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說封面圖片古風素材
這張滿意再做另一張。
Ⅱ 誰有好看的封面圖片
有很多圖片的。建議可以去中國素材網去搜搜。
Ⅲ 誰能幫我在起點的小說做個封面插畫高手們~~~書名是《青眼高歌俱未老》
累死我了````首先聲明,我不職業的````我也是個業余寫手```
你那本書```寫的還不錯````至少我粗略的看了一下```雖然沒有太多時間看下去```但是文筆還是不錯的````在這里送你個祝福````堅持就是勝利```千萬別學我````進宮了20來本書!給你做了三個不同風格的封面```你自己挑選一下吧````一會在去給你的書砸11票```全當鼓勵了````我QQ294792777```如果有興趣交流下```我也歡迎`````封面存到了我的QQ像冊上了```你自己上去看下吧```在小說封面裡!
Ⅳ 求古風封面春秋戰國時期的可人可物可景。 文為 東施記事,耽美向。 高分懸賞,qq 2585220906
你是第五*(這個字不會打)么?
加你了~我是Elaine
你上線就狂Q我吧~
~~~~~~~~~~~O(∩_∩)O~~~~~~~~~~~~~
有很多微信小夥伴想要讓自己的朋友圈個性封面圖片更加有創意,應該從哪裡找到這些圖片素材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部分2018好看的朋友圈封面圖片,喜歡的用戶保存拿走。
好看的微信朋友圈封面: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微信個性封面圖片大全」的全部內容介紹了,希望能幫助到你。
Ⅵ 巴金《春秋》內容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一共是三本,分別是《家》《春》《秋》,關於這三本書中的後兩本內容解釋如下:
一、介紹後兩部書的主要內容:
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開明書店初版。主要情節是,高克明要把女兒淑英嫁給輕浮浪盪的陳公子,周伯濤要把女兒蕙嫁給品行惡劣的鄭某。盡管她們都對自己的婚事不滿,但生性懦弱的蕙逆來順受,對她充滿同情愛慕的覺新又不敢幫她擺脫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後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輕人,在覺民、琴等人的鼓舞幫助下,淑英終於逃到上海,重獲新生,迎來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絢麗的春天。這部小說表現了不合理的、丑惡的婚姻制度對婦女的摧殘以及對封建專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訴和批判。
激流三部曲第三部《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7月初版。作品《秋》的從封建家族後繼人的墮落上以及從封建觀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寫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後衰敗。主要情節是:經過一系列事變之後,克明和覺新雖然還想維持高家的門面,但它已經到了千瘡百孔、無法挽救的地步。克明的兒子不爭氣,克安、克定公開納妾宿娼,克定的女兒淑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殺。克明死後,克安、克定鬧著分家,最後將高公館賣掉,各家搬出另覓住處,高家徹底崩潰。《秋》是解剖封建社會教育弊病的一本書。巴金在揭示這種愚昧、專制的封建家庭教育戕害靈魂的同時,又深入地提示了這種反動教育在怎樣地一步步地傷害那個時代的少年的生命,梅的夭折就是對萬惡的封建制度殺害下一代的血淚控訴。
二、補充解釋:
1、補充解釋《家》的內容:
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於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家》中描寫了高氏三兄弟的戀愛故事,其中高覺慧與婢女鳴鳳構成了第一個悲劇事件;高覺新與錢梅芬及瑞珏構成了另兩個悲劇事件。她們的不幸都與高老太爺直接間接地相聯系著。作品在描寫青年一代愛情悲劇的同時,揭示了造成這種悲劇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過程:高覺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創辦雜志,對家中在道德禮法掩蓋下的種種腐敗現象十分厭惡,他的祖父高老太爺是家中的專制魔王,一手包辦兒孫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鳴鳳、瑞珏、覺新等人的悲劇,覺慧不滿大哥覺新的"作揖主義",積極支持二哥覺民抗婚。最後,當這個封建大家庭的象徵高老太爺死去時,覺慧毅然離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2、補充解釋《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藝術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籲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鮮明的一面旗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起著巨大的作用。
Ⅶ 我在起點小說網上發表了小說《白氏春秋》,現求封面,要求限120x150像素的小於20K的JPG圖片。
做好了~
看看可以么?
Ⅷ 初中歷史:夏,周,西周,春秋,戰國,秦,漢 的文化
http://blog.csdn.net/feijj2002_/archive/2006/04/20/670573.aspx
Ⅸ 求言情小說的封面圖片素材,現代古代都行,最好不要人物的,謝謝。
Ⅹ 《春秋》與《呂氏春秋》有什麼差別
《春秋》與《呂氏春秋》的差別如下:
1、作者及成書朝代不同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是春秋時期孔子修訂的一本記傳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呂氏春秋》是戰國後期呂不韋及其門客編寫的相當於網路全書一類的文集,幾乎先秦諸子的思想都有涉及,內容五花八門,而且編排的組織體系非常的嚴密。
2、宗旨不同
《春秋》的宗旨,不在記實事,只在寫個人心中對實事的評判。」徐復觀先生也說:「可以斷定孔子修《春秋》的動機、目的,不在今日所謂『史學』,而是發揮古代良史。以史的審判代替神的審判的庄嚴使命。
而《呂氏春秋》乃是呂不韋依託秦國之勢從文化思想上來和諸侯爭強的產物,是呂不韋為秦的統一天下而進行理論而進行理論准備。
3、歷史意義不同
《春秋》雖然不是歷史學著作,卻是可貴的史料著作,因而對於研究先秦歷史、尤其對於研究儒家學說以及孔子思想意義重大。
從史料學的角度利用《春秋》不僅符合《春秋》性質的本來,而且比將它視為「斷爛朝報」的歷史學著作更具價值。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網路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
《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雖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業上確實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