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金蟬有多少種圖片
擴展閱讀
龍形圖片素材 2025-05-12 17:47:52
動漫唯美手機高清圖片 2025-05-12 17:26:09
圖片有多少種變形 2025-05-12 16:53:28

金蟬有多少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16 20:18:38

⑴ 金蟬和普通蟬的區別

金蟬和普通蟬的區別如下:
金蟬成蟲體長40~48毫米,翅展125毫米。全體黑色,有光澤,被有金屬光澤。復眼淡赤褐色。頭的前緣中央及頰上方各有黃褐色斑一塊。中胸背板寬大,中央有黃褐色「X」形隆起。前後翅透明。前翅前緣淡黃褐色,基部黑色,亞前緣室黑色,前翅基部1/3黑色,翅基室黑色,具一淡黃褐色斑點;後翅基部2/5黑色,翅脈淡黃色及暗黑色。足淡黃褐色。雄性腹部第一、二節有鳴器,雌性無鳴器,有聽器,腹瓣很不發達,產卵器顯著而發達。卵長橢圓形,微彎曲;長約2.5毫米,寬0.5毫米;乳白色,有光澤。若蟲黃褐色,具翅芽,能爬行,一齡的前足即表現為明顯的開掘式;末齡若蟲體長35毫米,黃褐色,前足開掘式,翅芽非常發達。
普通蟬體長2~5公分(0.8~2吋),有兩對膜翅,形狀基本相同,復眼突出,單眼3個。有發達的挖掘足。幼蟲生活在土中,末齡幼蟲多為棕色,與成蟲相似。螽蟬科有兩個種,俗稱為毛蟬。僅分布於澳大利亞南部,包括塔斯馬尼亞。它們像針一樣中空的刺吸式口器可以刺入樹體,吸食。蟬也有不同的,它們的形狀相似而顏色各異。蟬的兩眼中間有三個不太敏感的眼點,兩翼上簡單地分布著起支撐作用的細管。它的身體兩側有大大的環形發聲器官。

⑵ 知了猴(金蟬)養殖技術

金蟬的養殖技術:

1.選擇育種樹木

矮化果樹如杏樹、桃樹、蘋果樹或其他表蠟矮化型灌木品種都是金蟬育種的良好樹木。注意及時修剪過高枝條,以方便繁育管理,在樹的間隙套種果樹生苗,以增加金蟬產卵的樹枝,在樹木下面殖種金蟬種卵,方法參照「金蟬養殖新技術」。

2.建設育種大棚

在金蟬即將出土前夕搭建育種大棚,面積以每個佔地1畝為宜。在育種區周圍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設成圍欄,水泥柱的行距5米,中間用竹竿搭架,再拉設鐵絲固定,然後在外面罩上尼龍窗紗網。育種要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塊,切忌在低窪易存水的地塊建育種大棚。

3.種蟲管理與防疫

金蟬出土後因其成蟲有強烈的趨光性,前期等其羽化成蟲蟲後再進大棚,捕捉時羽化金蟬會因見光四處飛亂碰,造成種蟲死亡,因此可全部捕捉前1周內出土的金蟬,待一周後再開始讓金蟬自然羽化產卵。

留種密度每畝約10000隻,雌雄約各佔50%,每隻雌金蟬可產種卵500-1500料,每個大棚大約可供20畝地金蟬繁殖用種。金蟬羽化後20天左右即可交配產卵,產卵時金蟬刺破枝條表皮,把卵產在木質部。金蟬交配產卵期盡量不在大棚內走動與喧嘩,避免對金蟬產生不利影響。

金蟬

由於出土後的若蟲(知了龜)及羽化後成蟲天敵較多,如癩蛤蟆、麻雀和螳螂等,應做好大棚內防護工作。另外,應經常查看紗網是否破損,嚴防金蟬外逃。

白僵菌、綠僵菌和蟲生藻菌(蟬花)等微生物均可對金蟬種蟲造成寄生危害,養殖時應加強保護。老熟若蟲出土期、樹下卵期和蟬蟻發生期,金蟬的主要天敵有螞蟻和紅色小花蝽,必須嚴加防範。可利用強氨精等進行土壤處理。


4.採收保存種卵

除自然采獲蟬卵外,可以建立紗網大棚,提供成蟲產卵空間。可以利用廢棄果園中的果樹,重新栽植果樹實生苗,周圍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設成圍欄,中間再拉設鐵絲等,外面罩上尼龍窗紗網即可。羽化或採集的成蟲在其中交配產卵,以後可以根據需要留取成蟲數量,不必再從野外採集種源。

9月早下旬是育種大棚採收金蟬種卵的最佳季節。

可採用果枝剪或頂端帶鉤的長桿,把樹上被卵致死的1~2年生細乾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質部鑲嵌有大量乳白色長橢圓形卵的即是蟬卵,剪除產卵窩上部多餘無卵枯梢,在產卵窩痕下部留出5~10厘米無卵枝條部分,將50~100條捆成1小捆,放入塑料袋中或平碼於孵化房是,再經自然處理後即可做種使用。

以上就是有關金蟬的養殖方法介紹。金蟬養殖主要是靠樹下養殖並不需要構建養殖廠房,所以金蟬的養殖是投資比較小的一個項目。金蟬是靠吸吮樹根的汁液長大的,在人工養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增加樹木的密集度來縮短金蟬出土的時間。

⑶ 農村有很多養殖金蟬的,那麼金蟬都有哪些功效

蟬蛹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微量元素,中葯認為蟬的味道簡潔,成漢可以清熱、防風、進京。金蟬對正長陽、止咳生津、肺益腎、抗菌降壓、治療禿頭癌等都有好處。金蟬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對胃腸疾病的治療有很大的療效。現代社會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金蟬無疑將成為人們選擇的綠色食品之一。蟬花的臨床研究表明,有減少血液、尿肌症、提高內生肌質去除率、提高血清蛋白質含量、減少尿蛋白排放等功能。因此,對早期、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療效是正確的。

金蟬高蛋白的營養價值和功效金蟬含有豐富的高營養物質,很多民間客人把金蟬比作唐勝肉,金蟬的營養物質這么大。金蟬味道新鮮,能在吃的時候補充豐富的蛋白質,占金蟬總營養成分的70%以上。蟬優質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和功效金蟬的蛋白質不僅高,而且結構優秀,與不尋常的豆類食品相比是優秀的。含有金蟬的蛋白質中含有各種氨基酸,其成分佔人類總需求的近45%,蘇怡金蟬的蛋白質營養素絕對不平凡。高質量脂肪酸的營養價值和功效蟬還含有15%的高級脂肪酸,都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調節膽固醇平衡,保持健康血壓。

⑷ 捕捉金蟬有N種方法,你知道幾種

1)膠帶纏樹捕捉法:這是當下金蟬農場採收金蟬商品的主要方法,也是防止金蟬向上逃跑的絕招。經過二、三年的生長,夏季來臨大部分若蟲進入成熟期,在雨後土地松軟時會掘洞出土向樹上爬。為防止金蟬逃逸,蟬農會在樹幹上纏上膠帶,因膠帶很滑,可阻止金蟬向高處爬,晚上來「守株待兔」即可手到擒蟬。不要小看了這層薄薄的膠帶,對於金蟬來說不啻於「天羅地網」,金蟬逃到此處,就上天無門了。這也是人們思考了很久才想出的有效方法,可以說是人類戰勝金蟬的很高智慧。在技術角度上,這層膠帶最適宜的高度是1米左右,若貼得過低會使捕蟬人頻繁彎腰弓背感到不適,也不能貼得過高,若超過2米以上,金蟬就有可能爬不到膠帶處就羽化飛了。在一米以下的高度脫殼金蟬認為有危險,會努力向高處爬。雖然一米高的膠帶能完全擋住金蟬逃跑,但不一定能阻擋其蛻變。若過了兩、三個小時還不來採收,金蟬也會在此處羽化飛去。
(2)尋找蟬洞:金蟬一般生活在地下0.3~0.5米處,為了晚上出土羽化會提前挖洞上爬,人們可以在天黑前通過這些洞來捕捉金蟬。這類洞口小而薄,用手指一碰洞口泥土便會落下,露出一個相對大一些的洞,將手指伸進去便會摸到金蟬。這時就要及時將金蟬用草釣出來或用鏟子挖出來,否則金蟬受到驚動會迅速後退並採用土打牆辦法封住洞口,這樣一來便難以將其捉上來了。若是洞口又大又光滑,多為金蟬出土後廢棄的洞,千萬不可用手指探查,也許會摸到癩蛤蟆或者蛇什麼的,將你嚇出病來。
(3)從洞里把金蟬「拎」出來
在六月下旬或七月份下過透雨後,有經驗的捕蟬人會拿著小鏟子,到樹木周圍尋找金蟬。因為蟬蛹就藏在樹底下的泥土地里,仔細看一下大樹底下是否有一些針眼大小的洞,若有輕輕一碰洞口就破了,蟬蛹就藏在裡面,用根草或細樹枝伸下去它就會抓住,它認為是樹根呢,這樣你就會感到樹枝上有重量了,趕緊向上提,如此就能順利地將蟬蛹「拎」出洞來。對於金蟬農場來說,若乾旱無雨金蟬無法出土,可澆水軟化土地以促其出土。
(4)水淹蟬洞逼出來
這也是尋找未出土金蟬的有效方法。在有金蟬出沒的樹木周圍或附近的草叢里仔細尋找,會發現有若乾的小洞口,就是金蟬的藏身之地。當慢慢的往這些蟬洞灌水時,金蟬會因水淹缺氧被逼著爬出洞來。若久等不出,可用細小的樹枝探入洞中,被淹的金蟬認為有救命稻草了,會乖乖抓住樹枝爬出來。
(5)挖蟬老巢法
野生金蟬所產卵枝平均含卵有100多粒,最終能長成金蟬的大約10~20隻。由於在同一卵枝上,所以孵化出來的蟬蟻基本上會在同一地方進入土中。加之金蟬在土中活動范圍較小,我們可以利用一個蟬洞來挖出整個老巢。找到一個蟬洞後用鐵杴順著挖,便可挖到與之相連的蟬洞,找到其他沒有出土的金蟬,有時能挖出幾十個金蟬來。挖老巢是個技術活,如果在挖的過程中將蟬洞一不小心破壞了,便難以再找到與之相連的蟬洞了。
(6)手電筒照金蟬
天黑以後用手電筒照樹,捕捉已經上樹的金蟬,也是常用捕蟬方法。手電筒亮度大小並不太重要但光線一定要集中,按照由近到遠、由下到上、由正到反的規律來照,眼跟著光走不放過每一棵樹、每一個樹梢,就會看到金蟬。晚上7~9點為金蟬出土高峰期,所以這個時間段捕捉收獲最大。9點以後金蟬出土量雖然減少,但照蟬的人同樣會減少,收獲並不會降低太多。夜間12點後金蟬出土量較少,此時可以照樹梢為主,來捕捉已經脫殼的成蟲。作者有一個小經驗,若在樹下看見有鳥、蛇或圍著幾只癩蛤蟆,則樹上多半會有金蟬,因為金蟬也是它們的美食。

⑸ 知了猴一斤有多少

100-110個。每個金蟬4.5-5克,一斤有100-110個,如果金蟬單個重量小的話數量還會多。金蟬,又稱蚱蟬、黑蟬,成熟若蟲俗稱知了龜、知了猴、爬蚱等。

初級種源的獲取可以在田間自然採集.卵、若蟲、成蟲均可作為種源採集。7~9月份可以採集各個蟲態;8~9月份是採集若蟲的最佳季節,9月份是採集蟬卵樹枝的最佳時間,全年均可採集 。

卵的採集可以選擇樹密蟬多的理想場所,用果枝剪或頂端帶鉤的長桿,把樹上被蚱蟬產卵致死的1~2年生細千桔條輕巧取下。

凡是一側呈扁平干桔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質部鑲嵌有大量乳白色長橢圓形卵的即是蟬卵。剪除產卵窩上部多餘的無卵桔梢、在產卵窩痕下部留出10~15cm無卵枝條部分,將50條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待用 。

殖種

殖種對象為初孵若蟲以及接近孵化的卵將直接從野外或在種源場地採集的具卵枝條,集中於室內促進孵化。孵化方法:在70cm×40cm×20cm的塑料盒中.底部鋪撤5~10cm厚的細千沙,將卵枝成捆豎放或橫放於其上。不斷用小噴霧器噴灑霧水,保持具卵枝條周圍空氣的高濕度,使多餘的水珠吸附於底部細沙中。

中同應不斷抽查卵的孵化情況,發現有若蟲活動時,即可將枝條連同細沙殖放於養殖場所 。

殖種時間一般在9~10月份(2年卵)或6~7月份(當年卵)。在飼養場所的寄主植物樹下地面遠離樹干基部1m左右。挖掘深約30~50cm有規律的窄溝,如環、方、三角、平行或輻射等形狀,目的是為了以後的挖掘和捕收。殖種後蓋土壓實,做好時間、數量、殖種溝形及深度等的記錄。

⑹ 金蟬是什麼

金蟬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同翅目、蟬科昆蟲的代表種,具有漸變態的生物學特徵,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 3 各階段,若蟲又有多種俗稱,例如 :節老龜、羅鍋、爬衩黑蚱蟬、知了龜、知了猴、爬叉等。

金蟬全體黑色,有光澤,被有金屬光澤。中胸背板寬大,中央有黃褐色「x」形隆起。前後翅透明,雄性腹部第一、二節有鳴器,雌性無鳴器,產卵器顯著而發達。

卵梭形,微彎曲;長約2.5~3.5mm,寬0.5~0.9mm;乳白色,有光澤,若蟲黃褐色,具翅芽,能爬行,前足開掘式。

(6)金蟬有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生長發育要經歷卵、若蟲、成蟲3個時期。7月下旬,交配後,雌成蟲開始產卵,一般產在直徑5mm左右的枝梢。產卵時,用產卵器在枝條上刺出很多0.5~1.0cm深的傾斜卵室;

一個卵室產6~8粒受精卵,卵越冬後6月開始孵化,若蟲落到地面上,隨即潛入土中,通過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獲取營養,若蟲在土中生活3~5年,甚至更長;

直至末齡幼蟲鑽出地面,爬上附近雜草、樹木等,最終停留在枝葉、樹皮,蛻皮羽化為成蟲。羽化20d後開始交配產卵,產卵盛期出現在6月底至8月下旬,並逐漸進入產卵末期。

⑺ 金蟬的詳細資料

金蟬又名蚱蟬、知了龜、知了猴等,金蟬若蟲(知了龜)有極高的葯膳營養價值和獨特的口感, 尤以剛出土的若蟲含蛋白質最高,是難得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佳餚。據《中國葯材學》記載,蚱蟬有益清壯陽、止渴生津、保肺益腎、抗治禿抑癌等作用,蟬脫富含甲殼素、異黃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咳嗽音啞、咽喉腫痛、風疹騷癢、目赤目翳、破傷風、小兒驚癇、夜哭不止等症,因而有人預言,蟬將成為未來重要的綠色保健食品。由於環境破壞,樹木的砍伐,蚱蟬若蟲的生存環境被嚴重破壞,人為的濫捕濫抓,導致若蟲(知了龜)資源嚴重枯竭。需求方面僅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需求量就在100 噸以上,市場缺口相當大,市場價格也越來越高。人工養殖金蟬前景廣闊。 人工養殖金蟬主要有以下優勢: (1)、資源廣泛。農村有眾多的楊樹、果樹等樹木,土地資源豐富。 (2) 金蟬種卵既可從專業養殖場家購買,也可自己動手採集。 ( 3)養殖時間縮短,室內池養、塑料大棚的養殖時間為8-10個月、田地中種卵經培育後半自然養殖一年半就可出售。 (4)無須飼養管理和投餵食物,蟬卵潛在土中便會吸食樹根的汁液。(5)效益高。每平方米種卵2000個,每隻0.1-0.2元計算,每平方米收入200-400元,若不影響地上農作物生長的情況下養殖,每畝只需殖種50平方米,收入也會在萬元以上。 (6)產品暢銷 。大小飯店、賓館、冷藏食品廠均會上門要貨。 本中心常年提供金蟬卵種、冷凍金蟬。購買量多,價格優惠。

⑻ 金蟬長什麼樣

蚱蟬又名知了、嘛嘰嘹,黑老哇哇,幼蟲期叫爬拉猴、蟬猴、知了猴、結了猴、肉牛、結了龜、神仙或蟬龜,為同翅目蟬科中型到大型昆蟲,約2000餘種。體長2~5公分(0.8~2吋),有兩對膜翅,復眼突出,單眼3個。螽蟬科有兩個種,俗稱為毛蟬僅分布於澳大利亞南部。


蟬的幼蟲期叫蟬猴、知了猴或蟬龜。最大的蟬體長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用針刺口器吸取樹汁,幼蟲棲息土中,吸取樹根液汁,對樹木有害。蟬蛻下的殼可以做葯材。

蟬是一種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蟲,通常大約有四五公分長。它們像針一樣中空的嘴裡可以刺入樹體,吸食樹液。蟬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形狀相似而顏色各異。蟬的兩眼中間有三個不太敏感的眼點,兩翼上簡單地分布著起支撐作用的細管。這些都是古老的昆蟲種群的原始特徵。


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蚱蟬的幼蟲一生在土中生活。將要羽化時,於黃昏及夜間鑽出土表,爬到樹上蟬,然後抓緊樹皮,蛻皮羽化。6月末,幼蟲開始羽化為成蟲,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7月下旬,雌成蟲開始產卵,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多產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雌成蟲產卵時,先用產卵器刺破樹皮,將產卵器插入枝條組織中,造成爪狀卵孔,然後產卵於木質部內。每個產卵孔有卵6~8粒。一個枝條上所布蟬卵,多者達90餘粒。此蟲嚴重發生地區,至秋末常見滿樹乾枯枝梢。所產的卵至次年6月中孵化。幼蟲孵出後,由枝上落於地面,隨即鑽入土中。幼蟲在土中生活若干年(北美洲東岸森林中的蟬幼蟲可在地下生活長達17年之久),共蛻皮5次。每當春暖時,幼蟲即向上移動,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秋去冬來時,則又深入土中,以避寒冷。幼齡幼蟲身體多為白色或黃色,很柔軟,額顯著膨大。老齡幼蟲身體較堅硬,黃褐色,翅芽非常發達,自頭頂至後胸背中央,有一道蛻皮線,為羽化成蟲時的開裂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