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根菇和茶樹菇是不是一種菇
茶樹菇茶樹菇,又名茶薪菇,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療於一身的純天然無公害保健食用菌。其味美,柄脆,香濃純正,為賓館,家庭宴席高級保健食品。
茶樹菇隸屬真菌門,又名柱狀田頭菇、楊樹菇、茶薪菇、柱狀環銹傘、柳松茸等,原為江西廣昌境內的高山密林地區茶樹蔸部生長的一種野生蕈菌。現在,經過優化改良的茶樹菇,蓋嫩柄脆,味純清香,口感極佳,可烹製成各種美味佳餚,其營養價值超過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屬高檔食用菌類。
茶樹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無污染,無葯害,集營養、保健、理療於一身的純天然食用菌。據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測定,它富含人體所需的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種氨基酸(特別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八種氨基酸物質)和十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與抗癌多糖,其葯用保健療效高於其他食用菌。它味道鮮美,用作主菜、調味均佳;且有滋陽壯陰、美容保健之功效,對腎虛、尿頻、水腫、風濕有獨特療效,對抗癌、降壓、防衰、小兒低熱、尿床有較理想的輔助治療功能,民間稱之為「神菇」。
長根菇別名:長根奧德蘑、長根小奧德蘑、長根金錢菌、露水雞大毛草菌。子實體單生或群生。菌蓋直徑2.5~15cm,半球形至平展,中部微凸起,呈臍狀,並有輻射狀皺紋,光滑,濕時微粘,淡褐色、茶褐色、暗褐色。菌肉白色,薄。菌褶白色,離生或貼生較厚,稀疏排列,不等長。菌柄近柱狀,長5~18cm,粗0.3~1.1cm,淺褐色,近光滑,有縱條紋,常見扭轉,表皮脆骨質,肉部纖維質且松軟,基部稍膨大且延生成假根。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光滑,近卵圓形至寬橢圓形,有明顯芽孔,12~18μmX9~15μm。囊狀體近梭形,75~175μmX10~29μm。
是兩種,不是同一種!
圖片是茶樹菇
㈡ 幫忙看看這是什麼品種的野生蘑菇,吃是可以吃,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在新疆博樂溫泉地區楊樹林帶里撿的
這是楊樹菇,又叫荷葉離褶傘
荷葉離褶傘,傘菌目、白蘑科、離褶傘屬菌類植物。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16cm,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灰白色至灰黃色,光滑,不粘,邊緣平滑且初期內卷,後伸展呈不規則波狀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長。菌柄近柱形或稍扁,長3-8cm,粗0.7-1.8cm,白色,光滑,內實。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光滑,近球形,5-7μm×4.8-6μm。分布在江蘇、廣西、青海、雲南、甘肅、西藏、新疆等地區,夏秋季在闊葉林中地上叢生。可食用,味道鮮美,屬優良食用菌。可作為篩選馴化栽培的食菌考慮。
㈢ 長在楊樹林里的蘑菇叫什麼蘑菇
長在楊樹林里的蘑菇叫楊樹菇。
別名:柱狀田頭菇、柱形田頭菇、柱狀環銹傘、茶薪菇、柳菇、茶菇、柳環菌、朴菇、柳松菇。楊樹菇是中溫性菌類,其出菇適溫范圍較廣,一般春、秋兩季自然發生於楊、柳、楓、榕、小葉榕等闊葉樹的枯死樹乾和腐朽的樹樁及埋於土內的樹根上。楊樹菇是一種世界性食用菌,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溫帶地區,我國主產於新疆、江蘇、浙江、福建、廣東、貴州、雲南、四川、西藏、山西、海南、台灣等省區。
楊樹菇形態子實體中等大小,連生或叢生。菇蓋半球形至扁平,中部稍突出,表面光滑,幼時暗紅褐色,後漸變為褐色或淺土黃褐色,邊緣淡褐色,有淺皺紋。菌肉呈白色,中部較厚,邊緣較薄。菌褶白色,灶蘆磨衫後變咖啡色,密集,直生,不等長。菌柄長3~9厘米,粗0.4~1厘米,污白色,向下漸呈淡褐色,具纖毛狀小鱗片,內實至松軟,多彎曲和稍扭轉,脆嫩。菌環膜質,白色,表面具細條紋,生於菇柄上隱游帶部,往往因布滿孢子而呈褐色。
㈣ 有誰知道這個蘑菇的名字 是在白楊樹地下生長的,小時候在東北大約6~8月能看到的。
墨汁鬼傘。
又名鬼蓋、鬼傘、鬼屋、鬼菌或朝生地蓋,以往為分類在鬼傘屬下,是繼雞腿菇後第二著名的墨汁傘。它的種名是由拉丁文的「墨汁」而來。
墨汁鬼傘的子實體小或中等大。菌蓋初期卵形至鍾形,當開傘時一般叢則開始液化流墨汁狀汁液,未開傘前頂部鈍圓,有灰褐色鱗片,邊沿灰白色具有條溝棱,似花瓣狀,直徑長4厘米,灰色或褐色的菌蓋在開端是呈鍾的形狀,在底部散開。菌褶開始時是白色,但很快會轉為黑色,且很快消散。菌柄短小及呈灰色。墨汁鬼傘含多種化學物質,如異戊胺、苯乙胺、腺肆橘嘌呤、咪唑乙酸、咪唑丙酸、咪唑乙醇、組氨酸、精氨酸、膽鹼、胍、甜菜鹼等。
墨汁鬼傘與酒一起食用時是有毒的。症狀包滲雹棚括有面紅、反胃、嘔吐及心跳紊亂,於食用後20分鍾至2小時會出現。(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㈤ 楊樹林里生長的蘑菇什麼樣子,是什麼菌
楊樹菇。
我國著名蕈菌專家陳士瑜(2001)指出:「有的學者認為楊樹菇與自然發生在油茶樹上的茶薪菇Agrocybe chaxingu Huang為同一種,因而出現在許多文獻上的「茶薪菇」實際上是指楊樹菇。我國著名蕈菌專家陳士瑜(2001)指出:「有的學者認為楊樹菇與自然發生在油茶樹上的茶薪菇Agrocybe chaxingu Huang為同一種,因而出現在許多文獻上的「茶薪菇」實際上是指楊樹菇。楊樹菇子實體叢生或散生, 菌蓋初為半球形。
直徑1~1.5cm, 後平展, 直徑3~6cm, 蓋面濕時粘, 干時有光澤, 初呈暗紅褐色, 後變為褐 色或淺黃褐色, 邊緣淡褐色, 有淺皺紋; 菌肉白 色; 菌褶直生, 密集, 幅寬, 初時色淡, 後期著生 孢 子 , 呈 銹 褐 色 , 菌 柄 長3~10cm, 粗0.3~1.2cm, 中實, 纖維質、脆、嫩, 表面有纖維狀條紋。菌環 膜質, 生於菌柄上部, 白色, 上面具細條紋, 往往 落滿包子而呈褐色。孢子平滑, 橢圓形, 淺褐色, 孢子印深褐色。
㈥ 楊樹蘑菇長什麼樣子
楊樹菇,又名柱狀田頭菇,菌蓋表面平滑,暗紅或褐色,菌褶初白色,成熟後變咖啡灶咐色,菌柄中實,纖維質,脆嫩。楊樹菇味道鮮美、蓋肥柄脆、氣味香濃,是一種食用價值很高的傘菌。
楊樹菇性甘、淡,味平,能利尿滲濕,健脾止瀉,清肺熱,平肝明目。營養豐富,其菌蓋和菌柄能給人以不同的風味和質感,是一種備受消費者歡迎的菌菇品種。在福建閩西北隱寬純地區,村民常用它治療胃冷、腎炎水腫,療效甚佳。
(6)楊樹菇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白楊樹菇菇體潔白,成熟時,食物纖維在子實體中的含量以菌柄為最高,因而楊樹菇的菌蓋和菌柄能給人以不同的風味和質感,蓋肥柄脆,口感極佳,營養豐富。
據資料,菇體含還原糖29.96%,巧弊總糖54.36%,粗蛋白27.51%,氨基酸含量豐富,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齊全,其中賴氨酸含量高達1.75%。因此,楊樹菇是一種食用價值很高的傘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樹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樹菇高產栽培
㈦ 這是什麼菇
這菇叫~楊樹菇,別名:柱狀田頭菇,柳松茸殲彎,茶薪菇,氏旁悶柱啟顫狀環銹傘。
㈧ 楊樹葉下面長得蘑菇叫什麼
生長在楊樹下的蘑菇是楊樹菇。
楊樹菇又名柱狀田頭菇、茶樹菇、茶薪菇、柳環菌、柳菇柳松茸、柱狀環銹傘。楊樹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蓋肥柄脆,氣味香濃、口感極佳。
楊樹菇實體叢生或散生, 菌蓋初為半球形, 直徑1~1.5cm, 後平展, 直徑3~6cm, 蓋面濕時粘, 干時有光澤, 初呈暗紅褐色, 後變為褐 色或淺黃褐色, 邊緣淡褐色, 有淺皺紋; 菌肉白色; 菌褶直生, 密集, 幅寬, 初時色淡, 後期著生孢子,, 呈銹褐色 , 菌 柄 長3~10cm, 粗0.3~1.2cm, 中實, 纖維質、脆、嫩, 表面有纖維狀條紋。菌環膜質, 生於菌柄上部, 白色, 上面具細條紋, 往往落滿包子而呈褐色。孢子平滑, 橢圓形, 淺褐色, 孢子印深褐色。
根據其自然發生特點,選擇溫度在 20-25℃的季節安排生產,此時氣候適宜,菌絲生長快,出菇早。一般在北方地區,春季 3-4 月份製作菌袋,5-6 月份出菇;秋季 7-8 月份製作菌袋,9月份開始出菇。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台灣、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糞銹傘科、田蘑屬。春秋兩季多生長在楊樹、柳樹、榕樹、小葉榕等枯乾、伐樁及林間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