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5.12日地震的所有相關資料,越多越好,最好還有圖片,謝謝!
最新傷亡人數統計(時實更
全國 汶川地震死亡人數超1.2萬人(更新)
四川 死亡12012人,7841人失蹤,收治26206人
綿陽市 死亡人數達到7395人 (其中北川縣7千人死亡) 被埋18692人 茂縣 死亡27人失蹤4人
廣安 1人死亡 廣元 死亡700人 400多學生傷亡
德陽 2648人死亡7695人受傷(更新) 成都市 死亡人數達959人
都江堰市 聚源鎮中學死亡人數已增至50餘人 資陽市 15人死亡,86人受傷
眉山市 9人死亡,逾3000人受傷 中江縣 5人死亡
甘孜州 死亡8人 阿壩州 死亡161人(汶川縣傷亡情況仍在統計中)
內江 死亡4人 遂寧 死亡21人
雅安 死亡15人 巴中 死亡8人
南充 死亡15人 樂山 死亡7人
綿竹 清明、天池鄉和金花鎮兩萬人生死不明
重慶 遇難者已達11人,受災人口共213.33萬(更新)
梁平小學 死亡5人,掩埋20多人,100多人受傷
甘肅 甘肅死亡人數升至206人 2179人受傷(更新)
隴南市 173人死亡,2027人受傷
雲南 死亡1人
昭通 1人死亡,9人受傷
陝西 103人死亡,893人受傷(更新)
西安 死亡22人 漢中 死亡35人
安康 死亡3人 寶雞 死亡30人
咸陽 死亡13人
河南 2人死亡,5人受傷(更新)
請多多關注和祝福離我們遠去的親人
14點28。汶川爆發了7.8級大地震。處於成都的我們共同經歷了一次驚慌之旅。
一群群的學生湧出來,顧不得穿好鞋襪,顧不得貴重財產,甚至連簡單的衣服也顧不得穿好,急忙湧向空曠的草場和廣
場。
在路上碰到了一姐們,第一句話就是:我真的好怕再見不到你!!
接著,聯系方式中斷、斷電、寢室戒嚴...
沒有人告訴我們可以怎麼做,我們應該做什麼。和外界完全失去聯系,甚至不知道下一次地震離我們還有多遠。
操場上聚集了愈來愈多的同學,2萬多名同學擁擠在操場,家住阿壩的兩位同學聽說地震來自阿壩州的汶川縣時,當場
掉淚!!!!
手機打不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完全聯系不到...
唯一可以知道外界消息的是來自電波的聲音。一群和我們一樣從2點28分起就失去重心的電台主持人、電台記者從各個
地方帶來消息:汶川、北縣、成都、眉山、綿陽...不斷充斥的死亡、封路、坍塌、翻車、踩踏各種消息的聲音,讓我
們如此真切的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輕。
還好~現在好了,雖然還會有一次震級高達6級的餘震,但是,我們會小心的,全四川人民會小心的。
謝謝你們的關愛,謝謝溫總理的關心,謝謝捐血獻物的同志,謝謝為我們籌集善款為我們解決震後問題的全國人民!!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上海、寧夏、雲南、重慶等10多個省區市均有震感。截至18日14時,汶川
地震已造成32477人死亡,220109人受傷。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大陸內部地震,屬於淺源地震,其破壞力度較大。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其中,淺源地震的發震頻率高,佔地震總數的70%以上,所
釋放的地震能占總釋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災害的主要製造者,對人類影響最大。
這次汶川地震7.8級,其震中地區的破壞力度在10度左右,會造成房倒屋塌、地質滑坡和地面裂縫等災害。由於一般地
震不可能一次釋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周邊地區還在發生餘震。
目前,中國地震局已啟動一級預案中國地震局抗震救災指揮部已向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伍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上海、寧夏、雲南、重慶等10多個省區市均有震感。截至18日14時,汶川
地震已造成32477人死亡,220109人受傷。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大陸內部地震,屬於淺源地震,其破壞力度較大。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其中,淺源地震的發震頻率高,佔地震總數的70%以上,所
釋放的地震能占總釋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災害的主要製造者,對人類影響最大。
這次汶川地震7.8級,其震中地區的破壞力度在10度左右,會造成房倒屋塌、地質滑坡和地面裂縫等災害。由於一般地
震不可能一次釋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周邊地區還在發生餘震。
目前,中國地震局已啟動一級預案中國地震局抗震救災指揮部已向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伍。
❷ 汶川發生大地震的圖片。圖片。
能成為汶川大地震被禁照片,都是很凄慘的,讓人看了會回憶。08年大地震雖然給我們帶來了無止境的痛苦,讓我們飽受災難帶來的心理創傷,失去親人的絕望,但是仍然有美好的記憶發生。在災難面前不低頭,而是挺起腰桿前行,用實際行動來回應。
汶川大地震屬於自然災害,板塊運動造成汶川地震,汶川大地震發生龍門山,也就是說它發生在歐亞大陸和印度次大陸共同作用下的地震帶,存在三種力量的作用。
在這里有幾個斷裂:龍門山大斷點、龍門山後斷裂、龍門山主斷裂、龍門山邊緣斷裂,這幾條斷裂帶構成這次汶川特大地震和達6000、7000次餘震的禍根。
(2)四川地震圖片唯美大圖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❸ 汶川地震站震撼人心的圖片
一名解放軍戰士救了人後,卻被困在一倒塌房屋內,情況緊急。」
14日17時10分,在都江堰市江安河邊進行搜救活動的廣東消防救援隊收到居民的「報料」。
來自廣州、深圳、中山等地的消防人員隨即趕往觀江路141號的現場,生命探測儀勘察到一名解放軍戰士被困倒塌房屋的二樓,他上半身部分被沙石壓住,已被困近50個小時了,但身體狀況還算良好。消防隊員們在隔壁二樓靠近其頭部的位置打開了一個小洞,用濕毛巾為其潤嘴唇,並請醫療人員給他打點滴。營救組認為,暫不適宜救援,一切只等天亮時進行搶救。
15日8時援救一再受阻
15日上午8時,天蒙蒙亮,廣州特勤大隊隊長羅志勇帶了幾名消防隊員開始行動。消防隊員用手挖掉部分沙石後發現,受困的解放軍離廚房有兩米多遠,如果貿然鑽進去的話,很容易被不斷墜下的沙石掩蓋。深圳消防支隊的吳中隊長出了個主意,找一把柄有兩米以上的大鋤頭,伸進去將泥沙慢慢挖掉再救人。然而,一小時過後,當自製的大鋤頭快挖到受困解放軍的身邊時,正好有一大堆很散的磚石,如果貿然繼續挖掘,極有可能會引起塌方。
10時30分,營救小組決定改變援救方案,從房屋頂上切開一塊,然後用吊車將倒塌的建築逐塊清理,用繩索拉人出來。這一援救方案也沒能通過「考驗」,一個多小時後,雖然從樓頂上已可以看到被困的解放軍戰士,然而,一道大橫梁卻橫在其上方。
15日13時50分餘震再度弄人
13時20分,人被困近70個小時。在塌樓的二樓廚房,深圳消防支隊的吳中隊長仍沒「放棄」最初的救援方案,用大鋤頭不斷地嘗試挖掉解放軍身上的瓦礫,然而沙石還是不時地往下掉。
13時50分,正當消防人員已將解放軍戰士身上的沙石差不多都挖出時。都江堰突然再次發生餘震,救援現場的十多名消防人員被迫撤離到空曠地躲避。
餘震過後,消防人員重新上到二樓廚房卻發現,餘震帶來的泥沙已再次將這名解放軍戰士掩埋,但幸虧消防人員之前已對這名解放軍戰士的胸部和頭部做了保護,他並沒有因為餘震而受傷。營救人員立即對他進行供氧,確保他的生命安全。
15日15時戰士成功得救
14時20分,正當消防隊員成功地將解放軍戰士挖到只剩下一條腿被困時,指揮長、廣東消防總隊政治部主任梁構成接到了上級指令,要求廣東消防總隊400名官兵立即趕赴綿陽災區參加抗震救災。雖然軍令難違,但梁主任決定在現場留下6人小組繼續施救,其他人員立即奔赴綿陽救災一線。
14時50分,6人小組終於在塌樓的廚房用小鏟子將這名解放軍戰士身邊的磚塊逐一清除,並由一名個子較小的消防隊員,匍匐地爬入洞內將該解放軍慢慢地拉了出來。
15時許,被困三天三夜的解放軍戰士終於被消防人員從廢墟里背出,並抬上了救護車。
現場圍觀的群眾一片歡呼聲。
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家住什邡市紅白鎮重災區的軍區某坦克修理大隊衛生隊黨小組長、衛生員、三級士官陳宏心中就一直惴惴不安,想著岳母曾經告訴他,紅白鎮地質條件差,最怕的就是碰到地震這類天災。陳宏焦急得反復往家中打電話,但卻一直聯系不上。
就在他准備請假回家探視災情時,得知營區附近的師古鎮小學有100多名學生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學樓廢墟中,大隊要挑選突擊隊員奔赴師古鎮小學展開營救。
「我是黨員,又是衛生員,是救災中最需要的人,這個時候離開,不合適!」陳宏想。他把請假的念頭放下,第一個向大隊申請參加突擊隊並獲得了批准。
陳宏和大隊官兵帶著救護車、吊車等裝備迅速奔赴師古鎮小學,用手刨、用工兵鎬鏟、用吊車吊、用擔架抬……經過7個多小時的努力,從坍塌的教學樓廢墟中搶救出了60多名重傷員。
晚上12點,勞累了一天的大隊官兵邁著沉重的步子返回營區,戰友們很快便睡著了,但陳宏心中卻放心不下。想著家中剛剛10個多月的兒子,他坐不住了,找到大隊政委唐琳說明情況,要求連夜請假回家探聽情況。唐政委本來想第二天再讓他回家,但看著眼前站立不安的陳宏,同意了他的請求。
地震後的災區一片漆黑,陳宏帶著手電筒,急急忙忙地往50多公里外的家中趕去。一路上看到有傷員不斷地被從災區抬出來,他心中越加心慌,不由得跑了起來。
經過4個多小時的跋涉,陳宏終於趕到了家中。就著手電筒光,他被眼前的慘象驚呆了:只見家中原有的五層樓房全部垮塌了,變成了兩米不到的一堆廢墟。
「王丹、子恆……」他大聲叫著愛人王丹和兒子陳子恆的名字,但始終沒有人答應。
鄰居告訴他,地震發生時,他的家人被埋在廢墟中了,可能都已經遇難了。想著廢墟中的妻子和兒子,陳宏心如刀絞,他哭喊著愛人的名字,圍著垮塌的房屋不知轉了多少圈,伏在廢墟上久久傾聽,希望能夠聽到哪怕是一絲呼救聲,但是卻什麼也聽不到……
愛人和兒子肯定已經死了。陳宏心想,白天部隊還要出動救災,我與其在這里傷心,還不如回去多救幾名傷員,這樣也可以告慰愛人和兒子的在天之靈。他對著廢墟鞠了一躬,邁著沉重的步伐踏上了返回部隊的道路。
5月13日中午10點左右,陳宏冒著大雨趕回了部隊,將家中情況向大隊領導作了匯報。此時,正趕上部隊准備出發奔赴什邡市龍居中心小學救災。陳宏顧不得休息,第二次申請到一線救災。大隊領導要他在營區休息,但是他說什麼也不肯,硬是擠上了救災的車輛。
在龍居中心小學,陳宏所學的衛生知識發揮了很大作用,大雨中,他藉助微弱的手電筒光為傷員包紮、作人工呼吸、掛液體……忙得滿頭大汗。戰友多次勸他休息一下再干,他含著眼淚說:「我不能救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就讓我多救幾名傷員吧,只有這樣,我心裡的痛苦才能減輕一些。」從龍居中心小學搶救出30多名傷員後,陳宏又和戰友趕往湔底中學展開營救,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回到部隊。
5月14日,陳宏終於打通了在紅白鎮工作的岳父王安信的電話,得知除了愛人和兒子,地震時正在他家做客的表姐也一同遇難了,此外他的伯父、堂弟、侄子也在地震中喪失了寶貴生命。一連串的噩耗像重錘一樣砸在陳宏的頭上,他的淚水止不住流了出來…….
14日下午7點左右,坦克修理大隊接到什邡市人民醫院王院長的求救電話,通報說地震造成醫院停電,但大量剛剛從災區轉移來的重傷員卻急需做手術,醫院請求部隊支援照明設備和野外帳篷。
災情就是命令。剛剛從落水鎮災區返回的官兵又一次被緊急結合起來。聽完唐政委的簡短的動員,陳宏第三次帶頭申請到醫院參加救災。他和戰友們迅速攜帶著發電車和裝備野戰搶修照明燈往醫院緊急馳去,迅速架設好20多頂野外帳篷和發電設備,幫助醫生將100多名重傷員轉移到帳篷里後,陳宏又忙著和醫生一起,為傷員輸液、包紮傷口,醫生看他技術很熟練,就和大隊領導商量,將他編入醫療救護組,參加救治傷員。
5月16日下午,當筆者趕到什邡市人民醫院找到陳宏時,他正在帳篷里為85歲的馮大媽包紮傷口。說起家中遇難的親人,陳宏的眼圈紅了,雙手不自覺地握成了拳頭。他掏出手機,翻出一個多月前給兒子和愛人在部隊草坪上拍的相片給筆者看,照片上的陳子恆在媽媽的懷里笑著,肉乎乎的笑臉迷成了一條縫。看著愛人和孩子的相片,陳宏終於忍不住了,淚水順著眼角流了下來……
他說,「每當想起失去的親人,尤其是剛剛10個多月的兒子,我的心裡就在流血。我真的想親自把他們的遺體刨出來,但我是一名黨員,是一名軍人,還有很多人等著我們去救治,我不能在這場救災的戰斗中缺席。我相信他們在天有靈,也會支持我這樣做的。」他對筆者說。
正在筆者采訪他時,陳宏接到遠在貴州的弟弟陳文進打來電話,說已經買好車票,准備到單位來看望他。陳宏委婉地拒絕了弟弟的好意,勸說弟弟不要來。他對弟弟說:「還有很多群眾等著我們去營救,現在部隊正全力出擊救治災員,沒有人接待你。明天,我們部隊又要奔赴新的災區了,你來了我們也見不到面。」為了使弟弟放心,他請筆者幫他用手機拍一張自己的相片,用彩信發給弟弟。筆者照相時,陳宏特意整了整頭發,雙手在臉上抹了幾下,努力做出微笑的樣子。
聽說我們是來宣傳他的,陳宏搖搖頭拒絕了,他說:「在這場地震災難中,像我一樣家庭遭遇不幸的人有很多,我現在做的這些是任何一名軍人都應該做的。」說完,他又急忙和戰友一起去救助救護車剛剛轉移來的新傷員去了。
據了解,從5月12日地震發生到現在,陳宏和他的戰友們已連續在救災一線奮戰了90多個小時,成功救治傷員1000多人。
我們的任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摸清沿途情況、救助傷病群眾、為後續救援的直升機開辟降落場。」即將帶領紅一營出征的團長黃長清說。
從映秀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眾稱為「死亡之線」。岷江兩岸的山體滑坡,淹沒了原有的213國道。直到5月14日晚,才有兩名阿壩州師專的學生從汶川經草堂來到映秀。為探明這條並不存在的通道,已經有兩名軍人和數名群眾長眠在救援途中。
「哪怕沒有路,解放軍也要踩出一條路來。你們進去了,沿途上萬群眾就有了信心和希望。」阿壩州委書記侍俊動情地說,地震發生後,侍俊就趕到映秀坐鎮指揮,幾天來沒有睡上一次覺。
重任,再次落到了鐵軍身上。這支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一路走來的勝利之師,歷經戰斗3000多次,參加過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和奇襲天險臘子口等著名戰斗,1997年改編為解放軍第一支輕型機械化步兵師後,成了名副其實的「鋼鐵之師」。
鐵軍動員會上,跟隨部隊徒步進入映秀的師長楊劍說,「鐵軍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現在人民群眾有了危難,鐵軍絕不能畏懼艱險。」
重任,又一次賦予給了秋收起義團紅一營。5月13日凌晨4時41分,紅一營從河南三門峽出發,摩托化開進1300公里,歷時27個小時抵達彭州縣。僅僅休息了1個小時,紅一營又馬不停蹄趕到都江堰,從那裡急行軍進入映秀鎮參加救援行動。
在紅一營動員會現場,記者看到官兵們每人負重10多公斤,正在幫助戰士們整理行裝的紅一連指導員張雄飛說,「盡管連日行軍很疲勞,但戰士們的情緒非常高昂。我們的口號是『決不拋棄,決不放棄;不打贏抗震救災的戰斗,決不收兵』。」
張雄飛是黨的17大代表,他說,紅一連參戰的75名官兵中,黨員就有20人,這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英雄連隊,三灣改編時,毛主席親自在紅一連發展了6名黨員,在紅軍連級單位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
「出發!」9時15分,隨著黃長清一聲令下,紅一營300勇士踏上了征服「死亡之線」征途。
13時26分,災區發生持續近十秒的強烈餘震。記者明顯感到大地在晃動,看見周圍一些山坡上的石頭不斷滾落。由於通訊不暢,無法知道紅一營的消息。
一個解放軍為了救一名差點被直升機尾翼掃中的記者,記者被救了,而那名軍官,卻以命換命,永遠回不來了。。。
❹ 四川地震帶分布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B%C4%B4%A8%B5%D8%D5%F0%B4%F8&in=18359&cl=2&cm=1&sc=0&lm=-1&pn=2&rn=1&di=669170565&ln=8
這里應該可以用
❺ 求汶川 地震 超大圖片
http://www.0774life.cn/Htmls/Cityinfo/Society/20080514103805.htm
❻ 汶川地震中的一張照片
應該是這張吧 感動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E3%EB%B4%A8%B5%D8%D5%F0&in=24752&cl=2&cm=1&sc=0&lm=-1&pn=84&rn=1&di=853765241&ln=2000
❼ 汶川大地震的詳細資料(要圖片訥~)
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而汶水即為岷江。如果可以鳥瞰這里,蜿蜒的岷江由縣北部入境,貫穿東部,長達88公里。你也會發現,這里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更高為6250米,東南部岷江出口處海拔則僅為780米。相對高差大, 地形坡度陡, 臨空面發育, 溝谷縱橫,切割強烈。西南部受制於邛崍山系,東北部為龍門山脈所控。
我國受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推擠,地震活動比較頻繁。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告訴新華社記者,從大的方面來說,汶川地處我國一個大地震帶——南北地震帶上,中部地區的中軸地震帶位於經度100度到105度之間,涉及地區包括從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屬於我國的地震密集帶。從小的方面說,汶川又在四川的龍門山地震帶上。因此,這里發生地震的幾率較高。
斜跨北東南西方向的龍門山斷裂帶,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東緣之間,其規模大而位置特殊。該地震帶長約400公里,寬70公里。
變化多端的地形地貌是大地構造活動與地表共同孕育的結果。龍門山形成於中生代和早新生代。
現今龍門山最顯著的地貌特徵就是南北分段性:北段海拔普遍處在1 000 m至2 000 m之間。沿北東方向,龍門山北段和四川盆地之間界限逐漸模糊;南段地形陡峭,盆山界限清楚。
龍門山地區宏觀上看構造性質相似, 受力環境一致, 地質學家近年來進行了不少整體研究。汶川縣處於九頂山新華夏構造帶, 地質構造復雜, 斷層、褶皺發育, 構造對岩土體的改造強烈。同時, 區域構造運動應力場的作用使岩體節理裂隙發育, 岩性破碎, 結構面發育, 從而使岩體力學性質大為變化, 為地質災害的發育提供了條件。
1610~1900年龍門山地震帶只有2次強震記載,而1900年後的階段較為活躍,1900年至2000年這100年間5級以上地震則比較完整, 共發生14次地震, 即1900年邛崍地震、1913年北川地震、1933年理縣和茂縣地震、1940年茂縣地震、1941年康定地震、1949年康定地震、1952年康定和汶川地震、1958年北川地震、1970年大邑地震和1999年綿竹地震等。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基準台江道崇曾詳細研究了龍門山地震帶地震活動特徵,他指出,1960年以來大於等於4.5級的地震有明顯「成組」發生特徵,可以把此間(1960~1994)14次地震劃分成7組, 除了第6組為次地震外, 其餘各組均成對出現。1995年,有研究表示,該帶強震頻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對活躍。強震活動的盛衰變化沒有明顯規律,其主體活動地段為汶川-茂縣一北川段和天全一寶興段,二者的強震具有交替發生的特點。
不過汶川縣地震台的陳曉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研究發現了一些變化,龍門山地震帶(中南段)中強地震具有明顯的遷移特徵。即1900年前的中強地震的遷移規律是由北(北東)往南(南西)遷移;1900年以來的中強地震的遷移規律正好相反,即由南(南西)往北(北東)遷移。
根據美國國家地震調查局(USGS)的測量數據,昨天的大地震震源深度約為10公里。《財經》雜志引述研究人員的話指出,且不論美國國家地震調查局的數據是否准確,但此次大地震屬於淺源地震,當無疑義。通常,震源位於地下70公里之內的,都稱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越淺,地震能量越大。」
本報記者在《四川地震》2007年6月期上查到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監測研究所對當年1~3月的全省地震月報目錄(里氏震級ML ≥3.0),共有22處,其中2007年2月12日的那次地震震中也為汶川,震級3.2級,深度8公里。
四川省地礦局攀西地質大隊胡炎認為:X形活動斷裂帶控制著川、滇兩省大多數主要地震的發生, 如「蹺蹺板」兩端之互動。據已發生過的破壞性地震資料看, 一般情況下, 南東向組發震時, 北西向組在休息,反之亦然。
有關專家告訴新華社記者,在地震學中,一般發生的震級越高,其破壞力度越大。這次汶川地震7.8級,其震中地區的破壞力度在10度左右,會造成房倒屋塌、地質滑坡和地面裂縫等災害。
參考資料:http://news.qq.com/a/20080513/000247.htm
圖片地址: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E3%EB%B4%A8%B4%F3%B5%D8%D5%F0%CD%BC%C6%AC&z=0&fm=rs8
❽ 汶川大地震悲慘圖片
有24張
❾ 汶川大地震感人的圖片和故事
汶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跡:
1、手刨同學:
一塊水泥板倒下來,壓在汶川縣漩口中學初三學生向孝廉的身上。這位13歲的小姑娘醒來後,模糊中看到縫隙外邊有亮光,接著再次昏迷。
此時,一個聲音喚醒了她,是同學馬健。馬健一邊喊著堅持,一邊瘋了似地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大約4個小時後,向孝廉終於被刨了出來,而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
2、遊人互救:
大地震襲來時,重慶市55名遊人正行進在距汶川50多千米處。「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導游劉曉容和餘九冬聲嘶力竭地喊著。
在兩名女孩子的指揮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壩上。岷江對面的山,轟隆隆地垮下來,煙塵、沙石撲面而來,前後的路都已坍塌。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在傾盆大雨中,這支特殊的隊伍互相扶持著,繞過斷裂的公路,奔過800米搖搖欲塌的隧道,躲過一次次餘震,走走停停5個多小時後,終於見到了救援者。
5、廢墟女孩:
在救助現場,鎣華鎮中學初一1班班主任陳全紅一直關心著一個名叫鄧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這個貧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著手電筒看書。
當鄧清清被武警官兵救出來時,讓陳全紅與官兵們感動的是,這個堅強的女孩被救出時,還在廢墟裡面打著手電筒看書。
❿ 求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災感人的高清晰視頻和圖片
抗震救災感人文章:不放棄 不拋棄是一篇關於抗震救災 抗震救災感人文章 的文章,本文是由範文中國責任編輯邢楓為您精心挑選,希望本文能幫助到您,感謝本文作者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4天。4天來,發生在災區的一個個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斷撞擊著我們的胸膛。在大災難突然降臨的那一刻,愛,迸發出了最動人的力量――親人之間,生死相依;朋友之間,相互激勵;陌生人也挽起手臂。這些故事,讓我們落淚,也讓我們堅強。這些故事激勵著我們,只要我們咬牙挺住,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拋棄,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給孩子留下簡訊
5月13日中午,救援隊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救援隊員從空隙伸手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又沖著廢墟大聲呼喊,沒有任何回應。這是震後的北川縣,還有很多人在等待著救援。救援隊走向下一片廢墟時,隊長好像意識到什麼,忽然返身跑回來,他費力地把手伸進她的身下摸索,高聲喊,「還有個孩子,還活著!」
一番艱難的努力後,人們終於把孩子救了出來。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發未傷。
隨行的醫生過來准備給孩子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簡訊的人,都落淚了……
大災難面前,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4個小時,他用雙手刨出同學
一塊水泥板倒下來,壓在崇州市漩口中學初三學生向孝廉的身上。這位13歲的小姑娘醒來後,模糊中看到縫隙外邊有亮光,接著再次昏迷。此時,一個聲音喚醒了她,是同學馬健。「我哭著對他說,馬健你別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馬健說,『我不會走的,你是班上年紀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堅持住。』」
馬健一邊喊著「堅持,堅持!」一邊瘋了似地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大約4個小時後,小孝廉終於被刨了出來,而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
面對巨大的災難,埋在廢墟下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同時,也在用勇氣和堅毅,傳遞著生的信心。
山上山下,他們相互牽掛
大地震襲來時,重慶市55名遊人正行進在距汶川50多公里處。「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導游劉曉容和餘九冬聲嘶力竭地喊著,在兩名女孩子的指揮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壩上。岷江對面的山,轟隆隆地垮下來,煙塵、沙石撲面而來,前後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勢在必行。入夜,幾十人相互扶持著擠在一座小山頂的小塊平地上,兩位導游和駕駛員留在山下守望。山上、山下的人,都在相互牽掛。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在傾盆大雨中,這支特殊的隊伍互相扶持著,繞過斷裂的公路,奔過800米搖搖欲塌的隧道,躲過一次次餘震,走走停停5個多小時後,終於見到了救援者。
【最新情況】5月16日中午,《健康時報》記者趙安平給編輯部發回簡訊:「北川中學廢墟中還有微弱的求救聲傳出。目前,現場有幾百名救援人員在清理廢墟,搜救仍在全力進行,他們不會放棄哪怕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