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一家六口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華為nova7手機翻蓋殼圖片 2025-08-15 17:07:33
鯽魚圖片素材免費 2025-08-15 17:07:31

一家六口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5-06 01:47:18

❶ 要寫一篇從教育部補助職校生這件事情的感想..聯想到什麼2000字左右 給點素材也可以

(共2篇)第一篇:我對國家助學金的感想

國家助學金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勵,我感謝祖國對我的關懷,我要把國家的關懷化為前進的動力,努力學習,同時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回報社會。

有人說「獲得了國家的資助,一要懷著感恩的心,回報社會;二要合理計劃,把錢花在值得的地方。」這句話很正確,尤其對於我這個天生就是貧困的人來說是特別會善用資源的,絕不會亂花一分錢。

我在網上看到了很多罵我們這些貧困生的文章,我看到了之後,我的心很痛,對於他們的批鬥我也難以平伸,現在新的國家助學金條例出台後他們就罵得更加轟轟烈烈了。我在沉思,我們也是人,有情感的人,有血有肉與他們沒有任何區別的人,可是在他們的眼中就是看我們不順眼?難道我們貧困有罪嗎?有誰想貧困呢?有誰有頭發想做光頭呢?難到我們這些貧困的人接受國家的幫助都不行嗎?我們不是罪人!你們不要抱著這種奇特的眼光來看我們,來對待我們行不行?

我不知到別的貧困學生的家庭情況,但是我相信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就我自己來講吧。我的家庭有六口人,我爸我媽,我爺爺奶奶,我,還有一個讀中專的弟弟。我的爸爸和媽媽是家庭收入主要得力者。我媽我爸不僅要撫養我和我弟弟,還要照顧我爺爺奶奶。我自己也20歲了,現在還要繼續學習。對於一個靠種養為生的家庭來講,養大我已經很不容易了。而現在,我的學費還沒有交齊,還差學校6000元,我尊敬的大哥大姐們你們想一下這個一家六口的家庭會好得怎樣呢?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些同學是裝出來去騙取國家助學金,但我認為這是少數的。正如我所說的有頭發誰想做光頭。而我真的很需要這個國家助學金,有了這助學金最起碼減輕我媽我爸的一半負擔,另外,我再也不會那麼頻繁的問同學借錢度日;再也不那麼頻繁的去做兼職而耽誤學業。我的精力也因此而集中在學習上,更有充裕的時間學好自己這門課。祖國謝謝您!我這個貧困學生也總算見到曙光了。

今後,我會更加的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做一個有用的人,來回報社會,服務國家。

第二篇:學會感恩 明確責任 肩負使命
主題: 學會感恩 明確責任 肩負使命——關於材料學院國家助學金發放的深入調查
調查目的:調查學生對國家助學金發放的看法
調查時間:11月29號
調查地點:材料學院學生公寓
調查對象:材料學院學生
調查方式:發放調查問卷,不記名回收
發放問卷:20份
回收問卷:20份
問卷有效率:100%
調查內容:
1 您對此次國家助學金的發放是否滿意?
A非常滿意 B滿意 C不滿意
2您是否發現過領取助學金的貧困生有奢侈消費的現象?
A經常 B偶爾 C未發現
3 您認為應該由誰決定助學金的發放具體對象?
A輔導員 B班幹部 C學生自己
4說出您對此次國家助學金發放的看法:
調查結果:

第一題 選A佔15% 選B佔70% 選C佔15%
第二題 選A佔10% 選B佔80% 選C佔10%
第三題 選A佔10% 選B佔5% 選C佔85%
第四題兩種代表看法,
甲同學:我們不是孤獨者,學校時刻在關注我們,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傳遞著愛心和關懷。我們應該懷揣感恩的心,勵志成長。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一位受助同學)
乙同學:助學金是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的,鑒別誰是貧困生,誰有條件獲得助學金,只要多走「群眾路線」,讓學生做主,並打破「終身制」,及時調整受助對象,促使助學金達到因人而助、因時而助,才可能趨於公平合理。
調查結論:

馬克思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樣在國家助學金評選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公平、公正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說國家助學金給我帶來什麼感想,我覺得——反思大於歡喜。想到許多貧困學生因家庭條件而被迫輟學,想到我有這樣的機會獲得國家的資助,我的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感激。是的,除了「感恩」,我想,沒有其它詞彙能詮釋我此時此刻內心的感受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應該選擇了這樣的道路。

最後讓我以那首熟悉的歌曲作為此次調查的結束語:「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❷ 郭晶晶曬一家六口合照:爺爺霍震霆罕見出鏡,孩子給父親送祝福,你怎麼看

6月20日,一向不張揚的郭晶晶在新浪微博發布一家六口的合影照片,甜美告白丈夫。

郭晶晶配圖圖片出文:孩子們眼裡最好是的爸爸,我眼中最好的你。意想不到一向不張揚的郭晶晶逐漸秀起了相愛,而且禁不住稱霍啟剛是自身心裡最好是的那人。

網民留言板留言:這一家中確實讓人羨慕嫉妒,與錢不相干,確實僅有溫暖與幸福快樂。

郭晶晶大約算作知名人士圈中最幸福的人吧,嫁給了霍啟剛以後享有著美好的生活。一家人都變成大夥兒艷羨的目標,祝願她們始終這般。

❸ 求一張圖片,經常在公交站台看見的公益廣告,上面有一家四口在那裡趴著托著下巴,爸爸媽媽女兒兒子。

請查收,是否正確?

❹ 有什麼好用素材又多的免費圖片網站

推薦20個優秀設計資源網站,希望能幫助各位在設計中獲得一些靈感和啟發。

1. 花瓣網

「花瓣網」幫你收集、發現網路上你喜歡的事物。用戶可以將網上看見的一切信息都保存下來,簡單上手,玩味無限。通過專屬於「花瓣網」的瀏覽器插件——「採集到花瓣」快速完成信息的收集。這些信息不但附帶原始的網頁鏈接,還會以圖片/視頻的形式美輪美奐地呈現在「畫板」里。

來源:網頁鏈接

❺ 求一張銀魂高清電腦壁紙~(萬事屋一家的一張照片)

這張是我自己調的,畢竟素材有限

❻ 家裡6口人,大平層多少平方最適合居住

家裡6口人,大平層多少平方最適合居住?房屋檔案

房屋類型:大平層(平墅)

房屋面積:320㎡

房屋格局:6房2廳5衛3陽台

居住成員:大人X3、小孩X3

設計風格:現代簡約+混搭風

設計公司:奇承威設計

設計師:楊允幀

主要建材:鐵件金屬、風化梧桐木、KD木皮板、海島型木地板、彩岩薄片、烤漆玻璃、灰鏡、100x100拋光石英磚、LUX硅酸鈣板、進口廚具、琉沙木化石材、熱壓皮革板

平面圖

品酒的陳列區,既是收藏也有隔斷功能

❼ 誰有一家三口的動漫人物圖片

http://t1..com/it/u=2502101169,3765915058&fm=0&gp=0.jpg

❽ 60平米兩室一廳裝修圖房子如何裝修好看圖片

日式風格深受年輕一族的追捧,小編手中有一個這種風格的裝修案例,房子來自成都元益花園小區,60平米,二居室,的裝修方式,一共花了10萬,我們看看實際的裝修效果,同時也給大家分享一些裝修注意事項。

這是一個一家六口、兩室一廳的住宅伴隨著上小學的大寶,和兩個雙胞胎弟弟的出生加上前來照顧孩子的老人原本舒適的夫妻二人空間不得不變得局促起來

客廳布局要合理。面積比較大的客廳,在布局的時候將要注意沙發、電視的距離,過遠會導致看的不清晰。大客廳的沙發就不要買小了,要不「壓不住」空曠的客廳。

沒有完整的客廳、廚房衛生間逼仄家裡有了小孩以後空間更是小的可憐小戶型只能註定沒春天了?如何最大化利用現有條件做出風格化的設計才是老房改造的最大難題

以上就是60平米日式風格二居室的全部效果圖,大家看完之後是不是有了新的靈感呢?本套案例的布局、設計都讓人眼前一亮,日式風格更是處處體現時尚、大氣。房子裝修預算在10萬左右的業主們,可以借鑒本套案例的設計,裝修出自己滿意的房子。

對於裝修風格有不明白的地方,點擊小編頭像在線客服專業解答。

❾ 關於寫《家》的作文素材

每個人都有家。我們大家生活在那裡,並從那裡獲取溫暖,我們家有六口人,我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妹妹,還有我。我們在一起幸福地生活,我們家有許多有趣的故事,特別是爸爸媽媽。

我爸爸工作認真。他是一名司機,他總是盡他最大的努力去搬運每一車的東西,盡力使他們舒服。有的時候,他工作太認真以致於忘了日期。

我媽媽是一位記性很不好的人。她總是做很多家務活,但有時卻因為她的粗心而做錯事。比如說,有一天,她用洗衣機洗衣服,最後卻發現自己忘了在洗衣機中放水。

現在讓我告訴你一件有趣的事:一天,爸爸想像平時一樣早起,但是由於他前天沒有設置鬧鍾,所以他起晚了,當他起床時,他匆匆忙忙地刷牙洗臉就去上班了,爸爸離開後,媽媽神秘地對我說:「他一會兒一定回來的。」「為什麼?」我十分驚訝。「因為今天是星期天,他的假日。」媽媽正說著的時候,不一會兒,爸爸就回來了,並且再次上床睡覺了——因為他太累了。

你瞧,多麼有趣的家庭!我希望你也有一個像我一樣的家庭.

❿ 《父母的心》全文並批註

雖然是復制的。。。但祝你早日解決問題
作者簡介
川端 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郁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 次)雜志。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志,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編輯本段原文
輪船從神戶港開往北海道,當駛出懶戶內海到了志摩海面時,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著華麗、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高貴夫人。有一個老女傭和一個侍女陪伴在她身邊。
離貴夫人不遠,有個四十歲左右的窮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帶著三個孩子,最大的七八歲。孩子們看上去個個聰明可愛,可是每個孩子的衣裳都污跡斑斑。
不知為什麼,高貴夫人總看著這父子們。後來,她在老女傭耳邊嘀咕了一陣,女傭就走到那個窮人身旁搭訕起來:
「孩子多。真快樂啊!」
哪裡的話,老實說,我還有一個吃奶的孩子。窮人孩子多了更苦。不怕您笑話,我們夫妻已沒法子養育這四個孩子了!但又捨不得拋棄他們。這不,現在就是為了孩子們,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館的大富翁,年過四十,可是沒有孩子。夫人讓我跟你商量,是否能從你的孩子當中領養一個做她家的後嗣?如果行,會給你們一筆錢作酬謝。」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還是和孩子的母親商量商量再決定。」
傍晚,輪船駛進相模灘時,那個男人和妻子帶著大兒子來到夫人的艙房。
「請您收下這小傢伙吧「
夫妻倆收下了錢,流著眼淚離開了夫人艙房。
第二天清晨,當船駛過房總半島,父親拉著五歲的二兒子出現在貴夫人的艙房。
「昨晚,我們仔細地考慮了好久,不管家裡多窮,我們也該留著大兒子繼承家業,把長子送人,不管怎麼說是不合適的。如果允許,我們想用二兒子換回大兒子!」
「完全可以「。 貴夫人愉快地回答。
這天傍晚,母親又領著三歲的女兒到了貴夫人艙內,很難為情地說:
「按理說我們不該再給您添麻煩了。我二兒子的長相、嗓音極像死去的婆婆。把他送給您,總覺得像是拋棄了婆婆似的,實在太對不起我丈夫了。再說,孩子五歲了,也開始記事了。他已經懂得是我們拋棄他的。這太可憐了。如果您允許,我想用女兒換回他.。」
貴夫人一聽是想用女孩換回男孩,稍有點不高興,看見母親難過的樣子,也只好同意了。
第三天上午,輪船快接近北海道的時候,夫妻倆又出現在貴夫人的卧艙里,什麼話還沒說就放聲大哭。
「你們怎麼了?」貴夫人問了好幾遍。
父親抽泣地說:「對不起。昨晚我們一夜沒合眼,女兒太小了,真捨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給別人,我們做父母的心太殘酷了。我們願意把錢還給您。請您把孩子還給我們。與其把孩子送給別人,還不如全家一起挨餓……」
貴夫人聽著流下同情的淚:
「都是我不好。我雖沒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羨慕你們。孩子應該還給你們,可這錢要請你們收下,是對你們父母心的酬謝。
編輯本段文章簡介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現代小說家川端康成寫的一篇小小說。
作者懷著淡淡的哀怨,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發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優越的條件,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素,動人肺腑的親子之愛正是日本傳統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淚下。
編輯本段文章賞析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寫的一篇小小說,它通過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小說字里行間既表現了濃濃的愛心,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充分展示了文學作品情感復雜多樣的藝術魅力。 一、濃濃親情 愛心無限 川端康成以他慣有的柔膩的纖細筆觸,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發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在這里,無論多麼優越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我們已經沒有能力扶養這四個孩子了。話雖然這么說,但是決不會把他們扔了」,聽,沒有豪言壯語,卻也擲地有聲,只因為有親情的力量、愛的力量! 當女傭提出「東家」想向窮人要一個孩子時,「到了他家的孩子,不僅能夠過好日子,而且可以繼承財主的家業。另外,我家太太還要贈送你們一百元,作為酬謝」,三個優厚的條件一清二楚,這對於「衣衫襤褸,那副寒酸相也引人注目」窮人來說,具有多麼大的誘惑力呀!但這位父親的表情「卻十分猶豫」,要與孩子的媽媽「商量之後才能決定」。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父親本該滿口答應,可他卻「猶豫」了,為什麼呢?理智告訴父親,答應女傭的要求,因為這樣既能使兒子有一個光明的前途,還可以解決家庭的實際困難,以免「爹媽兒女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可「對子女的一顆至親至誠的愛心」卻一再地反對這樣做。理智與感情之間斗爭的結果,最終還是舍不下這份親情。所以,窮人夫婦把七歲的大兒子給財主太太後,分手時,父母「眼含熱淚,難割難舍」,這時,濃濃的親情已經打動了窮人夫婦,他們其實已經開始後悔了。 「第二天早晨」,「那位父親領著5歲的二兒子的手,無精打采地走進那財主的太太的客艙」要求用二兒子把大兒子換回去,理由是長子是「我們家的接班人」。「無精打采」一詞內涵豐富,父親可能因為思念大兒子徹夜未眠,甚至與母親整晚討論怎樣換回大兒子,總之,一個「無精打采」把親子之愛寫得動人肺腑。緊接著,當天傍晚母親又要用三歲的小女兒來換二兒子,理由似乎很可笑,二兒子「從眉眼長相到說話的噪門,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樣」,如果把二兒子給了人,「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樣不好受」。這個理由其實是談的孝順父母的話題,是與上一代的親情不斷的一個側面體現。 「事情到這兒還沒完」,窮人夫婦的後悔之情達到頂點了,「他們一見財主夫人什麼也說不出來,竟然痛哭失聲」,先聲奪人,以哭感人,真是「未成曲調先有情」。財主的太太莫名其妙,兩口子邊哭邊訴衷腸,「把那麼個無知的孩子給人家,連我自己都覺得這當爹的冷酷無情。……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兒女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好」,語言平淡朴實、真誠感人,連財主夫人也深受感染,「不由得跟著悲傷起來,禁不住落淚」,「當爹媽的心我完全理解」,至此,親情戰勝了物質,戰勝了「理智」。 二、淡淡感傷 縷縷哀怨 川端康成父母早逝,他的作品大多是淡紫色的,透溢著隱隱的幽謐和淡淡的哀怨,《父母的心》同樣具有種風格特徵。 故事的結尾盡管寫「那一家六口終於又團聚了」,但仍使讀者為這一家六口擔心,他們能否度過這艱難的歲月呢?他們是不是真的會「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總覺得有一縷哀怨的情調,產生一種傷感的情緒。 綜上所述,川端康成無論是潑墨描寫濃濃的親情,還是輕點丹青流露淡淡的哀怨,總能扣動讀者的情弦,引起強烈的共鳴,展示其大手筆的魅力。
川端康成生於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輩為地方有名的富貴,家道中落後遷於東京,其父親習醫。2歲喪父 ,3歲喪母 ,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養;祖父將他帶回大阪府扶養,他唯一的姐姐則寄養在另一親戚處。由於身體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閉式的,幾乎沒有與外界的接觸,而這種過分的保護並沒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憂郁、扭曲的性格。上學後這種生活有所變化,但不幸又接踵而來,8歲時祖母去世,12歲時姐姐也去世了,16時歲祖父亦亡,最後被接到外公家扶養,孤兒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涼,也對他以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
父母、祖母、姐姐,祖父相續過世,這種對於死亡的體驗給他留下的恐懼的影響是一生的。孤獨的川端康成一邊拒絕現實中的熱量,一邊在文字的世界裡繪制著想像中熱量,那個時候他開始閱讀《源氏物語》,在他的一生中,這本書是另一個重大的影響,評價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語》。中學時,川端康成對於《源》還僅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體會到的感覺,他開始嘗試自己寫作。
16歲時,川端預感到祖父將不久於人世時,就決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記錄來。於是他寫起了《十六歲的日記》。這既是作者痛苦的現實的寫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現實內里的詩情,在這里也顯露了康成的創作才華的端倪。可以看出這種不幸的經歷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獨。他還在中學讀書時即傾慕《源氏物語》等日本古典小說和散文等,這對他後來的創作影響極大。上中學三年級的時候,就把過去所寫的詩文稿子,裝訂成冊,從這里可以看出少年的康成開始具有文人的意識,最初的寫作慾望已經萌發。
中學時代,他無數次投稿石沉大海,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創作天分,認真考慮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成為文學家。在1916年作為中學四年級生,在大皈《團欒》雜志上發表了習作小說《肩扛教師的靈柩》,他就經常給《文章世界》寫小品、掌小說。《文章世界》舉辦投票選舉「十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十一位。對於立志當作家的少年來說,這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紀念的一年。他在大學預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許多志向文學者,他們一起談論文學,議論文壇現狀和探討當時日本很流行的俄羅斯文學,使來自農村的他頓開茅塞,受益匪淺。這期間,他在學校的《校友會雜志》上,發表了習作《千代》,他以淡淡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同三個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戀愛故事。
1920年9月 ,他進入東京大學英文系,第二年轉入國文系。在大學期間,熱心文學事業,改革和更新文藝,復刊了第六次《新思潮》,在該雜志創刊號上發表了處女作《招魂節一景》,描寫馬戲團女演員的悲苦生活是比較成功的,受到文壇老前輩的稱贊。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文藝年鑒》上,標志著這位文學青年正式登上了文壇。
川端發表了《招魂節一景》以後,由於戀愛的失意,特別遭未婚妻伊藤初代解除婚約,他感到幸福的幻滅,經常懷著憂郁的心情到伊豆湯島,寫了未定稿的《湯島回憶》。此後他為了訴說和發泄自己心頭的積郁,又藉助自己手中的筆,為雜志寫出短篇小說《林金花的憂郁》和《參加葬禮的名人》。與此同時,他在愛與怨的交織下,以他的戀愛生活的體驗,寫了《非常》、《南方的火》、《處女作作祟》等一系列小說,有的是以其戀愛的事件為素材直接寫就,有的則加以虛構化。川端這一階段的創作,歸納起來,主要是描寫孤兒的生活,表現對已故親人的深切懷念與哀思,以及描寫自己的愛情波折,敘述自己失意的煩惱和哀怨。這些小說構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群的一個鮮明的特徵。這些作品所表現的感傷與悲哀的調子,以及難以排解的寂寞和憂郁的心緒,貫穿著他的整個創作生涯,成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調。川端本人也說:「這種孤兒的悲哀成為我的處女作的潛流」,「說不定還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潛流吧。」
1924年大學畢業後,川端康成踏上社會,就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他積極與橫光利一等人發起新感覺派文學運動,並發表了著名論文《新進作家的新傾向解說》,和創作了《感情的裝飾》、《春天的景色》、《淺草紅團》等少數幾篇具有某些新感覺派特色的作品,並無多大的建樹,他甚至被稱為「新感覺派集團中的異端分子」。後來他公開表明他不願意成為他們的同路人,決心走自己獨特的文學道路,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
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兒的氣質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憂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機會,偶遇巡迴藝人一行,與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對待,並說他是個好人,他便對她油然產生了純潔的友情;同樣地,受人歧視和凌辱的舞女遇到這樣友善的中學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瀾。他們彼此建立了真摯的、誠實的友情,還彼此流露了淡淡的愛。川端將這段經歷化為藝術,便是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小說《伊豆的舞女》了。
1926年,除了發表了《伊豆舞娘》,川端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劇本《瘋狂的一頁》也被拍成電影,獲得贊譽的川端康成並沒有停留不前,其寫作風格從新感覺到新心理主義,又到意識流,1931年的《針、玻璃和霧》可以說是其中一個的代表,接下來,川端康成的作品中開始出現佛教空、無的思想。
1934年,川端康成開始寫《雪國》連載,3年後出了單行本,並獲得第三屆文藝懇話會獎。
1936年,川端康成因為對於戰爭的反抗而宣布停筆不寫文藝時評類文章,並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廣泛參加相關活動。
1940年,川端康成參與成立日本文學會。
1941年受關東軍邀請訪問中國滿洲等地,訪問結束後他自費留在中國,並將妻子一同接到中國,兩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回到日本。第二年,川端康成編輯了《滿洲各民族創作選集》。
1944年以《故園》等文章獲戰前日本最後一屆菊池寬獎。
1947年,歷經13年《雪國》定稿。
1949年,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說《千隻鶴》開始連載,1952年,這部小說被改編成歌舞伎。
1961年,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寫作《古都》,同年獲得文學勛章。
1968年10月17日,憑借《雪國》、《千隻鶴》及《古都》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日本人,也是繼泰戈爾、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二位後第三個獲此獎項的東方人。當他在瑞典科學院領獎時朗誦了論文《美麗日本之下的我》(美しい日本の私),在這篇論文中川端康成引用了幾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詩詞,來抒發自己對於日本,日本這個民族的審美體驗。
1970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川端很受刺激,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
1972年4月16日,三島自殺之後17個月,川端康成也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兩人相繼自殺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但他早在1962年就說過:「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