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剪紙舞蹈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搜索巨蟹圖圖片 2025-08-04 07:21:09
隱山居在哪裡圖片 2025-08-04 07:10:32
除ps外圖片解析度怎麼改 2025-08-04 07:01:14

剪紙舞蹈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6-08 11:24:18

1. 一個跳舞的女孩剪紙,怎麼剪,求

跳舞女孩剪紙,請參考一下圖片吧。記得採納一下唷。

2. 馬蒂斯的剪紙作品

馬蒂斯是法國享譽世界的藝術家,其一生之中在雕塑、剪紙、繪畫等方面具有傑出的成就,最著名的要算是繪畫,但是馬蒂斯晚年的時候由於身體健康原因,已經不能再坐在畫布前繪畫了,這個時期的馬蒂斯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他晚年的時候不再繪畫,轉而通過剪紙表達自己的藝術靈感。下面就介紹一下馬蒂斯剪紙。

馬蒂斯剪紙作品

1941年馬蒂斯患上了癌症,手術後只能坐輪椅,但他沒有停止工作,在助手的幫助下他設立了一個剪紙學校。為了剪出色彩鮮麗的作品,他親自動手,染出自己需要的彩紙,靠在床上不停地剪。這位老人彷彿在以孩子的娛樂消磨最後的時光。雖然他生命的最後兩年幾乎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的,但他的創造力卻從來沒有停息過。

馬蒂斯一生當中從事剪紙藝術的時間是最長的,可以說馬蒂斯是以剪紙作為自己藝術生涯的結束,馬蒂斯剪紙使其登上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峰。他的剪紙雍容大度,形式極為凝練,概括,語言含蓄、優美,造型誇張而富於想像,色彩更為單純,明凈充滿抒情性。他不追求形似,而注重傳神寫意,完全是一種大寫意的表現。有人把他的作品比作「無聲的詩」和「有形的音樂」。他把剪紙發展到現代大型建築壁畫上去,啟迪和豐富了當代的壁畫創作,也為剪紙擴大了社會功能。

在上面這幅馬蒂斯剪紙作品中,馬蒂斯在明亮的藍色畫布上剪貼上一個黑色的人影,色彩對比鮮明,黑色的人體充滿了生命的張力,周圍裝飾著明黃色的彷彿是火花的彩紙,彷彿是生命的火星在迸發。

解密馬蒂斯為什麼是野獸派

馬蒂斯是法國現代著名的畫家,也是享譽世界的一位藝術大師,馬蒂斯一生之中在繪畫、雕塑和剪紙等領域內做出了傑出的成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蒂斯是當時的野獸派的創始人,也是這一繪畫流派的主要代表性人物,那麼馬蒂斯為什麼是野獸派呢?下面就分析一下馬蒂斯被稱為野獸派的具體原因。

馬蒂斯照片

首先要說明的是什麼是野獸派。1905年36歲的馬蒂斯參與了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在揭幕的時候,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意塗抹成的油畫驚呆了。當時展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批評家指著雕像開玩笑說「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因為這一戲言,從此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而馬蒂斯就是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

野獸主義畫家們廣泛利用粗獷的題材,強烈的設色,來頌揚氣質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結構上的原則,不顧體積、對象和明暗,用純單色來代替透視。作為野獸主義始終的代表馬蒂斯頑強地使色彩恢復它本來具備的力量,注意色彩的單純和表現的意義。馬蒂斯通過顏色的作用達到空間經營的效果,全部採用既無造型,也無幻覺明暗的平塗,手段要凈化和簡化,運用構圖,在表達與裝飾之間,即動人的暗示與內部秩序之間,達到絕對的一致。馬蒂斯為什麼是野獸派?因為馬蒂斯的主要作品代表了野獸派的典型風格,所以馬蒂斯被稱之為野獸派主要代表之一。

揭秘馬蒂斯剪紙的特點是什麼

馬蒂斯是法國著名的藝術大師,也是蜚聲世界的藝術天才,一生之中在很多藝術領域內都做出了傑出的成就,當然其主要成就是繪畫方面的,但是在雕塑和剪紙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視。馬蒂斯晚年的時候由於健康原因已經不能再作畫,於是開始創作剪紙畫,並且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下面介紹一下馬蒂斯剪紙的特點。

馬蒂斯剪紙作品

馬蒂斯剪紙的特點一:首先馬蒂斯的剪紙作品是相當成功的,馬蒂斯有生之年創作出了大量的優秀的剪紙作品,這些作品藝術成就是相當高的,馬蒂斯剪紙的藝術水準非常高可以稱之為馬蒂斯剪紙的特點之一。馬蒂斯創作的剪紙作品比較著名的有《飄逸的頭發》、《藍色裸體女人》、《海洋動物》(1950年)、《一千零一夜》(1950年)、《蔬菜》(1951年)、《常春藤與花》(1953年)等等。

馬蒂斯剪紙的特點二:馬蒂斯剪紙作品造型上是極盡簡化,而又變形和誇張的。他用簡單的線條、色塊來表達他所感知的這個世界,或興奮、或悲傷、或動盪、或安靜、或激昂、或喜悅。1952年,馬蒂斯創作的《飛揚的頭發》和《藍色裸女》,以藍色剪紙剪出誇張、婀娜的人體美姿,典型地表現出藝術家對裸體整體的雕塑般的刻畫;而其同期創作的《大洋洲的記憶》則以人物的抽象行為和色彩交互作用的韻律之美達到了另一個繪畫的理想世界。

總而言之,馬蒂斯以傑出的繪畫才能為基礎,創作出了大量造型簡單、生命力、美感十足的剪紙作品,這些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水準,即使是今天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愛與追捧。

揭秘馬蒂斯油畫的特點是什麼

馬蒂斯是一位法國畫家,也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著名藝術大師,一生之中在繪畫、雕塑、剪紙等多個領域內做出了傑出的成就,特別是在油畫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是野獸派的創始人,也是這一派的代表性人物。一生之中創作出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油畫作品都烙上了馬蒂斯自己的烙印,下面介紹一下馬蒂斯油畫特點。

馬蒂斯油畫作品《舞蹈》

馬蒂斯油畫特點一:首先馬蒂斯在油畫中善於運用各種線條,為了回歸藝術的本質,馬蒂斯運用自己的線條更加直接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努力的追求繪畫語言的精簡,對於馬蒂斯來說畫面上的一切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畫面上不存在任何一個沒有意義的線條,他認為多餘的線條會干擾觀眾對主要部分的理解與感受,為此馬蒂斯堅持表現本質特徵,即使是一條看似輕松的簡單線條,也是馬蒂斯長期生活觀察的結果,具有自己獨特的意味。

馬蒂斯油畫特點二:馬蒂斯的油畫講究色彩的強烈的對此,講究大色塊的堆積,在這種色彩的對比與堆積中馬蒂斯輕松的表達著自己的情感,給觀眾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正是因為對色彩隨意的堆積和對色彩對比度的要求比較高,因此被稱為野獸派的創始人與代表性人物。

馬蒂斯油畫特點三:馬蒂斯油畫之中不講究形似,而刻意追求神似,講究每一個線條都表明畫家的情感,他說:奴隸式的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來解釋自然,並使它服從我的畫面的精神。色彩的選擇不是基於科學,我沒有先入之見的運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來。他還說過: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著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於他們意味著從日常辛勞和工作里獲得寧靜。他稱這種藝術為安樂椅式的藝術。

馬蒂斯作品賞析

馬蒂斯,全稱為亨利·馬蒂斯,是法國著名的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版畫家和雕塑家,一生之中創作出大量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馬蒂斯採取了大膽以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線條,同時在繪畫上以風趣的結構、鮮明的色彩及輕松的主題而著名,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馬蒂斯作品。

馬蒂斯作品《鋼琴課》

馬蒂斯作品主要有《開著的窗戶》、《戴帽子的婦人》、《藍色的人體》、《舞蹈》、《紅色中的和諧》、《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鋼琴課》、《有小提琴的室內景》等等。在這些畫作中很多都是非常有名氣的畫作,比如《開著的窗戶》《鋼琴課》等。

在馬蒂斯作品中很多都是非常有名氣的,下面欣賞一下《鋼琴課》。這幅畫作創造於1916年,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殘酷的日子,這幅畫作是馬蒂斯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體主義作品。馬蒂斯在不改變視點的前提下,將大塊的鮮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達到既富於裝飾性,又具有空間深度的效果。這個時期之後,他還是遠離了立體主義,回到他快樂明朗的色彩中。我們會發現這幅畫很富結構性:窗外的花園以簡單的綠色幾何圖形作代表, 除了鋼琴前景的紅色,其它顏色都偏冷暗,彈鋼琴的孩子右臉投下幾何圖形的光線陰影,跟在他前方的節拍器幾何圖形相對應。整幅圖只有窗戶欄桿和鋼琴架上的花飾,是輕松的線條。因此圖中充滿惆悵不安,反映了憂郁心情與戰爭陰影。

亨利馬蒂斯的人物生平介紹

亨利·馬蒂斯簡稱為馬蒂斯,是法國現代著名的畫家、剪紙藝術家和雕塑家,也是享譽世界的藝術家,一生在很多藝術領域內都做出了傑出的成就,是野獸派的創始人,也是野獸派的代表性人物,一生之中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這些作品至今仍然影響著很多人。下面介紹一下亨利·馬蒂斯。

馬蒂斯照片

1869年,亨利·馬蒂斯生於法國南部。

1887年,18歲中學畢業,依照父親的意願亨利·馬蒂斯被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1889年,他完成學業,到一家律師事務所擔任辦事員。

1890年,患盲腸炎住院,母親送他一箱畫具讓他打發無聊的時間,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成為其一生的轉折點。

1891年,開始學習繪畫。

1896 年,馬蒂斯的4幅油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

1898年,馬蒂斯結婚。

1896-1904年,馬蒂斯積極的尋找新方向時期。

1903年,馬蒂斯34歲,這個時期的馬蒂斯作品帶有明顯的「野獸派」特徵。

1905年,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揭幕時,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意塗抹成的油畫驚得目瞪口呆。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批評家指著雕像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於是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馬蒂斯蜚聲世界。

1906年之後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

1920年之後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

1930年之後馬蒂斯的藝術創作水準達到高峰,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1941年,馬蒂斯由於健康原因開始進行剪紙創作。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在長期居住的尼斯去世,享年85歲。

3. 誰有剪紙創作有關少數民族舞蹈類的剪紙。。。

我見過達斡爾族舞蹈的剪紙作品
這個是圖片地址: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B4%EF%CE%D3%B6%FB%BC%F4%D6%BD&in=24752&cl=2&lm=-1&pn=14&rn=1&di=37761032640&ln=1105&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6&-1

4. 剪紙手工製作大全圖片

剪紙手工製作大全圖片如下:

剪紙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剪紙的歷史

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

《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轍,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5. 剪紙姑娘的簡介

經改版後該節目於2006年狗年春節聯歡晚會 中全新亮相,引發剪紙狂潮。領舞者王曉園亦一舉成名,引起網友的激烈討論,王曉圓本人幾乎成為「剪紙姑娘」的代名詞。整齊、美觀、喜慶是這個節目的最大特點,將傳統的民間藝術剪紙作為舞蹈元素,色彩艷麗的服裝是這個節目最最新穎、也最有創意的構思。《剪紙姑娘》中,一群美麗的剪紙姑娘,人刀合一,手藝出神,他們游刃有餘地在紙上穿梭刻畫,無須打底稿,一刀一線,「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刀刀線線,鳥獸蟲魚、翎草花卉、戲曲人物、祈福文字等等便躍然而出。看了看家中「龍鳳程祥」的剪紙和「狗年大吉」的貼花,不禁嫣然,我國近200年歷史的剪紙藝術將永遠在喜慶節日或平淡生活中給我們帶來真誠、生動的祝福。
後該節目獲得2006年「我最喜愛的春晚節目」歌舞類三等獎。

6. 剪紙姑娘舞蹈

我跳過,獲得一等獎了呢,非常不錯!
可能在分工跳上隊人員分配調度有點兒難度,但是真是個不錯的舞蹈

7. 各種剪紙圖案意義

名稱:龍剪紙
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已紮根和深藏於我們每人人的潛意識里頭,龍,在中國與天地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有聯系。
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志。
龍的另一個文化象徵意義是出類拔萃,不同凡俗。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稱為"龍"。

名稱:鳳語花香剪紙,,黑色,,
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
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於龍,用於皇後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有「百鳥朝鳳」之說。
在中國人的思想形態里,「鳳凰」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據說鳳凰能火中再生,象徵美好、才智和吉祥。

名稱:六魚鬧蓮 剪紙
以蓮花和魚剪紙成圖張貼,謂之「連年有餘」,表示富足有餘。

十二生肖剪紙,剪紙福
十二生肖的象徵:
機警,,鼠,,
勤勉,,牛,,
威武,,虎,,
善良,,兔,,
神明,,龍,,
吉祥,,蛇,,
進取,,馬,,
溫順,,羊,,
智慧 (猴,,
高貴,,雞,,
忠誠,,狗,,
敦厚,,豬,,

名稱:福 剪紙,,紅色,
「福」 字,也就是我們大家在新年之際貼於門上的那個字,古代人說,富貴壽考等齊備是為福。,,嗯,在此對「考」字解釋一下。呵,「考」就是老人高壽無疾而終,這是大福,,《書•洪範》說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
祈福納吉,目的是求祈和希望對生活和經營有利的環境,這環境包括人的環境和自然的環境。祈福的方式很多,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小起頭花、戒指,窗花剪紙,大至建屋、上樑,在人們的衣飾上,在房脊的設計裝飾上,無處不是以借喻、隱喻和暗喻的寓意,以象徵主義的思維方式祈福納吉。

剪紙福
名稱:"喜"字剪紙
雙喜: 結婚時用 象徵雙喜臨門

名稱:桃子剪紙
壽桃剪紙
「 桃之夭夭」,在《詩經》《桃夭》中,是形容桃花繁盛、艷麗的樣子。從《桃花源記》的世外桃源到《西遊記》里的蟠桃園再到《射鵰英雄傳》中的桃花島。自古以來,桃就被文人騷客所青睞,被作為福壽吉祥的象徵。人們認為桃子是仙家的果實,吃了可以長壽,故桃又有仙桃、壽果的美稱。

名稱:獅子
獅子相貌兇猛,勇不可擋,威震四方,是百獸之王。在世界各地,人們都把獅子視為瑞獸,獅子塑像在五大洲到處可見。
獅子雖不是中國的土特產,但中國卻有獨特的獅文化,每逢佳節,全國各地都有舞獅活動。人們套上五彩繽紛的獅子外套,模仿獅子行走坐卧、俯仰跳躍。其中「雙獅戲綉球」的舞蹈,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會繁榮。在吉祥圖案中的獅子滾綉球圖,也具有同樣的寓意。獅子的形象還經常出現在佛教的經典文獻和佛教造像中,智慧佛文殊菩薩就以獅子為坐騎,從而給獅子增添了吉祥的意義。

8. 有那些剪紙圖案這些圖案有什麼意義舉例說明

名稱:龍剪紙
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已紮根和深藏於我們每人人的潛意識里頭,龍,在中國與天地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有聯系。
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志。
龍的另一個文化象徵意義是出類拔萃,不同凡俗。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稱為"龍"。

名稱:鳳語花香剪紙,,黑色,,
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
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於龍,用於皇後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有「百鳥朝鳳」之說。
在中國人的思想形態里,「鳳凰」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據說鳳凰能火中再生,象徵美好、才智和吉祥。

名稱:六魚鬧蓮 剪紙
以蓮花和魚剪紙成圖張貼,謂之「連年有餘」,表示富足有餘。

十二生肖剪紙,剪紙福
十二生肖的象徵:
機警,,鼠,,
勤勉,,牛,,
威武,,虎,,
善良,,兔,,
神明,,龍,,
吉祥,,蛇,,
進取,,馬,,
溫順,,羊,,
智慧 (猴,,
高貴,,雞,,
忠誠,,狗,,
敦厚,,豬,,

名稱:福 剪紙,,紅色,
「福」 字,也就是我們大家在新年之際貼於門上的那個字,古代人說,富貴壽考等齊備是為福。,,嗯,在此對「考」字解釋一下。呵,「考」就是老人高壽無疾而終,這是大福,,《書•洪範》說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
祈福納吉,目的是求祈和希望對生活和經營有利的環境,這環境包括人的環境和自然的環境。祈福的方式很多,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小起頭花、戒指,窗花剪紙,大至建屋、上樑,在人們的衣飾上,在房脊的設計裝飾上,無處不是以借喻、隱喻和暗喻的寓意,以象徵主義的思維方式祈福納吉。

剪紙福
名稱:"喜"字剪紙
雙喜: 結婚時用 象徵雙喜臨門

名稱:桃子剪紙
壽桃剪紙
「 桃之夭夭」,在《詩經》《桃夭》中,是形容桃花繁盛、艷麗的樣子。從《桃花源記》的世外桃源到《西遊記》里的蟠桃園再到《射鵰英雄傳》中的桃花島。自古以來,桃就被文人騷客所青睞,被作為福壽吉祥的象徵。人們認為桃子是仙家的果實,吃了可以長壽,故桃又有仙桃、壽果的美稱。

名稱:獅子
獅子相貌兇猛,勇不可擋,威震四方,是百獸之王。在世界各地,人們都把獅子視為瑞獸,獅子塑像在五大洲到處可見。
獅子雖不是中國的土特產,但中國卻有獨特的獅文化,每逢佳節,全國各地都有舞獅活動。人們套上五彩繽紛的獅子外套,模仿獅子行走坐卧、俯仰跳躍。其中「雙獅戲綉球」的舞蹈,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會繁榮。在吉祥圖案中的獅子滾綉球圖,也具有同樣的寓意。獅子的形象還經常出現在佛教的經典文獻和佛教造像中,智慧佛文殊菩薩就以獅子為坐騎,從而給獅子增添了吉祥的意義。

9. 中國剪紙

剪紙的特點

民間剪紙是我國民間美術形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剪紙這門藝術在北方廣為流傳,現在,剪紙更多的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綉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藉助於剪刀,剪完後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後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
在過去,這可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准。而職業的剪紙藝人則常常是男人,因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勞作並掙工錢。
在今天,有許多學藝術的人都將剪紙用各種方式表現出來,如:舞蹈《簡化女》、《剪紙娃娃》等。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剪紙這象徵著中國的工藝製作會被 發揚光大!

剪紙的構圖方法

剪紙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紙張,基本單元是線條和塊面,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化的點、線、面,加上由於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紙不善於表現多層次復雜的畫面內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體積、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揚長避短,在構圖上採用平視構圖,即將物體和景象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通過對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取捨,刪繁就簡,用簡練的線條進行概括,使畫面重點突出、黑白關系虛實相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現世界的物象,決定了剪紙表現的平面化特徵,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於一個特定形制的可視平面內。民間剪紙用展開式的思維方式,極度的隨心所欲。在創作者的剪刀下,剪紙成了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透視、不顧比例,憑著經驗和靈性任意取捨的自然揮灑,大膽的創造。為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觀法則和空間的限制,將不同時空和不同空間的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藉助靜態的平面化能表現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的空間,並通過動態的思維,連續的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間剪紙就是利用紙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馳騁,變不可能為可能,把三維世界簡化成二維空間。無限遠的空間,無限復雜的形體都被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扁平的輪廓成了剪紙的造型基礎。因此,民間剪紙的獨特表現力就是在徹底的二維空間觀念基礎上實現的。剪紙創造者發揮了其至真至純的藝術天性,打破客觀世界的束縛,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表現其心中的藝術客體。
民間剪紙的這種構圖思維不受生活慣例、題材內容的局限,將若干形象創造性的組織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襯托的作用。這種平面化取物的表現手法,增強了剪紙的主觀性、時空性、立體性、全面性,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這些的根本,在民間剪紙中,被剪的物體前景、後景在一個平面上出現,物象之間互不遮擋,互不重疊,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後面的物象,從而呈現出較強的裝飾風格。出於質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定式,創作者更是打破實現的障礙,運用表裡統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現物象。對於剪紙而言,現實的物象背面、頂面、底面或內部雖然是看不見的,但是它是存在內心感悟的,看不見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來卻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間剪紙的構架和表現不是某一固定視點靜態視覺形象的模擬或再現,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綜合的動態辯證。中國民間美術在透視上不追求縱深感,而有著「看得多、看得全」的審美辨識。民間剪紙同樣體現出這種審美觀念,在二維的空間內體現事物的全貌。
民間剪紙的構圖形式完全摒棄了「焦點」透視的繪畫概念,不但打破了時間、空間、比例關系的限制,而且徹底離開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對稱、均衡的形式法則統一畫面。同時,民間剪紙也具有一種散點式的構圖方法,即將不同素材各自獨立,互不交叉,甚至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透視點,而作者又能將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個平面中。這在現實中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紙中也自然的合理起來。
民間剪紙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縛,不以外表的模擬為滿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現。同時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將不同空間、時間中的不同景物進行描繪.

剪紙的造型手段

民間剪紙都來源於生活,剪紙的創作者把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感悟以剪紙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是他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因此,這種藝術表達重在表現神似,而不是表現形似。同時,受剪紙工藝的限制不宜採取完全寫實的手法,只能採用突出表現對象輪廓特徵的手法,運用變形、誇張,以突出表現對象的特徵。因此誇張和變形成為剪紙中最常用的表達語言之一。誇張變形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無論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殷商青銅器的圖形紋樣,還是秦漢的石刻藝術,都是以藝術誇張之美來顯示其永恆的藝術魅力。剪紙作為原始藝術的直接承載體,在誇張變形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民間剪紙的表現內容多來源於現實生活,並且大多反映勞動人民身邊的生活、事物,但它並非只是對其作品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超越現實客觀表現,通過誇張和變形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等來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准。
民間剪紙的創造者把剪紙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遠古圖騰的崇拜,是民間剪紙表達的主要內容。而表現這些充滿民俗、信仰、哲學的主題,只能從主觀出發去想像,這就使剪紙的形象隨心所欲,而描繪內心物象離不開誇張的藝術語言。
民間剪紙造型的誇張,是對繁雜內容條理化,規范化的過程,不是對自然客觀的描摹。因此,剪紙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這是由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源於充實豐富的人生生活。同時,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刪繁就簡的處理,也是民間剪紙造型的基礎。剔除非本質的東西,突出有特徵,有性格的部分,化復雜為單純進行藝術再創造即是民間剪紙的誇張。誇張是在省略的基礎上強調對象的特徵,對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擴大、縮小、伸長、加粗、變形等的處理,使形象更具特徵性和藝術魅力。在很多民間剪紙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幾乎只能看到眼睛,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中,眼睛最能傳神,所以創造者對人的眼睛進行了誇張的處理。
民間剪紙的誇張,在為體現物象特徵的同時,也要求達到裝飾美的目的,並在裝飾美的效果中表現出創作者對生活的理想、願望等精神追求。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確、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紋飾,以達到完美的裝飾性目的。求美的意願也成為誇張的內容之一。表現人物時,將人物的衣服上綴滿花朵;描繪動物時,將動物身上的毛皮誇張成漩渦狀,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圖案,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變得通透,體現出很強的裝飾性。鋸齒形和月牙形是民間剪紙常用的裝飾紋樣。
民間剪紙的創作過程,是通過誇張的手法經過現實生活的「真」,向藝術的「美」演化、深化的過程,是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心理和對美的追求、體現的過程。處於長期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再經過長期的實踐,創作者深諳剪紙的規律,將平衡、參差、疏密以及不規則的線條自由組合,構成美妙的動律和節奏的同時,增添了情趣,豐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剪紙的吉祥祝願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民間剪紙之所以能夠得以長久廣泛的流傳,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民間剪紙《鹿鶴同春》是民間傳統的主題紋樣。據記載,鶴即「玄鳥」,玄鳥是「候鳥」總稱。在民間文化中鹿稱為「候獸」,鶴稱為「候鳥」,鹿鶴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徵。民間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一起又有福祿長壽之意。在民間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情況下,人力勞動成為生存的保證,擺脫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們永恆的理想。民間剪紙以各種形式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袒護生命,頌揚生命,表現生的歡樂,對生命的崇拜成為人們虔誠的信仰。《鷹踏兔》是民間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傳統紋樣,在民間流傳極廣。鷹喻「陽」,同雞、鳥、鴉一樣。在民間神化中稱太陽為「三足鳥」,民間稱太陽為「鴉」。兔寓意「陰」民間稱月為兔。鷹踏兔暗喻男女情愛,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題。民間剪紙中常見的坐帳花、喜花都以隱喻的方式表達出對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與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魚唆蓮》等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祈求生命的觀念為民間剪紙賦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剪紙的創作者對待富足與幸福,總是懷有著堅定樂觀的信念,綿延不斷的希望,剪紙正是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現。民間剪紙將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種民族事項活動中,來滿足廣大民眾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類的生存,充實人類的生活。在民間剪紙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這些作品有著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對主體進行的誇大,大大的魚,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蠶,大大的穀粒等,通過剪紙,人們虛構了美好的形象;來慰藉自己的心靈,來張揚人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並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們繼續奮斗的勇氣。
民間剪紙的表現語言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托物寄語,借用那些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來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吉祥幸福的期盼。種種質朴的怪誕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紙造型,來源於原始的視覺思維方式和民間審美觀念;來自於有程式體系和意象造像組成的獨特造型體系;來自於中國的本原哲學和世界觀,更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剪紙的定義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和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編輯本段剪紙的簡介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剪紙的歷史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6世紀),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採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折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霉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一長紙張製品就霉爛,而民間剪紙又是一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一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乾燥,紙張也不易霉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紙——紙花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范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綉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扎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裡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徵意義。
編輯本段剪紙的創作
一.構圖方法
剪紙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紙張,基本單元是線條和塊面,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化的點、線、面,加上由於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紙不善於表現多層次復雜的畫面內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體積、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揚長避短,在構圖上採用平視構圖,即將物體和景象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通過對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取捨,刪繁就簡,用簡練的線條進行概括,使畫面重點突出、黑白關系虛實相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現世界的物象,決定了剪紙表現的平面化特徵,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於一個特定形制的可視平面內。民間剪紙用展開式的思維方式,極度的隨心所欲。在創作者的剪刀下,剪紙成了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透視、不顧比例,憑著經驗和靈性任意取捨的自然揮灑,大膽的創造。為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觀法則和空間的限制,將不同時空和不同空間的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藉助靜態的平面化能表現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的空間,並通過動態的思維,連續的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間剪紙就是利用紙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馳騁,變不可能為可能,把三維世界簡化成二維空間。無限遠的空間,無限復雜的形體都被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扁平的輪廓成了剪紙的造型基礎。因此,民間剪紙的獨特表現力就是在徹底的二維空間觀念基礎上實現的。剪紙創造者發揮了其至真至純的藝術天性,打破客觀世界的束縛,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表現其心中的藝術客體。
民間剪紙的這種構圖思維不受生活慣例、題材內容的局限,將若干形象創造性的組織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襯托的作用。這種平面化取物的表現手法,增強了剪紙的主觀性、時空性、立體性、全面性,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這些的根本,在民間剪紙中,被剪的物體前景、後景在一個平面上出現,物象之間互不遮擋,互不重疊,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後面的物象,從而呈現出較強的裝飾風格。出於質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定式,創作者更是打破實現的障礙,運用表裡統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現物象。對於剪紙而言,現實的物象背面、頂面、底面或內部雖然是看不見的,但是它是存在內心感悟的,看不見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來卻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間剪紙的構架和表現不是某一固定視點靜態視覺形象的模擬或再現,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綜合的動態辯證。中國民間美術在透視上不追求縱深感,而有著「看得多、看得全」的審美辨識。民間剪紙同樣體現出這種審美觀念,在二維的空間內體現事物的全貌。
採用散點透視的剪紙作品
民間剪紙的構圖形式完全摒棄了「焦點」透視的繪畫概念,不但打破了時間、空間、比例關系的限制,而且徹底離開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對稱、均衡的形式法則統一畫面。同時,民間剪紙也具有一種散點式的構圖方法,即將不同素材各自獨立,互不交叉,甚至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透視點,而作者又能將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個平面中。這在現實中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紙中也自然的合理起來。
民間剪紙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縛,不以外表的模擬為滿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現。同時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將不同空間、時間中的不同景物進行描繪,充分體現了創造者的絕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審美願望。
二.造型手段
民間剪紙來源於生活,剪紙的創作者把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感悟以剪紙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是他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因此,這種藝術表達重在表現神似,而不是表現形似。同時,受剪紙工藝的限制不宜採取完全寫實的手法,只能採用突出表現對象輪廓特徵的手法,運用變形、誇張,以突出表現對象的特徵。因此誇張和變形成為剪紙中最常用的表達語言之一。誇張變形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無論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殷商青銅器的圖形紋樣,還是秦漢的石刻藝術,都是以藝術誇張之美來顯示其永恆的藝術魅力。剪紙作為原始藝術的直接承載體,在誇張變形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民間剪紙的表現內容多來源於現實生活,並且大多反映勞動人民身邊的生活、事物,但它並非只是對其作品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超越現實客觀表現,通過誇張和變形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等來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准。
民間剪紙的創造者把剪紙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遠古圖騰的崇拜,是民間剪紙表達的主要內容。而表現這些充滿民俗、信仰、哲學的主題,只能從主觀出發去想像,這就使剪紙的形象隨心所欲,而描繪內心物象離不開誇張的藝術語言。
民間剪紙造型的誇張,是對繁雜內容條理化,規范化的過程,不是對自然客觀的描摹。因此,剪紙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這是由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源於充實豐富的人生生活。同時,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刪繁就簡的處理,也是民間剪紙造型的基礎。剔除非本質的東西,突出有特徵,有性格的部分,化復雜為單純進行藝術再創造即是民間剪紙的誇張。誇張是在省略的基礎上強調對象的特徵,對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擴大、縮小、伸長、加粗、變形等的處理,使形象更具特徵性和藝術魅力。在很多民間剪紙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幾乎只能看到眼睛,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中,眼睛最能傳神,所以創造者對人的眼睛進行了誇張的處理。
鋸齒式剪紙 民間剪紙的誇張,在為體現物象特徵的同時,也要求達到裝飾美的目的,並在裝飾美的效果中表現出創作者對生活的理想、願望等精神追求。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確、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紋飾,以達到完美的裝飾性目的。求美的意願也成為誇張的內容之一。表現人物時,將人物的衣服上綴滿花朵;描繪動物時,將動物身上的毛皮誇張成漩渦狀,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圖案,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變得通透,體現出很強的裝飾性。鋸齒形和月牙形是民間剪紙常用的裝飾紋樣。
民間剪紙的創作過程,是通過誇張的手法經過現實生活的「真」,向藝術的「美」演化、深化的過程,是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心理和對美的追求、體現的過程。處於長期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再經過長期的實踐,創作者深諳剪紙的規律,將平衡、參差、疏密以及不規則的線條自由組合,構成美妙的動律和節奏,增添了情趣,豐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三,剪紙的技法:在技法方面,剪紙主要分為:陰刻法,陽刻法,陰陽混刻法.
四,剪紙的工具及說明: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藉助於剪刀,剪完後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後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
編輯本段剪紙的流派
一.南方派,代表為廣東佛山剪紙和福建民間剪紙。
廣東佛山剪紙
南方派剪紙——佛山剪紙
廣東佛山剪紙歷史悠久,源於宋代,盛於明清時期。從明代起佛山剪紙已有專門行業大量生產,產品銷往省內及中南、西南各省,並遠銷南洋各國。
佛山剪紙按其製作原料和方法分別有銅襯、紙襯、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純色等大類。其利用本地特產的銅箔銀箔,用剪、刻、鑿等技法,套襯各種色紙和繪印上各種圖案,形成色彩強烈、金碧輝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紙。佛山剪紙既有纖巧秀逸、又有渾厚蒼勁的表現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選材施藝。
古代,剪紙主要用途是節日禮品的裝飾、祭祀裝飾、刺綉雕刻圖樣、產品商標等。隨著社會的發展,佛山剪紙在傳統的基礎上,以其構圖嚴謹、裝飾性強、剔透雅緻、金碧輝煌的特點,多以反映時代生活題材為特色,開創了傳統藝術創新之路,在我國剪紙藝術中較具代表性。
福建民間剪紙
南方派剪紙——福建漳浦剪紙
福建各地的剪紙都有不同的特點。山區的南平、華安等地以刻畫以山禽家畜的作品較多,表現較為粗壯有力、淳厚朴實;沿海的閩南、漳浦一些帶則屢見水產動物入畫,風格細致造型生動;莆田、仙游一帶以禮品花為主,傾向於華麗纖巧的意味。
剪紙的作用了也很廣泛:歲時節日的窗花、門鑒、燈花、儀禮花及刺綉的稿樣,泉州藝人刻紙還應用在建築中傢具上,作復印漆畫的底版。
最有特色的樣式應稱莆田的禮品花。賀生賀喜賀壽,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饋贈還是擺供,也不管是禮輕還是禮厚,都要賦上一枚鮮紅的剪紙花。就連豬頭、豬腳、豬肚兒、雞爪爪,也都如此。中國有句俗話叫「禮輕人意重」,想必禮物本是象徵行為,而禮物上的花兒,當是人情人意之所在吧?
禮品花的造型也別的意趣。一隻雞爪上的剪紙稱之為「鳳爪花」,本無美感的東西頓時成了一枝爪丫兒的阿娜若舞的鳳足凰趾,上面再飾以「戲牡丹」的圖案,則更美觀。豬肚子兒也很難看,作者把這朵花剪成一隻肥碩溜油的小豬崽的意象,使這份本「好吃不好看」的禮物,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完善。更奇怪其中的文字「一團彩色」而不是「一團和氣」,因為那滿園之中,已洋溢著可視的祥雲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