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現在可以吃的有哪些山上野菜圖片
擴展閱讀
人物照片圖片素材坐 2025-09-29 16:40:56
周末出去玩搞笑圖片 2025-09-29 16:38:31
民國動態圖片 2025-09-29 16:31:32

現在可以吃的有哪些山上野菜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9-29 15:33:47

① 15種生長在叢林山溪邊的野菜,煲湯或炒食都美味,你認識幾種

近些年,很多人喜歡自己去野外採挖野菜食用,特別是一些生長在老林山溪中的野菜,更是受到了人們的青睞,但大部分人其實對野菜認識並不多,本節內容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叢林山溪邊比較常見的野菜到底有哪些

一、涼粉草

夏天天氣酷熱難耐,很多人都喜歡吃上一碗清熱解暑的涼粉,但大部分人可能並不知道涼粉究竟是用什麼製作的。

製作涼粉的植物其實本名就叫涼粉草,它的別名叫仙人草、仙人凍或者仙草,多生長在山溪,河邊或農村的田間地頭,製作涼粉時收割地上莖葉部分煮爛後過濾出汁液,再拌少許米粉或鹼水煮沸倒出簸箕凝固而成,而且涼粉草除了用來製作涼粉,還能用來煲湯。

二、鴨腳板

鴨腳板又叫鴨兒芹,別名牙痛草、鴨腳菜、鴨腳掌、水白芷、三葉芹等,多生長在山溪、山溝或林下濕潤等地,食用嫩莖葉部分,也可以去葉吃莖,味道鮮香。

三、水竹筍

水竹筍,又叫山竹筍,是山林或者河溪邊生長的一種小型竹子的嫩筍,這種竹子以前鄉下常作火把用,這種筍沒有其它甜筍或毛筍那麼大,但筍肉脆嫩且鮮香可口。

四、銅垂玉帶草

銅垂玉帶草別名地鈕草、地茄子、地浮萍、馬蓮草、土油甘,廣東地區稱作落地冬瓜,漿果成熟後可以吃,嫩莖葉可與雞蛋或瘦肉一起煮湯。

五、嫩柴胡

柴胡是一個中葯名稱,別名山菜、地熏、柴草、菇草等,嫩柴胡即柴胡的嫩苗,可以當菜炒食、涼拌,也可以用來煲粥。

六、錦綉莧

錦綉莧別名五色草、紅節節草、紅草,多見於山溪、河溝邊,部分地區有栽培,食用嫩莖葉部分,可炒食、煮湯或涮火鍋。錦綉莧葉片艷麗,還可以做盆栽。

七、杠板歸

杠板歸別名犁頭刺、蛇牙草、蛇倒退、河白草和螞蚱簕等,生長在山林、河溪等較濕潤的地方,剛長出的嫩芽部分可以炒食。

八、酸筒桿

酸筒桿學名虎杖,這是一種農村山野比較常見的植物,根莖供葯用,地上鮮嫩的莖桿可生食,也可以當野菜炒食。

九、卵葉半邊蓮

卵葉半邊蓮,廣東地區稱作姐妹菜,民間多作婦科草葯用,可以配合其它草葯煮雞蛋或瘦肉湯飲用,多生長在山溪或溝渠等濕潤的草地上。

十、大苞水竹葉

大苞水竹葉是鴨趾草科的一種匍匐草本,多見於兩廣地區的一些河溝、水渠或山溪邊上,廣東俗語稱作「輪滑草」,可採挖嫩苗與瘦肉或雞蛋一起煲湯。

十一、天胡荽

天胡荽又名破銅錢、魚鱗草、滿天星,是山溪、菜園、水田等地常見的一種小草,全草可以用來炒食、燉湯或涼拌,廣東地區多用來煲涼茶。

十二、雀舌草

雀舌草別名天蓬草、地耳草、瓜子草、指甲草、濱繁縷、雪裡開花,多生長在山溪、河溝、水田等濕潤的地方,食用嫩莖葉部分,焯水後炒食、蒸食或涼拌。

十三、白勒

白勒土名勒菜,別名鵝掌楸、刺三甲、三葉五加,多生長在山溪、路邊、叢林、荒野等地,嫩芽作野菜炒食、煮湯,也能曬干後製作成勒菜茶。

十四、葎草苗

葎草在農村一般被稱作拉拉秧,新長的嫩芽尖可以食用,清蒸、炒食、涼拌都可以,芽尖部分本身是比較脆嫩的,整體味道還不錯。

十五、拔葜芽

拔葜又叫金剛藤、馬加勒、紅燈果、冷飯頭,多生長在灌木叢、荒野和山坡等較溫暖乾燥的地方,春天剛冒出來的嫩莖可以採摘回家焯水後炒食,味道略酸卻也爽脆可口。

以上15種野菜都是農村常見的葯食兩用植物,很多都具有獨特風味,偶爾嘗下鮮未嘗不可,但不宜過多食用哦。更多野菜識別與食用方法在前面的很多文章里都有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往前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