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螳螂長什麼樣圖片
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肉食性昆蟲。中國已知約147種。包括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螳螂是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
㈡ 這是什麼昆蟲
這種東西學名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肉食性昆蟲。在古希臘,人們將螳螂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所以又稱禱告蟲。
螳螂是昆蟲中體型偏大的,體長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 大的,身體流線型,以綠色,褐色為主,也具有花斑的種類;標志性特徵是有兩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堅硬的鋸齒,大刀鉤末端長有攀爬的吸盤。頭部呈扇形,較小;復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黃綠色為主,晚上在燈光下呈現黑色,單眼,在兩眼之間有3個小點即單眼;觸角細長;頸部可180度轉動;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折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輕柔,遮住身體全部為覆翅,後翅比前翅要薄,邊緣透明色,中間成放射狀的紫紅色、伸展開呈現扇狀,休息時收斂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前足鋒利發達善於捕捉,中、後足適於步行,但有時前足也會用來保持平衡,發育呈變態發育
㈢ 螳螂會飛嗎
螳螂會飛,屬於能夠飛行的昆蟲。
螳螂是昆蟲中體型偏大的,體長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體流線型,以綠色,褐色為主。
標志性特徵是有兩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堅硬的鋸齒,大刀鉤末端長有攀爬的吸盤。頭部呈扇形,較小;復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黃綠色為主,晚上在燈光下呈現黑色,單眼。
後翅比前翅要薄,邊緣透明色,中間成放射狀的紫紅色、伸展開呈現扇狀,休息時收斂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前足鋒利發達善於捕捉,中、後足適於步行,但有時前足也會用來保持平衡,發育呈變態發育。
(3)螳螂飛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
在夏季,城市的路燈下,經常能見到螳螂,因為螳螂具有趨光性。
螳螂為陸棲捕食昆蟲(肉食性),凡是昆蟲中的小型種類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蠅、蚊蝗、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都是其適宜的獵捕物。甚至蟬、飛蝗等大型昆蟲,也是它們的捕食對象。
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內完成,一生中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發育階段,故屬於不完全變態類的漸進變態。若蟲期脫皮7~11次,經8~12齡後到達成蟲期。齡的增減受環境和食物多少的影響。
㈣ 螳螂的圖片是什麼樣的
螳螂又叫刀螂。如下圖:
㈤ 螳螂會飛嗎
螳螂是會飛的。螳螂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螳螂目的昆蟲的總稱,大部分的螳螂都有兩對翅膀,翅膀輕薄且具有放射狀的紫紅色花紋,由綠色的覆翅蓋住,它不能長時間飛行,但短距離很靈活,且公螳螂能飛,母螳螂很難飛行。
螳螂會不會飛
1、會飛
螳螂是會飛的,它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螳螂目的昆蟲們的總稱,絕大部分的螳螂都生長有兩對翅膀,且能夠張開用以進行較短距離的飛行,因而螳螂才能夠捕殺一些飛行昆蟲並作為食物來享用,但不同性別的螳螂飛行能力也有不同。
2、翅膀特徵
螳螂有兩對翅膀,都隱藏在背後綠色的覆翅的遮蓋之下,當其要飛行的時候會張開豎立覆翅,露出較為柔軟、且體積較大的前翅,然後比較輕薄的後翅才會張開,後翅邊緣透明,中間呈放射狀的紫紅色,飛行時張開休息時收起。
3、性別差異
不同性別的螳螂飛行能力也是有巨大的差異的,這是由於其身體結構的差異所決定的,雄性的螳螂體型較小,翅膀足夠帶動身體,因此飛行距離和靈活度都比較強,而雌性螳螂體型大,翅膀很難支撐,大部分其實都沒有飛行能力。
4、飛行特點
螳螂不能像是蒼蠅或是蚊子、蜻蜓那種翅膀比身體還要大上數倍的昆蟲一樣長時間長距離的飛行,它的飛行更類似於半滑行半飛行,飛行的距離不算很遠,但在短距離中它的速度和敏捷度都超過了許多飛行昆蟲,能夠抓到敏捷的獵物。
㈥ 螳螂有多少種分別是什麼。圖片
中華大刀螳
瘦大刀螳
斯氏大刀螳
廣斧螳
勇斧螳
污斑螳
棕污斑螳
綠污斑螳
薄翅螳
眼斑螳
齒華螳
大草螳
絲螳
小絲螳
葉背螳
㈦ 螳螂的種類的圖片
中華大刀螳
㈧ 螳螂會飛嗎 會跳嗎 會爬嗎
當然會爬,飛呢,要看性別,如果是雄的,那麼就可以飛,但是如果是雌的話,幼體體型比較碩大,就飛不起來,但是能跳很遠,甚至能用翅膀來滑翔。有問題可以繼續問
㈨ 中國螳螂的品種有哪些(要圖)
中國已知約147種。包括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
1、狹翅大刀螳
雌蟲全長8.5-11.0CM,雄蟲7.5-9.5CM,屬大型昆蟲,體多為綠色或褐色。在我國東方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成蟲主要以蚱蜢,蟋蟀,蒼蠅,蛾子等為食。通常在秋初成蟲,8月中旬為主要交配期,一生可產2-4塊卵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