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一張圖看懂「骨性膝關節炎」治療方式
《西遊記》在開篇就直指中心思想:「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至仁」能「覆載群生」,而「善」能「成就萬物」。「善」何以能成就萬物呢?經典的趣味、巧妙及深刻正在於此,不論是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以及白龍馬,暗喻的不正是一個人的身、心、意?善惡同源、逆順同體,要面對、克服的永遠是「心」的幻化。
有人說,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就是人生的真諦,行醫數十年,對這句話感觸尤深。從1995年,在原本准備置換人工膝關節的老婦膝關節內發現內側皺襞開始,到2014年成立「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如果說,這一路走來,就像唐僧取經,歷經了九九八十一個艱難考驗;那麼,每位膝友從罹病到治療,身心承受的所有包括脆弱、質歷旁疑、恐懼到戰勝心魔與病魔的歷程,何嘗不是更像一部部《新膝游記》呢?
醫療的專業素養與核心價值從來就是「病人」。每個病患都帶著自己的疑問與病痛前來尋求解答與幫助,也都在我的相關研究、部落格以及著作中,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足跡。循著這些足跡,不但鼓勵大傢具備正確的知識與信心面對骨性膝關節炎外;更引領了「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同仁,在「獅駝國」里戰戰兢兢地堅持走對的路 ---- 推廣KHPO的善。
今年,我們除了繼續分享膝友們的經驗與故事,也想拓及醫護人員與醫療事件的角度與視野,與大家一起來認識、探討、理解、洞明醫學的本質與目的,以及醫病關系裡的人性和人陸爛茄情。誠如膝蓋是連接大腿與小腿的主要關鍵,能夠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是造物者賦予的奧秘和恩典,惟願以《新膝游記》演繹出「善」的造化之功。
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即開示他:「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從小立志當醫生至今,我的靈山始終是「但求無早察傷」的上醫治未病;而推展KHPO二十多年的理念更如一堅定 ---- 護膝,就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膝蓋自己救」,正是靈山莫遠求。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 --- 從看懂這張圖開始:
(圖片/呂紹睿醫師提供)
❷ 膝蓋各個部位疼痛圖解
疼痛的位置:
膝蓋的側面
髕骨頂部到脛骨頂部的疼痛可能是“髕骨腱炎”的徵兆,這是常見的過度使用損傷,常見於跳躍相關的運動。
髕骨腱炎是由髕骨腱反復受到壓力引起的。 這種肌腱將膝蓋骨連接到脛骨上,負責小腿的伸展。
1 .你得了髕骨腱炎,可能會感到疼痛和壓痛。 另外,可能在肌腱(膝蓋骨和脛骨的交匯)附近腫脹。 初期可能只在駕駛中出現,但隨著情況的惡化,即使不運動也會整天注意到。
2 .診斷確定後,建議停止跑步直到痊癒。 敷冰、服用消炎葯、做伸展和強化運動可能會有幫助。
3 .運動前建議小腿伸展和繩肌伸展,力量訓練要集中於伸展肌肉的運動
❸ 膝蓋骨在哪裡
膝蓋骨即醫學上的髕骨
位於膝關節前方,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包埋於股四頭肌腱內,為三角形的扁平骨。底朝上,尖向下,前面粗糙,後面為光滑的關節面,與股骨的髕面相對,參與膝關節的構成。
LZ說的能移動說明會長高不可能吧
❹ 腿的各個部位的名字
人的下肢自腹股溝區往下到足底大體可以分為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和足部等幾部分,其中膝關節的後面又稱為腘窩,內有腘動,靜脈及神經通過。
雙下肢約占人體表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六,其解剖層次為皮膚,皮下,筋膜,肌層,骨頭,軟組織內有血管神經走行。
(4)膝關節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人類下肢的功能主要是支持軀體、承受體重和行走,因而,下肢骨一般均比上肢骨粗大、笨重。下肢骨包括髖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和足骨。
髖骨是不規則扁骨,上份扁闊,中份窄後,下份有一大孔稱閉孔。髖骨由髂骨、恥骨和坐骨融合而成。
股骨位於大腿內,是人體最長最粗最結實的長骨,其長度約為身高的1/4,分為一體和兩端。
髕骨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前面粗糙,後面光滑有關節面,與股骨髕面相關節,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位於膝關節前方,股四頭肌腱包於其前面並向下延續為髕韌帶。
脛骨是三棱形粗大的長骨,位於小腿內側,對支持體重起主要作用,分為一體和兩端。上端粗大,形成與股骨內、外側髁相對應的內側髁和外側髁,其上有關節面,兩髁之間有向上的髁間隆起。
腓骨細長,位於小腿的後外側,不承受體重,主要作為小腿肌的附著部位,可分一體和兩端。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❺ 後交叉韌帶在哪
您好,我剛剛回答了一位病友的關於「後交叉韌帶損傷」的問題,將資料整理後發給您,希望能幫助您:
1.後交叉韌帶損傷常見病因:當暴力撞擊小腿上端的前方時,使脛骨向後移位,造成後交叉韌帶損傷。甚者可伴有後關節囊破裂、脛骨隆突撕脫骨折和外側半月板的損傷。
2.膝關節後交叉韌帶損傷後的主要症狀為:受傷後關節內有撕裂感,關節鬆弛,失去原有的穩定性,膝關節明顯腫脹,關節內積血,疼痛,活動功能喪失。
3.查體:從臨床上來看,抽屜試驗顯示內側脛骨平台失去正常1cm的台階狀前凸,提示有後交叉韌帶撕裂。
4.從影響學MRI上來看:一般在後交叉韌帶走形的位置如果出現高信號影或者缺如則提示有可能後交叉韌帶有損傷或者斷裂。
總的來說,臨床上對於單純的不完全性交叉韌帶損傷一般建議保守治療,可抽凈積血後夾板或石膏固定膝關節功能位;重度損傷則建議手術治療,以恢復膝關節的穩定性,避免關節內半月板、軟骨等的進一步損傷。至於您說的貼膏葯的辦法可能對於膝關節整體疼痛緩解有一定作用,但是對於後交叉韌帶損傷的修復作用應該是不大。
下面是一幅膝關節矢狀位的MRI圖片,從中您可以大概了解後交叉韌帶在人體膝關節中的位置:
❻ 人腳上膝蓋上面兩個眼睛在什麼部位
膝眼穴位於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因為它看起來就像是膝蓋的兩隻眼睛,所以得名膝眼穴,內側的稱為內膝眼,外側的稱為外膝眼。在唐代孫思邈撰寫的《千金要方》中對膝眼穴位置就有這樣的描述:「膝眼,在膝頭骨下,兩旁陷者宛宛中」。
內膝眼和外膝眼
膝眼穴的作用
中醫通過針灸膝眼穴能達到清熱消腫、疏通經絡等功效。在國家標准經穴部位掛圖中,也對膝眼穴的位置做了明確的標識。
關節腔的位置位於關節囊的內部,理論上來說關節囊所包繞起來的區域都屬於關節囊的區域。在體表能夠對其進行定位的部分,僅僅是關節間隙的部分,也就是所說的骨縫,比如患者可以任意挑選一個關節像膝關節對其進行觸摸。此時能夠在膝關節前方內外兩側,能摸到非常明顯的間隙,此處又被稱作內膝眼和外膝眼。這個部位就是關節間隙,也就是屬於關節腔的一部分,膝關節的關節腔事實上是非常大的,在膝關節的上、下兩端都是有關節囊包裹的,關節囊包裹起來的區域都屬於關節腔。關節囊、關節腔和關節內部的骨共同構成了滑膜關節也就是俗稱的關節。在人體內部關節是分為三種分別是滑膜關節、纖維連接和骨性連接,其中的滑膜關節也就是所常見的關節像膝關節、肘關節、踝關節等等,只有這些關節才是具有關節囊和關節腔的。
❼ 膝關節詳細資料大全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 :膝關節
- 中醫學名 :膝關節
- 英文名稱 :knee、knee joint、articulatio genus
- 其他名稱 :滑車關節
- 所屬科室 :外科 - 骨科
- 發病部位 :膝關節
- 主要症狀 :疼痛,屈伸困難
- 主要病因 :長期體力勞動,肥胖人群
- 多發群體 :長期體力勞動者,肥胖
- 傳染性 :無傳染性
- 是否進入醫保 :是
一、解剖結構
髕骨與股骨的髕面相接,股骨的內、外側髁分別與脛骨的內、外側髁相對。二、主要韌帶
膝關節的關節囊薄而鬆弛,附著於各關節面的周緣,周圍有韌帶加固,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主要韌帶有:1、髕韌帶
為股四頭肌腱的中央部纖維索,自髕骨向下止於脛骨粗隆。髕韌帶扁平而強韌,其淺層纖維越過髕骨連於股四頭肌腱。2、腓側副韌帶
為條索狀堅韌的纖維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頭。韌帶表面大部分被股二頭肌腱所遮蓋,與外側半月板不直接相連。3、脛側副韌帶
呈寬扁束狀,位於膝關節內側後份。起自股骨內上髁,向下附著於脛骨內側髁及相鄰骨體,與關節囊和內側半月板緊密結合。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在伸膝時緊張,屈膝時鬆弛,半屈膝時最鬆弛。因此,在半屈膝位允許膝關節作少許旋內和旋外運動。4、斜韌帶
由半膜肌腱延伸而來,起自脛骨內側髁,斜向外上方,止於股骨外上髁,部分纖維與關節囊融合,可防止膝關節過伸。5、膝交叉韌帶
位於膝關節中央稍後方,非常強韌,由滑膜襯覆,可分為前、後兩條: 前交叉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降起的刖方內側,與外側半月板的前角愈著,斜向後上方外側,纖維呈扇形附著於股骨外側髁的內側。 後交叉韌帶.較前交叉韌帶短而強韌,並較垂直。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後方,斜向前上方內側,附著於股骨內側髁的外側面。 膝交叉韌帶牢固地連結股骨和脛骨,可防止脛骨沿股骨向前、後移位。前交叉韌帶在伸膝時最緊張,能防止脛骨前移。後交叉韌帶在屈膝時最緊張,可防止脛骨後移。三、其他輔助結構
膝關節的滑膜層是全身關節中最寬闊最復雜的,附著於該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周緣,覆蓋關節內除了關節軟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結構。滑膜在髕骨上緣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深達5cm左右的髕上囊於股四頭肌腱和股骨體下部之間。在髕骨下方的中線兩側,部分滑膜層突向關節腔內,形成一對翼狀襞alar folds,襞內含有脂肪組織,充填關節腔內的空隙。還有不與關節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於髕韌帶與脛骨上端之間的髕下深囊。四、相關疾病及治療
膝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骨骼肌肉疾病,也是中老年人致殘的主要原因,85%全膝關節置換是由於膝骨關節炎。全膝關節置換常見的難題之一是骨缺損的處理,骨缺損位置可發生於脛骨、股骨及髕骨,多見於脛骨平台骨缺損,股骨遠端骨缺損較脛骨骨缺損的發生率低,但碼激塌股骨遠端骨缺損可增加膝關節的屈伸間隙,尤其是屈曲間隙。初遲圓次全膝關節置換骨缺損原因主要包括脛骨平台的磨損、骨壞死、髁發育不全、創傷、炎症反應等;全膝關節置換骨翻修術缺損的原因主要包括關節炎性、成角畸形、缺血性壞死鉛野、應力遮擋、脛骨高位截骨術史或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史及假體取出操作不當,或見於感染關節置換,第一期的清創階段。全膝關節置換術中亦可發生骨缺損,尤其多見於全膝關節置換翻修術中,原因包括截骨過多、感染、翻修術中取出假體不當造成。術者需要合理地處理骨缺損,准確地安放假體和建立牢固的骨-假體接觸界面,為假體提供足夠的支撐而獲得滿意的手術效果。五、鎮痛治療
膝關節感覺神經射頻熱凝術是對隱神經和股神經的關節支射頻熱凝達到鎮痛的目的,該方法不影響病人運動功能,而且創傷小,對病人全身狀況影響小,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療重度OA的方法。此前的膝關節感覺神經射頻熱凝術往往採用X線定位,由於膝關節感覺神經非常細小,且走行變異較大,藉助於骨性標志X線定位難度較大。超聲技術的發展和對膝關節感覺神經解剖研究深入使我們可以採用超聲引導進行精確的隱神經和股神經的關節支射頻熱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