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止咳草葯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美篇圖片保存在哪裡找 2025-08-04 23:54:28
名族團結圖片素材 2025-08-04 23:54:13

止咳草葯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5-23 13:14:10

⑴ 具有止咳作用的中草葯有哪些

(1)杏仁

成分:種子含脂肪油約5%,苦杏仁苷2%,後者水解後可生成氫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等。此外,尚含有苦杏仁酶、苦杏仁苷酶及櫻苷酶。

性味歸經: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作用: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治療劑量的本品經口服後,其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在體內緩慢水解,逐漸生成微量氫氰酸,後者對呼吸中樞呈鎮靜作用,使呼吸運動趨於安靜而呈現鎮咳和平喘的作用。

為常用的止咳、平喘中葯。

不良反應:多服易中毒,輕則頭暈、嘔吐,重則昏迷、驚厥、呼吸障礙、瞳孔散大。

(2)枇杷葉

成分:含皂甙、苦杏仁甙、齊墩果酸等。

性味歸經:苦,平。歸肺、胃經。

作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因含苦杏仁甙,故作用與苦杏仁相似,口服後分解出微量氫氰酸,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所含油質有輕度的祛痰作用,本品的水煎劑,經動物實驗有抑菌、平喘和祛痰作用。

(3)百部

成分:含有百部鹼、原百部鹼等多種生物鹼。

性味歸經:甘、苦,平。歸肺經。

作用:潤肺止咳,滅虱殺蟲。葯理實驗證明,百部能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從而產生鎮咳作用,為中樞性鎮咳葯。抑菌試驗表明,對結核分枝桿菌、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動物試驗尚表明,本品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有防治作用。

(4)半夏

成分:含有β- 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3,4- 二羥基苯甲醛葡萄糖甙和其甙元,2,5- 二羥基苯乙酸,後二者是半夏的刺激性物質,此外還含有辛辣醇、三萜烯醇等。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作用: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葯理實驗有鎮咳、止吐和催吐(生半夏)作用。鎮咳作用略次於磷酸可待因。作用機制可能是直接抑制咳嗽中樞,止吐作用則可能是由於抑制嘔吐中樞所致。

(5)膽汁

成分:主要為膽酸鹽。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肝、膽經。

作用:清肺化痰,清熱解毒。實驗表明,膽酸鈉有中樞鎮咳作用,且對支氣管平滑肌有舒張作用。膽汁對呼吸道常見的甲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卡他球菌等均有較好的抑製作用。

臨床用於百日咳、慢性氣管炎等症,療效確實,且不良反應少見。

不良反應:口服膽莢片的主要不良反應為口乾、胃部不適、惡心、大便轉溏。

(6)浙貝母

成分:主要含有浙貝鹼、浙貝次鹼等。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心經。

作用:止咳化痰,清熱散結。葯理實驗證明,浙貝鹼有較明顯的鎮咳作用及支氣管平滑肌鬆弛作用。其鎮咳作用機制可能與支氣管平滑肌舒張有關。浙貝母臨床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急性上呼吸道炎、氣管炎、肺炎之咳嗽,與川貝母比較,浙貝母適用於急性風熱咳嗽,川貝母適用於慢性虛勞咳嗽。

(7)川貝母

成分:主要有川貝鹼、爐貝鹼、白爐貝母鹼等生物鹼。

性味歸經: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作用: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作為鎮咳祛痰的葯物,主要用於無痰或少痰的咳嗽,但川貝母既能祛痰,又有抑制痰涎分泌之效,故痰多者也適用。臨床多用來治療肺結核、慢性氣管炎等咳嗽症狀。

對寒濕而致的痰飲咳嗽,川貝母效果不佳。

⑵ 那些草葯對咳嗽有用(圖片)

1,川貝燉冰糖,具有止咳、潤肺、消痰功效。民間常用來治療肺燥久咳、乾咳痰少等症。用貝母配糖治咳,《本草綱目》也有記載。
川貝,性味甘苦微寒,色白而潤,專入心、肺二經,為鎮咳祛痰常用要葯。功能潤心肺,化燥痰,散結除熱。《本草綱目》說:川貝「甘寒潤肺可消痰」。據葯理研究,本品「含有川貝母礆等多種生物鹼,能擴張支氣管平滑肌,故有良好的鎮咳祛痰作用」。
冰糖潤肺止咳。川貝燉冰糖,是治療肺燥及陰虛咳嗽的有效食療方,《本草綱目》謂:「貝母清肺消痰止咳、沙糖丸食。」但屬寒痰、濕痰所致咳嗽不宜。 2, 羅漢果陳皮瘦肉湯,有祛痰火、健脾胃、理氣消痰止咳功效。適用於肺燥咳嗽痰多、咽干口燥等症。《嶺南草葯錄》曾有理痰火咳嗽,取羅漢果和精豬肉煎湯服之的記載。
羅漢果,味甘性涼無毒,入肺、脾二經,有清肺化痰、潤喉止咳、生津止渴等作用,其果肉味極清甜,這可能與羅漢果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或果糖有關。《廣西中葯志》說:它能止咳清熱、涼血潤腸,治咳嗽,療胃熱便秘。陳皮味辛苦性溫,《雷公葯性賦》說它「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其用有二:留白補胃和中,去白消痰泄氣」。瘦豬肉滋養臟腑、扶正祛病。民間用羅漢果治療肺燥咳嗽,方法很多,有用羅漢果泡茶渴,或羅漢果與豬肺煮湯食。市售的羅漢果止咳露亦適用。本方配以陳皮少許,可增強其理氣化痰作用。 3, 薑汁沖蜜糖,具有和胃潤肺、消痰止咳、祛寒功效。民間常用來治療老人慢性咳嗽,或燥咳寒咳等。關於姜與蜜糖配伍治療咳嗽,《本草綱目》有「久咳,可用生薑與蜜煮食」的記載。
生薑,性味辛溫,入肺、脾、胃三經,具有發表散寒、溫中止嘔、消痰行水及解毒等作用。《本草便讀》說:生薑「蜜炙則潤以兼疏,散肺部風痰之咳嗽,薑汁豁痰通絡」。蜜糖性味甘平,為蜜蜂采百花之精英釀成,是補虛潤肺、滋養強身之醫食兼優佳品。《本草綱目》說:它「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薑汁得蜜糖之滋潤,不慮其辛溫傷肺,蜜糖得薑汁以調中暢胃、消痰下食,不慮其氣壅膩滯,相得益彰。但咳嗽而兼泄瀉者不宜。

⑶ 鍋蓋草的圖片及功效是什麼

鍋蓋草又稱作「蝦殼錢」健脾開胃,祛風止咳,活血通經。

蝦殼錢,中葯名。為堇菜科植物台灣堇菜的全草。分布於台灣等地。具有健脾開胃,祛風止咳,活血通經之功效。用於小兒食飲不振,感冒,咳嗽,痛經,紅崩白帶,腹痛下痢,風濕病。

生於海拔1400-2500m的山地林區。分布於台灣等地。

形態特性:

台灣堇菜又名:台灣紫堇。草本,無地上莖,具垂直或斜升的根狀莖。匍匐枝伸長,末端具蓮座狀葉,有時具花。葉基生;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長1-3厘米,寬1-3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圓,基部深心形,邊緣具圓齒,兩面無毛或疏生短毛。

有時沿葉緣圓齒上有柔毛,下面通常帶淡紫色;葉柄細,長1-10厘米,無毛或略被短毛;托葉僅基部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邊緣具流蘇或撕裂。花冠直徑1.5-2厘米;花梗較長,有時長可達15厘米,無毛或有短毛,中部以上有2枚鑽狀小苞片。

萼片狹披針形,長4-6毫米,寬1-1.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附屬物較短,長0.5-1毫米,無毛;上方花瓣與側方花瓣近等大,卵形,長約12毫米,先端微缺,基部楔形,裡面無須毛,下方花瓣較大,長約15毫米,先端具較深微缺或淺2裂;距長5-7毫米,稍彎曲;花柱近直立,柱頭兩側及後方具狹緣邊,前方具短喙。蒴果球形或橢圓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蝦殼錢



⑷ 哪些食物是天然止咳草,名字形狀不咋地,但好處多呢

蛤蟆草是比較常見的了,聽見名稱可能不少人都是有點愣住,但若是看到它長的模樣,估計得有不少人就知道了。這類草長得盡管不好看,名稱也不是很好聽,可是它的功效卻特別的好,而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說說這蛤蟆草。

提升人體免疫力

蛤蟆草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由於蛤蟆草裡面含有一些比較特殊化學物質,那便是原兒茶酸、拷邊前苷,這幾種化學物質會對我們的人體免疫系統進行一定的刺激,進而對免疫力細胞的生長造成推動作用,所以是可以讓我們的免疫能力逐步提高,對很多疾病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止實際效果。它是天然止咳草,名字形狀不咋地,但好處多。

⑸ 止咳化痰清肺的野生草葯有哪些

您好!

1、麥冬

麥冬性甘寒質潤,有滋陰之功,能養陰生津,潤肺清心,既善於清養肺胃之陰,又可清心經之熱,是一味滋清兼備的補益良葯。常用量為10~15克。亦可入丸、散,或熬膏,或泡茶飲服。傳統認為,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多用去心麥冬,清心除煩多用連心麥冬。

臨床上常用麥冬配伍人參、五味子,以增強滋陰潤燥的功效,用以治療因肺陰不足引起的喉癢、咳嗽無痰、口渴咽干以及腸燥便秘等症。

2、川貝

川貝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本草匯言》中論述認為:「貝母,開郁、下氣、化痰之葯也,潤肺消痰,止咳定喘。」它多用於緩解燥咳。川貝味甘、苦、性微寒,治療陰虛燥咳效果較好。

若肺燥陰虛咳嗽,痰中帶血,可用川貝3克加適量冰糖和水,用小火燉1小時服用。很多人為了緩解苦味,常將其放在雪梨中蒸;或在煮稀飯時取米湯200毫升,放入川貝、冰糖隔水燉服。川貝還可和瘦肉煲湯,每天用量通常在10克以內。

3、款冬花

中醫認為,款冬花性味辛、溫,入肺經,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之功。本品辛散質潤,溫而不燥,為潤肺止咳化痰良葯,適用於多種咳嗽氣喘。無論外感、內傷咳嗽,寒性咳嗽,熱性咳嗽,均可選用,故有治療咳嗽要葯之稱,但其以溫而不熱、辛而不燥、甘而不滯為特點,因此對於肺虛久嗽、肺寒痰多之咳嗽最為適用。

款冬花常經蜜炙之後使用,稱為炙冬花,以增強潤肺止咳平喘作用。臨床上冬花多與其他葯物配伍以增強療效,如冬花重在止咳,紫菀重在祛痰,止咳方中,二葯常配伍使用,共奏化痰止咳之效;若與麻黃、杏仁、蘇子為伍,稱款冬定喘湯,治痰嗽哮喘遇冷即發之症,療效頗佳。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望採納,謝謝

⑹ 治療咳嗽的中草葯

咳嗽同時也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症狀,那治咳嗽的中草葯有哪些?下面我馬上就告訴大家吧。

治療咳嗽的中葯

1、梧桐葉

中醫有說“梧桐先知秋氣”之說,《貴州民間方葯集》亦言:“鎮咳祛痰,除風濕,治麻木。外用止刀傷出血”,因此,此葯放在開篇,是旨在告訴大家此葯在組方中主要作為葯引之用,一般加入葯用治療方中,用量3克,先煎或是同煎即可。

2、木蝴蝶

又名千張紙、兜鈴、三百兩銀葯(《滇南本草》),玉蝴蝶(《張聿青醫案》),雲故紙(《獸醫常用中葯》),是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乾燥成熟種子,主產雲南、廣西、貴州。此外,福建,廣東、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亦產少量。性味苦、寒,入肺、肝經,功用主治潤肺,舒肝,和胃,生肌。治咳嗽,喉痹,音啞,肝胃氣痛,瘡口不斂。治乾咳不止常配夏枯草。

3、百部

又名嗽葯(陶弘景),百條根、野天門冬、百奶(《楊氏經驗方》),九叢根(《草木便方》),九蟲根(《分類草葯性》),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對葉百部等的塊根。性味甘苦,微溫,入肺經。功用主治溫潤肺氣,止咳,殺蟲。治風寒咳嗽,百日咳,肺結核,老年咳喘,蛔蟲、蟯蟲病,皮膚疥癬、濕疹。

引起咳嗽的原因

1、吸入物

吸入物分為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種。前者如塵蟎、花粉、真菌、動物毛屑等;非特異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職業性咳嗽的特異性吸入物如甲苯二異氰酸酯、鄰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黴素、蛋白酶、澱粉酶、蠶絲、動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異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

咳嗽的形成和發作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有關。在咳嗽患者中,可存在有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的特異性IgE,如果吸入相應的抗原則可激發咳嗽。在病毒感染後,可直接損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應性增高。有學者認為病毒感染所產生的干擾素、IL-1使嗜鹼性粒細胞釋放的組胺增多。在乳兒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後,表現咳嗽症狀者也甚多。由於寄生蟲如蛔蟲、鉤蟲引起的咳嗽,在農村仍可見到。

3、食物

由於飲食關系而引起咳嗽發作的現象在咳嗽病人中常可見到,尤其是嬰幼兒容易對食物過敏,但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引起過敏最常見的食物是魚類、蝦蟹、蛋類、牛奶等。

預防咳嗽的方法

1.加強鍛煉,多進行戶外活動,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2.氣候轉變時及時增減衣服,防止過冷或過熱。

3.少帶小兒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

4.經常開窗,流通新鮮空氣。家人有感冒時,室內可用醋熏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5.及時接受預防注射,減少傳染病發生。

6.感冒流行期間可服中葯預防。配方是:貫眾12克,防風12克,荊芥10克,每日一帖,連服2—3天。

對經常易感冒的小兒,可每天以黃芪15克,紅棗7隻,煎汁代茶,長期服用可增加機體免疫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7.防咳先防感。防止咳嗽預防感冒非常關鍵,所以孩子平時要注意鍛煉身體,提高御“邪”能力,避免外感,以防加重病情。

8.生活要調理。對孩子要加強生活調理,飲食適宜,保證睡眠,居室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清新。

9.少去公共場所。盡量不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少與咳嗽患者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