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國時期有什麼繪畫成就
中國繪畫藝術在漢代武帝、明帝時期,因帝王的提倡而盛極一時,皇宮收藏繪畫作品極其豐富。但是,到了東漢末年,董卓之亂,獻帝西遷,士兵們大量使用繪有圖畫的縑帛作行囊帳幕。 西遷途中,除使用外,還餘七十多車備用,但因遇到大雨沖毀路基,車馬行人舉步維艱,於是,便將所余盡皆遺棄。這是中國繪畫史上前所未有的災難。對於剛剛興起的中國繪畫藝術,無疑是個嚴重的打擊。之後,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一些士族、王室貴族因苦於戰亂而借繪畫排遣消極情緒。與此同時,佛教進入中國,並迅速蔓延。因佛教思想與當時中國社會思潮吻合,於是形成了魏晉南北朝隋唐佛教題材的繪畫盛行的時代。
在三國之前,繪畫主要是「設色之工」所從事的職業,屬於「百工之苑」,還沒有進入藝術殿堂,因而也沒有產生較為完整的繪畫理論及較為成功的繪畫作品。無論是「鑄鼎像物」而「使民知神奸」(《左傳》語)也好,或者是認為壁畫是「明鏡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細今」(《孔子家語》語)也好,都充分強調了繪畫的社會功能,而沒有對其藝術性給予足夠重視。到了三國時代(及之後的兩晉南北朝),這種鑒戒規勸被殘酷的社會現實擊得粉碎,人們渴望安定、幸福、祥和的生活,於是,繪畫中更多地加入了現實題材的內容,因此,繪畫由說教發展到反映現實生活,向藝術化邁進了一大步。如嘉峪關出土的約在公元240——280年的魏晉墓室中,發現了鑲嵌了六百多塊描繪人物活動場面的磚畫,其中人物千姿百態,神情各異。酒泉丁家閘出土的此期墓室中,還畫上了一隻神情驚異的貓在偷看一個裸體的女子在掃場院。江蘇南京等地發掘的墓壁上,無功無祿、不禮不 法、非聖非賢、道遙自在的「竹林七賢」占據了原來被神仙靈異、忠臣義士所佔據的地下殿堂。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即魏晉時期的繪畫與思想解放相一致,都在追求人性解放、個性自由,追求自我的社會價值與審美實質。
但是,盡管如此,相對於同期的政治、軍事、文學人物來說,三國時期專門從事繪畫的畫家並不多,而且,有不少繪畫仍是兩漢繪畫說教的繼續,如曹植的《畫贊序》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相傳三國時期的繪畫主要有:
魏《賈逵像》:賈逵,字梁道,曾為豫州刺史,因功而賜爵關內侯。賈逵死後,豫州吏民極為懷念他,便為之刻石像、立祠堂。
魏《倉慈畫像》:倉慈,字孝仁,曾為敦煌太守,因政績卓著,死後百姓悲哀,圖畫其形貌以示紀念。
蜀《譙周圖》:益州刺史董榮畫譙周像於州學,並讓從事李通頌之。譙周事見本書文學部分。
吳《邵疇畫像》:邵疇為會稽太守,郭誕功曹,郭誕因罪被殺,邵疇亦為郭誕而自殺。吳主孫皓極為贊譽邵疇的節義行為,便詔令郡國畫其形貌於廟堂,以訓誡世人。
吳《黃蓋畫像》:黃蓋為孫權大將,赤壁之戰,建議孫權用火攻曹營,結果大破曹軍。黃蓋死後,百姓思念他,便繪其像於祠中,四時祭祀。
吳《張溫中妹畫像》:張溫事見本書文學部分。張溫姊妹三人都有節行。張溫二妹已許嫁丁氏,馬上就要結婚了,突然為節義飲葯而死,鄉人贊其貞節,而圖畫其像。
以上皆為人物繪畫,其作畫目的十分清楚,是為了禮儀教化。三國時代的畫家亦很少,下面據現有史料分而敘之.
魏國畫家大多為從政之餘而作畫。
曹髦
曹髦,字彥士,,曹丕孫(254——260年在位)。最初被封為高貴鄉公,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其為帝。因不甘心為司馬氏所欺,率兵數百攻司馬昭,被殺。
曹髦善畫人物史實,有《祖二疏圖》、《盜跖圖》、《黃河流勢圖》、《新豐雞犬圖》、《放陵子黔婁夫妻圖》等傳世。
楊修
楊修,事見本書文學部分。他不僅文思泉湧,繪畫亦兼而善之。曾為曹操畫扇子,誤點成蠅。相傳有《西京圖》、《嚴均平像》、《吳季札像》等。
徐邈
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官拜司空。魏明帝游洛水,見自獺,非常喜歡,但無法得到它們。徐邈說:「獺嗜(魚責)魚,乃不避死」。於是便畫了許多(魚責)魚懸掛於水邊。不久,一大群白獺競相奔來。明帝一時間得到很多白獺,便贊賞道:「卿畫何其神也?」 徐邈說:「臣未嘗執筆,人所作者,自可庶幾。」
桓范
桓范,字元則,沛國人。文學家,曾撰《皇覽》,曹爽輔政,為之出謀劃策,時號「智囊」。史載以善丹青著稱。
蜀國畫家亦沒有以畫為業者,史傳有畫問世亦皆偶而為之。
諸葛亮
諸葛亮,事見本書人物及文學部分。相傳他善於繪畫。在為南夷作畫時,先畫天地日月、君臣城府,次畫神龍及牛馬駝羊,又畫了部主吏乘馬蟠蓋,遠行安恤 。而且畫了南夷人牽牛負酒,手拿金銀財寶來找蜀吏,蜀吏把這些東西又賜給南夷人。南夷人非常敬重他們。這幅畫未留下名字,顯然系安撫邊疆少數民族, 對於各民族共同發展有積極作用。
張飛
張飛,劉備猛將,傳說他喜歡畫美人圖。而且善於草書。
諸葛瞻
諸葛瞻,字思遠,諸葛亮之子,史傳他也工於繪畫。
李意其
李意其,劉備謀士。相傳劉備欲伐吳,問訊李意其該如何定計,意其要過紙筆,畫上兵器、馬匹、武器等幾十頁,然後取火燒之,後又畫一個人,挖土埋之。
相對於魏、蜀二國,吳國繪畫稍有成就,雖然從事繪畫者只有吳王趙夫人及曹不興二人,但卻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
吳王趙夫人
吳王趙夫人,吳丞相趙遠之妹,善於書法繪畫,成就頗高。相傳,孫權曾經哀嘆魏蜀未平,很想使人畫出各國山川地形圖,趙夫人便將自己所畫的江湖九州山嶽地形圖交給了孫權,而且還在方帛上綉上五嶽列國地形圖。趙夫人的繪畫實開後世山水畫之首,在當時影響也很大,彼人們譽為「針絕」。
曹不興
曹不興,亦名弗興,吳興人,善於繪畫。傳說他為孫權畫屏風時,誤落筆墨,他便順手繪之成蠅。孫權以為是蠅子飛到了畫上,便舉手彈之。可以想像,曹不興善於寫生的藝術,已達到了極為純熟的程度。孫權赤烏元年(228年)冬十月,孫權游青溪,看到一條赤龍由天而降,凌波而行。因此,便讓曹不興繪其形狀。因繪得成功而得到孫權的贊賞,到宋文帝時,還常用這條赤龍求雨。當時大臣謝赫在秘閣中見到了曹不興所畫的龍頭,還自認為是真龍降臨。可見其畫作之妙。曹不興最擅長的是人物畫,他曾把五十尺絹連在一起,畫一人像,心明手快,運筆而成。人物頭、臉、手、足、胸腹、肩背,無一毫失誤。曹不興是文獻記載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畫家。佛教在東漢時候傳入中國,但主要在中原地區,到三國時,由僧人支謙和康僧會先後傳人江南。相傳康僧會遠游至吳,孫權為之建造建初寺,並令之設像行道。曹不興看到西方佛像,便據以繪之,由此,佛像便盛傳天下。這是中國佛像繪畫最早的作品,曹不興也成為我國最早的佛像畫家。
三國時期的繪畫,因政治動盪、社會混亂而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就。繪畫內容在此時亦是由禮教宣傳過渡到宗教宣傳的時期。畫家也由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轉移到長江流域。曹不興之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畫家漸漸多了起來。
❷ 三國演義小報
在我國文學史上,也許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夠像《三國演義》那樣長時期地吸引如此眾多的讀者,幾百年來,她差不多被我們整個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傳,閱讀、可以說《三國演義》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們民族生活的每個角落。《名家彩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由戴郭邦、陳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筆繪就292幅國畫。各位畫家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或工筆、如穿針引線,一絲不苟,或寫意,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國時期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從多的人物形象,達到了《三國演義》繪畫創作的頂峰,同時也展示了國畫這一中華未瑰寶的獨特風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園結義、鳳儀亭、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千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精彩紛呈。
《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逢紀因譖曰:「豐在獄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不知所雲諸葛亮這一生,誠懇忘我的工作,就是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情動難已,連自己說些什麼話都不清楚。出自:諸葛亮《前出師表》: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乘虛而入田豐的這一提議,已經超出了袁紹的所能理解范圍之內,因而不能採用,若袁紹能聽取此計,那北方的天下也就可能不姓曹了。出自:《三國志· 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仰人鼻息公孫瓚的大兵壓境,倒是讓袁紹白白地撿了「入主冀州」這個大便宜。韓馥的行為實為不智,大大的地盤拱手讓於人,從讓人仰鼻息百而轉變為仰他人鼻息。出自:《三國志· 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諫馥曰:「冀州雖鄙,帶甲百萬,谷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乃欲以州與之?」伯仲之間將班固提到了傅說的高度,不知傅說他老人家是否能答應。出自: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作姦犯科在法律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不管你地位如何,每個人行為如何,都因有有關機構來執行。諸葛亮提醒人們,有罪無罪,有法律說了算。出自: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偃旗息鼓有勇無謀,是謂匹夫;有謀無勇,是謂文士;有勇有謀,方為大丈夫。出自:《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引《雲別傳》: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手不釋卷經詩書文籍熏陶的曹丕,雖在統一大業上沒有什麼建樹,可文修養卻是非其他君主擴一般文士所能匹敵的。出自:曹丕《典論》,其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望梅止渴《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此事發生在一個夏天,曹操率領軍隊去討伐張綉,當時,那個天氣叫熱,吐口唾沫出去,立時就給蒸發掉了,何況是還要在曲折的山道上行軍,幾個體弱的,一時抗不住,都倒在了路邊,戰士們一片哀聲載道,大有兵變之勢。曹操想,這可不行啊,捅出了漏子,大家都要玩完。於是,手搭涼棚,便在向前望了一會後,說道:「哇噻,好大的一片梅林,從我那如望遠鏡般的眼睛中可以看見,那梅子又大又好吃,酸中帶甜,甜中透著酸,一定解渴。」士兵們一聽,嘴裡的哈喇子流了一地,換了一個人似的,精神煥發,大步流星地快速向前,從而來到了水源之地,大大地痛快地喝了一回。
❸ 三國演義
封面國畫的名字叫「三英戰呂布」
推理過程:那個騎著黑馬的一定是張飛,另一個雖然看不清他的臉,但能看見他的武器——方天畫戟,那一定是呂布。後面還有兩個人,也看不清臉,能看見他們的武器,一個是青龍掩月刀,一個是雙股劍,很顯然一個是關羽,一個是劉備。劉、關、張和呂布交戰的戰爭只有三英戰呂布。
❹ 求一個以三國為背景的漫畫,哪國畫的忘了,是寫三國的,裡面有桃源結義時劉備席子下有龍一事,還有關羽人
劉備是殺豬賣肉的。
話說正值某年某月某天的北方的某一個集日,街市上自然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描述詞句啦,諸如「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宛如一鍋正在煮開的燒粥樣啦。。。。。。大家都在忙自己的生意。忽聞某人高呼一聲:打架啦。。。。。。只見打架者周圍倏忽間散開了幾丈開外的一個大圓圈圈。打架者正是「劉關張」中的關張。此刻讀者會問:為啥人們竟忙於躲避而沒人上前勸架呢,難不是本地風俗崇尚鬥狠打架?非也。只因打架雙方斗得太厲害了。只見關公雙手掄開的是一劈兩半之一半的小推車的「推把」,而對方的劉備也不示弱,手內擎的是賣豬肉的「搭杠」,只見雙方你來我往地正打得不可開交,突然,從人叢後邊擠進來了小干癟兒劉備。只見他口內嘟囔著:「打架是美事嗎?咋沒人上前勸一勸?」旁人忙勸阻道:「你這身板兒還是靠邊站的好,恐怕你還沒上到跟前就把你呼喇到爪哇國去啦。」劉備彷彿沒有聽到這些話,只見他背超兩手、慢悠悠地走上前,伸開雙臂,一手攥一個,就把兩人給分開了;就見力大無比的兩個人干抓撓兒就是誰也掙脫不開劉備的那隻手。自然「架」是勸開了,自恃力大絕倫的二人在劉備這里也是甘拜了下風,結果自然是成了傳說中的結義兄弟了,當然,是在某一個桃園內結的「義」啦!
結義以後,起初的關系也不是很鐵、瓷實。源於哥兒三經常在一起喝酒。只是做東的時候關張居多。這就引起了關張哥兒倆的強烈不滿,哥倆暗地裡商量要「暗害」老大劉備。據說這倆人找了個特殊的地方,就是老大劉備經常坐的那個位置正好有口井,井上用席子掩蓋好,等劉備一旦坐上去,席子擱不住一人的重量,就把老大漏井裡去了。。。。。。
哥兒倆設計好陰謀後,一如往日的招呼大哥劉備來喝酒。只見劉備來了之後,徑直趨向屬於自己的座位,坐了下來———也就是有井的那個位置。但令哥兒倆不解的是劉備坐在井筒鋪席的座位上仍是安然無恙;據說哥倆在席間趁劉備不注意時偷偷揭開席縫隙查看了一下,這一看非同小可,你猜如何?只見在劉備坐著的席子底下、從井裡邊正伸出一雙「龍爪」拖著劉備的座位,大哥有龍襄助,非一般人也。。。。。。
自此,關張才死心塌地地承認了劉備的大哥地位,也才有了後來的招兵舉義,成就了一番不朽的偉業。
❺ 63版本三國演義連環畫繪畫風格
1957年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因為在當時解放不久的歷史背景下,《三國演義》的創作集中了如程十發、劉旦宅、劉錫永、趙三島、陳光鎰、徐正平三十多位畫家,都是上海灘名字響當當的國畫大師和連環畫高手,中國畫大師賀天健先生書寫了每一冊的書名,每一冊連環畫上一方鮮紅的形態各異的印章,皆出自篆刻家都如冰先生之手等等,這些因素讓包括了6941幅圖共60冊的1957年版《三國演義》連環畫成為無法逾越的豐碑之作。
但是,1963年的二版,改編過後的《三國演義》里所有的唯心的東西都被剔除,以諸葛亮而言就更突出一個忠臣鞠躬盡瘁的品質,原本以諸葛亮發明的沒有發動機的「木牛流馬」為封面的《五丈原》這一冊,封面便改為了諸葛亮與眾人的群像,以強調諸葛亮的智慧,而減弱諸葛亮「智多,而近於妖也」的方面。二版之後,1957初版從此銷聲匿跡。之後又有過兩次修訂、五個版本,目前,1957年版存世絕少,一套齊全完備的藏本,已然成為「稀世珍品」。
❻ 三國演義的畫者是誰
《三國演義人物畫傳》,讀來雅俗皆宜,清新可喜。葉雄是連環畫家,也是國畫裏手,文字也不錯,這就使這本《三國演義人物畫傳》融合了藝術生活的方方面面,很使忙碌而少讀古典文學的現代人得到了一本很好的畫書。
❼ 關於諸葛瑾的所有圖像
你好,
經典三國演義 版本
❽ 請教懂國畫的,陳全勝老師的《三國》插圖和周峰老師的《水滸》插圖是屬於同一種畫風嗎請問這是什麼畫風
是的,這兩幅畫大體上可以說是同種畫風,它們都是防皮影畫法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風格,是人物畫的一種抽象畫法,但是如果要細致劃分出來,那麼還是會有點差別的,很明顯,你從兩幅畫中的人物腳部以及他們所用的兵器裡面可以看出,線條走勢基本相同,人物造型誇張而不過假,從這一點來看,它們很相似,因此按大體上來分是同種畫風,但要細分,你可以看看兩幅畫中人物的身體,兩幅都是合乎比例,,但是一副是構法和造型不誇張,而另一幅則恰恰相反。畫風是因人而議,作為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而人將自己的風格寄在畫上就成了畫風,但是無論怎麼講,它們的風格大體都一樣,也就那麼幾種,不過細看就各有千秋,都不一樣,就像人的性格,是無法模仿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❾ 中國優秀傳統的素材有哪些
請輸入你的答案...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 傳統文化之京劇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1]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諸子百家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 傳統文化之剪紙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仁、義、禮、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莊子;道德,無為、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小說家 兵家 醫家 藝術 ★琴★:笙、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 傳統文化之皮影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 ★書★: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畫★: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傳統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歌、賦、《詩經》 、《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四大名著。 ★傳統節日★: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祭祖)、端午節(粽子、賽龍舟 傳統文化之服裝、屈原)、中秋節、重陽節(敬老)、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正旦、元旦、元日)為代表。 ★中國戲劇★:崑曲、湘劇、粵劇、徽劇、漢劇、京劇、皮影戲、越劇、川劇、黃梅戲;崑曲臉譜、湘劇臉譜、川劇臉譜、京戲臉譜。 ★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傳統中醫★:中醫、中葯、《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 ★宗教哲學★: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民間 ★民間工藝★: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麵塑、 傳統文化之服裝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中華武術★: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內家外家,太極八卦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 ★民風民俗★: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舞獅。 ★衣冠服飾★:漢服、深衣、襦裙、唐裝(盤領袍)、唐巾(襆頭)、直裰(道袍)、舄、雲端履、千層底、綉花鞋、老虎頭鞋、維服、俄服、哈服、京服、朝鮮服、藏服、苗服、銀飾(苗族)、旗袍(滿族)、蒙古袍、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絲綢。 其他 ★四大雅戲★: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斗蛐蛐、鯉魚; ★動物植物★: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隨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壺、蠟 傳統文化之服裝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台、紅燈籠(宮燈、紗燈)、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芭蕉扇、桃花扇、裹腳布。 ★飲食廚藝★: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 ★傳說神話★: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後羿射日、嫦娥飛天、誇父逐日···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孟婆、奈何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