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遊記鬧蟠桃會好詞佳句
1.西遊記之大鬧蟠桃園好句
1、好詞:
火眼金睛,耀武揚威,天羅地網,水泄不通,筋疲力竭,天昏地暗,
花言巧語,回心轉意,咬牙切齒,啞口無言,星月皎潔,胡言亂語
2、好句好段:
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山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這段描寫出取經路上的險惡,以及唐僧的膽怯、悟空的神勇,如此對比,更襯托出悟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做一個老公公,還真是: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這段細致地描寫了妖怪的變化多端,用詞形象生動。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這段寫悟空遭到師父誤解被趕走,仍一步三回頭地記掛師父,讓人看到了悟空深情的一面,真是無情未必真豪傑。
2.西遊記第五回好詞好句好段
西遊記第五回是亂蟠桃會,大鬧閻王殿是第三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原文節選:
悟空執著如意棒,徑登森羅殿上,正中間南面坐下。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來查。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裡,捧出五六簿文書並十類簿子,逐一查看。皞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甗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悟空道:逗我也不記壽數幾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罷,取筆過來!地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掭濃墨。悟空拿過簿子,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勾之。捽下簿子道:逗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地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雲宮,同拜地藏王菩薩,商量啟表,奏聞上天,不在話下。
3.現代西遊記《偷吃蟠桃》中好詞好句好段
1、好詞:
火眼金睛,耀武揚威,天羅地網,水泄不通,筋疲力竭,天昏地暗,
花言巧語,回心轉意,咬牙切齒,啞口無言,星月皎潔,胡言亂語
2、好句好段:
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山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這段描寫出取經路上的險惡,以及唐僧的膽怯、悟空的神勇,如此對比,更襯托出悟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做一個老公公,還真是: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這段細致地描寫了妖怪的變化多端,用詞形象生動。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這段寫悟空遭到師父誤解被趕走,仍一步三回頭地記掛師父,讓人看到了悟空深情的一面,真是無情未必真豪傑。
3、感受:
《西遊記》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令我驚嘆;唐僧師徒四人的堅定執著、不畏艱險的精神,更讓我感動。由此我聯想到,我們的學習不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嗎?而學習道路上也會布滿荊棘坎坷。但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我們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就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4.西遊記第六回好詞好句
《西遊記》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好詞百:清奇、繼而、簇簇、堪羨、天羅地網、密密層層、扶持、綁縛
好句:
1.那猴王即掣金箍棒,整度黃金甲,登步雲履,按一按紫金冠,騰出營門,急睜眼觀看,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氣。
2.儀容清秀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知。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道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斧劈桃專山曾救母,彈打棵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
3.渾鐵棍乃千錘打,六丁六甲運神功;如意棒是天河定,鎮海神珍法力洪。
4.心高不認天家眷,屬性傲歸神住灌江。
5.西遊記中三借芭蕉扇的好詞好句
唐僧師徒四人,西行遇到火焰山。
又聽說,要想過山,只有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扇滅火後才能通過。悟空把師父安排好,前往芭蕉洞找鐵扇公主。
鐵扇公主因上 次紅孩兒想吃唐僧肉與悟空結下了冤讎,不肯借。悟空初次借扇,被鐵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無蹤無影。
靈吉菩薩得知實情,給他一粒「定風丹」再去借扇。悟空二次 來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風丹,一動不動。
公主急忙回洞,閉門不出。悟空變作一隻小蟲,乘公主喝茶之際進入鐵扇公主腹中。
公主腹疼難忍,答應借 扇,但給的是一把假扇。第三次,悟空變成牛魔王模樣,騙得真扇。
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後急忙追趕,悟空與牛魔王大戰。八戒、沙僧上前助戰,最後把牛魔王打得 現出原形。
悟空用芭蕉扇扇滅山火,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取經。 haoju。
6.西遊記之芭蕉扇好詞好句
西遊記之芭蕉扇好詞好句
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風塵僕僕朝西行去。走著走著,漸漸覺得熱氣襲人,難以忍受。此進正值秋天,大家感到很奇怪。一打聽才知道前方有座火焰山,方圓八百里寸草不生。又從賣糕少年嘴裡聽說,要想過山,只有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扇滅火後才能通過。司空把師父安排好,前往芭蕉洞找鐵扇公主。鐵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紅孩兒之母。因上次紅孩兒想吃唐僧肉與司空結下了冤讎,鐵扇公主哪裡肯借。悟空初次借扇,被鐵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無蹤無影。靈吉菩薩得知實情,給他一粒「定風丹」再去借扇。悟空二次來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風丹,一動不動。公主急忙回洞,閉門不出。悟空變作一隻小蟲,乘公主喝茶之際進入鐵扇公主腹中。公主腹疼難忍,答應借扇,但給的是一把假扇。第三次,悟空變成牛魔王模樣,騙得真扇。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後急忙追趕,悟空與牛魔王大戰。八戒、沙僧上前助戰,最後把牛魔王打得現出原形。悟空用芭蕉扇扇滅山火,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取經。
他神通廣大,本領高強,機制聰明,,勇敢頑強,不畏強暴,敢於向一切艱難困苦挑戰。在取經的道路上,歷經了千難萬險,終於和八戒、沙僧一起保著師傅唐僧到西天取到了真經。
唐僧師徒有一天來到了火焰山,山上烈火熊熊,難以通過。唯一的方法就是借來牛魔王媳婦鐵扇公主處的一芭蕉扇,將大火扇滅方能通過。
7.《西遊記》好詞好句好段
1、好詞: 火眼金睛,耀武揚威,天羅地網,水泄不通,筋疲力竭,天昏地暗, 花言巧語,回心轉意,咬牙切齒,啞口無言,星月皎潔,胡言亂語 2、好句好段: 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山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這段描寫出取經路上的險惡,以及唐僧的膽怯、悟空的神勇,如此對比,更襯托出悟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做一個老公公,還真是: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這段細致地描寫了妖怪的變化多端,用詞形象生動.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這段寫悟空遭到師父誤解被趕走,仍一步三回頭地記掛師父,讓人看到了悟空深情的一面,真是無情未必真豪傑. 3、感受: 《西遊記》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令我驚嘆;唐僧師徒四人的堅定執著、不畏艱險的精神,更讓我感動.由此我聯想到,我們的學習不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嗎?而學習道路上也會布滿荊棘坎坷.但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我們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就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8.西遊記第五回孫悟空大鬧閻王殿中的好詞好句
西遊記第五回是亂蟠桃會,大鬧閻王殿是第三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原文節選:悟空執著如意棒,徑登森羅殿上,正中間南面坐下。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來查。
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裡,捧出五六簿文書並十類簿子,逐一查看。皞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
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甗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
悟空道:「我也不記壽數幾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罷,取筆過來!」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掭濃墨。悟空拿過簿子,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勾之。
捽下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雲宮,同拜地藏王菩薩,商量啟表,奏聞上天,不在話下。
Ⅱ 西遊記的人物圖片 是動漫版的
只發現這張比較邪惡
Ⅲ 請問這張圖片有什麼特別嗎都在說孫悟空!悟空在哪裡看出來的
不是說哪裡有孫悟空,是這個房子長得像孫悟空變的。
動畫片里有一回孫悟空變了房子,如下圖:
拓展資料:
西遊記第六回:二郎神與孫悟空鬥法
卻說真君與大聖變做法天象地的規模,正斗時,大聖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見他敗走,大步趕上道:「那裡走?趁早歸降,饒你性命!」大聖不戀戰,只情跑起。
將近洞口,正撞著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一齊帥眾擋住道:「潑猴,那裡走!」大聖慌了手腳,就把金箍棒捏做綉花針,藏在耳內,搖身一變,變作個麻雀兒,飛在樹梢頭釘住。
那六兄弟,慌慌張張,前後尋覓不見,一齊吆喝道:「走了這猴精也,走了這猴精也!」正嚷處,真君到了問:「兄弟們,趕到那廂不見了?」眾神道:「才在這里圍住,就不見了。」二郎圓睜鳳目觀看,見大聖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鋒,卸下彈弓,搖身一變,變作個餓鷹兒,抖開翅,飛將去撲打。大聖見了,搜的一翅飛起去,變作一隻大鶿老,沖天而去。
二郎見了,急抖翎毛,搖身一變,變作一隻大海鶴,鑽上雲霄來旺。大聖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淬入水內。二郎趕至澗邊,不見蹤跡,心中暗想道:「這猢猻必然下水去也,定變作魚蝦之類。等我再變變拿他。」果一變變作個魚鷹兒,飄盪在下溜頭波面上。
等待片時,那大聖變魚兒,順水正游,忽見一隻飛禽,似青鷂,毛片不青;似鷺鷥,頂上無纓;似老鸛,腿又不紅:「想是二郎變化了等我哩!」急轉頭,打個花就走。二郎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鰓上無針。他怎麼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趕上來,刷的啄一嘴。
那大聖就攛出水中,一變,變作一條水蛇,游近岸,鑽入草中。二郎因旺他不著,他見水響中,見一條蛇攛出去,認得是大聖,急轉身,又變了一隻朱綉頂的灰鶴,伸著一個長嘴,與一把尖頭鐵鉗子相似,徑來吃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變做一隻花鴇,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
二郎見他變得低賤——花鴇乃鳥中至賤至淫之物,不拘鸞、鳳、鷹、鴉都與交群,故此不去攏傍,即現原身,走將去,取過彈弓拽滿,一彈子把他打個蝤踵。那大聖趁著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裡又變,變了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面,變做一根旗竿。
真君趕到崖下,不見打倒的鴇鳥,只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看之,見旗竿立在後面,笑道: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裡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竿豎在後面的。斷是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欞,後踢門扇!」大聖聽得,心驚道:「好狠,好狠!門扇是我牙齒,窗欞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搗了眼,卻怎麼是好?』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
主真君前前後後亂趕,只見四太尉、二將軍、一齊擁至道:「兄長,拿住大聖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兒才自變座土地廟哄我,我正要搗他窗欞,踢他門扇,他就縱一縱,又渺無蹤跡。可怪,可怪!」眾皆愕然,四望更無形影。
真君道:「兄弟們在此看守巡邏,等我上去尋他。」急縱身駕雲起在半空,見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鏡,與哪吒住立雲端,真君道:「天王,曾見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來。我這里照著他哩。」
真君把那賭變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說畢,卻道:「他變廟宇,正打處,就走了。」李天王聞言,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個隱身法,走去營圍,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聽說,即取神鋒,回灌江口來趕。
Ⅳ 孫悟空大鬧天空,無人可擋,他當時進入蟠桃會是變成誰的樣子進去的
這個故事,出自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
一天,王母娘娘為了宴請四方眾仙,要在瑤池開一個蟠桃盛會,她派了七個仙女去桃園摘取仙桃。
七仙女來到桃園門口,被把門的土地神攔住了去路,土地神告訴她們,如今玉皇大帝派齊天大聖來看守桃園,若要摘桃,必須先去報告。
可是,土地神在哪也找不到這齊天大聖。
原來,玉皇大帝對敢於造反的孫悟空軟硬兼施,都毫無效果,只好同意他稱「齊天大聖」,並派了個看管桃園的差事。孫悟空聽說吃了這里的仙桃,不但能與天地同壽,而且可以成仙得道,就放開肚子吃起來。這天,他飽餐了一頓之後,變作一個二寸長的小人兒,在樹梢上睡著了。
仙女們等不著悟空,只好先進園摘桃。想不到滿園的蟠桃樹上,都是青的多,紅的少,摘了半天,也只摘了小半籃。眾仙女正在議論,不想卻把孫悟空驚動了。只見他現了原形,跳下樹來,從耳朵里取出金箍棒,連聲問道:「你們來干什麼?」
仙女們見樹上跳下來個猴子,嚇得一齊跪下,說奉了王母之命,為准備蟠桃盛會,特來摘取仙桃。
一聽說蟠桃盛會,大聖忙問:「這蟠桃會上都請了哪些客人?」
仙女答道:「西天如來佛,南海觀世音,五百羅漢,赤腳大仙,上中下八洞神仙。」
悟空聽來聽去,就是沒有「齊天大聖」,不由得心中火起。他使了個「定身法」,七仙女被定在園中不能動彈,自己卻一個筋斗,朝瑤池闖去。
來到瑤池,只見這里早已收拾得整整齊齊。異果佳餚,百般鮮美,珍饈美酒,香氣撲鼻。悟空拔下兩根毫毛,吹一口仙氣,變作許許多多的小瞌睡蟲兒,不一會兒,准備宴會的人全都東倒西歪地睡著了。
悟空早就口水直流,饞得難耐了。只見他就著缸、挨著瓮,放開量一陣狂飲痛吃。酒足飯飽後,他想,還是回花果山去當齊天大聖,比在這里看桃園自在多了!他又拔下毫毛,變作一個口袋,把好吃的東西裝滿,想帶回去給小猴子們嘗嘗。
這大聖喝了個半醉,搖搖晃晃地走錯了路,卻撞到了太上老君煉丹的地方。大聖一看,四下無人,紫金爐旁放著五個葫蘆,裡面是煉好的金丹。孫悟空大喜:「這金丹是仙家的至寶,趁老君不在,讓我老孫也弄他幾粒嘗嘗。」說罷,把葫蘆里金丹都倒出來,象吃炒豆兒一樣吃了個精光,這才混出了天門,回花果山去了。
好端端的蟠桃盛會,讓孫大聖攪了個亂七八糟,王母娘娘和眾神仙好不氣惱。
Ⅳ 西遊記大鬧天宮手抄報
《孫悟空大鬧天宮》出自吳承恩撰寫的《西遊記》。
故事簡介:
孫悟空向東海龍王借得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強銷生死簿。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在太白金星的舉薦下,玉皇大帝將孫悟空叫到天庭當弼馬溫。悟空在知道了弼馬溫是不入流的小官後憤怒逃離天宮,憤而回歸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領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卻被悟空打敗,撤回天庭。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第二次招安孫悟空,封他為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並讓他去管理蟠桃園。沒過多久,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讓七仙女到蟠桃園摘取仙桃,孫悟空在得知蟠桃會沒請自己後,盜桃偷丹,擾亂蟠桃會,酒醒後自知闖下大禍,再次逃下界。天庭第二次圍剿花果山,孫悟空因被太上老君的金剛鐲打中頭,被二郎神率領六聖擒拿。押上天庭,斬妖台各種刑罰都無法傷到孫悟空分毫,於是太上老君將孫悟空帶回兜率宮,放進八卦爐里煉丹,孫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煉出火眼金睛,七七四十九天後逃出八卦爐,大反天宮。後來,玉皇大帝實在沒有辦法下旨請來如來佛。他用五指山才鎮壓了孫悟空,並告知其數百年後將有人放他出來。過了五百年,唐僧領命救孫悟空出五指山,於是孫悟空在觀世音的點化下,跟隨唐僧前往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除魔的故事。該故事生動有趣,人物形象活潑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