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經典國學書籍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床上躺著的被子圖片素材 2025-09-12 03:11:09
金銀一對章高清圖片 2025-09-12 03:01:28
氣質憂傷女人圖片 2025-09-12 03:00:46

經典國學書籍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9-02 01:02:08

A. 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

話說祖國文化博大精深還真不是蓋的!雖然科學技術不發達,但偉大的古人學者依舊為我們講了不少道理嘞,大家一起來看看,在這些國學經典書籍里,你接觸過多少呢!

1.《三字經》: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蒙學經典,蒙學經典之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採用三個字一句的形式,對自然、社會、歷史、古代經典、學習的重要性等展開全面的介紹,意思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且易於背誦。童聲初啼,便是向善;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延伸閱讀(其他蒙學經典5種):

(1)《千字文》:中國古代歷時最久的蒙學經典,一千四百年前編寫的書法教材。「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中華五千年文明,天地宇宙、日月星辰,不過孩童朱唇開合間。

(2)《弟子規》:1080字的蒙學經典,弟子有規,家風之始。

(3)《幼學瓊林》:系統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極佳讀物,堪稱「國學瓊林」。

(4)《增廣賢文》:一部古代格言警句集。

(5)《笠翁對韻》:「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一部講授對仗、用韻知識的啟蒙讀物。現代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啟蒙讀物。

2.《論語》:「一部中國人人人必讀的書。不僅中國人,將來此書,應成為一部世界人類的人人必讀書。」

儒家的生命力在於,作為周傳統的守護人,他們亦成為中華文明的捍衛者。……儒學將它的所有一般觀念根植於對已存的'習俗、學問和歷史先例的縝密的研究之中,它獨自許諾將個體完全一體化於它的文化、社會和宇宙之中,這一定是中國社會得以延續的秘密之一。

——英國著名漢學家葛瑞漢

推薦讀物:

(1)《勸讀論語和論語讀法》(錢穆)

(2)《論語初級讀本》(錢遜等編,國際儒學聯合會 組編)

(3)《兒童論語一百句(拼音插圖本)》(錢遜等編,國際儒學聯合會 組編)

(4)《論語(中日文對照)》劉德潤 劉淙淙 編注

(5) 《孟子初級讀本》(儒學經典初級讀本系列)

3.《周易》:中國古典哲學的源頭

中國典籍中,世界各國學界翻譯和解釋《周易》的數量僅次於老子。

推薦版本:

(1)《周易今注今譯》(簡體版)(陳鼓應)

(2)《周易》(國學經典規范讀本,馮國超譯注)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本書參考和徵引了帛書《周易》,另外也從易學史、思想史、出土簡帛資料以及文字、音韻、訓詁等多方面對《周易》經、傳作出注譯。

該書選用最權威的《周易》版本,並配有大量精美的古代繪畫插圖,採用導讀加圖說的全新經典解讀方式。

4.《老子今注今譯》 (陳鼓應 注譯)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道家經典著作,陳鼓應先生的注本是今人注釋本中影響最大的。該書除原文外,均是簡體橫排本,便於今天的普通讀者閱讀。

本書是以王弼本為主,參照其他各古本進行校釋的著作。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文明流傳下來的遺產,盡管汗牛充棟,但論及能總括中華民族的基本傳統、思想與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毋庸置疑,當首數老子的《道德經》。

延伸閱讀:《莊子今注今譯》(陳鼓應 注譯)

該書是對《莊子》的白話文翻譯和注釋。初版於1974年,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此次修訂再版,採用橫排簡體字,並吸收了有關莊子研究的最新成果。

5.《孫子兵法》:兵學聖典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萬事無常法,應變為最上。

該書以宋本《十一家注孫子》為底本,同時參閱了有代表性的各家研究成果。

延伸閱讀:

(1)《絕代兵聖:銀雀山破譯記》岳南著

(2)《孫子兵法》漫畫 蔡志忠著

(3)《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6.《新批校注紅樓夢》:中國古代小說的頂點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黛玉葬花如葬心,紅樓夢里性情真。

延伸閱讀:

(1)《紅樓夢辨》 俞平伯 著

(2)《論紅樓夢思想》 馮其庸 著

(3)《紅樓夢的法律世界》 尹伊君 著

(4)《紅樓夢風情譚》 馬瑞芳 著

(5)《紅樓夢人物畫集》 譚鳳嬛 著

7.《國學讀本》:國學大師任繼愈先生生前主編的最後一部著作

該書不同於傳統的經史子集編纂,分文學、歷史、哲學三編,以閱讀學習經典為主,有導讀、注釋、評析,輔以中外名家評論,配有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主編:任繼愈,副主編:湯一介 焦樹安 張明華)

國內百餘位專家參撰寫,曾獲中國圖書獎一等獎,共青團中央「新世紀讀書計劃」第一批推薦書目

8.《古今名人讀書法》:國學閱讀必備教材

9.商務印書館民國老課本經典誦讀

著名出版家、教育家、商務印書館創始人之一張元濟先生 等原編著。

商務印書館民國老課本,分啟蒙、童趣、歌謠、常識、故事、修身六本。

10.《漫畫儒家思想》(台灣著名漫畫大師蔡志忠編繪)

延伸閱讀:

(1)《漫畫佛學思想》

(2)《漫畫道家思想》

以上三本被稱為「漫畫儒釋道三部曲」。

11.《詩言志辨 經典常談》朱自清代表著作

《詩言志辨》被公認為中國現代學術經典之作。

《經典常談》是對古代典籍的概論性著作。

延伸閱讀:

(1)《詩經詞典》向熹 編著

(2)《中華山水掌故詞典》

(3)《唐宋詞舉要》 彭玉萍 撰

(4)《李清照詩詞選》袁行霈 主編

12.《國學小史》(梁啟超)

1920 年冬,梁啟超應清華學校之邀,開設課外講演「國學小史」,據國家圖書館所藏《國學小史》手稿及梁啟超自述並與胡適通信整理而成。

我想孔子若在今日當教育總長,一定要將教育部改為教育美術部,把國立劇場和國立學校看得一樣重。他若當個教育家,一定是改良戲曲,到處開音樂會,忙個不了。而那位專講實用主義的墨子,說他教人貪頑費事,做三篇大文來罵他,卻哪裡懂得孔子人格教育的精義呢?

孔子的境遇,很像現今的苦學生,絕無倚靠,絕無師承,全恃自己鍛煉自己。我們讀釋迦、基督傳記,固然敬仰其為人,但總覺有許多地方是我們萬萬學不到的。惟有孔子,他一生所言所行,都是極親切有味的庸言庸行,只要努力學他,人人都學得到。孔子之所以為大就在此。 ——梁啟超《國學小史》

延伸閱讀:

(1)《國學概論》(錢穆)

(2)《國史大綱》(錢穆)

(3)《梁啟超論儒家思想》

(4)《梁啟超論先秦政治思想史》

(5)《梁啟超論中國文化史》

(6)《梁啟超論中國哲學》

(7)《佛學研究十八篇》(梁啟超)

B. 書單推薦:1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華文化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它們是經過時間淘漉和歷史沉澱的文化精品。以下是書單推薦:1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

1、 《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2、 《道德經》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3、 《莊子》

《莊子》是莊子學派的著述總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現存《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作,外篇、雜篇是莊周弟子及後學所作。莊子名周,戰國中期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管漆園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視名利地位如糞土腐鼠。齊王慕名曾派使臣攜重金聘他為相,莊周回答,寧願在臟水溝里自由嬉戲,不願受當權者的羈絆,拒絕了聘請。

4、 《孟子》

孟子,名軻,字型大小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等三個不同的字型大小,字型大小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山東鄒城人。在十五、六歲時到達魯國後有一種說法是拜入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下。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5、 《墨子》

墨子,名翟(dí),華夏族,滕國人。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關於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後由其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天智、陰鬼、「非命」、非樂、節葬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6、 《荀子》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領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7、 《韓非子》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漢族、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為莊周)。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8、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出土在臨沂。

9、 《左傳》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

10、 《楚辭》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採用楚國方言創作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為"離騷體"。

國學經典書籍8本

1、《千家詩·神童詩·名賢集·增廣賢文》

行孝道、做善事,珍惜時間,勤學苦讀,體現了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思想價值。

《千家詩》選用民間廣泛流傳的名家名篇;《神童詩》主要輯錄了神童汪洙的部分詩歌,《名賢集》《增廣賢文》則匯集文獻佳句及有韻的.諺語。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汪洙《神童詩》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名賢集》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增廣賢文》

本書作品以睿智的思考洞察社會人生,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通過簡潔凝練的詩歌、諺語告訴我們,在年少的時候要懂得珍惜時光、勤奮努力;在生活中要懂得孝順父母,和睦兄弟;在身處困境時,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2、《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被譽為「袖珍的網路全書」,涵蓋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哲理和智慧。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為古代啟蒙教育的著名教材。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僅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三字經》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千字文》

3、《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據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啟蒙教材」

本書為清朝學者車萬育所著的《聲律啟蒙》和戲曲家李漁的《笠翁對韻》的合訂本。

兒童熟讀這些句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音韻格律,自然地領會平仄對仗,以後在學做對聯和詩詞時,便可以信手拈來。

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聲律啟蒙》

湘竹含煙,腰下輕紗籠玳瑁;海棠經雨,臉邊清淚濕胭脂。——《笠翁對韻》

《聲律啟蒙 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訓練兒童應對,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書中還引用大量典故傳說,包含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其中很多典故都具有一定的教育、警示意義,符合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對兒童成長有著深遠影響。

4、《論語·大學·中庸》(精編本)

儒家學說經典合輯,闡述儒學哲學核心思想,匯集學習與傳承的篇章。

南宋朱熹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合為「四書」。

半部《論語》治天下。——北宋政治家趙普

《大學》作為「四書」之首,是儒學重要的思想載體。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政治的合法性依據,在中國古代廉政文化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論語·大學·中庸》發揮了儒家學說,論述了道、理、心、誠、仁、義、禮、智等哲學范疇,並加以闡述發揮,提出了以理為范疇的哲學體系。《論語》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大學》是「初學入德之門」;《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重要著作。

5、《孔子家語譯注》(精編本)

集中體現孔子「仁」「禮」與「德」思想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孔子認為一個人不僅要懂得友善、愛人,而且要時刻反省自己,祛除內心的雜念和私慾,規范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社會禮法的規范。

故曰所謂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親也;所謂天下之至明者,能舉天下之至賢者也。——《孔子家語·王言》

本書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我們認識歷史上真實的孔子形象的重要依據。書中內容大都具有較強的敘事性,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另外,書中的許多故事和孔子的許多充滿哲理的語言對我們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6、《孟子譯注》(精編本)

被譽為「儒家學說代表作、傳統散文寫作之高峰」。

孟子(約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魯國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

本書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善於論辯,長於思考,探索人性、人生、社會、政治等諸多問題,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謹記保持美好的品德,經常通過自省等方式修養自身,將人性中的善發揚光大,做一個善良、正直、勤奮修身,勇於挖掘自身缺點並改正的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孟子

本書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

7、《荀子譯注》(精編本)

《荀子》是戰國末年著名唯物主義思想家荀況的著作。內容十分豐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學術思想成果總結性的著作。

本書告訴我們,要時刻保持對事物辯證的看待方式,學習他人的美好品德,通過他人的教導對自身進行約束和修養,將人性中的「惡」通過後天努力而改正,並通過自身道德感化、教育他人,做一個善於思辨,勤奮修身,善於學習他人所長並改正自身缺點的人。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本書現存三十二篇,是荀子思想的總結,其內容旨在總結當時學術界的百家爭鳴和荀子的學術思想,反映唯物主義自然觀、認識論思想以及荀況的倫理、政治和經濟思想。

8、《道德經譯注》

被譽為「萬經之王」的偉大著作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 唐玄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C. 3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都有哪些

鏈接:

ps://gss0.bdstatic.com//yun-file-logo/file-logo-6.png" data_number="1" data_sharelink="https://pan..com/s/1aRg8A2Bn0SkIPCuFSVCDxA" data_code="7r4c">

提取碼: 7r4c

常青藤爸爸國學經典系列:

D. 經典國學書籍有哪些

經部

十三經
周易 尚書 詩經 周禮 禮記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孝經 爾雅 孟子 儀禮

其他
四書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鄭氏周易 大戴禮記 韓詩外傳
易緯是類謀 易緯坤靈圖 易緯乾元序制記 陸氏易解 中庸
東坡易傳 周易正義 輕松學詩經 尚書正義 易傳
韓詩外傳 毛詩正義 泰泉鄉禮 深衣考誤 深衣考
儀禮註疏 禮記正義 周禮註疏 春秋左傳正義 大學
春秋穀梁傳註疏 孝經註疏 春秋公羊傳註疏 周易參同契 大學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論語集注 孟子字義疏證 大學問
論語註疏 孟子註疏 爾雅註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記 宋書 梁書 魏書 陳書
南史 北史 南齊書 北齊書 周書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晉書 隋書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資治通鑒 續資治通鑒 唐才子傳 貞觀政要 逸周書
古列女傳 徐霞客游記 大唐西域記 荊楚歲時記 戰國策
前漢紀 後漢紀 華陽國志 東觀漢記 通典
唐會要 唐律疏議 吳越春秋 洛陽伽藍記 越絕書
前漢紀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國故事 鄴中記
三楚新錄 江南餘載 吳越備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東觀奏記 北狩見聞錄 竹書紀年 五代史闕文 官箴
平宋錄 大金吊伐錄 松漠紀聞 翰林志 高士傳
李相國論事集 赤松山志 真臘風土記 荊楚歲時記 北戸錄
岳陽風土記 溪蠻叢笑 吳中水利書 歲華紀麗譜 吳地記
平江記事 南嶽小錄 嶺表錄異 東京夢華錄 風土記
益部方物略記 游城南記 淳熙三山志 桂林風土記 朝鮮賦
南宋都城紀勝 桂海虞衡志 洛陽名園記 南方草木狀 佛國記
捕蝗考 宋朝事實 大清律例 三國雜事 史通

子部

兵書類

武經七書

《孫子兵法》 《吳子兵法》 《六韜》 《司馬法》

《三略》 《尉繚子》 《唐李問對》

其他兵書

《孫臏兵法》 《百戰奇略》 《握奇經》 《練兵實紀》 《將苑》 《何博士備論》

《三十六計》 《守城錄》 《孫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簡注》

《兵制》 《陰符經》 《太白陰經》 《歷代兵制》 《素書》 《備論》

E. 有哪些國學經典書籍

1《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2、《道德經》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3、《莊子》

《莊子》是莊子學派的著述總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現存《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作,外篇、雜篇是莊周弟子及後學所作。

莊子名周,戰國中期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管漆園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視名利地位如糞土腐鼠。齊王慕名曾派使臣攜重金聘他為相,莊周回答,寧願在臟水溝里自由嬉戲,不願受當權者的羈絆,拒絕了聘請。

4、《孟子》

孟子,名軻,字型大小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等三個不同的字型大小,字型大小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山東鄒城人。在十五、六歲時到達魯國後有一種說法是拜入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下。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5、《墨子》

墨子,名翟,華夏族,滕國人。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

關於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後由其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天智、陰鬼、「非命」、非樂、節葬等觀點。

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F. 國學經典書籍

經部

十三經
周易 尚書 詩經 周禮 禮記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孝經 爾雅 孟子 儀禮

其他
四書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鄭氏周易 大戴禮記 韓詩外傳
易緯是類謀 易緯坤靈圖 易緯乾元序制記 陸氏易解 中庸
東坡易傳 周易正義 輕松學詩經 尚書正義 易傳
韓詩外傳 毛詩正義 泰泉鄉禮 深衣考誤 深衣考
儀禮註疏 禮記正義 周禮註疏 春秋左傳正義 大學
春秋穀梁傳註疏 孝經註疏 春秋公羊傳註疏 周易參同契 大學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論語集注 孟子字義疏證 大學問
論語註疏 孟子註疏 爾雅註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記 宋書 梁書 魏書 陳書
南史 北史 南齊書 北齊書 周書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晉書 隋書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資治通鑒 續資治通鑒 唐才子傳 貞觀政要 逸周書
古列女傳 徐霞客游記 大唐西域記 荊楚歲時記 戰國策
前漢紀 後漢紀 華陽國志 東觀漢記 通典
唐會要 唐律疏議 吳越春秋 洛陽伽藍記 越絕書
前漢紀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國故事 鄴中記
三楚新錄 江南餘載 吳越備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東觀奏記 北狩見聞錄 竹書紀年 五代史闕文 官箴
平宋錄 大金吊伐錄 松漠紀聞 翰林志 高士傳
李相國論事集 赤松山志 真臘風土記 荊楚歲時記 北戸錄
岳陽風土記 溪蠻叢笑 吳中水利書 歲華紀麗譜 吳地記
平江記事 南嶽小錄 嶺表錄異 東京夢華錄 風土記
益部方物略記 游城南記 淳熙三山志 桂林風土記 朝鮮賦
南宋都城紀勝 桂海虞衡志 洛陽名園記 南方草木狀 佛國記
捕蝗考 宋朝事實 大清律例 三國雜事 史通

子部

兵書類

武經七書

《孫子兵法》 《吳子兵法》 《六韜》 《司馬法》

《三略》 《尉繚子》 《唐李問對》

其他兵書

《孫臏兵法》 《百戰奇略》 《握奇經》 《練兵實紀》 《將苑》 《何博士備論》

《三十六計》 《守城錄》 《孫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簡注》

《兵制》 《陰符經》 《太白陰經》 《歷代兵制》 《素書》 《備論》

其他子部
墨子 列子 莊子 荀子
申鑒 說苑 新語 論衡
茶經 棋經 中論 鄧子
蓋廬 人物誌 潛夫論 初學記
洛陽牡丹記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經 論衡校釋
夢溪筆談 太平廣記 孔子家語 韓非子
鬼穀子 歸田錄 唐新語 公孫龍子
搜神記 搜神後記 周易參同契 山海經 校注
藝文類聚 穆天子傳 唐摭言 顏氏家訓
古畫品錄 鹽鐵論 宋高僧傳 廣弘明集
老子道德經 鈍吟雜錄 弘明集 宣室志
世說新語 金匱要略注 九章算術 呂氏春秋
黃帝內經靈樞經 黃帝內經素問 備急千金要方 傷寒論注
難經本義 神農本草經 孔叢子 抱朴子內篇
法言義疏 風俗通義 鶡冠子 齊民要術
潛夫論 范子計然 西京雜記 晏子春秋
周髀算經 朱子語類 山房隨筆 林泉高致集
吳子兵法輯佚 銀雀山尉繚子 司馬法逸文 群書治要三略
孫子略解 水戰兵法輯佚 群書治要六韜 敦煌寫卷六韜
懷王墓竹簡六韜 六韜逸文 漢墓竹簡六韜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輯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匱 太公陰謀
端溪硯譜 歙州硯譜 揚州芍葯譜 橘錄
糖霜譜 劉氏菊譜 洗冤錄集 荔枝譜
高僧傳 陰符經 隨隱漫錄 畫繼
續高僧傳 方言校箋

集部

楚辭
楚辭 楚辭補注

總集類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漢文 全後漢文 全三國文
全後周文 全北齊文 全陳文 全梁文 全齊文
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遺 唐文續拾
全宋文 全晉文 全後魏文 全唐詩 全宋詞
千家詩 文心雕龍 文選 樂府詩集 全元曲
全宋詩 歷代詩詞賦

其它集類
優古堂詩話 誠齋詩話 庚溪詩話 草堂詩話 藏海詩話
六一詩話 後山詩話 彥周詩話 二老堂詩話 懷麓堂詩話
滄浪詩話 詩品 詩人玉屑 中山詩話 觀林詩話
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箋注 歐陽修集 國 語

其他

四庫全書目錄(介紹、史話、乾隆《文淵閣記》)
總 目 經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證
輯注類
三字經 莊子集解 商君書 漢官六種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
千字文 孟子全譯 史記三家注 九家舊晉書輯本 敦煌變文集新書
百家姓 老子校釋 世說新語箋疏 太平經合校 管子輕重篇新詮
幼學瓊林 列子集釋 新語校注 龍文鞭影 八家後漢書輯注
論衡校釋 孫子兵法論正 明夷待訪錄 裴注三國志 文心雕龍注
古文觀止 曾國藩文集 菜根譚 傳習錄 文心雕龍考異
增廣賢文 曾國藩家書 金人銘 眾家編年體晉史 文心雕龍義證

專題類
歷史 軍事 文化 圖片

古典小說類
世情小說 歷史演義 歷史小說 志怪小說

歷史工具類
中國歷代量制演變簡表 中國歷代紀年表 中國歷代帝王年表
中國歷代衡制演變簡表 中國歷代年號索引表 中國歷代疆域圖
古今地名對照 歷表(隋之前) 中國歷代度制演變簡表
歷代人口的官方統計數 二十四節氣表 三國地圖
民國地圖 萬年歷

G. 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_1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

國學是中國 傳統 文化 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下面是我整理的 國學經典 書籍有哪些,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國學相關內容推薦↓↓↓

國學經典的魅力

國學經典散文朗誦稿

關於國學的經典句子

國學經典課程學習心得

1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

1《四書》

《四書》不是一本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本書的合稱,是國學的核心,要學好國學,熟讀《四書》是基本功。《大學》是相對於《小學》來說,是古時讀書人入門必讀經典;《中庸》是國學的心法;《論語》是兩千年來國人思想的總源泉,《孟子》在宋朝後與《論語》並駕齊驅。

2《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孔子說:「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經》講述的全是純潔的思想、高尚的行為。在藝術形式上,《詩經》還略顯粗糙,藝術表現也不夠成熟,但卻篇篇都是正能量,是涵養精神最好的詩歌,其後的唐詩宋詞,雖然在藝術形態上達到了巔峰,但這方面卻遠不如《詩經》。

3《傳習錄》

讀這本書,就可以知道明朝第一臣王陽明學問的梗概,著名的知行合一就來自這里。陽明龍場一悟後脫胎換骨,成為千古佳話。《傳習錄》這本書是陽明心學的主體,提出了滿大街都是聖人、人人都有良知等觀點,特別是對儒學進行了進一步闡釋,使儒家思想脫離了朱熹理學的繁瑣禁錮,變得簡單、唯美、實用。《傳習錄》後來風靡日本,對日本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4《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被認為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正心誠意、修心養性、涵養品德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這本書集儒釋道思想為一體,通過簡易的詩句和警世的喻言表達出來。讀來使人心曠神怡,又感慨萬千,想必是作者飽經世事滄桑後的深刻體會。所以說:「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5《五種遺規》

這本書是清朝名相陳宏謀所編輯,是清朝時期社會 教育 的教材。編者感慨於世上多有弊端,在業余時間,采錄前人在養性、修身、治家、為官、處世、教育等方面的論述和 事跡 ,分門別類為《養正遺規》(教育 兒童 )、《教女遺規》(教育女童)、《訓俗遺規》(移風易俗、處理鄉親鄰里矛盾糾紛之類)、《從政遺規》和《在官法戒錄》。這本書里收錄了不少著名篇章,比如《朱子治家格言》、《心相編》等,是遵循儒家思想為人處世的很好教本。

6《曾文正公全集》

曾國藩號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集中體現的就在這本全集中,特別是曾國藩家書,是最重要的資料。市面上很多關於解讀曾國藩的書,對他的成功進行了很多分析,魚龍混雜,不可以全信。曾國藩家書中,詳細記錄了他在給祖父母、父母兄弟、同僚等人的信件,有些是國家大事,更多的是家庭經營、噓寒問暖、待人接物、為學 作文 的事,有的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曾國藩作為朝廷大員,更是一代儒學大師,他處理這些事的態度、 方法 ,是活生生的國學教材,很多可以給我們啟發。

7《常禮舉要講記》

這本書是李炳南教授(雪廬老人)從中國古代的《周禮》《儀禮》《禮記》中摘錄的一些日常生活中人們都需要知道的禮節。全書分為十二章,包括居家、在校、處世、聚餐、出門、訪人、會客、旅行、對眾、饋贈、慶吊、稱呼。《常禮舉要》的內容,簡明實用,因為作者是近現代大儒,對禮儀的闡述很好的銜接了古代和現代,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弟子規》更詳細具體,是教育兒童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也是年輕人步入社會的禮儀必讀書。而且,這本書不但講禮儀的表面,更從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核心思想進行剖析,是學習國學很好的讀本。

8《李太白集》

李白被稱為「詩仙」,他的詩文充滿 想像力 ,朗朗上口、氣勢磅礴,代表中國浪漫主義詩文創作的最高水準。

9《杜工部集》

杜甫被稱為「詩聖」,和李白一起,是中國古詩創作的兩座高峰。他的詩句工整而富靈性,有現實主義的人文關懷。

10《心經》

佛學時國學的一大源泉。佛,傳於印度,盛於中國。現在大乘各派,印度全絕;正法一派,全在中國。我們的禪宗,是可應用的佛教,在世間的佛教。印度人學佛,也只能來中國。佛所講的宇宙精微,的確在儒家之上。儒佛略有不同,就是一個偏現世的多,一個偏出世的多。《心經》是般若部經典的核心,也是佛學和禪宗的精華,解心經,通佛理,是學好國學的必備根基。

國學的定義

關於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現「國學」概念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 「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系,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揮著或顯性或隱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在思想教化領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 其它 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領域的道家與法家、軍事領域的道家、兵家、醫學領域的道家、醫家、還有其它各領域的各家(名家、墨家、農家……)等等,某一領域起主流作用並不代表全部。所以,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並沒有主從之分,並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

國學的分類方式

按四庫分

國學的分類方法其一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

「經」是指古籍經典,如《易經》、《詩經》、《孝經》、《論語》、《孟子》等等,後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

「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誌等。

「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釋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皆入「子部」。

「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個人的稱為「別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荊公集》等;總集如《昭明文選》、《文苑英華》、《玉台新詠》等。四庫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戲劇作品如《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也屬集部。

按屬性分

另一種是按內容屬性分類,開始分為三類:義理之學、考據之學及辭章之學。

義理之學,闡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學;考據之學,從事歷史研究,也就是史學;辭章之學,從事詩詞 散文 以及章奏、書判等實用文體創作的,就是文學,及今天所說的文史哲等社會科學。後來又有人在此基礎上又加了兩個以補其不足:一是經世之學,即治國馭民的政治、經濟、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二是科技之學,即聲光化電等 自然科學知識 。


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一生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推薦

★ 3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推薦

★ 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

★ 必讀的國學經典著作有哪些

★ 一生必讀的國學經典名著

★ 30部國學經典書籍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H. 3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推薦

國學經典是我們需要多看的書籍,多看一些經典的國學有助於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提高文學水平。下面是由我給大家帶來關於3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推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3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推薦一
《論語》被公認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的孔子是影響中國文化,政治,制度等最深遠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記錄他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被中國稱為"致聖"。

《道德經》老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道德經》博大精深,兩錢多年來,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乃至普通百姓,紛紛從中汲取智慧。

《莊子》莊子是道家集大成者,在戰國時代那個動盪喧囂的環境中,他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寧靜的光輝。《莊子》一書堪稱中華民族深邃而充滿內蘊的思想,資源與哲學寶庫,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每一個人的靈魂。

《孟子》被譽為儒家"亞聖"的孟子之所以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百世之師,是因為其著作《孟子》中體現的深刻思想。孟子的一腔"浩然之氣",以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節操.錢年之後依然可以想見其雄風。

《墨子》作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強本節用、強國富民的經濟理論,非攻反戰、防禦自衛的軍事思想,別開生面、體系完整的邏輯學說,都集中體現在《墨子》一書中。

《荀子》荀子堪稱集先秦諸子百家之大成者,對中國文化的傳承產生過重大影響。《荀子》中的五篇短賦,開創了以賦為名的文學體裁;他採用當時民歌形式寫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運用說唱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學術思想,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

《韓非子》能與儒家分庭抗禮的政治和哲學流派,秦國因此而完成統一大業,其犀利深刻的思想光芒照耀千古,還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 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韓非"法""術"、 "勢"相結合的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為以後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

《孫子兵法》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籍在世界影響最大、最為廣泛的著作之一。它所闡述的謀略思想和哲學思想,被廣泛地運用於軍事、政治、經濟等各領域中。 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

《左傳》散文藝術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於寫人。《左傳》雖以年為經,以事為緯,並非自覺描寫人物,但畢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

全書有姓名可稽者,幾近三千之眾。其中形象較為鮮明、具有一定個性者為數不少。作者通過一系列政治、軍事、外交活動的描述,刻畫了許多各具性格特徵的動人形象。《左傳》散文藝術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工於記言。
3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推薦二
《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於詩歌的形式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和方言詞彙,所以叫"楚辭"。《楚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離騷》,後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後) 秦國 丞相 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呂覽》,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夜。

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書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順應客觀的思想,但舍棄了其中消極的成分。

同時,融合儒、墨、法、兵眾家長處,形成了包括政治、經濟、哲學、道德、軍事各方面的理論體系。呂不韋的目的在於綜合百家之長,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為以後的秦國統治提供長久的治國方略。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 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 紀傳體通史。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漢書》-班固《漢書》與《史記》同為紀傳體史書。不同的是,《史記》起於傳說"三皇五帝",止於漢武帝時代,是一部通史;而《漢書》卻是專一記述西漢一代史事的斷代史。這種紀傳體的斷代史體裁,是班固的創造。從此以後,歷代的"正史"都採用了這種體裁。這是班固對於我國史學的重大貢獻。

《史通·六家》說:"如《漢書》者,究西都之首末,窮劉氏之廢興,包舉一代。撰成一書。言皆精煉,事甚該密,故學者尋討,易為其功。自古迄今,無改斯道。"

《論衡》-王充 《論衡》書不僅對漢儒思想進行了尖銳而猛烈的抨擊(但它並不完全否定儒學),而且它還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來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別是道家黃老學派的思想,對先秦諸子百家的"天道"、"禮和法"、"鬼神與薄葬"、"命"、"性善和性惡"等等,都進行了系統的評述。因此,後人稱《論衡》書是"博通眾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網路全書。盡管《論衡》書不可能擺脫當時時代的局限,用自然主義和直觀的觀察來描述世界,特別是在社會歷史觀上基本是唯心論的,但它產生在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即封建國家處於統一和強大、儒學與讖緯神學相結合,成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的時期,它敢於宣布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敢於不承認鬼神的存在,敢於向孔孟的權威挑戰,並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義體系,這在歷史上是起了劃時代的作用的。它對今後的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諸如魏晉時期的哲學家楊泉、南朝宋時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齊梁時的無神論者范縝、唐朝時期的劉禹錫和柳宗元、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嵇康集》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今安微 宿縣西南)人。

與魏宗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為"竹林七賢"之一,與阮籍齊名。

因倡言"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權之司馬氏集團,遭鍾會構陷,為司馬昭所殺。

在哲學上,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均稟受元氣而生。又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主張返回自然,厭惡儒家煩瑣禮教。魯迅稱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與山世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論》等為代表作。

詩長於四言,風格清峻,有《幽憤詩》傳世。所撰《聲無哀樂論》,認為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感情。善鼓琴,所彈《廣陵散》尤著名,並作《琴賦》,對琴之奏法及表現力,均作細致描寫。所著有《嵇中散集》,已散佚。

後人輯本,以魯迅所輯校《嵇康集》為最詳備。

《陶淵明集》陶詩沿襲魏晉詩歌的古樸作風而進入更純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標志著古樸的歌詩所能達到的高度。陶淵明又是一位創新的先鋒。

他成功地將"自然"提升為一種美的至境;將玄言詩註疏老莊所表達的玄理,改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詩歌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並開創了田園詩這種新的題材。他的清高耿介、灑脫恬淡、質仆真率、淳厚善良,他對人生所作的哲學思考,連同他的作品一起,為後世的士大夫築了一個"巢",一個精神的家園。

一方面可以掩護他們與虛偽、丑惡劃清界限,另一方面也可使他們得以休息和逃避。他們對陶淵明的強烈認同感,使陶淵明成為一個永不令人生厭的話題。 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許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後,或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到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並藉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莫不如此。於是,不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用以保護自己出處選擇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們心目中高尚的藝術境地。

《世說新語》-劉義慶 《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朴的散文﹐有時幾如口語﹐而意味雋永﹐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讀﹐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

《文心雕龍》共50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4個主要部分。

總論5篇,論"文之樞紐",是全書理論的基礎;文體論20篇,每篇分論一種或兩三種文體,對主要文體都作到"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創作論19篇,分論創作過程、作家個性風格、文質關系、寫作技巧、文辭聲律等問題;批評論5篇,從不同角度對過去時代的文風、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評,並對批評方法作了專門探討;最後一篇《序志》說明自己的創作目的和全書的部署意圖。

這部著作雖然分為四個方面,但其理論觀點首尾一貫,各部分之間又互相照應。正如作者在《附會篇》中所說:"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其體大精思,在古代文學批評著作中是空前絕後的。

《六祖壇經》在《壇經》中所見的如來藏系統的經典,除以上所舉的《大涅盤經》和《維摩經》之外,尚有《菩薩戒經》、《法華經》、《華嚴經》、《觀無量壽佛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等。

《韓昌黎文集》盛世中唐的瑰麗詩文。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1]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1] ,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3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推薦三
《蘇東坡全集》蘇東坡,即蘇軾,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和稱"三蘇",蘇東坡在政治上恪守傳統禮法,而又有改4革弊政的抱負,

故在仕途上多經坎坷。他性格豪邁,詩詞汪洋恣肆,清新豪健,開創豪放一派。他心胸坦盪,在書法上雖取法古人,卻又能自創新意,充滿了天真爛漫的趣味。同時,他善繪畫,喜作枯木怪石。蘇東坡自稱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詩文、書、畫卻名垂後世。其文學精神更直得後人學習。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志著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更趨完備。元朝皇慶二年(1313)復科舉,詔定以朱熹 《四書集注》試士子,朱學定為科場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為宗"。朱學遂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強有力精神支柱。它強化了"三綱五常",對後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朱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朱熹的主要哲學著作有《四書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等。此外有《朱子語類》,是他與弟子們的問答錄。所以要看看哦!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陽明)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傳習錄》集中反映了王陽明的心性之學,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王陽明的思想在當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響。本世紀的許多思想家和學者一直致力於對它作現代解釋並力圖克服其偏失。

《焚書》李贄於萬曆十八年(1590年)64歲高齡時著《焚書》,又稱《李氏焚書》,6卷。他死後由門人汪本軻編輯成集,刻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的《續焚書》,5卷。兩書收錄了這位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生前所寫的書信、雜著、史評、詩文、讀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是我們研究李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李贄最痛恨維護封建禮教的假道學和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衛道士、偽君子。

他指斥那些所謂的道學家們:名心太重,回護太多。"實多惡也,而專談志仁無惡;實偏私所好也,而專談泛愛博愛;實執定己見也,而專談不可自是。""及乎開口談學,便說爾為自己,我為他人;爾為自私,我欲利他",實際上都是"讀書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顯",全是為自己打算,"無一厘為人謀者"(《焚書·答耿司寇》)。

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與"力田作者"實實在在,幹啥說啥(同上)。他還進一步指斥道學家們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學,"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續焚書·三教歸儒說》)。

道學家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是借道學這塊敲門磚,"以欺世獲利",為自己謀取高官利祿,他們"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書·又與焦弱候》)。李贄對程朱理學及衛道士們的揭露真可謂一針見血,句句中的。

《日知錄》顧炎武的學術成就和政治思想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不但開有清一代學風,而且中國近代的政治變革也從他那裡吸取了精神力量。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指出:"清代儒者以朴學自命以示別於文人,實炎武啟之。最近數十年以經木而影響於政體,亦遠紹炎武之精神也。"

《明夷待訪錄》本書誕生於明清之際,是一部具有啟蒙性質的批判君主專制,呼喚民主政體的名著。《學校》主張擴大學校的社會功能,使之有議政參政的作用,說:"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是非,而公屬是非於學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黃宗羲所設想的未來學校,相似於近代社會輿論中心和議會的機構。黃宗羲雖然沒有從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設置,但主張君主開明立憲制,加強平等因素,擴大社會對執政者的監督權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這種思想並非受西方文明的影響,而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發展出來的,因而更加可貴。這部書受到清朝統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見天日,受到譚嗣同、梁啟超等人的重視和贊許。

《讀通鑒論》是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史學家王夫之晚年的歷史評論性著作。在對歷史發展的認識上,《讀通

鑒論》指出"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亂有亂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違生之理,淺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國家之治亂存亡,亦如此而己矣。"卷二十四國家的治亂存亡與人的生死壽夭一樣都有自己的規律,並且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人所認識和掌握的。基於這種思想認識,作者認為秦始皇廢除分封行郡縣,是歷史進步和歷史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秦代以下,郡縣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 卷一,被分封行郡縣變革的成功是順應了"勢之所趨",符合"理"——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結果。作者還進一步帶證地指出"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罷侯置守,而天假其私而行其大公"卷一,秦始皇是出於"私天下"的動機而實行郡縣制的,而歷史規律的必然性又恰恰是通過秦始皇主觀動機這一偶然性體現出來的。

《龔自珍全集》屬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人間詞話》《人間詞話》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並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

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里,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很是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猜你喜歡:

1. 30歲必讀的書籍

2. 30本人生必讀的勵志書籍推薦

3. 30本成功人士必看書籍

4. 人生必讀的30本經典書籍以及推薦理由

5. 30歲前必讀的經典書籍

6. 經典國學書籍讀後感

7. 30部必讀國學經典

I. 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

國學經典書籍如下:

《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宋元明史紀事本末》《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等。


學習國學經典對於傳承我們的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都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國學經典可以在以下方面讓孩子得到長足的提高。


人格優化,身心健康——經常誦讀經典的孩子,會養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的良好習慣。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會在更高的起點上邁步,從而不僅身心健康,而且會使成功的幾率明顯增加。


專注力提高——經常進行誦讀經典的訓練,會逐漸形成精神集中專一、頭腦里少雜念、內心寧靜安詳的良好讀書習慣,從而使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


記憶力大大提升——經常背誦經典,孩子的記憶力將獲得明顯提高,50%的孩子能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一旦獲得了這種記憶能力,記憶任何科目的知識都會很輕松,並一生保持這種超越常人的記憶力。


學國學經典到秦漢胡同,秦漢胡同國學於2002年開始創業,至今逾17個春秋。旨在將中華國學最基礎的三個部分,即國文丶國藝丶家庭藝術人文通識,藉"聽香讀畫,吃墨看茶"的極致藝術空間,依託擁有全球化兼容並蓄的開放胸襟,具備傳統文人扎實通識素養與學術能力的國學教師,向現代家庭,向全世界傳播分享中華文化精粹,讓藝術照耀生活,讓世界柔軟。


秦漢胡同國學已經在北京丶上海丶廣州丶深圳丶杭州丶南京丶濟南丶婁底丶臨汾等地設立近百家國學館,每年惠及數十萬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