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諾亞方舟在哪被發現
諾亞方舟在土耳其東部的亞拉臘山被發現。
諾亞方舟的典故,出自《聖經》是一個大船隻,建造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場空前絕後的滅世洪水。
2010年一支由中國香港和土耳其組成的探險隊宣布,他們在土耳其東部的亞拉臘山海拔超過4000米的地方發現了諾亞方舟遺跡,並成功進入巨型木結構的方舟內,探險隊員還在方舟內發現了陶器、繩索以及類似種子的物體。
諾亞方舟的發現經過:
研究人員在亞拉臘山發現了7個掩埋在積雪和火山灰燼下面的較大遠古木質結構,對於這項發現他們欣喜萬分。該聯合研究小組負責人袁文輝說:「我們不能百分之百把握地稱這就是諾亞方舟遺址,但我們的把握性為99.9%。」
他們稱,勘測地點的木製結構位於海拔4000米以上,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800年。如果它的確是諾亞方舟遺址,這將是考古學歷史上最偉大的一項發現,並證實了《聖經》的故事。
據悉,這支研究小組是由中國香港諾亞方舟國際部和土耳其研究人員組建而成,他們自10月就開始尋找諾亞方舟的遺址。
4月2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研究小組成員李耀輝發言稱,看到由木板組成的遠古木製結構,每塊木板寬度為20厘米寬,還看到了榫頭,這是古人類未使用鐵釘之前的建築零件。相隔大約100米會看到另一個木製結構,我看到損壞的木製碎片插入冰川中,一些碎片有20米長。
⑵ 沉沒在海底百年的泰坦尼克號是什麼樣子
泰坦尼克號全長269.06米(882英尺9英寸),寬28.19米(92英尺6英寸),從龍骨到船橋頂部的高度為31.69米(104英尺)。
船上配有室內游泳池、健身房、土耳其浴室、圖書館、電梯和壁球室。頭等艙的公共休息室由精細的木質鑲板裝飾,配有高級傢具以及其他各種高級裝飾,並竭盡全力提供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服務水平。陽光充裕的巴黎咖啡館為頭等艙乘客提供各種高級點心。
船上最為奢華之處是頭等艙的大樓梯,位於第一和第二煙囪之間。配有橡木鑲板以及鍍金欄桿的大樓梯一直延伸到E層甲板,頂部是由熟鐵支架支撐的玻璃穹頂,使自然光灑滿大樓梯。樓梯頂部的牆上鑲有一盞鍾,鍾兩側雕刻著象徵高貴和榮譽的寓言人物。
(2)搜索考察船的圖片擴展閱讀:
泰坦尼克號事故
於1909年3月31日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港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動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試航。
1912年4月14日23時4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與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間水密艙進水。4月15日凌晨2時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體斷裂成兩截後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處。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1517人喪生,其中僅333具罹難者遺體被尋回。
⑶ 馬里亞納海溝很深,人類是如何測量出它的深度呢
馬里亞納海溝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最深處約為11000米,那裡約有1000個大氣壓強。有人就擔憂了,那裡的海水是個什麼狀態呢?還是不是液態的呢?
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這點壓力對於水來說實在是小兒科,它們當然還是液態,甚至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水能夠承受多大的壓力才會相變,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據,因為地球上無法製造出讓水「變態」的壓力。有資料認為壓力增至3445個大氣壓時,將水溫降到-100攝氏度,會形成高壓冰,分子間距相對縮小,密度增加;即使壓力加大到幾百萬甚至上億個大氣壓力,水的密度還會加大,但這種改變總體上不大。
一直到水分子化學鍵斷裂,氫分子和氧分子也被壓碎成為游離態原子,甚至核外電子逃離成為自由電子,就完全改變了水的性質,但這時候水就不是水了,甚至激發了核聚變了。這個壓力需要多大,沒有人知道,反正太陽中心壓力為3000億個,氫核聚變才能持續。
在千米深海,有人們熟知的魚蝦,如烏賊、章魚、蝦類,還有抹香鯨等海獸類;在2000~3000米深處發現有成群的大嘴琵琶魚;在7000米以下發現還有一些魚類;2014年12月科學家們在馬里亞納海溝8145米處發現了一種新的魚類。而在海溝的最深處,目前還沒有魚類或者其他動物發現。
人類在最深處發現的魚類命名為「獅子魚」,長相有些奇特,渾身白色,頭大眼睛小,沒有鱗,約10幾厘米長,有個奇怪的卡通鼻子,背後像浮動著的濕紙巾。
科學家表示,這種棲息很深的魚類身體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骨骼等組織為適應深海壓力而改變,完全不像我們已知的任何動物。就像茫茫太空一樣,馬里亞納海溝也還有很多我們未知的東西等著人類去探索,但那裡的海水密度和溫度與我們常見的海水並沒有多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