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教:用PS做書籍封面要列印的,做素材的圖片解析度需要多大才可以,怎樣查看圖片解析度。
一般情況下做書籍封面的話A4大小紙張300ppi解析度就已經足夠了,素材的圖片只要求大,只要不太小模糊不清就行。選中所需調整素材所在圖層,Ctrl+T選擇素材圖層可以調整素材大小。
做圖片做設計的時候解析度越高越好,因為列印的時候可以調整,大解析度的可以調低,但是低分辨的就不好調高了,考慮到電腦配置以及書的封面是多大尺寸的佔用內存多少,300ppi已經足夠,一般情況下72ppi就已經可以了。
(1)物理書本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解析度跟像素是不同的兩個單位,圖像有容量、像素、尺寸、解析度四個參數:
1、容量:是指圖像文件的存貯空間,也就是文件的大小,一般以Kb和Mb來表示。
2、像素:是指寬高像素點的乘積或者乘積式來表示:如3000×4000,或者是1200萬。
3、解析度:是指單位長度中像素點的總數,它代表像素的密度,一般以:像素/英寸、或者像素/厘米表示。
4、尺寸:是指圖像列印後的物理尺寸。
② 美國物理教材中的插圖賞析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把畫片帶進教室,就是啞子也會說話了」,足見圖片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圖片有著豐富多變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它與一般的示意圖和簡化圖相比,更加直觀、形象、生動,表現事物的物理特徵更加突出、鮮明。本文對美國的權威研究性教材《科學探索者》中的插圖進行簡單的文化分類,與諸位同仁分享。
《科學探索者》物理部分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素材,關注社會熱點和科技進展,使用了大量的彩色實物圖片,不少插圖採用了生活中學生喜聞樂見的照片、漫畫、卡通等。《科學探索者》物理部分共4冊,插圖約有900幅,與我國《物理》教材中的插圖相比,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也相當豐富。其中的圖表、照片和地圖等插圖形象地體現了某些過程或者編者的意圖。插圖的說明包括圖中的重要概念,圖注指出了圖中的關鍵,而圖例則說明了圖中各種符號的含義。教材行文適合學生的閱讀能力,避免學究氣、成人化,提高了可讀性,內容生動活潑、圖文並茂,能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志趣。學生樂於花一些時間仔細看插圖和附帶的文字信息,通過賞析一幅插圖可以使學生從這些視覺元素中學到知識,進而理解物理規律。
一、生活化
物理規律具有生活化的特點,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教學中讓學生在比較多的感性知識的基礎上知道物理規律的來源、根據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多方面應用,使知識顯得有血有肉,而不是乾巴巴的條文和枯燥乏味的習題。美國教材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它在呈現方式上不追求敘述上的嚴格,淡化定量研究,強調「科學與生活」的關系,強調物理與實際生活、自然現象與社會的廣泛聯系,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地獲取知識都有很大的幫助。教材中的插圖大多來源於生活事例。如在講到「運動狀態改變及加速度」時,就用了如圖1所示的有美國國球之稱的壘球運動照片來說明,在教材其他多處地方也用到了各類學生喜愛的運動照片來說明物理規律,讓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如在講「摩擦力」時,用了如圖2所示的實際生活中馬拉雪橇的照片,讓學生在理解摩擦力的同時,也欣賞到了美國的雪景。另外教材大量的插圖中,儀器和場景的選取也體現了生活化,實驗插圖中有儀器圖、實驗裝置圖、操作過程示意圖等,他們都是實物照片,有的是前視剖面圖,有的是斜、俯視實物圖,有的儀器外殼居然是透明的,形象、直觀、一目瞭然。如在講「電與磁的關系」時,教材選用了如圖3所示的插圖,儀器是常見的電池、磁鐵、鐵釘和課本等,並沒有固定的鐵架台。在講「摩擦起電」時,選取了如圖4所示的插圖,用錫鉑、水杯、鉛筆、家用盤子和手巾做簡易驗電器來檢驗電荷的存在,該實驗取材簡單、操作方便,學生能就地取材進行實驗。
二、人文化
物理學既是一門嚴謹的自然科學,同時也富含優秀的人文主義精神和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可以讓學生在學到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的熏陶。所以《科學探索者》中的插圖強調物理與人類文化的廣泛聯系,注重「科學與人文」,體現人文主義。教材插圖注重自然物理和人文物理的結合,突出了人文物理的內容,反映在圖幅數量上人文物理的圖片所佔比重很大,集中反映了當代人類面臨的資源、人口、環境、人與人等社會問題。同時教材注重科學與人類社會交往的過程,關心人與人的團結協作(如黑人大量出現在插圖中,很多實驗都涉及多人操作),關心弱勢群體(如殘疾人大量出現在插圖中),關心民族融合(如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出現在播圖中),關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如人與動物相處的照片也大量出現在插圖中)。這些都有助於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作風、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態度,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堅忍不拔的精神,敢於向困難挑戰並戰勝困難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中善於並敢於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成為「健康」的社會人。如在講到「波的形成」時,用了如圖5所示的數人同舞中國龍的照片。在講到「運動快慢的描述」時,用到了如圖6所示的白人學生、黑人學生、殘疾人學生合作測速度的插圖。在講到「做功功率」時,用了如圖7所示的學生集體清掃垃圾的場面,在給學生講解做功及功率的同時,又喚起學生自覺保護自然、積極關注生態、重視環境保護的強烈的責任心。在講到「質量密度」時,教材用了如圖8所示的人抱著狗親密稱重的照片。看到這樣的圖片又怎會不讓學生感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呢。
三、趣味化
興趣是的老師,在整個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學是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啟蒙,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具有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教學手段的趣味性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時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活躍課堂氣氛,使其在連續的興趣中保持比較長久的注意力,對提高課堂效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趣味活動已成為學生愛學、樂學、會學物理的「葯引子」。
《科學探索者》的插圖幽默、詳細,文字生動,符合青少年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更顯示出該教材科學可行、生動有趣的特點,使其成為一本學生愛不釋手的通俗科學讀物。教材中增加了許多學生實驗並配有插圖,插圖實驗的趣味性突出並加強了實驗觀察與操作中的趣味性,實驗精心設計並且游戲化(如小魔術、趣味小游戲、小製作等)。插圖描述語言也極具趣味性(整個教材內容的描述語言風趣生動),能夠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該教材的插圖中還創作和引用了卡通畫等,這種表達方式與學生心理特點非常吻合。另外,教材插圖刊登了一些物理學的趣聞,使得學生在第一感官上就對物理產生高度興趣。如該教材在講到「電磁波」時,引入了如圖9所示的漫畫,並配有「盡管你不能感覺到他們,但你一直處在電磁波的『沐浴』中」的圖注說明。在講到「牛頓第三定律」時,為了說明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關系,教材用了如圖10所示的插圖,幾只小狗在草地上玩耍布帶的有趣場景。在講到「光的折射」時為了說明「眼不見實」,引入了如圖11所示的計算機處理的數字圖片,用拉鏈將人的嘴閉合。在講到「電池電壓」時,用了如圖12所示的實驗插圖,讓學生有用蘋果去啟動計算器,並告之可用其他水果一試,這樣學生理所當然地就有很高的學習探索熱情。
總之,插圖不僅能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物理學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物理、喜歡物理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審美意識,進而能陶冶學生的情操。
我國中學物理教材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教材多樣化的格局已經形成,教材改革中的問題有待在實踐中解決。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高中物理教材的改革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相信,下一輪物理教材的改革必將給新世紀的高中物理教學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