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書法新作·隸書·四幅對聯
近日,寫了四幅對聯(嚴格講沒有寫成對聯形式,行間統稱「聯語」),尺寸為尺八屏對裁仿古描金龍紋宣紙,即116X53厘米。寫完之後,感覺意猶未盡,即對對聯的深刻涵義進行一番解讀,於是便有了下文。
——武鋒(一峰)
一、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
漢字底蘊深厚,涵義深廣,可以下文作一個例證。
解析兩個字即成一副對聯: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單純從字面講,「若」和「苦」字的差別很小,即「若」字那一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了;「各」字和「名」字的區別,就是那個「捺」筆中途停住了,只有「收得住」才會成為「名」字。
但這幅對聯有著極深的涵義,那就是這幅對聯的橫披:「撇捺人生」!只有撇開雜念、包袱,才能不受苦楚折磨;該舍的就要舍,該收的必須收,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做成一番大事業。
B. 我想請書法家寫四個字的書法,都是那些
春暖花開、春風送暖、春風拂面、春意盎然、 百花盛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萬木爭春、 萬象更新、萬紫千紅、陽春三月、乍暖還寒、 風和日麗、和風細雨、鳥語花香、氣象萬千、 欣欣向榮、鶯歌燕舞春光明媚 鳥語花香 春風拂面 春意昂然 春光融融
春暖花開 滿園春色 東風送暖 大地回春 雪化冰消
春風宜人 春回大地 萬物復甦 春和景明 鶯歌燕舞
百花盛開 柳暗花明 草長鶯飛 含苞欲放 花枝招展
陽春三月 春寒料峭 奼紫嫣紅 春光滿面
補天浴日 風流人物 風華正茂 伏龍鳳雛 蓋世英雄 蓋世無雙 桂林一枝 鶴立雞群 鶴鳴之士 加人一等 矯矯不群 金榜題名 舉世無雙 絕世超倫 崑山片玉 人中之龍 首屈一指 鐵中錚錚 頭角崢嶸 無出其右 裒然舉首 一代風流 一世龍門 庸中佼佼
尊貴
不虞之譽 不言而信 不惡而嚴 榮華富貴 山中宰相 師道尊嚴
著名
草木知威 馳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風雲人物 功成名遂 功標青史 赫赫有名 舉世聞名 如雷貫耳 聲振寰宇 威望素著
寬容
海闊天空 含垢納污 呼牛呼馬 豁達大度 既往不咎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網開一面 網開三面 息事寧人 下不為例 下車泣罪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以直報怨 以德報怨 宰相肚裡能撐船 知情達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將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傷 絕甘分少 普度眾生 起死人,肉白骨 輕財好施 設身處地 疏財仗義 為民除害 為民請命 雪中送炭 與人為善 雲行雨施 仗義疏財 助人為樂
榮耀
生榮死哀 死得其所 萬古千秋 萬古流芳 為國捐軀
不恥最後 乘風破浪 頂天立地 鴻鵠之志 九天攬月 誇父追日 老驟伏櫪 老當益壯 力爭上游 陵雲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針 窮而後工 三戶亡秦 十載寒窗 鐵杵成針 韋編三絕 心小志大 胸懷大志 雄飛雌伏 雄心壯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移山倒海 迎頭趕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爭強好勝 知難而進 治國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擊楫 壯志凌雲 自力更生 自強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為
大顯神通 大顯身手 大有作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奮發有為 公才公望 後生可畏 龍躍鳳鳴 鵬程萬里 前程萬里 如日方升
奮發
發憤圖強 奮發圖強 奮發蹈厲 披荊斬棘 聞雞起舞 我武惟揚
其他
八仙過海 不務空名 負重致遠 掞藻飛聲
⑶忠貞
忠誠
碧血丹心 不避斧鉞 成仁取義 赤膽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報國 大節不奪 大法小廉 蹈節死義 斷頭將軍 肝腦塗地 故舊不棄 故劍情深 寒花晚節 久要不忘 捫心無愧 倩女離魂 捨身求法 田父獻曝 先驅螻蟻 心虔志誠 以身殉職 以身許國 憂國奉公 孝子順孫 忠孝節義 忠心耿耿 忠肝義膽
堅定
從容就義 富貴不能淫 海枯石爛 堅持不渝 堅韌不拔 堅定不移 雷打不動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鍥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堅石穿 心如鐵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煉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堅行苦 至死不變 忠貞不渝
堅強
堅苦卓絕 薑桂之性 寧死不屈 鐵石心腸 威武不屈
節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潤 冰清玉潔 冰壺秋月 高風亮節 古井無波 黃花晚節 堅貞不屈 儉可養廉 見利思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屈節辱命 三貞九烈 喪身失節 歲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齒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誠
真誠
抱誠守真 誠心誠意 講信修睦 金石為開 開心見誠 悃愊無華 披心相付 披肝瀝膽 璞玉渾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誠相信 推誠相見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魚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執其中 真心實意
誠實
表裡如一 開誠相見 恪守不渝 傾心吐膽 殺彘教子 實心實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鑒 閉邪存誠 心口如一 胸無宿物 胸無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膽相照
⑸謙虛
虛心
不恥下問 不驕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辭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蟬翼 好問則裕 戒驕戒操 禮賢下士 滿招損,謙受益 拋磚引玉 謙讓末遑 謙虛謹慎 犬馬之勞 深藏若虛 損之又損 聞過則喜 洗耳恭聽 虛懷若谷 遜志時敏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鍾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載酒問字 擇善而從 知之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異人任 修心養性 引咎自責 知過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謹慎
愛惜羽毛 剛毅木訥 畫地為牢 斤斤自守 謹言慎行 慎終追遠 守口如瓶 臨事而懼 臨深履薄 如臨探淵 如履薄冰 奉命唯謹 三思而行 小心謹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顧後
其他
見賢思齊 名列前茅 平步青雲 棄暗投明 棄舊圖新 青雲直上 繩愆糾謬 水漲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飛猛進 脫胎換骨 惡居下流 再接再厲
⑹廉潔
廉潔
不忮不求 澹泊寡慾 奉公守法 富貴浮雲 廉潔奉公 兩袖清風 先公後私 纖塵不染 洗手奉職 枵腹從公 一塵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鶴 飲馬投錢 澡身浴德
無私
大公無私 公事公辦 公正無私 公而忘私 顧全大局 國爾忘家 毫不利已,專門利人 涓滴歸公 開誠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緯 摩頂放踵 舍己為人 舍已救人 舍己從人 先人後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修身潔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義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義凜然 大事不糊塗 風骨峭峻 剛腸嫉惡 光風霽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氣 襟懷坦白 明鏡高懸 事無不可對人言 守正不阿 守經達權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徑 嚴氣正性 正大光明 仗義執言
慷慨
高義薄雲 慷慨解囊 樂善好施
勇為
見義勇為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塵拔俗 寵辱不驚 孤芳自賞 潔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難合 特立獨行 與世無爭
其他
目不邪視 相忍為國 修橋補路 眼裡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視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義凜然 直道而行 坐懷不亂
⑺勤奮
勤奮
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只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幹 卧薪嘗膽 懸梁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讀書 坐薪懸膽
專心
不敢旁鶩 不知肉味 目不窺園 傾耳而聽 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氣凝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有恆
持之以恆 堅持不懈 精衛填海 始終如一 始終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遠千里 不敢告勞 兢兢業業 默默無聞 默默無言 駑馬十駕 勤勤懇懇 身體力行 事必躬親 手足胼胝 手足重繭
⑻勇敢
勇敢
出生入死 奮不顧身 赴湯蹈火 渾身是膽 臨危不懼 履險如夷 能征慣戰 排除萬難 前仆後繼 群威群膽 殺敵致果 捨死忘生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視死如歸 所向無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銅頭鐵額 萬死不辭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降龍伏虎 一往無前 一身都是膽 一以當十 以一當十 義無反顧 勇者不懼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軍 浴血奮戰 斬將搴旗 豬突豨勇
奮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氣 一馬當先 縱橫馳騁
堅強
不屈不撓 百折不撓 百煉成鋼 死不足惜 死而無悔 至大至剛
其他
沉潛剛克 膽大如斗 膽大包天 威風凜凜 餘勇可賈
⑼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義滅親 秦鏡高懸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無偏無黨 先自隗始
嚴明
秋毫無犯 鐵面無私 鐵面御史
明辨
愛憎分明 褒善貶惡 火眼金睛 信賞必罰 羞與為伍 彰善癉惡
⑽節儉
儉朴
布衣蔬食 粗衣糲食 粗衣淡飯 粗茶淡飯 惡衣惡食 飯糗茹草 荊釵布裙 克勤克儉 牽蘿補屋 輕車簡從 食不重味 因陋就簡 飲冰茹檗
節約
節衣縮食 精打細算 開源節流 寬打窄用 厲行節約 勤儉持家 省吃儉用 細水長流 修舊利廢
⑾善良
善良
設身處地 於心何忍
安分
規行矩步 渾俗和光 既來之,則安之 樂天知命 繩趨尺步 束身自好 隨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溫柔敦厚
仁慈
仁至義盡 仁言利博 仁心仁聞 萬家生佛
和善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菩薩低眉 善氣迎人
溫潤
平易近人 軟玉溫香 溫良恭儉讓 溫潤而澤
忍耐
忍氣吞聲 忍辱含羞 忍辱負重 唾面自乾 委曲求全
其他
人棄我取 山高水長 知書達禮
⑿團結
團結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堅如磐石 精誠團結 磐石之固 銅牆鐵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眾人拾柴火焰高
齊心
和衷共濟 戮力同心 齊心協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協力 一體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眾擎易舉
幫助
博施濟眾 打抱不平 濟困扶危 濟弱扶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陰陽 抑強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張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風雨同舟 患難與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濟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運 休戚相關 休戚與共 有福同享
其他
和而不同 如左右手 天下一家 息息相關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心照神交 血肉相連 意氣相投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志同道合 周而不比
⒀才能
才學
八斗之才 辯才無礙 不櫛進士 才貌雙全 才氣過人 藏龍卧虎 滄海遺珠 出將入相 出類拔萃 出口成章 踔絕之能 大才盤盤 德才兼備 登高能賦 棟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藝 風流才子 風華絕代 鳳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國士無雙 和氏之璧 鶴鳴九皋 後起之秀 錦心綉腸 金聲玉振 金玉滿堂 看殺衛玠 經天緯地 麟風龜龍 靈蛇之珠 夢筆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測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東箭 能事畢矣 能者多勞 牛刀小試 女中堯舜 旁求俊彥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懷玉 千里之足 強將手下無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頭六臂 掃眉才子 珊瑚在網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質英才 騰蛟起鳳 文武雙全 文不加點 五言長城 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 賢良方正 新硎初試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葯籠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戲三昧 一技之長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馬可待 有腳書櫥 隱若敵國 玉堂金馬 困任授官 真才實學 直諒多聞 智勇雙全 著手成春 卓爾不群 左宜右有
智謀
將計就計 舉無遺策 老謀深算 盤馬彎弓 旁敲側擊 千方百計 窮寇勿追 權宜之計 人定勝天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神機妙算 神通廣大 文韜武略 萬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計 以一持萬 運籌帷幄 遵時養晦 足智多謀
聰明
別具隻眼 冰雪聰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獨具隻眼 耳聰目明 告往知來 過目成誦 過目不忘 見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見萬里 訥言敏行 人中騏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覺
機智
便宜行事 耳聽八方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見機行事 機變如神 臨機處置 靈機一動 明察秋毫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巧發奇中 情急智生 隨機應變 手急眼快 通權達變
博學
博洽多聞 博古通今 博學多聞 博學多才 博聞強記 搏大精深 殫見洽聞 多文為富 見多識廣 滿腹經綸 通今博古 無所不通 學富五車
能幹
不覺技癢 妙手回春 棋逢對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強干 勝任愉快 手到病除 獨當一面 無所不能
遠見
高瞻遠矚 目光如炬 深思遠慮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先見之明 遠見卓識 真知灼見
創新
別出心裁 別開生面 別樹一幟 別具一格 獨具匠心 獨樹一幟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與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機杼 自立門戶
熟練
得心應手 滾瓜爛熟 揮灑自如 駕輕就熟 爐火純青 目無全牛 輕車熟路 如臂使指 手揮目送 心手相應 運用自如 運斤成風 斫輪老手
老練
曾經滄海 膽大心小 老成見到 千錘百煉 少年老成 身經百戰 深謀遠慮
C. 此心安處是吾鄉說的是什麼
我有一幅《隨遇而安》字畫,是書法家樂丁所題。每每凝視,思前想後,品味人生,感悟頗深。
記得那是1991年仲夏一日傍晚,幾位同仁與樂丁先生小酌。酒酣耳熱之際,同行求樂丁賜字。樂丁欣然說,你們出詞,我寫字。我沉吟片刻說,「隨遇而安」吧。樂丁愕然相視後命筆。他哪裡知道,當時,我正為能否破格晉升職稱而心情不寧呢?適才,幾杯濁酒入肚,心境平和許多,驀然就「隨遇而安」了。
「隨遇而安」條幅便這般掛在家中。數月後,職稱晉級如願,望著條幅、倍感親切。斗轉星移,世事更迭,我越發領悟到「隨遇而安」內涵。
凡到我家的親朋好友,對此條幅皆為贊賞,偶有感知者,難免嘆息人生。酒性大發時,我便炫耀不知是誰杜撰出來的「隨遇而安」的典故來,賣弄一番。
說的是很久以前,有座寺院,住著一老一少和尚。一天,老和尚給小和尚一些花種,讓他種到院子里去。小和尚拿著花種走時被門檻拌了一下,花種灑了滿地。就聽老和尚說:「隨遇」。小和尚剛拿起掃帚收花種,一陣風,又把花種刮的滿院都是。老和尚又說道:「隨緣」。小和尚趕忙收各處花種,不料,下雨了,把花種沖得無可收拾。老和尚微笑說:「隨安」。一個月後的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發現院子里開滿各種鮮花。老和尚說:「隨喜」。
其實隨遇、隨緣、隨安、隨喜就是人生的縮影。人生一世,很不容易。風風雨雨,溝溝坎坎,苦辣酸甜都可以遇到,因此,要保持一種隨遇而安的平常心態。這種心態並非消極的,而是提示人們在不斷進取中,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無論是車水馬龍,還是門庭冷落;無論是輝煌奪目,還是默默無聞,都要有個良好心態,笑對人生,繼續拚搏。
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潮漲潮落,一青一黃。人生有開幕的那天,也有閉幕之日,要坦盪盪的過好每一天,無愧一生。
「隨遇而安」亦作「隨寓而安」,平時,不少人愛用「隨遇而安」一詞來批評他人或自嘲,以致使其成了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的同義詞。如今,細細品味這四個字,覺得不但含義頗深,而且包含著兩層意思。
「隨遇」者,順隨境遇也,「安」者,一可理解為聽天由命,安於現狀;二可理解為心靈不為不如意之境遇所擾,無論於何種處境,均能保持一種平和安然的心態,並繼續堅持自己的追求。前者之「安」,或許可以稱之為「消極處世」,而後者之「安」,則需要一種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甚至需要一種超脫、豁達的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莊子有言:「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莊子·大宗師》)。」真人者,道家心目中的聖人也,而若在任何處境中都能做到睡覺時不做夢,醒來時無憂愁,飲食不求精美,呼吸均勻深沉,就要能夠隨遇而安。這種「安」,當然是心靈之安,而非安於現狀之安了。這種心靈之安,不僅可以使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而且可以使人樂觀處世,長葆青春。
蘇軾的友人王定國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眉目娟麗,善於應對,其家世代居住京師,後王定國遷官嶺南,柔奴隨之,多年後,復隨王定國還京。蘇軾拜訪王定國時見到柔奴,問她:「嶺南的風土應該不好吧?」不料柔奴卻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聞之,心有所感,遂填詞一首,這首詞的後半闕是:「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在蘇軾看來,偏遠荒涼的嶺南不是一個好地方,但柔奴卻能像生活在故鄉京城一樣處之安然。從嶺南歸來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輕,笑容彷彿帶著嶺南梅花的馨香,這便是隨遇而安,並且是心靈之安的結果了。
「此心安處是吾鄉」,直到今天,仍然被無數漂泊者當作自況、自慰之語。多少「身在異鄉為異客」的人,因能隨遇而安,故而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里,均能安之若素。能安之若素,方可心無煩憂,一心做自己應做或愛做之事。
抗日戰爭期間,世居北平,生活優裕的梁實秋先生,為避兵燹,南遷重慶,在城郊租住陋室兩間,這兩間臨時居所其陋如何,先生在《雅舍》一文中有所描述,不僅是「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而且夜晚鼠子猖獗,夏夜聚蚊成雷,但這並不妨礙梁公安然,怡然,潛心寫他的文章,並將自己在這陋室中創作的作品,冠以《雅舍小品》之名。我客居北京六年,七遷其家,雖然後三年半租住了一套條件尚可的兩居室,前兩年半卻住過七平方米的斗室、破陋不堪的農家院,且一度以鬼為鄰(門前屋後皆有墳墓,附近數十米便是墳場),但每次遷入「新居」,睡時難免有夢,醒來卻無憂煩,於張羅必備家用,整理生活雜物之後,便架起電腦,讀書寫作,或曰「開張營業」。而所寫文章,或劍拔弩張,嬉笑怒罵,或幽默閑適,平和恬淡,有匕首投槍,亦有風花雪月,隨想隨寫,不拘一格。為什麼呢?只因心境不為環境所擾也。「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梁公在《雅舍》中之夫子自道,正合我心。
D. 書法,隨遇而安順其自然
[隨遇而安順其自然]歷代名家名帖的寫法(因你沒有說書體,默認只能提供行書體)。如圖所示:
E. 因為心無所恃,所以隨遇而安。什麼意思
意思是因為心裡沒什麼奢望,所以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心無所恃,指心裡沒什麼倚仗的,心裡不奢望。恃是有依賴、依靠或矜持的意思。
隨遇而安,指處於各種環境都能安心自在。
出自:清代劉獻廷《廣陽雜記》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
譯文:碰到任何遭遇都能安然處之,這人確實成了一個地道的隱士了。
(5)隨遇而安書法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隨遇而安的近義詞
1、安然若素
拼音:ān rán ruò sù。
釋義:(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形容面對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靜。
出自:清代范寅《越諺·附論·論墮貧》:「貪逸欲而逃勤苦,喪廉恥而習諂諛,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譯文:貪戀閑情和追求慾望,但是懶惰,遇到吃苦的事情就躲避,不知廉恥而經常去阿諛奉承,這樣甘居人下,卻仍然是毫不介意。
2、隨俗浮沉
拼音:suí sú fú chén。
釋義:自己沒有一定的想法,隨著潮流走。
出自:漢代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譯文:所以暫且隨世俗而浮沉,與時勢相俯仰地活下去,來抒發自己內心的郁結。
F. 順其自然 ,隨遇而安這句話配什麼圖片好
G. 王羲之的書法為順其自然之態,為何當今有些學書者還刻意要求法度呢
王羲之書法著作有隨遇而安之態是由於功力深厚,撰寫做到極高質量,因此無拘無束不逾距。才會出現隨遇而安之態。隨遇而安並不等於揮筆狂舞,書法藝術也注重傳統式法度,例如章法、構造、拿筆、氣韻、墨法等標准。古人有「清靜無為」的觀點,用在中國書法上也十分可用。造型藝術自身來自原創者的經驗、手法的把握,但並非是隨意撰寫,自然界成就天地萬物、各具神情,那也是書法家終身尋求的總體目標,因此在我國傳統書法和美術繪畫有「師法當然」的觀點。
書法藝術,做為一種溝通交流方式,首先是撰寫,次之才可以升高到造型藝術。撰寫的第一要素便是橫平,整齊清晰,各大書法家的正楷基石全是非常堅固的。王羲之看鵝,僅僅領悟到了「之」這一個字的多變性書寫,絕不允許領悟到書法藝術的法度來。王羲之是把技法專業化的一個人,但凡掌握了這一法的莫不是書法史里的重量級人物。我們今天看王一脈的書法藝術,莫不是法度里的天人合一的巨作。全是個人情感,人生價值觀,人生觀,見識這些的外在表述。
H. 陶亞明的陶亞明書法藝術
中國水墨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悟道的過程,是一個在筆墨紙硯載體上把線條韻律和架構表現的淋漓盡致的過程,是一個在心靈和藝術交流中涅槃的過程,書法藝術更是能夠體現出這樣的特點,當代書法家有許多在各種層面上有不俗表現的人,然而,真正能同時在這幾個方面表現地更加真實的人卻屈指可數,陶亞明先生就屬於這一類人。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藝術中的線條作為中國藝術中的一個基本載體,她賦予了中國藝術的精神內涵和創作外延,在這樣的條件下,書法從三代以前的象形文字,到三代時期的金文,春秋戰國時期的篆書,以及隸書,到草書、行書、楷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檀變過程,每一個時期的發展都有著每一個時期專有的特質,陶亞明先生的書法由唐楷入手,從漢隸中吸取了博大厚重的氣勢,再學宋四家的行楷行草,特別對米芾的書法研究頗深,同時具備了米芾書法的瀟灑雅逸,在構字造型上與當代書法大家尉天池有著神似,經過幾十年的筆耕不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本質,達到了真的這一層次,用陶先生自己的話說:「一件好的藝術作品一定要達到真的程度,這樣的作品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
漢字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表情言志的載體,而把漢字表現的淋漓盡致的則是通過線條抑揚頓挫,用書法的平圓留重變來表現,然而書法作為一種文化藝術,不僅僅是對字意的表達,從本質而言,書寫內容不僅能夠表達情感,書法的架構、章法、墨法、飛白等內容,卻把風骨、氣韻、情趣與美感等對真、善、美的創造和對崇高精神的凝聚與釋放蘊含在筆墨濃淡與風格氣度之中。如果書法沒有這些內容的完美融合,那麼書法只能夠作為簡單的書寫而已,更談不上什麼藝術。因為書法是表現書家藝術境界的,是有著超越性意義的,包含著深厚的人文內涵。陶亞明先生的作品中薀含的情趣、理念、神韻、意境大氣磅礴,氣勢雄渾,穩健遒勁,讓人心曠神怡。
書法是一個悟道的過程,「悟」在佛家的理論研究中分為漸悟和頓悟兩種,漸悟要經過漫長的苦行僧的修煉達到悟道的過程,而頓悟則是在平時的體會和實踐中突然明悟,陶亞明先生的書法作品則是先生在平時的研習書法中達到頓悟的過程,先生的書法不僅具備漸悟的渾厚,又不失頓悟的明晰。用先生自己的話說:「在平時研習書法的過程中,神來之筆頓悟後的酣暢淋漓是讓人心神愉悅的」。這種心神愉悅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表現出來,使欣賞者在欣賞時通過先生的作品這一心靈溝通的橋梁感受到同樣的心神愉悅,這樣的作品才是當代藝壇所需要的,也是先生現在一直在做的。
在筆墨表現上,先生的書法作品除了厚重雄渾之外,還具備了深切的人文關懷和對筆墨的深刻認識。先生一直認為藝術作品是為人類服務的,這樣的觀點在當代藝術圈中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卻不多,因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如果沒有深刻的人為關懷在作品中呈現的話,即使他的藝術作品在當代的潤格很高也是在藝術史上站不住腳的,更不會被社會和大眾所認可,陶先生的書法作品之所以能夠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正是在他的作品中體現了這些。
陶亞明先生的字意境深邃,格調高古,逸氣昂揚。這在先生寫字的過程中墨蘊心生,心隨筆動,這是通過與先生不多的幾次見面時看到先生寫書法作品的過程中得到的最深的體會,先生在書法作品的創作時,筆墨紙硯准備停當後總是會在創作前在構思作品的間架結構與章法筆勢的運行,而作品創作完成後總是會看到先生的額頭冒出隱約的汗暈。先生常說:「書法創作的過程是一個練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把全身的氣血溶於筆端,現於紙上」。從這一層面上來講先生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心血的凝結,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耐看,更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得到市場的認可。
先生的字氣韻大度,無論是巨副的榜書,還是條幅對聯,經過他的構思,呈現在人眼前的就是筆墨韻律的舞蹈,好看極了。這種作品帶給人的震撼力、優雅和陽剛並蓄的男人特質讓人不能不為之傾倒。這與先生的家庭修養和一位表親和導師尉天池的點撥、指教有著直接的原因。少時耳聞目睹,後天的悟性和勤奮,加上米芾等宋「四家」及懷素、鄭文公等先賢書風的影響,以及先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斷感悟,造就了先生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逸氣,霸氣和文人之氣。俗話說「字如其人」,先生的字大氣,與他做人大氣是相一致的。讀陶亞明的書法,第一視覺印象便是粗獷豪放,大氣磅礴,穩健遒勁,氣足神備。字的結體氣度嚴謹,正中含奇,骨健形美,奔放瀟灑。縱觀他的作品,筆意淡遠,每一個點,每一條線的起伏轉折、輕重緩急、張弛幅度,無不以心緒為主宰,表現出書家的心路歷程,凝聚其心中情感的觸發,使作品顯得十分飄逸靈動,沉穩秀美,筆意無盡。在章法處理上,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互補互生,使字與字,行與行之間融為一體,縝密無間。他注重線條、墨色的豐富變化和結字的騰挪避就,注重點畫縱橫結合,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筆下的書法線條曲與直,剛與柔,方與圓,枯與濕,虛與實,諸多因素相互交織在一起,變化多樣,呈現出較強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有如老樹枯藤,或藏或露,欹正相生;有如溪水奔涌,連綿不斷,時徐時疾;讓人觀後思緒萬千,感慨不絕,浮想聯翩。他為人豪爽,沒有市井俗氣,沒有下筆就論「潤格」的概念,他寫字就是為了修煉自己的個性,他創作就是賞玩,給自己一個空間,能使自己在這樣的空間中更好的表達自己所思、所想、所悟。正是這樣一種平和低調的做人方式,使他結交了許多圈內外朋友。他經常揮毫相贈,分文不收,他曾說:「一個寫字的人一味談錢,是不會有朋友,字也是寫不好的」。所以,書法藝術在他的心中永遠是一塊凈土,是他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上保留給自己的一塊自留地,在這塊土地上他筆耕不輟,創作屬於他自己本心的成果。雖然現在購藏他「墨寶」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他依舊是那樣寵辱不驚,隨遇而安,寫他的字、喝他的酒、交他的朋友。
在當代中年書法藝術家中先生的為人,為藝都是令人敬佩的,他的為人謙和大度,為藝則是在筆體結構中每一個線條都像是舞蹈般優美,雅俗共賞,清麗脫俗。這樣的藝術家必將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同,也必將能夠得到歷史的認可,先生的藝術之路也必將越來越好,我們期待著......
(龔廣飛:青年藝術評論家)
I. 隨遇而安是什麼意思
隨遇而安的意思是: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隨遇而安:[ suí yù ér ān ]
詳細解釋
1.【解釋】: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2.【出自】:清·劉獻廷《廣陽雜記》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
3.【示例】:不過能夠~——即有船坐船雲雲——則比起幻想太多的人們來,可以稍為安穩,能夠敷衍下去而已。 ◎魯迅《兩地書》六
4.【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安然若素, 安之若素 ,隱世無爭 ,與世無爭
反義詞:憤世嫉俗 ,悲觀厭世, 悲天憫人 ,憤憤不平
拓展資料
造句:
1、隨遇而安,不圖名利,不做虧心事,就可以問心無愧了。
2、他的性格很安靜,是個隨遇而安的人。
3、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每到一個新地方都能隨遇而安。
4、她的適應能力很強,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很快的隨遇而安。
5、人生在世,不要做一個隨遇而安的人,而要做個事業有成引人注意的成功人士。
J. 李鴻章對聯享清福書法
如圖:
晚清名臣李鴻章在晚年曾撰並書一幅發人深省的對聯,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下聯:祈壽年無須服葯,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李鴻章大半生在清廷為官,威名顯赫,享盡榮華富貴。但其晚年卻好像看透了人生,良心發現而「頓悟」了,這幅對聯說明他的「幸福觀」發生了變化:享福不一定做官,只要口袋裡有錢,倉房有糧,肚子里有文化水。
身體無病不須服葯,心無憂慮,沒人上門討債,就是「山大王」或「地上神仙」了,這就是典型的平民意識。這幅對聯告訴我們,人不能沒有追求,但奮斗目標不能脫離實際,更不能不擇手段地去追求虛幻的目標,要適可而止,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注意事項
李鴻章作為中國這樣一個龐大國度的宰相級別的人,一定是有他過人的才華和能力的。李鴻章是淮軍的創始人、北洋水師的創始人、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和領袖。李鴻章官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
他在經濟上與英國的大財閥羅斯柴爾德家族有私人來往,由此來說,至少他應當有點經濟學頭腦,李鴻章曾被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授予皇家維多利亞勛章(這個當然是歷史時勢使然)。
他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這些條約的直接簽訂者,在當時的國勢之下,他是一個超級大國、弱國在世界歷史舞台上屈辱歷史階段的經手人。國弱之下,再強的個人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