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鳥的種類有哪些呢
鳥的種類就比較多了,各種鳥的種類數量都非常多。鳥綱分為兩個,一種為雀形目和非雀形目。雀形目的鳥的種類就太多了,將近5500種。其中非雀形目又分啟蠢缺為六科,分別是陸禽、涉禽、游禽、攀禽悄辯、鳴禽和猛禽。鳥類的區分還是比較多的,下面就講講我國比較常見的一些鳥類。
列舉:
1:麻雀。麻雀是雀科雀屬的鳥類。這種鳥是中國最常見的,同時也是分布最廣泛的鳥類。麻雀世界上一共有27種,在我國境內有5種。麻雀這種鳥在我國各地幾乎都有這種鳥的分布。這種鳥一般是雌雄同色的,它們的顯著特徵為黑色的喉部,它們的頭部是栗色的,而它們的白色臉頰上具黑斑。但是它們的體積比較小,是比較小的鳥類。麻雀比較喜歡群居,它們的種群生命力極其頑強,它們往往可以適應許多地區的環境。
2. 鳥的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鳥類名字:畫眉、八哥、虎皮鸚鵡、(大)小葵花鸚鵡、金剛鸚鵡、白鷺、蒼鷺、林雕、游隼、麻雀、鴿子、文鳥、珍珠鳥、蜂鳥、火烈鳥、海鷗、貓頭鷹、蒼鷹、禿鷲、布咕鳥、烏鴉、灰鸚鵡,蠟嘴鳥,園丁鳥,企鵝,賊鷗,鵪鶉,鷺鷥,孔雀,火雞鴛鴦,綠頭鴨啄木鳥、喜鵲、麻雀、杜鵑、翠鳥。
不常見的鳥類名字:產潛鳥、松雞、旋木雀、岩鷚、鷦鷯、太平鳥、山鶉、雉雞、褐馬雞、長尾雉、石雞、扁嘴海雀、岩鷚、旋木雀、鷦鷯、山鴉、交嘴雀、水雉、山椒鳥、卷尾、黃鸝。
綉眼鳥、大鴇、毛腿沙雞、沙百靈、沙鵬、沙雀、丹頂鶴、雪雞、雪鶉、高原山鶉、藏雀、高山地雀,兀鷲、西藏毛腿沙雞、沙百靈、雪雀、、戴菊、旋木雀、岩鷚、長尾雀等。
鳥的種類有很多,大部分會根據季節遷徙。
(2)中國有多少種小鳥圖片擴展閱讀:
圖庫依據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光美最新出版的《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建設,圖片超過8萬張,涵蓋中國全部1445種鳥類。
據中國鳥網創始人、總版主、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段文科介紹,圖庫是目前圖片量最大的中國鳥類圖庫之一,做到了分類精準科學,檢索方便易用。圖庫內所有的圖片均為鳥網會員拍攝,鳥類介紹資料源於《中國鳥類圖志》(上下卷),廣大網友可隨時從中國林業圖片庫進入中國鳥類圖庫瀏覽。
3. 中國有多少種鳥類
我國的鳥類分為游禽、涉禽、攀禽、陸禽、猛禽、鳴禽六大類。此六類統稱為鳥類的六大生態類群。全世界已發現有超過一萬種,中國已有1400多種。雖然鳥類的品種繁多,但是不少鳥類卻是瀕臨滅絕。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珍稀鳥類吧。
1、黑鸛
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消臘型涉禽。成鳥的體長為1-1.2米,體重2-3千克;嘴長而粗壯,頭、頸、腳部均甚長,嘴和腳紅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餘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以映出變幻多種顏色。在高樹或岩石上築大型的巢,飛時賀梁它的頭頸將會伸直。
它以魚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動物。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有沿用舊巢的習性。繁殖期4-7月,營巢於偏僻和人類干擾小的地方。黑鸛大多數是遷徙鳥類,只有在西班牙為留鳥,僅有少數經過直布羅陀海峽到非洲西部越冬,此外在南非繁殖的種群也不遷徙,僅在繁殖期後向周圍地區擴散游盪。是白俄羅斯的國鳥。
2019年8月,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現身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濕地。
4、黃腹角雉
黃腹角雉,別名角雞、吐綬鳥,它們的全長約50(雌)~65(雄)厘米。而雄鳥上體栗褐色,滿布具黑緣的淡黃色圓斑。頭頂黑色,具黑色與栗紅色羽冠。飛羽黑褐帶棕黃斑。下體幾純棕黃,因為腹部羽毛呈皮黃色,故名「黃腹角雉」。有翠藍色及朱紅色組成的艷麗肉裙及翠藍色肉角,於發情時向雌鳥展示。雌鳥通體大都棕褐色,密布黑、棕黃及白色細紋,上體散有黑斑,下體多有白斑。
是中國特產的一種鳥,主要分布於浙江,在福建、廣東、湖南、江西亦有分布。食物主要是蕨類植物的果實。截止2013年,中國唯一的黃腹角雉保護地為浙江省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黑頸鶴
黑頸鶴是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10-120厘米,體重4-6千克。頸、腳甚至長,通體羽毛灰白色,頭部、前頸拿拍滑及飛羽黑色,眼先和頭頂前方裸露的皮膚呈暗紅色,尾羽褐黑色。它的頭頂,三級飛羽的羽片分散,當翅閉合時超過初級飛羽。虹膜黃褐色,嘴肉紅色,尖端沾黃,腿和腳灰褐色。
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澤地、湖泊及河灘地帶,除繁殖期常成對、單只或家族群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活動,特別是冬季在越冬地,常集成數十隻的大群。它主要以植物葉、根莖、荊三棱、塊莖、水藻、玉米、砂粒為食。繁殖於拉達克,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越冬於印度東北部,中國西藏南部、貴州、雲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6、白鶴
白鶴是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體長為130-140厘米。站立時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虹膜棕黃色,嘴、腳暗紅色。2齡腳變紅色,3齡嘴亦變為紅色。
棲息於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岩邊及淺水沼澤地帶。常單獨、成對和成家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節則常常集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特別是在遷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薺等植物的莖和塊根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葉、嫩芽和少量蚌、螺、軟體動物、昆蟲、甲殼動物等動物性食物。分布於中國、印度、伊朗、阿富汗和日本等地。
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閉會,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決定為白鶴為江西省省鳥。
7、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它的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雄鴨頭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鏡;頭頂的長羽後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
出沒於林區內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分布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主要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8、赤頸鶴
赤頸鶴是大型涉禽,共分化為3個亞種。後趾小而高位,不能與前三趾對握,因此不能棲息在樹上;全身羽毛大致呈淺灰色,成鳥頸部裸露紅色的皮膚。初級飛羽和初級覆羽為黑色,白色而修長的內側飛羽垂直的覆蓋著尾部。嘴灰綠而腳粉紅。棲息於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澤濕地及森林邊緣。以稻穀及水生植物的根、塊莖為食,也取食魚類和蛙類。7-12月份繁殖,築巢於沼澤地帶成團的植物叢中,以水生植物莖、葉築成。每窩產卵2枚,綠色或粉紅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點。雌鳥孵卵,雄鳥守衛,孵卵期30天,由雙親共同照料幼雛。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雲南盈江和西雙版納等地。
9、金雕
金雕屬於鷹科、真雕屬的猛禽。體長76--102厘米,翼展達2.3米,體重2--6.5千克。雌雄同色;未成長時,頭、頸黃棕色;兩翼飛羽除了最外側三枚外基部均綴有白色,其餘身體部分暗褐色;羽尾灰白色,羽端部黑色;成年鳥翼和尾部均無白色,頭頂羽色轉為金褐。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著。
棲息於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帶,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活動,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一般生活於多山或丘陵地區,特別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築巢於山壁凸出處。以其敏捷有力的飛行而著名;以大中型的鳥類和獸類為食。分布於北半球溫帶、亞寒帶和寒帶地區。
10、褐馬雞
褐馬雞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體高約60厘米,體長1-1.2米,體重5千克,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艷紅色,尾巴高高豎起。翅短,不善飛行,兩腿粗壯,善於奔跑。
褐馬雞主要棲息在以華北落葉松、雲杉次生林為主的林區和華北落葉松、雲杉、楊樹、樺樹次生針闊混交森林中。僅見於中國山西、河北西北部、陝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1987年調查野生種群僅有數百隻,根據2009年文獻報道,中國現存的野生褐馬雞數量在17900隻左右。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世界終有生靈塗炭一日,所以,放過瀕危動物也是放過我們自己。2020年的蝙蝠事件就說明了這一點。所以,讓我么以大自然為家,與動物為親,共同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共創一片和諧的藍天!
4. 我國稀有的鳥類品種有哪些
世界上很多動植物正在悄無聲息地消失,大約有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在我國就有五種鳥類瀕臨滅絕十分稀有,分別是朱䴉、中華秋沙鴨、大鴇、花頭鸚鵡和丹頂鶴。
綜上所述
以上是我國五種稀有鳥類,有的你見過卻沒有在意,有的你沒見過可能會越來越少,為了將來它們不會只能出現在課本里,保護自然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