真諦,也是兩個人相依相伴所能維系的根基所在。

(9)始於初見止於終老圖片手機殼背景擴展閱讀:

「始於初見核凱止於終老」與「執子之手,與之偕老」這句話有相近意思。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源於《詩經》「邶風」里的《擊鼓》篇,原句是「乎汪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話原本是戰士之間的約定,現代成語多運用執手偕老,形容愛情的永恆。而在種種承諾面前,愛情的承諾應是最動人心魄的了,平凡而真誠的諾言最為感人。兩千四百年前的承諾至今在耳久久回盪,令人感慨歲月所難以磨滅的記憶與回答。

⑽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是什麼意思 始於初見止於終老出自哪裡

1、意思:開始於初次見面,一直到生命的共同終結。比喻兩個人美好的相遇,並有天長地久的深厚感情。

2、意義:人這一生或許經歷不了大風大浪,卻得經歷平凡,將初見時的感覺融入到平凡的生活當中,終其一生,相濡以沫,到老了的時候還不覺得厭倦,這是感情的真諦,也氏戚散是兩個人相依相伴所能維系的根基所在。

3、「始於初見,止於終老」出自於書籍《始於初見,止於終老》,作者萌寶。

4、這句話反映出:在追求自己的夢想時,一開始不要忘記自己的心情,保持最初的期望,熱情和要求,面對仔含任何事情都能面對風,任何困難,不怕艱辛,堅持到底收獲最終結果。

5、當你專注於一件事時,就像你第一次見面一樣,你可以保持清醒的意識,你可以隨時堅持研究,這樣你就可以得到你滿意的答案和結果,並且不辜負殲氏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