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路二級雙向四車道不需要加寬
需不需要加寬與公路等級沒關系,與多少車道沒關系,與是不是彎道有關系。
『貳』 有誰知道國家二級公路標准規定行車道寬是多少平曲線半徑又是多少
在線形設計時,各級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除外)的視距應不小於兩倍停車視距;並應根據需要,結合地形設置保證超車視距的路段。
平曲線半徑 當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所產生的橫向力應不超過輪胎與路面摩阻力所允許的界限,並使駕駛員無不順適感覺。平曲線半徑、行車速度、路面超高和橫向摩阻系數[kg2]的關系式為[147-01],[kg2]其中(+) 直接關繫到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的安全和順適感。
極限最小半徑 是公路受到地形或地物等限制所允許採用的最小半徑。其計算的條件是:為0.10(=120公里/小時)~0.15(=40公里/小時),這時駕駛員仍感順適;是路面超高允許最大值,一般用6%,個別用8%,特殊情況下用10%。
一般最小半徑 為使公路平面線型在整體組合上不致不協調,駕駛員感到較為順適的常用的最小半徑。這時,為0.05~0.06;為6%~8%,不用10%。
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 公路的平曲線保持直線上的路拱(即不設超高),駕駛員不感到有彎道的最小半徑,這時,為0.035;為-2%或-1.5%。
回頭曲線 當公路需要展線以爭取高程,而又受地形限制不能繼續前進而須折返展線時,在折返處設轉角一般大於180°的平曲線,稱為回頭曲線。回頭曲線因受地形限制,常採用極限甚至小於極限的最小半徑。
超高 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產生離心力,設置超高,可抵消其部分離心力,使汽車不致向外傾覆。超高值過大不利於駕駛操作和行車安全,也不利於公路養護、施工;過小則不利於排水。專供汽車行駛的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超高橫坡度不超過10%,其他各級公路不超過8%。在積雪寒冷地區,最大超高橫坡度不超過6%。
平曲線加寬 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後輪的軌跡在前輪的內側,其車輪所佔有寬度比在直線上的要寬,因此車道內側應予加寬。加寬值視車型和平曲線半徑 ()而定,[kg2]一般可按/2計算。式中為汽車前後軸距;如為半掛車時,可分別按牽引車和掛車的前後軸距[kg2],計算。越大,加寬值越小,大到一定值時,加寬值則小到無實際意義。當大於250米時,即可不加寬。
緩和曲線 汽車從直線駛入曲線時,其間應設一個緩和段,以便汽車的回轉半徑從直線的無窮大漸變為這一曲線的半徑,同時曲線的超高和加寬也可在這段內逐漸實現。一般設置超高的平曲線都須設緩和曲線。
當汽車按一定的角加速度行駛時,這個緩和曲線是迴旋曲線,其關系式為·=,[kg2]式中為從曲線起點沿曲線長度為時的曲線半徑,為常數。
緩和曲線應有一定的長度,這樣離心加速度的變化率不致太大,超高和加寬變化也不致過急。一般採用3秒內汽車的行程作為緩和曲線的長度。在等級較低的公路上,可用切線代替緩和曲線。
縱坡 汽車在上坡時,因重力影響導致車速降低。因各種汽車的輸出功率不同,其車速降低的程度各異。在設計上不可能要求各種車輛在坡道上都保持設計車速行駛,因此,在不同設計速度下的最大縱坡度是按轎車大致能保持平均行駛車速,普通載貨汽車能保持1/2設計速度行駛來制定的。
在交通量大的公路坡道上,由於載貨汽車降速,將阻滯較高速車輛的正常行駛。此時,沿上坡方向增設一個專為降速上坡的車輛行駛的車道,稱為爬坡車道。
在有平曲線的坡道上,有橫向坡度(超高)和縱向坡度,這兩坡度平方和的平方根,稱為合成坡度。合成坡度大於縱向坡度,因此,對於平曲線還規定了最大合成坡度值。
豎曲線 在縱坡變更點處,為緩沖汽車行車的沖擊和保證視距,必須設置豎曲線。豎曲線按拋物線設置,但用曲率半徑表示。對於凸形豎曲線,需要考慮緩沖沖擊和視距兩個因素,其中在豎曲線上任一點保證視距是控制的。長凹形豎曲線,需要考慮緩沖沖擊、夜間前燈視距和跨路橋下視距,其中緩沖沖擊是控制的。根據設計行車速度、視距和不產生不舒適感的沖擊變化率,可以導出公式計算豎曲線的極限最小半徑值,為了行車安全舒適,一般採用這個值的1.5~2倍作為最小半徑值。豎曲線以設計速度在3秒內的行程作為最小長度,以免過短產生縱坡急變的現象。
路基橫斷面 行車道和路肩是公路路基橫斷面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當非機動車行駛較多時,則需加寬行車道或另設輔道;對高速公路或一級公路,橫斷面中尚包括由中央分隔帶和路緣帶組成的中間帶、緊急停車帶、加速車道、減速車道、爬坡道等。
車輛荷載標准 設計公路橋涵或其他受車輛影響的構造物所用的車輛荷載,分為計算荷載和驗算荷載兩種。計算荷載以汽車車隊表示,驗算荷載以履帶車、平板掛車表示。
計算荷載 計算荷載的汽車車隊分為汽車- 10級、汽車-15級、汽車-20級和汽車-超 20級四個等級。車輛按總重分級,如主車總重為10噸的車輛(包重車為15噸),以汽車-10級表示;主車總重為 15噸的車輛(包括重車為20噸),以汽車- 15級表示,余之類推。中國《公路工程技術標准》對各級汽車車隊和縱向排列作了具體的規定。
驗算荷載 為檢驗特重車輛通過橋涵的安全性,規定了驗算荷載。驗算荷載可分為:50噸履帶車(簡稱履帶-50),80噸、100噸和120噸平板掛車(簡稱掛車-80、掛車-100和掛車-120)等四種,中國《公路工程技術標准》對各級驗算車的縱向排列和橫向布置也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此外,公路設計標准規定中還對公路路基的高度、壓實度、邊坡坡度、排水設施的要求,公路路面的等級和路拱坡度,橋梁涵洞的跨徑、橋面凈寬、橋下凈空、設計洪水頻率,隧道的建築限界、洞口和排水等作了規定。
『叄』 城市道路圓曲線半徑小於250m的雙向4車道應如何加寬
可以按公路的加寬標准進行,先確定該路線的行速度,套用相應的公路等級的加寬數據。
『肆』 雙向四車道加寬到雙向八車道,漸變率是多少
雙向四車道加寬到雙向八車道,漸變率是200。
國標有。
『伍』 道路加寬,只有平曲線內側加寬嗎外側不加寬嗎為什麼還要內側比外側加寬寬度要大的說法
不是只有平曲線內側加寬,也有外側加寬的情況。
雙車道公路當採用強制性措施實行分向行駛的路段,其平曲線半徑較小時,內側車道的加寬值應大於外側車道的加寬值,設計的應通過的計算定其差值。
一般情況,平曲線上的路面加寬應設置在平曲線內側。各級公路的路面加寬後,路基也應相應的加寬。
平曲線的組合類型
1、基本型按直
線-迴旋線-圓曲線-迴旋線-直線的順序組合。
適用場合:交點間距不受限。基本型中的迴旋線參數、圓曲線最小長度都應符合有關規定。兩迴旋線參數可以相等,也可以根據地形條件設計成不相等的非對稱型曲線。
2、凸型
在兩個同向迴旋線間不插入圓曲線而徑相銜接的組合。
凸型的迴旋線的參數及其連接點的曲率半徑,應分別符合容許最小迴旋線參數和圓曲線一般最小半徑的規定。凸型曲線盡管在各銜接處的曲率是連續的,但因中間圓曲線的長度為0,對駕駛操縱亦造成一些不利因素。所以只有在路線嚴格受地形、地物限制處方可採用凸形。
『陸』 公路施工中路面加寬如何計算
公路施工中路面加寬按照施工圖設計的路面加寬設計一覽表計算:
1/2漸變段*加寬值+全加寬段*加寬值=加寬路面面積
加寬要求:
1.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的圓曲線半徑小於或等於250m時,應在圓曲線內側設置加寬。
2.平曲線加寬類別應根據該公路的交通組成確定。二級公路以及設計速度為40km/h的三級公路有集裝箱半掛車通行時,應採用第3類加寬值,不經常通行集裝箱半掛車時,可採用第2類加寬值。
3.四級公路和設計速度為30km/h的三級公路可採用第1類加寬值。
4.平曲線上的路面加寬應設置在平曲線內側。
5.各級公路的路面加寬後,路基也應相應的加寬。』
6.雙車道公路當採用強制性措施實行分向行駛的路段,其平曲線半徑較小時,內側車道的加寬值應大於外側車道的加寬值,設計的應通過的計算定其差值。
『柒』 市政道路怎麼設置加寬,只加寬機動車道嗎 超高怎麼設置,參照公路規范或者是有市政規范給出了取值方法
城市道路規范有明文規定的
『捌』 規范中雙向兩車道是總共兩車道還是四車道,雙向單車道呢
雙向單車道為允許汽車雙向通行的單車道,車道寬度為3.5m。
按照《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06,四級公路宜採用雙車道(雙向兩車道),交通量小且工程艱巨的路段可採用單車道。
規范6.2.1條車道寬度中注釋:設計速度為20Km/h且為單車道時,車道寬度應為車道寬度;
規范6.1.2條中規定四級公路單車道路基寬度為4.5m;
規范 6.2.5條錯車道中,四級公路路基寬度採用4.5m時,應在不大於300m的距離內選擇有利地點設置錯車道,並使駕駛者能夠看到相鄰兩錯車道之間的車輛,設置錯車道路段的路基寬度應不小於5.5m,有效長度應不小於20m。
(8)雙向2車道圖片曲線加寬多少怎麼設置擴展閱讀:
雙向四車道公路,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為24.5至26米。國道、省道、一級公路每車道寬度為3.75米,必要時必須設立3.5米以上超寬非機動車車道、人行道。
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每車道寬度為3.75米,中間必須設立綠化帶,路肩(高速公路緊急停車帶)為1.5-2.5米,高速公路收費站每車道寬度為2.5米,必要時必須設立3.5米以上的超寬收費車道,寬度保持通暢公路。
按國家頒布的相關標准,同時也和全世界通用標准相差無幾,城市道路每車道寬度為3.75米,交叉路口分流車道每車道為2.3-2.5米,干線公路(包括高速公路)每車道寬為3.75米,路肩(高速公路緊急停車帶)為1.5-2.5米。
雙向車道可分:雙向單車道,雙向四車道,雙向六車道,雙向十車道等
雙向四車道:共有四條車道
比如往南有兩條車道,相嚮往北也有兩條,就是雙向四車道。
車道【lane】指的是在車行道上供單一縱列車輛行駛的部分。
『玖』 曲線怎麼設置
在菜單欄中選擇【文件】|【打開】命令,打開一張圖片。
在菜單欄中單擊【圖像】按鈕,在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選擇【調整】命令,再在彈出的子菜單中選擇【曲線】命令
在彈出的【曲線】對話框中單擊曲線添加一個控制點,分別將【輸出】和【輸入】設置為191、105.
設置完成後,單擊【確定】按鈕即可,完成後的效果如下圖所示。
完成後可以單擊菜單欄【文件】按鈕下拉菜單中的【存儲為】就可以存儲修改後的圖片了。
『拾』 市政道路工程中,雙向四車道圓曲線段如何設置加寬僅內側加寬還是四個車道均需加寬急!
參見《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6.5.1條,表名是「圓曲線每條車道的加寬值「和公路路線設計規范」雙車道路面加寬值」的概念是不同的。況且公路規范也說明了,"雙車道公路採用強制性措施分向行駛時...內外側車道加寬值應通過計算確定「,這已經隱含了每條車道均需加寬。
故,應每個車道均需加寬。
追加答一下。
城市道路「雙向四車道」及以上太常見(從車道數看類似一級公路),但又受限於規劃、定位等,不一定滿足圓曲線半徑大於250m(這就和一級公路不同,一級公路一般不會選取圓曲線半徑小於250m),所以,很多人會有題主的困惑。而加寬只與半徑和車型有關,怎麼可能出現四車道的路只加寬兩條車道的情況?規范所謂加寬設置在圓曲線內側,主要是考慮行車軌跡中的「內輪差」,但出於對用地等條件限制的考慮,「城市規范」明確指出:次幹路、支路可在圓曲線的兩側加寬。
PS,安利一點個人感受。
公路,哪怕是四級公路,它也是以速度為取向的,要求不間斷的運行(不隨時停車)。而城市道路,除了快速路以外,都是以服務性為取向的,哪怕是主幹路,一路的紅綠燈,你也快不起來。從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也看得出來,城市道路的平面要求,相比於公路是放得比較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