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武當山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電夢生活在哪裡的圖片 2025-05-20 14:04:16
男人堅持下去的圖片 2025-05-20 14:02:40

武當山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3-02 05:20:23

❶ 武當山今天人多嗎有照片最好

目測五萬人!那傢伙人山人海啊,半小時的路,擠的走兩個小時、今天我去的武當山

❷ 關於武當山

【地理位置】
武當山風景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 在丹江口市境內, 屬大巴山東段。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 ,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內,東接歷史名城襄樊市,背倚蒼茫千里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面臨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源頭),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發源地。高峰林立,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在丹江口市西南部。武當山山體四周低下,中央呈塊狀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岩層節理發育,並有沿舊斷層線不斷上升的跡象,形成許多懸崖峭壁的斷層崖地貌。山地兩側多陷落盆地,如房縣盆地、鄖縣盆地等。氣候溫暖濕潤,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合林,次生林為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主要有松、杉、樺、櫟等。葯用植物有400多種,產曼陀羅花、金釵、王龍芝、猴結、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貴葯材。 方圓30多平方公里之內以主峰天柱峰為中心的武當山風景名勝區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勝景,還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奇景。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贊頌武當山「山巒清秀、風景幽奇」。武當山還保存有規模宏偉的道教建築群和眾多的文物古跡。古建築群分布在主峰以北,多集中在古東神道兩側。唐貞觀年間建五龍祠於此,宋、元建築增多。明永樂年間大興土木,建成33個規模宏大的宮觀建築群、39道橋梁、12座亭台及山石砌成的「神道」,建築總面積達160多萬平方米。2萬多間宮觀建築綿延70公里。至今保存較完整的有玄岳門、遇真宮、磨針井、復真觀、元和觀、紫霄宮、南岩天乙真慶宮石殿、太和宮、銅殿和金殿。建於天柱峰絕頂的金殿又稱金頂,為四坡重檐歇山式宮殿,由銅鑄鎏金構件鉚榫拼焊而成,總重約90噸,是中國現有最大銅建築物。位於主峰東北的武當山鎮為武當山風景區大門,所產龍頭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藝品,具濃厚的地方特色。針井茶為傳統名茶。襄渝鐵路、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並行通過。 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區、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八大避暑勝地之一,其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稱號。

武當山成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國其他名山一樣,有賴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優勢。武當山的地理方位,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處於中國腹地。這里方圓八百里,高險幽深,飛雲盪霧,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歷史簡介】

武當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場,武當二字源自一句話:「非真武而不足以當此山。」武當山上的武當派也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

武當山歷史地位的變遷:"武當"之名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至宋代,道經始將傳說中的真武神與武當山聯系起來,將武當山附會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飛升處,為它以後的顯榮尊貴打下了基礎,入明以後,由於統治者對真武的尊崇,武當山被封為"太岳"、"玄岳",成為"天下第一名山".清以後,武當山的地位大為下降,它對周邊地區和區域社會的影響,主要通過朝山進香等民俗活動來體現

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華中理工大學建築系教授張良皋先生在《中國建築宏觀設計的頂峰--武當山道教建築群》一文中說:"明朝稱武當為'太岳',名位在五嶽之上……我們若試將武當山的建築與五嶽之首的泰山相比,泰山盡管歷史悠久,建築卻非一氣呵成,在總體上就先遜一籌。泰山的岱宗坊比之武當山玄岳門,東岳廟比之玉虛宮,碧霞元君祠比之紫霄宮,南天門比之太和宮,玉皇頂比之金頂,亦都要輸分。其餘四岳,遠讓泰山,更難與武當頡頏。"

武當山被世人尊稱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因此,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歷朝歷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相傳東周尹喜,漢時馬明生、陰長生,魏晉南北朝陶弘景、謝允,唐朝姚簡、孫思邈、呂洞賓,五代時陳摶,宋時胡道玄,元時葉希真、劉道明、張守清均在此修煉。

武當山之盛名,還得益於它遠離繁華喧囂的寧靜、清秀和奇異的風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雲端,所有塵世煩憂盡消於足下。環顧四周,七十二峰凌聳九霄,且都俯身頷首,朝向主峰,宛如眾星捧月,嚴然「萬山來朝」。元人有詩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武當山天柱峰一帶,山高谷深,溪澗縱橫,身入其境,會有俗念頓消的出世之感。

武當山的宮觀、道院、亭台、樓閣等宏偉的古建築群,遍布峰巒幽壑,歷經千年,沐風雨而不蝕,迎雷電竟未損,似是歲月無痕,堪稱人間奇絕。

武當道樂「戛玉撞金,鳴絲吹竹,飄飄雲端」,但凡親耳聆聽者皆肅然起敬,尊之為「仙樂」、「梵音」。 武當山武術以「內家功夫」而著稱,是中國武術中與少林齊名的重要流派,譽為「北崇少林、南尊武當。」傳說有的道士曾練成在萬丈懸崖上步履如飛的功夫,其卓絕處令人景仰。

武當山以天機生化的旨趣和透脫通達的胸懷,將山的雄奇與嫵媚,水的流盪與靜謐,霧的生騰與凄婉,人生意態的高遠與寬闊,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種奇特的人文景觀,千百年來,令遊子心盪神迷,令神仙留連忘返……

【風景名勝】
凈樂宮:武當山八宮之首,始建於明代永樂11年的武當山凈樂宮,因1958年興修丹江口水庫時淹沒在水庫之中,宮中的牌樓、龜馱碑等一批文物搬遷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資7000萬元,全面實施凈樂宮復原工作,經過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廣場、山門、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現雛形,再現了當年凈樂宮的宏偉氣勢,成為丹江口南水北調工程地上文物搬遷復原的範例

玄岳門: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稱,為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建築。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寬12.8米,石鑿榫卯而成。正中坊額上刻著嘉靖皇帝親書「治世玄岳」4個大字,筆勢雋永剛健。

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宮觀廟宇2200間,嘉靖三十一年又經修葺,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最大的單元。後來大部分毀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現存部分建築和遺址,還建有重達百噸的「龜馱碑」亭四座。

磨針井:又名純陽宮。坐落在老營以南12公里處,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現存磨針井為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廂房50餘間,面積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復真觀。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現基本保持當年規模,是武當建築群中的一個較大單元。

南岩:為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之「聖境」,是武當山36岩中風光最美的一處。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宮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間150間,賜額「大聖南岩宮」,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大到460間。今存石殿,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等建築。

瓊台觀:位於天柱峰東南麓約10公里,垂直距離1350米,分為上觀、中觀、下觀。在元代時,稱為「瓊台宮」。明清時修葺擴建有24座道院,廟房數百間。至清咸豐六年(1856年),毀於兵火。現已修復部分廟房。該處系武當山客運索道的起始點。已成為重要的遊客集散地。

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宮殿、廊廡、齋堂、亭台等860多間,賜額「太元紫霄宮」。紫霄宮背依展旗峰;面對照壁、三台、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為禹跡池、寶珠峰。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

金殿: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當天柱峰之巔,建於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進深為三間,高5.54米,長4.4米,寬3.15米,全為銅鑄鎏金。是世界罕見的銅建築精品。

【武當特色】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葯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葯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葯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葯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葯庫」之稱。

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唐至清代共建廟宇500多處,廟房20000餘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共建成9宮、9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道教建築群,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進行擴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有129處,廟房1182間,猶如我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展覽。金殿、紫霄宮、「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宮、玉虛宮遺址分別於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築外,武當山尚存珍貴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稱於世,故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

武當武術,又稱「內家拳」,源遠流長,玄妙飄靈,是中國武術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它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煉氣凝神,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是極好的健身養性之術。富有神韻的武當道教音樂,具有中庸、委婉和莊重、典雅的特點,與武當武術同享盛名。武當傳說故事、民歌、民俗風情等豐富多彩,異彩紛呈。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旅遊信息】

最佳旅遊時間
武當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垂直氣候明顯,氣溫隨海拔高度遞減,最佳旅遊時間是春秋兩季。
全山分3層氣候區:高層即朝天宮至金頂,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氣溫8.5℃;中層即紫霄宮至朝天宮,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氣溫12℃;底層,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武當山鎮等地,年平均氣溫則在15.9℃左右。

特色餐飲
武當山所屬地區以鄂菜和川菜為主,均屬中國七大菜系之一;而武當山特有的道家齋菜也頗具獨到之處,它取佛道兩家素菜烹飪的精髓,注重本色,口味鮮醇,在紫霄宮和太和宮中都可品嘗到。

另外如果要吃武當山當地的小吃,可以去玉虛宮一帶的「永樂盛世」仿古街,那裡的小吃店鱗次櫛比。
到武當山,如果不吃一頓正宗的"道家齋飯",真是一大遺憾。武當道教齋 飯原料來源主要是山生山長的植物果實,依靠山上腐敗的枝葉和其他自然肥料給 足植物生長的植物果實,依靠山上腐敗的枝葉和其他自然肥料給足植物生長所需 營養,諸如鹽干筍、鹿尾筍、九仙子、凍豆腐、核桃、板栗、獼猴桃、木耳、香 菇、黃精等,油料一律選用植物油,寓道家思想"道法自然,反樸歸真"於飲食起居。
武當山的紫霄宮齋飯分宴度(200元/席)和流水席(10元/人)兩種,太和宮齋飯為宴(200~300元/席)。武當山地區餐館和飯店則以川味為主。

購物
每到一個城市旅遊大家總忘不了帶點當地的土特產品回家,到了武當山你也不會空手而歸的。武當山之旅沿線城市具有特色的商品也不少,有中華獼猴桃、蜜桔、茶葉等,另外烙畫工藝品和玉雕工藝品亦很有收藏價值。
特產推薦——道教用品
鎮宅之寶 100元 護身符 15元
八卦銅鈴 18元 老子像 6元
鎮宅龜蛇裱軸 120元 本命神金卡 190元
本命神銀卡 120元 道樂音帶 15元

特色活動
老均州(今丹江口)的節慶,除傳統節日外,本地的主要節慶有三月三、九月九廟會和一年一度的武當國際旅遊節。武當山鎮每年舉辦的武當武術交流活動,使武當山鎮成為中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同時,在節日期間舉辦的旅遊風光圖片展、書畫展、根雕奇石展、武當文物展、旅遊產品展示會和經貿洽談等活動進一步展示了地方文化特色,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注意事項
1、進入道觀後不要以手指點神像,無論其造型多麼令人驚嘆;也不要背對著神像;進殿時不要踏在門坎上,也不要高聲喧嘩。
2、俗話說:「僧不言名,道不言壽」,道人修煉是為長壽,所以最好不要問道人的年齡。入道門的原因很多,如果沒有深交,也不要問其身世。
3、進山朝貢步入武當神道後,就要靜默清心,不說污穢不凈的話。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紅艷花及雞、犬等,不吃雁、鰻、龜、鱉、牛、犬、豬肉及生蔥、韭、蒜、姜等葷腥刺激食物,不飲酒。這些都是武當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諱的。
4、武當山上許多地段都沒有人煙,如果你對地形不熟悉,或沒有足夠的准備,請勿貿然進入。最好請個當地向導。

❸ 武當山在哪

武當山風景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下邊我給你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你知道湖北的旅遊戰略嗎?兩山一江----指武當山,神農架,長江。

這些使我們湖北人引以自豪的景點,那麼只選一個重點的話,我建議你去武當山,原因如下:

1.世界聞名的武當山在1994年皇家古建築群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里是太極拳的故鄉,從「北崇少林,南尊武當」就知道武當的地位之高,現在全世界有3億多人在練習太極拳,這種集養身、健身、防身、延年益壽的拳法為世界人民所喜愛。奧運開幕式上的萬人太極就是證明。

2.武當山古建築群屬於皇家建築,與北京故宮出自同一時代,統一規制,統一藍圖,用材廣泛(金、銀、銅、鐵、錫、石、泥、陶、瓷、玉、珠、絲等),工藝精美,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山頂的皇家建築,同時也是道教建築群最宏偉的建築,堪稱道教的博物館。

3.武當道教經歷代皇帝的扶持推崇,道教文化更顯博大精深,包括道教科儀、道教醫葯、道教神學、道教哲學等

別的不多說,宗上所述,你更應該到武當山,這里還是一條紅色游的路線,賀龍將軍曾帶士兵在武當山療傷修整。

如果想更明白點,加入武當山「天祿度假村」的QQ里,那裡邊有武當各個方面的圖片和解說詞,以及日記里有行程安排和門票費用等,對你游覽武當山有好處,他們的咨詢電話是0719-5689999。

❹ 湖北武當山

是在去無當山的途中

有燕子岩 這個景點

早乘車往武當山,途中停車觀賞國家4A級原始生態旅遊區燕天風光—仙人渡彩虹橋,游覽野人谷,探尋野人蹤跡,乘船進入山雄水美,峽險谷幽,人跡罕至有「世外桃源,野人故鄉」之稱的十里長峪:野人府、燕子岩、麒麟峰、野浴三潭、龍口飛雪、龍須飛瀑……風光無限、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晚抵武當山。

圖片我實在是找不到

❺ 武當山的有關知識

你知道湖北的旅遊戰略嗎?兩山一江----指武當山,神農架,長江。

這些使我們湖北人引以自豪的景點,武當山1994年被世界科教文組織列為文化遺產,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是國家5A級風景區,好玩的地方比較多,有皇家宮觀、自然奇觀,著名的道教養身和武當武術等看點,其特點是:

1.世界聞名的武當山在1994年皇家古建築群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里是太極拳的故鄉,從「北崇少林,南尊武當」就知道武當的地位之高,現在全世界有3億多人在練習太極拳,這種集養身、健身、防身、延年益壽的拳法為世界人民所喜愛。奧運開幕式上的萬人太極就是證明。

2.武當山古建築群屬於皇家建築,與北京故宮出自同一時代,同一規制,同一藍圖,用材廣泛(金、銀、銅、鐵、錫、石、泥、陶、瓷、玉、珠、絲等),工藝精美,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山頂的皇家建築,同時也是道教建築群最宏偉的建築,堪稱道教的博物館。

3.武當道教經歷代皇帝的扶持推崇,道教文化更顯博大精深,包括道教科儀、道教醫葯、道教神學、道教哲學等

別的不多說,宗上所述,你更應該到武當山,這里還是一條紅色游的路線,賀龍將軍曾帶士兵在武當山療傷修整。

著名的景點有:金頂,紫霄,南岩,太子坡,逍遙谷

說明一下: 跟團走時間和景點的安排緊湊些,自己遊玩自由一些,可以不受時 間限制,

如果想更明白點,加入武當山「天祿度假村」的QQ里,那裡邊有武當各個方面的圖片和解說詞,以及日記里有行程安排和門票費用等,對你游覽武當山有好處,他們的咨詢電話是0719-5689999。

❻ 武當派所有武功名稱

武當派所有武功名稱如下:

1、武當九陽功;2、純陽無極功;3、沾衣十八跌;4、束濕成棍;5、四兩撥千斤;6、天蠶功;

7、九轉玄功;8、九天混元正氣;9、先天無上罡氣;10、弱水柔易九轉功;11、風火神功;

12、龜息大法;13、太和功;14、松鶴心經;15、純陽功;16、三花聚頂神功。

(6)武當山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據明末清初黃宗羲的《王征南墓誌銘》,武當派為宋人張三豐所創。張三豐是北宋未年武當山的丹士(道士),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賊人,夢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張三豐孤身殺賊百餘人,遂創立內家拳派。

張三豐源出少林、精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將其統納於十段棉長拳之中,變戰斗搏擊之法為御敵防衛之法,風格遂與少林大為不同、因此別樹一幟、開創武當門派;又稱內家。十年功成,聲譽大振、又傳出太極、形意、八卦等支派。

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寫到武當開派、便採用了這種說法,說張三豐本名張君寶,為少林火工頭陀覺遠和尚的徒弟、師徒因違犯少林不準擅自學武的禁令,被趕了出來,後來他根據少林功法而變通,遂創武當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當派 (武俠小說中的門派)

❼ 武當山在哪裡,武當山在哪個省,武當山屬於哪個市

武當山,位於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勝景,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武當山古建築群的整體布局以天柱峰金殿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為軸線向四周輻射。北至響水河旁石牌坊為80千米,南至鹽池河佑聖觀25千米,西至白浪黑龍廟50千米,東至界山寺35千米。採取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布局,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主題突出,井然有序。

武當山古建築群還體現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保持了武當山的自然原始風貌。工匠們按照明成祖朱棣「相其廣狹」、「定其規則」、「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動」的原則來設計布局。營建武當山的材料不是就地取材,而是從陝西、四川等地采買。

營建時,充分利用峰巒的高大雄偉和岩澗的奇峭幽邃,使每個建築單元都建造在峰、巒、岩、澗的合適位置上,其間距的疏密、規模的大小都布置得恰到好處,使建築與周圍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混為一體的藝術效果。

明代,武當山一直被歷代皇帝作為「皇室家廟」來扶持,並把武當真武神作為「護國家神」來崇祀,武當山的地位升華到「天下第一仙山」,位尊五嶽之上,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呈現出二百多年的鼎盛局面。

(7)武當山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常和政府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武當道教發生了很大變化。道眾們恢復了政黨的宗教活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武當道教協會組織,制定了《武當山道教協會章程》和各宮觀管理制度,國務院把紫霄宮、太和宮收歸武當山道協管理,並作為重點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

1997年,湖北省政府將五龍宮、清微宮、瓊台中觀移交武當山道協管理。道教活動井然有序。武當道人在政治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武當山道協負責人先後被選為丹江口市、十堰市政協副主席,湖北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

武當山道協成立以來,投資上千萬元,對太和宮、紫霄大殿、御碑亭、禹跡池、瓊台中觀等古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使之煥然一新。加強道教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1992年9月,成功舉辦了「中國武當道教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同時,不斷與義大利、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以及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的道教組織進行道教文化交流和武當武術交流,擴大武當道教在海內外的影響,使武當道教文化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❽ 武當山的來歷

"武當"之名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宋代,道經始將傳說中的真武神與武當山聯系起來,將武當山附會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飛升處。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當縣。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唐太宗詔武當節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敕建「五龍祠」。唐乾寧年間(896~897年),武當山列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師張留孫向世祖忽必烈奏報武當山後,忽必烈大信其道。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當福地」。明永樂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張信、駙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禮部尚書金純等率20餘萬軍民,工匠大修武當山。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歷時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宮觀33處落成。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陸傑提督重修武當山宮觀。1961年,金殿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❾ 武當山功夫有哪些

武當功夫有一定的分類:

1、徒手拳法類

武當拳18式、武當拳36式、武當拳108式、武當太和拳、太乙五行拳、武當(岳武架)太極拳、龍門先天八卦掌 、武當道總徐本善架、回風逍遙掌、
太極拳1/2路、武當八步龍心掌、武當六趟心意肘、武當文太極13式

2、兵器器械類

武當劍27式、武當純陽迷蹤劍、武當游龍刀、武當真武棍、玄武棍、武當拂塵、武當龍門十三槍、呂祖拂塵劍、武當八面簫、武當太極(乾坤)球

3、武當絕技實戰應用

武當內家拳技擊、自然神打、粘手翻跌、武當黃泥陰手掌、太極實戰推手

4、武當養生功夫類(此為入門及內功修煉的法門)

武當八寶樁、真元混合一氣功、武當太極十三樁、武當純陽大功、金丹地卧功

5、丹道養生類

武當不老青松功、道功十步、雲床子午靜功、雲床高卧功、卧龍翻轉功、內丹打坐 。

當然,只是知道是沒有多少裨益的 ,我也是武當功夫的愛好者 ,源於現任武當三豐派掌門的輕功絕技 ,收藏了一些道家功夫修煉的入門法門、功夫書籍,如果有興趣 ,可以發信息我 。傳送給你 ,共同參悟 。

此致、感謝 !

❿ 武當山裡供奉的是誰

現在湖北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中國民間稱盪魔天尊、報恩祖師、披發祖師。

真武大帝的 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發,金鎖甲胄,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身邊侍立著龜蛇二將及記錄著三界功過善惡的金童玉女。

道經如是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之凈樂國凈樂宮,乃國王之子。凈樂國善勝王後夢見自己吞日而孕,懷胎十四個月之後,生 下一王子,國王和王後喜愛至極,並將他命名為「太玄」。太玄很小就顯露出聰穎的天資,十歲時,便可讀各種書籍至過目不忘。國王和王後將其視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並發誓要掃盡妖魔。

(10)武當山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凈樂國王善勝皇後之子。皇後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凈樂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屈原《楚辭》之《遠游》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北宋開寶年間,玄武神降於終南山。

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

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監、局、司、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永樂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張信率軍夫二十多萬人 大建武當山宮觀群,使武當山真武大帝的香火達到了鼎盛。

《佑聖咒》稱真武大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真武大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