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古代有哪些兵器
日本的武器絕大多數都來自中國(與之相關),包括早期像弓箭這種發展都是。
【斧(鉞)】目前歷史最悠久的是一柄磨製石斧,是骨器和弓箭之外的,有繩紋時代出土古物佐證的一種武器。而鐵制斧則是彌生時代從中國或朝鮮半島引入,雖然只是木柄襯著鐵皮的樣式,但仍然是很有價值的陪葬品。並且在鐮倉時代之前的日本,相比武器它更多被轉型成了工具。而鉞則被延續到14世紀晚期才逐漸淘汰,並且在江戶時代因為沒有流派存世而徹底消失。(以動畫人物為例,有金太郎這樣的角色,下同)
【矛】在青銅器時代,日本也出現了青銅矛、刀(包括直劍)和小型的盾牌,但是沒有戈的出土,曾被認為是一種歷史非常短暫的武器。但在彌生時代被認為是包括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PS:故事內容類如曹丕在宴會上持甘蔗發酒瘋)都使用過的武器,和傳統禮儀。
【槍】也很知名的日本武器,比如管槍、大身槍,或是笹穗、菊池、沢瀉、千鳥形、十文字等等。然而它在日本早期無法和矛很好的區分(至日本南北朝時期都是)。目前在古墳時代出土的內容發現,隨著步兵盔甲的強化,才逐漸從長柄矛變成短柄槍(矛),繼而隨著後世冶金技術的逐漸增強,使得刃部增長。但是這種演變的猜測缺乏出土文物的支持,因此也有理論認為,日本槍的發展不同於矛,是基於中國的鈹(長柄劍)而獨立傳承下來的。【注】日本民間較為認可的謠言是,日本槍的出現是菊池武重所發明的將匕首綁在竹竿上(菊池槍)。
【薙刀】目前尚未查明它出現的確切時間,但是在平安時代出現的名為「手鉾」的武器,被認為與之相關,兩者都是由刀刃和較長的柄組成,只是相比薙刀,手鉾的柄長更短,只有30~60公分左右。因此有人猜測,薙刀可能是矛或槍的衍生,但也有人猜測它和中國的鈹(長柄劍)有關。
【薙鐮】樣式多變,最簡陋的樣式類如鐮刀,被認為與中國的戈、吳鉤或鐮、鍬有關。目前在日本僅留存有「武田流八重鐮」一種流派,但一些日本劍術流派也有相關的鎖鐮術(或鍬術),可以兼用薙鎌。目前的記載中,可知沖繩有幾種已經失傳的鐮術(短鐮)。
【熊爪】非常少見的武器,即中國十八般兵器中的的撾,具體不詳。如圖(圖片來源《武器二百圖》):
【殳】或稱杖,大抵都是一種類如中國齊眉棍長短的棍棒,通常會在一頭或兩頭包鐵或青銅,是平安時代之後,僧兵最常用的一種武器。(動漫作品《孔雀王》中可以看到)。
————
一時間只能想到這么多了。
㈡ 現代兵器的名稱 圖片及作用
一、陸戰兵器
手槍、沖鋒槍、非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全自動步槍、突擊步槍、班組精確步槍、狙擊步槍、反器材步槍、輕型機槍、通用機槍、重型機槍、無坐力炮、火箭助推榴彈等
1、手槍
手槍是一種單手握持瞄準射擊或本能射擊的短槍管武器,通常為指揮員和特種兵隨身攜帶,用在50米近程內自衛和突然襲擊敵人。現代手槍的基本特點是:變換保險、槍彈上膛、更換彈匣方便,結構緊湊,自動方式簡單。
㈢ 十八般兵器圖片及名稱
十八般兵器圖片及名稱如下:
一、弓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毫無疑問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南宋華岳撰寫的《翠微北征錄》中就提出:「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
很多人會質疑弓箭手的近戰能力,其實不然:由於需要開弓射箭,這些弓箭手個個膂力驚人,真要是近距離肉搏,倒霉的多半是對方。很多古代的大將都是神射手,比如李廣、養由基等等。
㈣ 世界歷史上最好用好看的六大武器,唐刀能上榜嗎
導語:刀的種類可以說多到無法數清楚,人們在設計上分風格不一,其中那些比較好看且很酷的會更吸引人 一、廓爾喀彎刀
在世界十大最好看的刀中苗刀最早出現於明朝時期,如今所看到的苗刀很是經典,能單雙手隨意變換使用,殺敵的威力非常大,好多兵器都是無法和苗刀相比較的。
果然還是我們的唐刀最好看啊,線條優雅,削鐵如泥,放在第一實至名歸!
㈤ 十八般兵器的名字和圖片
十八般兵器分別是: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錘。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在我國古籍記載里認為,刀、槍、弓、箭為黃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戰國時代軍事家孫臏、吳起所創。
其實這些兵器的出現比黃帝、孫臏、吳起時代要久埃爾富特是多,至少在中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為了防身和狩獵需要,就開始懂得製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類原始的兵器(不妨說也是生產工具)。
在我國各地新石器時代的個文化遺址中,還發現了用石料、獸骨和蚌殼磨成的箭鏃。到了商代,我們的祖先開始使用青銅鑄造刀、槍、鉞等兵器。戰國時代,懂得使用鐵來鑄造制兵器。到了漢代和魏晉時期。
戰國時代,民生得使用鐵來鑄造制兵器。到了漢代和魏晉時期,由於我國南方冶金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開始普遍使用鐵和鋼鑄造刀、槍、劍,各種各要的兵器也開始多了起來,南北朝以後,銅制的兵器就看不到了,都由鐵和鋼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備定型。
(5)兵器大全圖片擴展閱讀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於元曲。
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鎲、棍、槊、棒、矛、耙十八種兵器。
後來演變,亦稱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
十八般兵器為中華武藝和武器的象徵。民間相傳古代精通者為項羽和呂布。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又有四種說法:
(1)指「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
(2)與(1)排列相同,唯後三件變為:代、抉、弓矢。
(3)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鏜、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
(4)指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便於記憶的方法: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鎲棍槊棒 鞭鐧錘抓 拐子流星)
註:(3)中不列遠射兵器的弓矢和防禦武器的牌或藤牌,是近代練武者不善習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㈥ 古代冷兵器大全圖片及名稱
這東西叫「鈹」,是戰國時期秦國軍隊常用兵器,青銅製造,不同於矛,類似匕首,但是裝有長柄,可刺可劈。你這件應該是仿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