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虎頭魚是紅斑魚嗎
虎頭魚
產品名稱:虎頭魚
產品詳情:
品種名稱:褐菖鮋科 屬:鮋 科
學 名:Sebastiscus marmoratus(Cuvier)
頭部背面具棱棘。眼間隔凹深,較窄,為眼徑的一半。眼眶骨下緣無棘;眶前骨下緣有一鈍棘。上下頜、犁骨及齶骨均有細齒帶。背鰭鰭棘12根;胸鰭鰭條常為18根。體側有5條暗色不規則橫紋。
暖溫性底層魚類。棲息於近岸岩礁海區。大者可達300多毫米。卵胎生。為我國自雷州半島以東沿海一帶習見魚類。
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
虎頭魚屬蛋種魚。它體短而肥似鴨蛋。背部光滑無鰭,其餘諸鰭短小。這種魚的主要特徵是頭部有比高頭更發達的肉瘤,除包著頭部以外,還包向兩頰顎,連眼和嘴巴陷到肉瘤內。在頭頂部的肉瘤上「王」字凹紋隱約可見,十分威武,故稱虎頭。虎頭因尾鰭很短,頭又大,游動時從容安詳,很像金魚中年高望重,行動蹣跚的長老,因此有些地方又稱它為壽星頭。虎頭多為紅色的,稱為紐虎頭。此外,還有紅白花虎頭、紅頭虎頭、玉頂虎頭、五花虎頭、銀虎頭、黃虎頭等品種。其中以紅眼黃虎頭最為難得。變異品種有虎頭槌和龍睛虎頭等。
紅眼黃虎頭:通體銀白色,頭和尾鰭呈米黃色,似檸檬,由一圈鮮紅色彩膜圍繞的墨眼睛嵌在米黃色肉瘤之內,特別清逸悅目,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紅龍睛虎頭:又稱鼓眼虎頭。全身通紅,魚體型與紅虎頭相似,惟眼睛由一般虎頭魚的正常眼變異為龍睛眼,更顯雄壯華麗。
虎頭槌:是絨球和虎頭魚的變異種,體短而圓,無背鰭,頭部長有特別發達的肉瘤,豐滿突起的肉瘤將頭、鰓蓋及嘴均包圍,以至眼睛也陷於肉瘤之內,鼻孔處之鼻隔膜變異形成的肉質球,突出於草莓狀的肉瘤之外,姿態逗人,風韻獨特。
這是什麼魚?多少錢一斤
石斑魚是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魚類的總稱,隸屬於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輻鰭亞綱(Neopterygii)、棘鰭總目(Acanthopterygii)、鱸形目(Perciformes)、鱸亞目(Percoidei)、鮨科(Serranidae),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峽以及南海海域 。由於石斑魚具有富含營養、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點,在港澳地區被認為是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上等食用魚。其價格昂貴,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價格也根據品種不同而上下波動。
花龍斑市場價格在65元/斤左右,杉虎斑市場價格在45元/斤左右,珍珠龍膽市場價格在30元/斤左右,
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價格也根據品種不同而上下波動,您的圖片
大概在40元/斤
3. 這是什麼品種的石斑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種石斑魚為赤點石斑,這種石斑魚食用價值是比較高的。其肉質十分鮮美,適合清蒸或者姜絲清湯。
赤點石斑魚, 俗名為石斑、紅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廣東沿海產量較多。
4. 這是淡水石斑魚嘛
從你盤中魚頭花色看,應該是淡水石斑魚。
淡水石斑魚,為原產於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台灣,是台灣南部地區普遍的淡水養殖品種,1996年廣東、江西養殖單位從台灣引入,1999年又引入濟南市淡水養殖科學研究所。淡水石斑魚其生長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強,而且外形美觀、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既可以做為商品魚,又可以作為觀賞魚種,是一種很值得推廣的品種。淡水石斑魚為熱帶魚類,淡水中生長,也可在鹽度為10‰以下海水中生長。
5. 石斑魚有多少種類帶圖片,名字。
截止2020年1月,石斑魚有12種。
1、老鼠斑/青斑
(5)紅斑魚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老鼠斑
鮨科駝背鱸屬的一種魚類,也叫青鰵魚、駝背鱸。身體為奶油色,黑色斑點布滿全身,讓人感覺很喜慶。主要分布於印度洋的礁石地區,能長到50厘米。帶有斑點的身體能迷惑敵人,保護自己。
因容易飼養,所以會長得很快,在確保有足夠的生長空間的前提下會很長命,如1500升以上的水族箱或有良好的過濾系統的純魚缸。會把任何它能吞掉的任何魚吃掉,所以要注意分類飼養。在水族箱中,可以飼喂大部分不同的食物,像乾的或鮮魚、魷魚、對蝦、銀魚等等,為十分珍貴品種。
2、東星斑
鮨科鰓棘鱸屬的一種魚類。東星斑顏色鮮艷,很適合飼養在兇猛魚的混養缸。石斑是很兇猛的掠食者,會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魚。也會吃掉觀賞用的蝦及其他甲殼類動物。不像炮彈魚,石斑魚會整個吞下獵物而不是咬食。
不會騷擾它們吞不下去的魚,可以和其他品種的石斑魚混養,但會和其他星斑打架。食物包括各種海魚、魷魚、貝類及蝦。
6. 斑魚是什麼魚
斑魚是黑魚。
斑魚(學名:Channa argus)又稱黑魚、團魚、烏棒、生魚、蛇頭魚、孝魚、墨頭魚、財魚等,是中國一種常見的食用魚,個體大、生長快、經濟價值高。黑魚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營養豐富,比雞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質高。
生活習性
斑魚對水體中環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很強,尤其對缺氧、水溫變化、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當水移動圖片體缺氧時,它可以將頭露出水面,藉助鰓腔內的鰓上器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
即使在少水甚至離水的情況下,只要保持鰓部和體表一定的濕度,仍可存活較長時間。斑魚的生存水溫0℃—41℃,最適水溫26℃—28℃。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斑魚
7. 圖片上的這是什麼魚
如圖 , 石斑魚 具體哪種不知 學名
鮨科 Serranidae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 魚類
下圖為 青銅石斑魚 Epinephelus aeneus ,俗稱 白石斑魚(可達120cm)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上頷後端超過之後緣以後,眼徑短於吻長或僅其一半。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凸。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
再往下就不一一列舉了。
8. 紅斑魚是什麼魚
紅斑魚是一種深海魚類,又名石狗公,由於身有紅斑,故此得名。紅斑魚體中長,側扁,色彩變異甚多,通常呈褐色或紅色,帶有條紋和斑點,它是嵊泗海珍著名特產,素為中外美食家們推崇。
紅斑魚素有「冬有河豚,夏有紅斑」之美譽。嚼感與河豚相似,無論是生魚片還是壽司,絕佳的美味蔓延到口中的每個角落,堪稱人間極品。此外,也可以酒蒸、作湯或者水煮,其湯汁味道醇厚,而且富含明膠質。
(8)紅斑魚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紅斑魚富含生長發育所需的最主要營養物質——蛋白質,蛋白質包含各種必需的氨基酸,是人類的優質蛋白食物,還含亞麻酸、花生四烯酸、亞油酸等人體必需脂肪酸和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紅斑魚不僅是優質食物,保健營養品,還能夠抗血栓,降低血液黏度,使血壓下降,可用於預防和治療心肌梗死、冠心病、脈管炎、腦動脈硬化等多種疾病。同時,魚類能活化大腦神經細胞,改善大腦機能。
9. 海里石斑魚長啥樣
1.珍珠龍膽(虎龍斑)
珍珠龍膽又稱龍虎斑或珍珠斑,為肉食性魚類。其肉質細嫩厚實,富有彈性,無肌間刺,味道鮮美,口感比起老虎斑和龍躉更好吃。該魚最適水溫24-30℃,因其雜交優勢,遺傳繼承了老虎斑抗異性強和龍膽生長速度快的優點,可在池塘、網箱、工廠化等模式養殖,是目前國內人工育苗和養殖量最大的石斑魚品種,約占石斑魚產量的70%左右。
2.青斑(斜帶石斑)
斜帶石斑又稱點帶石斑,與馬拉巴石斑的色澤和外形相似,常被混為同一種魚,因其體色都呈青褐色俗稱青斑。兩者區別之處是前者斑點為紅色,後者斑點為黑色,在台灣養殖界斜帶石斑稱為紅點青斑,馬拉巴石斑稱為黑點青斑。只要水溫等生態條件適宜,斜帶石斑一年四季均能產卵,而馬拉巴石斑產卵期較短,因此近年斜帶石斑已取代馬拉巴石斑成為福建和台灣最主要養殖品種。
棕點石斑也稱褐點石斑,身體黃色至淺褐色,以金黃色最靚。其眼後方腦部凹陷,口大具發達的輔上頜骨;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牙,兩側牙細尖,可向內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其身體兩側各有五塊不規則的深褐色斑紋垂直排列,全身布滿密集的細小褐色斑點,在斑紋上的斑點顏色較深,尾柄的後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紋。棕點石斑較適宜的生長水溫為25-32℃,生命力強易於包裝運輸。老虎斑肉質鮮美,口感優於青斑,市場價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3.老虎斑(棕點石斑)
棕點石斑也稱褐點石斑,身體黃色至淺褐色,以金黃色最靚。其眼後方腦部凹陷,口大具發達的輔上頜骨;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牙,兩側牙細尖,可向內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其身體兩側各有五塊不規則的深褐色斑紋垂直排列,全身布滿密集的細小褐色斑點,在斑紋上的斑點顏色較深,尾柄的後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紋。棕點石斑較適宜的生長水溫為25-32℃,生命力強易於包裝運輸。老虎斑肉質鮮美,口感優於青斑,市場價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4.龍膽(鞍帶石斑)
鞍帶石斑俗稱龍膽石斑,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者,可謂大哥大和巨無霸,故也被稱為「石斑之王」。據史料記載,目前發現最大的龍膽2.7m長,600kg重,在澳洲昆士蘭,鞍帶石斑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之一。
5.東星斑(豹紋鰓棘鱸)
豹紋鰓棘鱸色澤有藍色、紅色、褐色及黃色等,體型比一般石斑魚瘦長,頭部細小。身體及頭部自橄欖色至紅褐色,頭、身及奇鰭布滿細小藍點。胸鰭紅色,尾鰭後緣有不明顯深色帶。其顏色鮮艷,藍色的眼睛中有烏黑的瞳仁,身上的幼細花點形似天上的星星,故俗稱「星斑」,「東」因它產自南海東部的東沙群島。
東星斑肉質白而鮮嫩,營養豐富,價格昂貴,屬名貴高檔食用魚類,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其適宜生長水溫為22-29℃。
6.老鼠斑(駝背鱸)
老鼠斑體長最大可達1750px,重量大約3.5kg。幼魚體型優美,色彩靚麗,可作為觀賞魚。長成後味道鮮美,是售價最高的石斑魚,有「斑中之皇」的美譽。其生長適宜水溫為21-30℃,自魚卵孵化至長到500g上市約需2年時間。
7.紅斑(赤點石斑)
赤點石斑體呈紅褐色或棕褐色,頭和背部顏色較深,腹部較淺。其體側無縱帶和橫帶,頭部及體表密布橙紅色斑點;背鰭最後數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其餘各鰭棕褐色無顯著斑點。尾鰭圓形,上半部黃色,下半部褐色。
因魚身具有象徵中國文化的吉祥紅色,紅斑是中式喜宴中頗受歡迎的高價位石斑魚;在日本瀨戶地區有「夢幻之魚」的美稱,香港筵席上「清蒸海紅斑」為名菜佳餚。赤點石斑生長水溫適應范圍15-32℃,適宜的生長水溫為22-28℃。
8.油斑(雲紋石斑)
雲紋石斑體呈淺褐色或棕色,身上布滿了雲狀的白色斑紋,標准體長為體高2.6-3.0倍。體側有6條蟒蛇狀暗棕色斜橫帶,第一與第二條斜向頭部;其餘各條橫帶均自背部伸向腹緣,並於腹部下方分叉;橫帶內具有淡色斑,體側和各鰭上皆無斑點。尾鰭圓形,頭部於眼下方具有3條暗色細紋。
9.假油斑(褐石斑)
褐石斑頭部及體側呈灰褐色,體側橫帶及斑塊常不明顯,僅有淡灰色小點呈線狀或斑駁狀散布,臀鰭下緣和尾鰭下角具有白色裙邊。幼魚淡黃褐色,體側具有6條不規則的暗棕色橫帶,橫帶中另分布淡色斑塊。
10.土斑(青石斑)
青石斑常被誤認為是青斑,而將兩者混為一談。青石斑俗稱土斑,體背棕褐色,腹側淺褐色,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頭部及體側下半部散布著橘黃色斑點,其餘部位分布灰白色小點。體側有5條深褐色垂直條紋,第1和2條緊相鄰,第3和4條位於背鰭與臀鰭之間,第5條位於尾柄上。各鰭均為灰褐色,背鰭和臀鰭邊緣及尾鰭後緣有明顯黃邊。
10. 這是什麼魚
龍躉,學名中巨石斑魚,別名豬羔斑,為暖水性海洋底層魚類,屬鱸形目,石斑魚科,石斑魚亞科,石斑魚屬。它體呈長橢圓形,側扁,口較大,魚頭部、體側及各鰭均散布著很多青黑色斑點,為大型名貴食用魚類。在天然海域,成魚一般體長60厘米~70厘米,最大體長可達2米,體重一般在30千克~40千克左右,大者可達100千克~160千克以上。據記載,1999年7月,香港漁民在東沙群島曾活擒一頭母龍躉,體重180千克,被視為龍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