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製作曲轅犁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7%FA%D4%AF%C0%E7&in=30835&cl=2&cm=1&sc=0&lm=-1&pn=0&rn=1&di=1992102820&ln=37
看著這張圖片自己做吧~~~
B. 生產的發展,圖中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分別有何用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精耕細作的中國古代農業。圖片中的生產工具分別是漢武帝時期發明的耬車和唐代改進的曲轅犁。故選A。考點:精耕細作的中國古代農業點評:精耕細作農業是對中國傳統農業精華的一種概括指的是傳統農業的一個綜合技術體系。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是精耕細作技術發展的基礎。鐵犁牛耕技術出現於春秋戰國在漢代得到改進和推廣。隋唐時期隨著江東犁的出現得到完善而為後世所沿用。
C. (高中歷史)中國古代耕作工具(方式)演進的問題
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鐵器。西漢以後的工具是用鐵做的,結實,耐用。西漢的工具品種多,不像原始社會那麼單一,落後,不結實。曲柄鋤是鋤草的工具,鐵頭,結實,把兒長省力『樓車是播種的工具,速度快而且省力;
東漢的二牛抬杠比西漢的一牛挽犁節省一個人。
唐代的曲轅犁比以前的直轅犁能控制深淺,翻起的土自然分到兩邊形成壠台,便於耕種。
D. 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成曲轅犁 (如圖),用於灌溉。___(判斷對錯)
圖片是唐朝出現的新型耕作工具曲轅犁.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成曲轅犁,便於耕作,還製成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故答案為:
×.
E. 初一歷史手抄報圖片簡單又好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今西安)稱帝建立唐朝。626年,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其後唐高宗承貞觀之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之後武則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龍革命後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經濟繁榮、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歷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後國勢復振,末期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唐朝是版圖最大的中原王朝,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疆界范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塞北各族尊為天可汗,並藉由羈縻制度控制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等民族,還征調漠北地區的突厥士兵攻打西突厥、高句麗,且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政治體制。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在詩、書、畫各方面涌現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唐朝與當時的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經濟
農業狀況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又有新的進步。曲轅犁就出現在唐朝。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唐朝前期,僅見於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達一百六十多項。其中著名的如玉梁渠、絳岩湖、鏡湖等。天寶年間,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手工製造
唐朝手工業分官營和私營兩種。工部是主管官營手工業的最重要部門,直接管理的機構有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少府監主管精緻手工藝品;將作監主管土木工程的興建;軍器監負責兵器的建造。監下設署、署下設作坊。此外還有鑄錢監和冶監等。[130] 官營手工業的產品一般不對外銷售,只供皇室和衙門消費。工人則分為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戶、雜戶等。私營手工業較官營手工業比不發達。唐朝前期主要手工業有紡織業、陶瓷業和礦冶業。唐後期,南方手工業大幅進步,特別是絲織業、造船業、造紙業和制茶業。
唐朝手工業比前朝有很大的進步,商業也比前朝發達。手工業進步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有益的作用,商業的發達刺激著手工業進步,也加強著各地區的經濟聯系。
賦稅收入
唐朝中期,公元780年實行兩稅法,當年稅錢1089萬八千餘緡,谷215萬七千餘石。821-824年年均稅收3515.1228萬貫、石,唐後期853年稅收下降到925萬余緡,其中鹽利達278萬余。隨著唐朝對鹽商壓迫加劇,直接引發了黃巢起義。
貨幣
唐王朝建立後,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確立了國家鑄幣的法幣地位。同時,又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錢即銅錢,帛則是絲織物的總稱,包括錦、綉、綾、羅、絹、絁、綺、縑、紬等,實際上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貨幣制度。
唐政府不斷出台嚴厲打擊私鑄和濫鑄等的法令,並禁斷使用惡錢,但是由於銅錢供應量嚴重短缺,幣值不斷上升堅挺,私鑄和濫鑄有暴利可圖,所以成效並不理想。 兩稅法實行以後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現為錢重物輕即所謂「錢荒」問題的不斷惡化。
唐代大城市中出現了櫃枋和飛錢。櫃枋經營錢物寄付,在櫃枋存錢的客戶可以憑書貼(類似於支票)寄付錢財。這些都說明了商業在唐朝中期的繁榮。唐末,因為黃巢之亂和藩鎮戰爭,戶數銳減,社會經濟規模再也未能達到開元盛世的水平。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1. 初一歷史手抄報圖片簡單
2. 初一歷史手抄報內容資料
3. 最新初一歷史手抄報內容
4. 關於歷史手抄報圖片素材
5. 初中歷史手抄報圖片素材
6. 初一新學期新希望手抄報圖片
7. 有關歷史手抄報圖片素材初一
8. 2016年迎新年手抄報資料:猴年企業新年寄語
初一歷史手抄報圖片簡單又好看
F. 耒耜用來干什麼
古代播種機械—耒耜(lěi sì)
我國很早就發明了耒耜,用耒耜來翻整土地,播種莊稼,進行農業生產。後來,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們又將耒耜發展成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視,也反映了我國古代農學水平的提高,中國第一部農具專著陸龜蒙的《耒耜經》雖然篇幅很短,但卻詳細記載了當時江東地區所普遍採用的一種水田耕作農具「曲轅犁」。曲轅犁改直轅為曲轅,犁架變小,輕便靈活,起土省力,效率高,從而改變了二牛抬杠的牽引方法。後來由於牛耕的出現和冶鐵業的興起,戰國時期便出現了鐵制的耕犁,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和河南輝縣都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鐵犁鏵的發明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也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漢代的農具鐵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
給張圖片加深一下印象吧:http://wxzy.sxtge.net/wxzy/snwh/kpzc/gdkj/jijie/0007/content0001/jijie0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