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鑒定古董(怎麼鑒定古董真假)
1、家裡有幾件古董該如何去鑒定?2、收古董鑒定方法?3、古董碗怎麼鑒定?4、瓷器收藏品鑒定方法?
收古董鑒定方法?
1對比法,這是自古以來最常見的鑒定方法,通過對比已知的真品,來判斷文物的真偽,一般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得出其中的奧秘。
2觀察包漿,古董古玩由於年代久遠,在表面已經形成了一層包漿,這是歷史的見證,不易於偽造。
3科學鑒定,利用專業的科學儀器來鑒別古董古玩,可以比較准確的判斷出文物的真偽。
4綜合考察,通過觀察古董古玩的外形外觀和設計特點,結合史書資料來鑒別古董古玩的真假。
古董碗怎麼鑒定?
1.觀察包漿方:包漿又稱黑漆古,它是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澤,或者土埋水浸,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淀,逐漸形成的表麵皮殼。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靜,告訴你,這件東西有了年紀,顯露出一種溫存的舊氣。那恰恰是與剛出爐的新貨那種刺目的賊光,浮躁的色調,干澀的肌理相對照的。所以但凡是一件老東西肯定是有包漿的,觀察包漿的老氣程度是古董鑒定最簡單的第一個小方法。
2.藏品對比法:談到鑒定,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專家;提到專家大多人想到的就是滿頭白發,山羊鬍的造型。其實,鑒定就是經驗之談,因為專家見的真東西多了,所以假東西也就能分辨出來。那這個最基本的鑒定方法就是對比法。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瓷器收藏品鑒定方法?
正確的瓷器鑒定方法
具體到瓷器的鑒定上,本質鑒定內容就是對瓷器胎土、釉色和彩料的認定,也只有對胎土、釉色和彩料進行綜合判斷,才可以最大程度地鑒別古董瓷器的真偽。胎是骨,釉是衣,對胎土和釉色的鑒定最為關鍵。當然我們首先要了解胎和釉在各個時期的特徵。
元代的胎土在淘煉中不是很細膩,含有雜質,經過長時間自然的變化顆粒更明顯,鐵銹點和火石紅斑都會帶有沉著的色感。明代早期的胎土則淘煉得比較細膩,結構也顯得緊密。明代中期胎土的淘煉則更為細膩,有了高質量的胎土才可以製作出如成化雞缸杯等極為精細的作品。明代至清早期、後期胎土又變得粗糙,並導致瓷器製作整體水平的下降。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胎土的淘煉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胎骨結構更緊、更細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為這一時期的瓷器品種呈現多樣化提供了保證。清中晚期的胎土則又向粗糙發展,器物的胎質多有顆粒和雜質,也顯得疏鬆,整個瓷器的質量下降明顯。元和明代青花瓷器多數都為青白釉和小部分白釉,另外各種單色釉瓷器的釉面都特別肥厚潤潔,以至於釉面結構也相當緊密。清以後青花瓷器的釉面則有更多的變化,有青白釉、白釉、灰釉等,而且釉面的質量也在不斷的下降,變得稀薄和松軟。
鑒定中對元、明、清瓷器的彩料也要有細微的分析研究。如青花、五彩、釉里紅、粉彩、鬥彩、琺琅彩、墨彩和各類單色釉。如青花彩料元代最有特色的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明代青花則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永樂、宣德時期還用蘇麻離青為主;成化、弘治、正德以國產的平等青為主;嘉靖、隆慶、萬曆大量使用進口的回青料;天啟、崇禎浙料用的較多。清代青花呈色最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雲南明珠料,分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最好的,俗稱五彩青花。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濃郁深沉的特點。
了解各朝瓷器的胎土、釉色、彩料特點是為了更好地去掌握鑒定的本質內容,尋找到各朝瓷器在胎土、釉色、彩料方面所具有的共性和個性特徵也是為了更好的鑒定。共性的特點就是器物經過長時間自然變化所產生的一種內在物理性的轉變特性,料深沉,光澤內斂有厚度,在整個器物的用色上有濃淡深淺的變化,另外,各類釉上彩的彩料都有自然的潤光從彩料深處溢出,光芒閃爍讓人心動。當然在瓷器鑒定中還是要全面地分析和判斷,但從初始鑒定的角度來看,對胎土、釉色、彩料的認識應該還是最為關鍵的。胎土都有結晶,有潤光,結構相對緊密,有一種厚重感。釉面溫潤如玉,有一種內在的寶光由里而外自然釋放。彩料的特點和釉面相似,青花瓷器的用料深沉,光澤內斂有厚度,在整個器物的用色上有濃淡深淺的變化。另外,各類釉上彩的彩料都有自然的潤光從彩料深處溢出,光芒閃爍讓人心動。當然在瓷器鑒定中還是要全面地分析和判斷,但從初始鑒定的角度來看,對胎土、釉色、彩料的認識應該是最為主要的。
實踐及比較所獲得的經驗是鑒定的關鍵
學習鑒定要三多,多看、多問、多比較;三勤,勤學、勤問、勤記。也就是讓收藏者要多實踐,多交流,多比較。只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只談瓷器的紋飾和造型而不研究鑒定本質特徵是不會真正懂得鑒定的。
在和收藏家的交往中常會聽說某人收藏了很多官窯瓷器,但拿來一看卻是贗品。其實鑒別一件瓷器是否是官窯瓷器的一個最簡單辦法就是比較。拿一件清末或民國的民窯傳世瓷器與所謂的官窯瓷器作個比較,如果官窯瓷器在胎土、釉色、彩料的質量上都不如民窯傳世瓷器的話,那麼這件瓷器肯定不是官窯器,很有可能是贗品。舉這個例子是用來說明正確的比較方法在瓷器鑒定中的重要性。器物的真偽是相對存在的,沒有假何來真,真真假假只是在一線之差。所以平時我們不但要經常去觀察認識古代傳世瓷器,同時也要經常去觀察認識新仿瓷器。只有清楚地認識了新仿瓷器的特徵,才會幫助認識古代傳世瓷器。
比較法還能使鑒定行為在理性思維的基礎上進行。通過比較而獲得經驗,能使我們具有一種敏銳的觀察力和鑒別力。當然這種鑒別能力難在短時間里具備,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實踐和比較,同時不斷地總結實踐和比較所獲得的經驗才有可能達到。
在古玩行有句俗語買了假東西是沒眼力,真東西看作假東西不買更是沒眼力。傳世的精品自古都是人們的珍藏,保存得好自然比現在新東西還要漂亮,把它當作仿品就等於自己放棄了收藏精品,也就永遠成不了真正的收藏家。所以在收藏中不要怕買到新東西,關鍵是買錯了就要知道錯在那裡,在有懷疑的情況下就應該多去比較,在比較中認識各個時期胎土、釉色、彩料的細微差別,就能判斷出新舊瓷器在這幾方面的差異。不斷的實踐、比較和總結可以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鑒定能力也會有本質性的突破,這樣所獲得的鑒定能力是理性的並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鑒定瓷器不會受到器物的表像和外在環境的影響,所觀察到的自然也就是物質的本質特性,也就能確認瓷器的真偽。
另外,那種把收藏品深藏而不示人的做法是不理智的。再一點就是要把東西拿到市場上檢驗,買真買假都能提高你的鑒定水平,認真不認偽的心態更是不可取,其後果很可能是買到的都是仿品而自己還蒙在鼓裡。總體來看只要是方法對了,實踐越多則鑒定水平越高,收藏器物的品質也可以更上一個層次。由此可見,鑒定的關鍵是實踐和在實踐比較中所厚積的經驗。
綜合鑒別是鑒定瓷器真偽的唯一途徑
鑒定一件瓷器不但要從器型、紋飾、胎骨、釉色、製作和燒制工藝、款識等方面來判斷,還要顧及到一些外在的因素。鑒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某個環節出現差錯都會影響到結果。毋庸置疑,綜合性的判斷完全可以確保鑒定結果的可靠性。目前許多收藏者在鑒定瓷器時比較片面,有的鑒定只看器型、紋飾,也有的看氣泡和哈喇光,或掂分量,這些都只能是鑒定中的部分因素。如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元青花的胎骨上一定有火石紅斑,後來卻發現伊朗德黑蘭阿爾代畢爾寺院和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大多沒有火石紅斑。再如以前人們認為只有傳世彩瓷上才有哈喇光,但現在大部分的仿器上都有此現象,如果只是憑某一特徵來鑒定瓷器真偽肯定是不科學的。所以在鑒定中不能只有片面認識,而是要綜合全面因素再下決定。
具體到瓷器鑒定可以從三大類來綜合判斷,即傳世瓷器、出土瓷器、半出土瓷器。傳世瓷器一般指日常中經常和外界直接接觸或使用並由前人傳承下來的器物,是鑒定中相對容易的種類。但在鑒定時也不能麻痹,現在有些仿品外表幾乎和傳世瓷器一樣,只要綜合判斷還是能鑒別的。首先還得去觀察有本質特點的胎土、釉色和彩料。傳世瓷器的胎質濕潤細膩,釉面肥厚似玉精光四溢,彩料透徹,內在光澤有渾厚感。幾個方面特徵統一而且都能同時達到要求,則可以確定瓷器的真偽,如果各方面特徵不統一,如釉面像傳世瓷器而胎質像出土瓷器就值得懷疑。器物的紋飾和造型也是需要去認識 ,因為紋飾和造型可以使我們更准確的斷代。
出土瓷器是指近期出土的瓷器,它的特點也很明顯,因為處於一個相對密封的環境器物產生的變化也很有規律,主要還是應該去觀察物體的本質變化。胎質、釉色和彩料等幾個方面當然是重點。出土瓷器的胎質也具有濕潤的特點,釉面受到地下礦物質的侵蝕大多會有自然變化的土氣。青花料呈色也會有豐富的變化,而釉上彩料大部分會有損傷,入土的時間長則變化相對多一些。在鑒定這類器物時也要綜合判斷,不要只以某一特點來認定全部。
半出土瓷器是相對於傳世和出土瓷器而言,指的是出土了一段時間後某些特徵已向傳世瓷器發展、但又和傳世瓷器有區別的器物,也包括一些庫出器(出窯後沒有使用過的瓷器)。這一類瓷器鑒定難度最大,在鑒定時需要通過細微的觀察才能尋找到其中的差別。所以鑒定中所有的特徵都應該圍繞著整體,通過局部觀察,然後回到綜合認定。只有這樣才是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去鑒定瓷器,才是合乎辯證邏緝、具有科學性的鑒定方法。
獨具個性的審美能力是對鑒定的補充
審美能力在瓷器的造型和紋飾的認識上體現最為突出。對器物鑒定真偽確認之後,了解造型和紋飾的特點對瓷器的斷代很有作用。首先在鑒定中要熟悉各個時期造型和紋飾的特點,同一品種的器物在不同時期會有特定的造型,如宋以來梅瓶、玉壺春瓶等在各代都有燒制,仔細觀察會發現其中的差異。有些器型則更能體現當時的特色而成為名品,元代的各式罐氣勢逼人,敦厚大度。永樂、宣德時期的梅瓶,折壺製作精細,獨具匠心。成化雞缸杯輕盈雋秀,唯美絕後,十分脫俗。嘉靖葫蘆瓶,古樸厚重。康熙棒槌瓶,造型挺拔。乾隆時期還有許多奇巧的型制出現,造型都很華麗和精巧。此外還要認識各時期紋飾特點,裝飾紋樣,題材,表現手法等。元代在題材出現了大量的人物故事圖案,永樂、宣德時期的海水龍,正德的阿拉伯文,嘉靖、萬曆的道教圖案,康熙的戰爭故事圖,雍正瓷的過枝花、皮球花等都很有代表性。
在繪畫的筆意上也要有意會,元朝的用筆大膽豪放,再加上蘇麻離青的呈色極像一幅水墨淋漓的寫意畫。永樂、宣德時期用筆灑脫,揮灑自如,筆意的節奏感強。到了康熙時期繪畫可謂豪放粗獷和精緻細膩並存。乾隆繪畫嚴謹而細膩,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同時還出現了名家作品。
所以對造型和紋飾的了解不但能使我們更好的鑒定和斷代,也能進一步提升審美水平。收藏中也要更多地去了解社會、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規律,了解別的藝術形式,如繪畫、雕刻、書法、各種手工藝品對瓷器發展的影響,融會貫通,博採眾長,在提高審美水平的同時自然也提高了我們的鑒定水平。
瓷器的鑒定是一門學問,收藏的苦樂個人自知。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鑒定方法,同時能認真實踐,關注文獻資料和考古發掘成果,刻苦鑽研業務,肯定能成為懂得鑒定的行家裡手。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中有知,知中有樂,這才是收藏要的一種境界。
易拍國際主要以玉石器鑒定、材質檢測、玉器拍賣徵集、私下交易為主打的、集鑒定、拍賣、交易為一體的綜合平台。我們有一對一的專業服務團隊,對我們藏友的玉石器藏品提供准確、可靠地市場運作,讓您不再為藏品如何出手而憂慮。為了實現藏家的交易成功,我們每年會在上海、韓國、香港、新加坡、倫敦等舉辦專場的古董拍賣與展銷會,為廣大藏友的玉石藏品提供多元化的宣傳渠道。讓藏家獲得理想的收益,是我們公司的目標,這不僅僅是為了我們公司發展,更是為了得到大家的認可與信任!
『貳』 【攝影筆記】一瞬光影——溫暖唯美系人像攝影養成攻略(未完)
攝影師可以捕捉到一個人不一樣的一面,甚至一些微小的表情都可以被鏡頭放大。在現實生活中,你就是你,但是在照片里,你可以是文藝的、復古的、帥氣的……
而這一切,都是通過攝影師的 構思、拍攝 和 後期 製作去實現的。人像創作也因此有了各種可能性。 只要攝影師有足夠的准備和技巧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逗可以拍出美好的照片。
我從一個單純的業余愛好者開始,略過了攝影理論和基礎, 跟隨著內心對攝影的熱愛 和 對生活的感悟 , 堅持用自己的視角去審美,用自己的方法去拍照 。
支撐我一路從業余愛好到現在擁有自己的獨立工作室的, 不是強大的理論和技術,而是對愛、對美、對溫暖而美好的事物的嚮往和堅持 。也許正因如此,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拍攝思路。
我會為了拍攝一張好看的照片不遠千里來到一個地方,也會為了心目中的一個眼神反復設計和考量光影、服裝、妝容。
有兩種攝影作品最能吸引人,一種是至真,一種是至美。
好的人像攝影作品也應該是攝影師內心世界的外化表現。 任何一種表達,都是基於攝影師對生活的感受。不管表達的內容是什麼,只要能讓觀眾感受到攝影師的世界,用照片拉近雙方的距離,作品就成功了。
而至於觀眾是否能產生共鳴、是否喜愛你的作品,我相信每種風格自然都會有喜愛它的人群。
攝影僅僅是一種表達方式,重要的是你所表達出的內容,你用怎樣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用怎樣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身邊所發生的一切。 攝影改變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我看世界的方法,也讓我漸漸找到自己的價值,讓我朝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目標不斷努力。所以, 在你拿起相機之前,要先學會觀察,學會感受,讓自己的感情細膩豐富起來 。
同時,攝影也是一門精益求精的藝術,要想獲得最理想的作品,就需要不斷進步。
攝影水平提高的過程其實是 攝影師審美水平螺旋式上升 的一個過程。如果攝影遇到瓶頸,大部分時候並不是攝影技術妨礙了你的提高,而是你的審美水平所致。
所以這時候需要做的僅僅是放下相機,多看看其他攝影師的作品,看看世界名畫,看看經典電影,這對審美的提升都是有幫助的。
從商業角度來講, 客戶選擇一位攝影師,其實選擇的並不是攝影師的作品,而是選擇攝影師的審美 。攝影師以往的每一幅作品,即使你再喜歡,也無法復制出一模一樣的。所以,你應選擇相信攝影師的審美,相信他或她會為你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回憶。
真正學習攝影,在於通過拍攝的方式,表達攝影師的審美觀,甚至是人生觀和世界觀 。這樣一個過程,體會和理解要比學習和記憶更加重要。攝影的學習過程更多是從實踐和感知中去體會理解,並長期積累的。
一張好的照片,是從一閃而現的靈感,到最終的成片,其中包括了 構思、服裝道具准備、前期溝通、場地布置、化妝造型,然後到拍攝,拍攝之後還有後期修圖、排版、發布、網路傳播或營銷等 。拍攝僅僅是其中的一步,真正決定作品質量的,是攝影師按下快門之前和之後所做的一切。
一張能吸引人的人像攝影作品,最重要的是要 有感情 ,有攝影師自己的 審美 和 想法 ,這也是決定你的照片是否擁有鮮明風格、區別於同類其他照片的決定性因素。
風格 是指一件藝術作品 通過外在表現出來的一些統一的特點 。我們可以通過一張照片的表面信息來把它歸類於某種風格, 而真正決定風格的,其實是作品的內在 ,是攝影師對審美獨特、鮮明的表現。
審美 ,簡單來說就是你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你是喜歡曝光精準、細節豐富、焦內鋒利、焦外油潤的人像作品,還是逆光朦朧柔美、若隱若現、光影交錯的照片,這取決於你的內心而並不是他人。 尋找自我的風格,首先要摒棄從眾心理。
拿起相機就拍的,是生活記錄照。 唯美人像寫真,需要攝影師在拍攝之前做大量的思考和自我批判。 你拍的是什麼,想要通過照片表達什麼,用怎樣的手法去表達你的想法,每次拍攝之前大腦里應該有個清晰的定義。
即使成片和想像中的不同,也應該學會分析這一差距產生的原因。只有經過無數次的實踐磨合,我們才能從中感受到自我。思考,實踐,再思考,風格會在這樣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漸漸清晰。
即使你無法用固定的詞語去形容你的風格,至少也會在下一次拍攝之前知道自己要拍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拍。
關於攝影風格,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經歷很長一段定義模糊的時間才能確立。從拿起相機的那一天起,到現在經歷了四年多的時間,我仍然覺得很難給自己下個定義。
但是我希望的是,我的這種風格足夠鮮明,讓人一眼看到就能知道這是我拍的。
有人說「相由心生」。這個世界,從客觀上講是一成不變的,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世界觀,而我作為一位攝影師,以我的主觀視角去感受這個客觀的世界,我所體會到的東西,以攝影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個時候,照片即為我內心感受的反映。
① 溫暖而美好
溫暖而美好,這是我希望整個照片的呈現的第一感受。很容易理解。 畫面風格 和 色彩基調 是 溫暖細膩 的,照片主題是表達具體形象的美好的事物。
② 安靜而有力
這里的 安靜 ,是指畫面沒有很強的視覺沖擊效果,簡單低調。而 有力 ,是指一種能引發或者讓觀眾思考照片表面以外的東西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吸引力,簡單卻不平凡,簡單的背後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我所期望的,是我的照片不僅僅停留於表面的溫暖而美好,不僅僅是模特的顏值,不僅僅是精緻好看的造型,我追求的是觀眾在觀賞這張照片的時候,能感受到攝影師的情感、攝影師的想法,看到照片就知道這不是一張隨意按下快門的照片,而是經過精巧構思的作品。
③ 自然不做作
自然不做作主要指的是畫面主體人物的狀態。人物在畫面中佔有怎樣的比例,和畫面中其他的構成部分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以及畫面中人物的造型、妝容、動作、神情和他或她所做的事情,這些元素都能夠達到自然不做作的效果。
想要感動他人,首先要感動自己。
截止到我落筆寫下這段文字,我的攝影工作室已經成立有兩年多的時間了。在這兩年裡,我也拍過很多很多的客片。 而我拍過的每一個客片,從咨詢報價,到溝通支付定金,前期試衣、面談、鮮花道具的准備,再到拍攝、後期修圖、相冊的排版和製作等,每一個過程都是我親自完成的。
我一直認為這些過程,是讓我對每一次拍攝保持激情的秘訣。不為其他,只因為 我享受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享受這種親歷親為的感動。 我用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感動的同時,我也相信,我的一切辛勞,觀眾可以通過照片感受得到,也會被我的用心而感動。
人物是人像攝影的靈魂,而攝影師就是靈魂的塑造者。 你要記得,拍攝人像,你所拍的,並不僅僅是你面前的這個人當時的一種狀態,也包括了他或她的過去,他或她讀過的每一本書,走過的每個地方,愛過的每一個人,這些過往看似無關,卻或深或淺地在他或她的身上留下了某種印跡,某個細小的表情,某個習慣性的動作,某一首隻需要前奏就可以讓他或她眼神里露出溫柔的歌。
很多新人會非常認真的整理資料發給我,看過他們的小故事,經常能得到一些不錯的拍攝靈感。
但是我們說要了解拍攝對象,並且根據對象的特點來拍攝,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一味遵循模特或者客戶的喜好,攝影師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依然應該處於主導地位,對模特或者客戶的情緒動作有明確的引導。
比如開始拍攝前告訴你的拍攝對象,我們這一組照片想要拍出的感覺,服裝和造型大概會做怎樣的配合,動作是誇張一些,還是優雅的收斂一點,等等。拍攝過程中的動作調整也需要使用明確且簡單易懂的語言。
我相信每個找我拍婚紗或者寫真的女孩,都應該是很愛自己並且對美有著很高要求的。所以我嘗試拋開攝影師的身份和思維模式,單純從一個女生愛自己的角度,去發掘一些女性溫柔美好的一面,比如一些微小的動作,一些轉瞬即逝的眼神,一些惹人憐愛的小細節。
照片中的情感,一方面體現在模特的神情、動作,另一方面也體現在攝影師和模特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在互相欣賞和信任的基礎上產生的。
剛剛開始拍人像的時候,如果時間允許,我通常會 在拍攝前寫一個拍攝腳本,包括具體的場景、需要的服裝和配飾、拍攝的思路和手法,並會為模特設計動作和情緒,找大量的樣片,甚至畫一些拍攝草圖。 這項工作只是為了幫助你理清思路,確保拍攝前的准備工作能夠有序地進行,但在真正開拍後,我就會把腳本丟到一邊,任憑自己發揮。真正的藝術創作,總是主觀而感性的,這也正是它迷人的地方。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在攝影當中也適用。 攝影師需要學會從宏觀著眼,從微觀著手去構思和准備拍攝,比如小頭飾、小道具、服飾是否合身,妝面是否干凈,不要假睫毛或濃妝、艷麗的指甲顏色等。即使決定使用鮮花做道具,也要注意花的品種與拍攝主題是否相符。
每一位找我拍婚紗照片的客戶應該都非常清楚,拍攝之前,我們會花上半天的時間去選擇服裝造型,商定拍攝的細節。 婚紗的領型、腰線、版型是否合適,我都會為新娘做一一考量,找到最合適的服裝。這些細節,會讓照片有一種精心設計而又恰到好處的視覺效果。
你可以從 光影構圖 的角度嘗試增加藝術感,也可以在構思准備一組照片的時候,從 服裝、發型搭配,場景選擇 和 道具 選擇上著手。
真實自然的藝術效果往往並不那麼容易達到,稍微不慎,就可能變成用力過猛的做作。
所以為照片增加藝術感的話題,還要談回到我們之前所說的 培養和提高審美 的問題。攝影師這時可以嘗試反向思維,著重考慮你要將哪些元素排除在外,而不是考慮你要將哪些元素包含在照片之內。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會優先使用 定焦鏡頭 。使用定焦拍攝時,攝影師不得不根據需要的構圖前後移動,有時候也需要和模特一起移動。
不停地移動、變換位置、思考構圖 ,雖然拍攝速度相對慢了很多,卻也讓我有更多時間, 有更多機會發現不同的光線和角度 ,移動機位也時常會讓我的拍攝對象感受到我的參與感,並且更加積極地配合我的拍攝想法。
一張精美的照片,遠遠比十張普通的照片更加能吸引人。有時候我們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進入拍攝狀態,去尋找最適合的光線和最完美的角度。然而有時候,拍下一張好照片也只是一瞬間的靈感和發現。
面對美好,我不會吝惜快門去捕捉心目中最想要的那個瞬間,但我也希望可以放慢速度去思考,讓每一次按下快門都得到比前一次更加理想的光線和構圖。
學習和模仿,是攝影師在提升水平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
這里作者列出了她在看作品的時候觀察思考的步驟。
① 觀察 色彩搭配 和 構圖 。
② 觀察模特的 服裝造型 或者 妝容 ,還有 人物的姿態 和 情緒 ,這些都是照片表面的信息,可以直接獲取直接參考。
③ 分析 焦段 和 視角 。
比如長焦,85mm或者135mm,或者70-200mm。常用方法是觀察照片四周的變形程度,背景壓縮程度和虛化,這樣基本可以確認焦段和機位。這一步可以幫助你在以後的拍攝當中有參考地選擇使用的焦段。
④ 分析 光線來源、補光手段 等。
當然,很多補光補的好的作品,就是讓人不易察覺補光的痕跡,但是仍然有一些細節,可以看到攝影師用光的想法。通過地面上影子的角度和位置,可以觀察到光線來源的方向,從而了解到攝影師在這張照片中使用的光位。
當你第一次拿起相機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 用攝影師的角度去觀察、理解這個世界 。你拍下的每一張照片,都是你在攝影之路上前進一步的腳印。
攝影是一個綜合科目,景、人、器材、後期等綜合作用力共同的結果,單純提高其中某一項,並不能提高整體水平 ,因此攝影師需要平和的心態,需要學會 長期積累和沉澱 。
攝影是一門創造和記錄的藝術,但是如果你想要成為職業攝影師,攝影也將會成為一種商業行為,僅僅能夠拍好照片還不夠,你還需要每天處理大量的信息、電話、咨詢。
① 你需要學會與不同的客戶和商家 溝通 。
② 需要懂得如何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 位置 。
③ 需要在有限的 時間 內盡量出色地完成任務。
④ 需要保持對攝影的 激情和熱愛 。
⑤ 保持最好的狀態和源源不斷的 創造力 。
攝影和很多職業一樣,想要成功,最重要的一點仍然是堅持和執著。也許你的努力不會馬上得到成果,但是你要時刻記得,現在你所有沉默的付出,終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蛻變成最強烈的吶喊聲。
我經常會把自己近期要拍的主題一一列在本子上,然後按順序去籌劃、准備、拍攝。
我也會給自己設定一些長期的目標,比如兩年前我給自己設定了出一本攝影書籍的目標。
把這些目標寫下來,放在電腦前或者辦公桌上,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執行力。良好的執行力,推動著我在這條路上前行,漸漸地接近目標。
很多攝影師應該都有體會,如果你拍攝的是專業模特,你為他或她拍下的照片,僅僅是他或她的千百張照片之一。但是如果你拍的是普通人,那麼這些照片,很可能是他們一生中最美的時刻之一了。這一點對於我,對於我的客戶來說都非常重要。我一直銘記這點,也深深知道自己接客片拍照的意義。
我喜歡在客人化好妝、穿好婚紗之後花幾分鍾仔細觀察他們,經常會發現,原來這個女孩子的眼睛或者某個五官這么好看,如果不是我要為她拍照,可能永遠都不會發現她的美好,那該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
攝影是我謀生的手段,但我也希望自己用這種喜歡的方式生活,保持拍攝節奏和激情。我想只要我還有體力,會一直拍下去,為普通人拍照,是作為攝影師最大的樂趣之一了。
性能強大的器材通常可以讓照片增色不少,但這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尋找一台順手的相機和一支合適的鏡頭。 真正決定照片質量的,永遠不是器材,而是頭腦 。
攝影師需要做的是駕馭器材,而不是讓器材的特性限制自己的拍攝想法和水平。
小廣角,f/1.4大光圈, 清新人像利器 ;尤其是在空間不夠大的情況下,35mm可以兼顧環境。
相對於50mm和85mm來說,35mm的對焦會相對快速, 適合抓拍動態 。兒童攝影和戶外拍攝時使用35mm焦段都是不錯的選擇。
旅拍的時候,35mm適合拍人,也適合拍景,可以減輕負擔。由於帶有 小廣角 ,所選用35mm拍攝特寫或把人物放在構圖的邊緣時容易變形,應盡量避免。
50mm鏡頭 接近人眼的視角 ,沒有廣角或長焦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是最容易駕馭和控制的焦段,容易通過照片傳達溫暖而美好的感受。
中長焦的佳能85mm鏡頭被稱為 大眼睛/人像鏡皇 ,f/1.2的大光圈實現了油潤的焦外質感。
85mm適合拍攝 小景別的特寫 ,可以聚焦到人眼,其他五官則被虛化,由此放大了人物眼神的傳達的情緒。
中長焦拍攝也可以避免逆光或側逆光時人臉曝光不足的情況, 通透感會比廣角更強 一些。
85mm焦段的缺點是視角單一,構圖變化少,更加考驗攝影師前期的策劃、後期的調色和對模特情緒的引導能力等畫外功夫。
85mm容易把人拍得 比實際微胖 ,可以在後期製作的時候適當使用液化功能瘦身。
24-70mm是一種非常 實用的鏡頭 ,24mm端的廣角和70mm端的中長焦,加上f/2.8的光圈,可以滿足很多條件下的拍攝需求。時間緊張的情況下選用24-70mm,會比定焦更節省時間。
在攝影中,構圖也是這個意思。學會構圖,彷彿是學會了一門語言,你不必講語法熟記於心,但是一旦掌握,它可以讓你清晰地表達自己想說的內容。
和諧精緻的構圖,是決定整幅繪畫的基礎。
構圖對於一張照片可以說相當於一副骨架。唯美人像的構圖可以不用過於精準,但是一定要讓人看了感覺均衡而舒適,這里說的均衡是視覺上的一種平衡。
九宮格構圖 ,是指把人、物放在豎或豎的三分線上,或者交匯點上。
這樣的構圖帶來均衡舒適的視覺效果,也可以避免對稱構圖造成的單一感。
在 人物特寫 中,可以選擇人眼作為主體,構圖時將距離鏡頭比較近的人眼放在交叉點上,將手部或其他道具放在另一個交叉點上,讓構圖平衡舒適而不單調。
對角線構圖 是指在畫面中畫出兩條對角線,畫面的主體大致沿著其中一條線伸展。
這個方法也適用於 指導模特的動作,比如手或腳的伸展 。
尤其在拍攝 躺姿 或 俯拍 的時候,可以使用這種構圖方法。
沿著對角線 延伸的主體不僅僅是人 ,拍攝時也可以藉助 衣服 或者 其他道具的線條 來構成對角線構圖的視覺效果。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形狀,三角形構圖在風光拍攝中是經常用到的。
在 人像攝影 的構圖中使用三角形構圖,也會來帶畫面的 穩定 、和 諧感 。
三角形構圖在 拍攝人物坐姿 的時候運用較多,頭、手、腳(或膝、臀)成三角形分布,可以讓姿態更自然。
將畫面主題集中在一個三角形的區域內,也是三角形構圖的一種運用方法。
單眼中心法 ,就是在構圖的時候,把主體人物的一隻眼睛作為畫面的重點,讓觀眾的視線被照片中的眼睛所吸引,其他部分輕描淡寫地略過即可。
這種方法在 拍攝 特寫的時候尤其適用。在照片中,眼睛會產生引導作用,會引導觀眾的視線,所以當照片中的人物望向遠方的時候,會給整個畫面帶來一種 延伸感 。
單眼中心法可以和前面講到的九宮格構圖法相結合,將 人眼放到九宮格的交叉點 。
拍攝時主體被裁切,主體的一部分延伸到畫面之外,這種構圖通常被稱為 出血構圖 。
這樣的構圖有助於 引導觀眾視線 ,突出人物的眉目、睫毛、眼神光、細微表情和一些小動作、小細節。
近距離的特寫拍攝,皮膚和妝容的細小瑕疵都被拉入鏡頭,這對模特的狀態、表現力,攝影師的構圖能力和後期水平都是一種考驗。
我們拍人像,人是重點。但是如果你的作品是以組圖出現,這就給了我們景別上有更多發揮的空間,除了 以人物為中心的特寫、近景、中景、全景、遠景 之外,還可以有 局部 ,和 對環境的交代 。
組圖中 各種景別的搭配使用 ,可以讓照片更有 節奏感 和 故事性 。
在電影中,導演利用復雜多變的場面調度和鏡頭調度,交替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系的處理更具有表現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我國古代繪畫有這么一句話「近取其神,遠取其勢」。所以越是特寫,人物的表情神態也就越突出,照片受到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就越小,光影色彩和構圖也越簡單,特寫聚焦人臉,甚至是局部。
在拍攝環境開闊,景色很美的時候,可以嘗試縮小人物在畫面中所佔的比例,大篇幅強調人所在的環境氛圍。
一組 各種景別交替使用 的人像作品,我把它稱為「 環境人像組圖 」。 人物與環境的關系 ,人物在畫面中 所佔的比例 ,也直接影響到照片所傳達的感受。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人眼無法識別倒像的人物的五官是否符合美的比例。
當我們看到一張倒像的人物照片的時候,五官和表情會被我們忽略,即使照片中的人五官不精緻、表情不自然,也會被忽略掉。
俯視構圖拍攝特寫,藉助 大光圈的虛化 ,可以讓觀眾視線聚焦在人眼,虛化面部之外的部分,適合拍攝模特直視鏡頭的瞬間,眼神和表情被突出放大,紅唇也是畫面中的一個亮點。
仰視構圖就是機位低於模特視平線,可以讓模特站到高一點的位置,或者攝影師蹲下。
拍攝仰視構圖的時候,模特 最好不要直視鏡頭 ,可能會產生臉型不夠好看或者脖子不夠舒展的感覺。這時讓模特給鏡頭一個 側臉 ,或者 望向遠方 ,給構圖帶來一種延伸或者視覺引導,同時也可以讓模特的肢體看起來更修長、伸展。
局部特寫在人像攝影中可以很好 傳達情緒、渲染氛圍 ,也可以稱它為「不露眼特寫構圖」。
除了女孩美好的眼神和面龐,還可以拍指尖、鎖骨、發絲、嘴唇、背部等。沒有眼睛來傳達情緒,局部特寫的情緒傳達更多是靠 肢體語言 。
捕捉柔美的光線和女孩的一些小動作,或者是藉助小道具、小飾品,都可以拍出很美好的局部特寫。這些局部細節往往更容易把觀眾帶入到照片的意境中。
即使只拍局部,這個局部仍然屬於人物整體,不要把它分割開來看待。比如,要把手拍的好看,整個身體都應該是舒適放鬆的,表情應該是柔和的。
在 大光圈淺景深 的鏡頭虛化效果下,很多想不到的東西都會產生很漂亮的前景。
按照大小可以將前景分為 大前景 和 小前景 。大前景,例如地面、平台、大面積的玻璃等。小前景,例如小道具、花草、衣服等。
按照來源也可以將前景分為 環境前景 和 人工前景 。場景當中沒有適合作為前景的物體時,可以人為加入前景,例如白紗、透明塑料紙、羽毛、LED燈等。
構圖是攝影師在 按下快門的瞬間 完成的一個短暫的動作。在按下快門的瞬間,也許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構圖的方式,但是長期的積累和拍攝經驗,會讓構圖方法沉澱在心,變成潛意識的動作。
我有個收藏 古董衣帽 的愛好。每件古董孤品都曾經在很多年之前,在某個女孩身上綻放過它的光彩。那些精緻的刺綉和串珠,微微泛黃的歲月痕跡,有時候不用任何解說,一眼就彷彿能看到它的魅力,每一個細節都彷彿沉默地訴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我鍾愛這種 神秘故事感 ,這些收藏品,也經常成為我創作靈感的來源。思維和靈感從一件維多利亞式的精緻襯衫發散開來,就可以帶來一組唯美人像。
與攝影的這場戀愛,從我四年多之前拿起相機拍照的那一瞬間開始,也許它會就這樣貫穿我的一生。
這本關於攝影的書,更多的是 分享我的心得和感受 ,它也許可以讓你堅定的愛上攝影,卻也可以讓你感受到攝影之路的漫長與沉重。與我而言,它彷彿是一份鄭重的作業,交給一直在關注支持我的朋友們,也交給這四年多時間里在這條路上篤定前行的自己。
我堅信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那是我看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它們或深或淺地在我的記憶里留下痕跡,組成了現在這個平凡卻也獨特的我。 希望這本書,也會在你記憶里的留下痕跡,成為你的過往,變成你照片背後的故事。
埃菲爾鐵塔為了世界博覽會而落成的金屬建築,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直到克萊斯勒大廈的出現。下面由我為你提供的埃菲爾鐵塔唯美圖片高清圖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埃菲爾鐵塔唯美高清圖片
埃菲爾鐵塔唯美圖片
埃菲爾鐵塔樓梯拍賣
巴黎埃菲爾鐵塔部分廢棄的樓梯將於當地時間2007年11月19日在巴黎德魯奧拍賣行進行拍賣。被拍賣的樓梯是20級螺旋形台階,在鐵塔有電梯運行之前被用來直通二樓和三樓。這段樓梯是1889年鐵塔奠基時,由埃菲爾本人規劃設計。 埃菲爾鐵塔的樓梯共有24層。在1983年的鐵塔修復工程中,其中的這一部分被廢棄並轉移到私人手中收藏。
2007年11月19日,巴黎埃菲爾鐵塔一段高四點五米的鐵質旋轉樓梯,以十五萬歐元的價格賣出。投拍者是荷蘭一家名為“埃菲爾鐵塔”的籃球俱樂部。原來這段樓梯的估價僅為二至三萬歐元,可能被新富國家俄羅斯、印度的買家買走。據報道,拍賣這段樓梯的德魯歐拍賣行發言人指出,這段樓梯是一八八九年鐵塔落成時,設計師埃菲爾手執法國國旗攀登一千一百九十一級樓梯當年走過的。一九八三年為了給即將安裝的電梯讓路,而拆掉了鐵塔第二到第三層之間的旋轉鐵梯。拆除的鐵梯被切成二十四段,拍賣給全球各地的博物館和收藏家。十九日拍賣的這段樓梯是其中的最後一段。高價買下鐵梯的埃菲爾鐵塔籃球隊隊老闆稱,買下這段高四點五米、重七百公斤的鐵梯,是因為它出身埃菲爾鐵塔,並為了給同名球隊做宣傳。據悉,有三百米高的鐵塔。這段“古董鐵梯”的拍價僅約相當於鐵塔兩三天的門票收入。
2008年10月20日 巴黎標志性建築埃菲爾鐵塔20多年前改造時被拆卸下來的一段舊樓梯在巴黎一家拍賣行以8.055萬歐元售出。據法國媒體報道,被拍賣的這段樓梯是埃菲爾鐵塔1889年始建成時的“原配”,通體成螺旋形,高3.5米,重700公斤,共有18級台階,於1983年埃菲爾鐵塔改造時被拆卸下來。
2008年11月26日,巴黎的標志性建築埃菲爾鐵塔20多年前改造時拆卸下來的一段舊樓梯在巴黎蘇富比拍賣行以55萬歐元的價格成交,創下新高。據法國媒體報道,被拍賣的這段樓梯是埃菲爾鐵塔1889年建成時的“原配”,通體為螺旋形,長2.7米,重750公斤,1983年埃菲爾鐵塔改造時被拆卸下來。蘇富比拍賣行說,這段樓梯估價4萬至6萬歐元,能以接近估價10倍的價格成交,“有些出乎意料”。據報道,買主是一名美國人。這是一年多來第三段被拍賣的埃菲爾鐵塔舊樓梯。2007年11月,一段長4.5米的舊樓梯拍出18萬歐元的價格;長3.5米的一段舊樓梯被一名巴西商人以8.055萬歐元買走。
2009年12月14日,迄今亮相拍賣市場的最長一段埃菲爾鐵塔舊樓梯以8.5萬歐元(1歐元約合1.46美元)的價格落槌售出。這段舊樓梯是埃菲爾鐵塔1889年建成時使用的樓梯,長7.8米,包含40級階梯,於1983年埃菲爾鐵塔改造時被拆卸下來。拍賣行此前的預估價在6萬至8萬歐元之間。據法國媒體報道,舊樓梯的買家是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法國舊物收藏者。此人已表示,將把這段舊樓梯切割成小段再次出售,“以讓更多人有機會擁有這件藝術品”。這段埃菲爾鐵塔舊樓梯是當天在“巴黎,我的愛”專場拍賣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拍品。這場拍賣會是為紀念埃菲爾鐵塔建成120周年以及向巴黎致敬而舉行的,與舊樓梯一起亮相的還有香榭麗舍大街曾經使用的街燈、巴黎地鐵站曾經使用的檢票儀器以及老式木質報亭等350餘件“見證”了巴黎歷史的物品。過去兩年間,埃菲爾鐵塔舊樓梯成為巴黎拍賣市場上的搶手貨。
猜你喜歡:
1. 手繪埃菲爾鐵塔素描圖片欣賞
2. 巴黎埃菲爾鐵塔素描圖片
3. 埃菲爾鐵塔素描畫圖片
4. 紫色埃菲爾鐵塔壁紙
5. 唯美星空高清大圖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