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製作泥塑(最好有圖片)
泥塑的製作方法 1、泥塑用泥的准備。 第一步,將泥土放置於木盆或其他容器中,加水和成泥漿,用絲網將泥土中的沙石和雜物去掉,然後把泥漿置於太陽下,將多餘水份蒸發掉,使塑泥的軟硬程度適中。第二步,將塑泥切成塊狀,用塑料布包好備用。 2、製作泥塑用的塑刀。取長度和寬度不同的竹簽若干,將竹簽的一頭削尖,並打磨光滑,用這種方法製作大、中、小號塑刀數把。 3、製作泥塑的骨架。根據泥塑的造型,製作木製或鐵制的骨架,骨架可增加泥塑的堅固程度和造型的復雜程度。 4、開始實質性的泥塑製作 http://www.sg.com.cn/2004olympics/Article_Page.aspx?articleid=14159 http://ftp.haie.e.cn/Resource/Book/E/SZJY/TS007033/0013_ts007033.htm http://www.crafts.org.cn/SmallClass.asp?typeid=5&BigClassID=62&smallclassid=79
B. 有什麼比較簡單的泥塑作品的圖片及製作步驟嗎
這個步驟簡單,只需將泥搓成條狀、塊狀等,再按自己所想碼成圖案即可這個看上去復雜,不過坐上去也很簡單,准備好將泥弄成條狀、片狀及小塊粒。。按圖碼上即可
C. 泥塑圖片
http://www.chinanisu.com/cpimg/201105111138460.jpg
D. 兒童泥塑製作方法
准備材料:陶土、鉛筆、小刀
1、首先准備一小塊陶土、一隻鉛筆、一把小刀,如下圖所示:
E. 中班泥工活動七彩花園教案
活動目的:
1、認識瓢蟲、知道七星瓢蟲是益蟲,要愛護七星瓢蟲。
2、通過揉、搓、壓等方法用橡皮泥做瓢蟲、裝飾瓢蟲。
3、知道瓢蟲的有不同顏色和斑點。
活動准備:
瓢蟲圖片、美勞用品、各種線條及圖形的圖片、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
師:「春天到了,天氣暖洋洋的。今天的太陽好暖和,瓢蟲家族也迎來了他們在春天的第一次聚會。請小朋友么看看都有誰來參加聚會了?」
1、出示各種瓢蟲的圖片,孩子們欣賞。
師:「他們長的一樣嗎?哪裡不一樣?有沒有長的一樣的瓢蟲?相同的地方是哪裡?」
2、孩子們來黑板上畫瓢蟲的相同點,看看誰最聰明。
3、游戲:找七星瓢蟲寶寶
游戲規則:老師的眼睛蒙上, 選6個孩子,在頭上都帖一張瓢蟲的圖片,所有小朋友一起圍著老師轉圈,大家一邊轉圈一邊說:「一、二、三、四、五、六、七,七星瓢蟲在哪裡?七、六、五、四、三、二、一,七星瓢蟲在這里。」待兒歌說完大家都要停下來,老師去摸,看看是不是七星瓢蟲,如果不是大家再一次活動,直到找到為止。並教育孩子要愛護七星瓢蟲。
師小結:瓢蟲中為什麼有一種叫七星瓢蟲呢?因為它們背上的花紋都是七個,所以叫七星瓢蟲。七星瓢蟲是我們的好朋友,是吃害蟲的,所以小朋友們要愛護它們。
二、孩子討論,教師示範
1、師:「瓢蟲媽媽看到孩子們在玩的時候表現都不錯,決定給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去照相。瓢蟲寶寶們來到了大自然里,這里真是美麗極了。這時攝影師說:「咔嚓、咔嚓」照好了!哇!照片洗出來了,好多的瓢蟲寶寶啊!瞧啊!他們的衣服的顏色和圖案都不一樣。」
教師示範講解
2、師:「今天我們用橡皮泥來做七星瓢蟲拍照的可愛樣子。首先我們要知道用什麼方法做?」
3、師:「對了,用揉、壓、搓、捏的方法,我們先做什麼部位?」
4、師:「第一步,先拿出2塊橡皮泥,捏軟後分別揉出一個大圓球和一個小的壓扁。請問,為什麼吳老師要做一大一小2個圓?大圓做七星瓢蟲的什麼部位?小的呢?」
5、師:「瓢蟲有多少只腳?在身體的什麼位置?你覺得他的腳長在身體的什麼位置上走路的時候比較方便?下面請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做一做可愛的七星瓢蟲。最後可別忘了給瓢蟲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哦!」
三、孩子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提示:1、小圓貼在大圓後面露出半邊圓做七星瓢蟲的頭。
2、頭、身體、腳和身上的花紋顏色不能一樣。
3、用橡皮泥搓成不同的線條和圖形裝飾七星瓢蟲的殼。
四、作品評價
相互欣賞,看看有沒有喜歡的,為什麼喜歡他做的七星瓢蟲
F. 幼兒泥工技巧與技能提升
泥工就是以黏土(黃泥、白泥、橡皮泥、面團等)為主要原料,用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捏塑成各種物體、動物、人物形象等。在泥工活動中,學習泥工的技能主要是搓條、團圓、壓扁、粘合等。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1、泥巴游戲,引發興趣對孩子進行泥工教育的第一個措施是:讓孩子盡情地玩泥巴,而不加任何的限制和示範。
2、實際出發,單個成形對孩子進行泥工教育的第二個措施是:從生活中最熟悉、最簡單的物體入手,讓孩子掌握單個形體的基本捏法,模仿不是創造,要促進孩子創造力發展就要少給他們提供模仿範例。
據作品內容,有選擇的將泥工與繪畫相結合。
經過每個主題單元的泥工練習後,孩子對物體的基本特徵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這時候,就可以讓他們以繪畫的形式,將泥工作品的內容表現出來。通過這樣的交替綜合練習後,不但提高了繪畫、泥工的技能,也大大鍛煉了孩子的動手動腦的能力,這對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以點帶面,以面帶點
1、以點帶面將一些新的內容和技法先交給孩子們,讓他們採用內容歸納系列變化學習方法,探索出泥工製作變化的規律,再讓他們去輔導其他夥伴練習。這樣,以點帶面,老師可以省去許多精力,而且他們在手把手的教與學中,建立了友情,培養了集體主義和互幫互學的精神。
2、以面帶點由於環境、先天遺傳等因素影響,每個幼兒的創造潛能都存在差異性。教師必須充分考慮這種差異性,從幼兒實際出發,使每個幼兒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層次的自我開發。
三、多講評,多辦展覽
多參觀孩子喜歡顯示自己的成果,因為這些獲得成果出自於自己的腦和手,是自己的創作。自己的創作最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從而使他們獲得真正的滿足感,教師應充分肯定幼兒的作品。因為成果展評是幼兒提高認識的過程,是培養他們審美能力的過程,當然更是他們體驗創新樂趣的過程。
教師可採用幼兒自評、小組互評、全體講評等形式,挑幾件最有典型優點的作品來,讓大家一起來講評,一起來談談對這些作品的看法,並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在製作過程中的經驗;尤其是對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師更應該給予大力的鼓勵和表彰,使幼兒的創新意識得到激發,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逐漸樹立創新的信心,並能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勞動,培養創新能力。
對於此篇解讀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文章定日更新,如對你有用別忘記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