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最香的茶,你都喝過哪些
在資深茶友的圈字里,有幾種以香氣著稱的茶葉只要一提起名字,就讓大家贊不絕口。這些茶葉的香氣高揚,且香型與眾不同,在茶葉界擁有一大批各自的忠實粉絲。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令人痴迷的高香茶:祁門紅茶、碧螺春、鳳凰單叢、武夷肉桂、茉莉花茶。
萬里群芳最,唯有祁門香
祁門紅茶,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產於安徽省祁門縣一帶。祁紅採制精細,焙作考究,其特殊的自然香氣,被日本人稱為玫瑰香,英國人稱為「祁門香」。
「祁門香」是祁紅品質獨有的一種香氣特徵,似花、似果、又似蜜,曾被英國女王贊譽有加,深受歐洲人喜愛。
嚇煞人香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的「四絕」聞名於中外。洞庭碧螺春最早出現於明代,由於其香氣高揚,被當地人稱為「嚇煞人香」,意思是香氣高得到了嚇人的地步。清代,康熙皇帝來到此地,喝過這種外形捲曲如螺、湯色碧綠的茶後,不禁贊賞有加,但他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御賜名為「碧螺春」。
在洞庭山東山上,茶園與果園相伴,茶樹與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紅、泉城綠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樹經受著花香果香的熏陶,加上太湖氤氳的水汽滋潤,其香氣品質得到升華,非常適合品飲者的感官享受。因此,「嚇煞人香」就成為其最質朴的誇贊。
香型眾多的鳳凰單叢
鳳凰單叢,屬烏龍茶類,始創於明代,以產自潮安縣鳳凰鎮烏崬山,並經單株(叢)採收、單株(叢)加工而得名。潮安鳳凰茶為歷代貢品,清代已入中國名茶之列。由於鳳凰單叢是按不同性狀特點經單株選拔、精心性狀而成的,因此每種鳳凰單叢都有與眾不同的香氣風格。
可以說鳳凰單叢茶是鳳凰茶中之極品,其外形肥壯烏潤,香氣優雅清高;橙黃明亮的湯色,富有特殊山韻蜜味;青蒂綠腹紅鑲邊的葉底,極耐沖泡的底力,構成鳳凰單叢茶特有的色、香、味內質特點。
香不過肉桂
武夷岩茶,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的說法。肉桂是岩茶的代表品種之一,以肉桂良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用武夷岩茶的獨特製作方法製作而成,屬於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種。
武夷肉桂成品茶外觀條索緊實、色澤烏潤砂綠,香氣濃郁、辛銳似桂皮香,苦中帶有焦糖香的獨特魅力,有力沖蓋頂、高銳霸氣的特點。濃香型即傳統型,重發酵足火功,干茶外型在傳統工藝基礎上進行一些改良,突出了武夷肉桂本質的香氣,沖泡出的茶湯色澤淡黃,香氣高遠。其茶湯滋味醇厚甘爽,富有刺激性,入口醇厚回甘,咽後齒頰留香。
茶增花味,花助茶香
茉莉花茶,也被茶友們稱為「茉莉香片」,是最受歡迎的一種花茶。茉莉花茶是以綠茶和茉莉花窨制而成,按照等級有「三窨一提」、「五窨一提」、「七窨一提」等區別,而最高等級的茉莉花茶為「九窨一提」,製作時間長達一個月,十分耗費人工和物力,因此價格也非常高昂。
宋代詩人江奎的《茉莉》贊曰:「他年我若修花使,列做人間第一香。」優質的茉莉花茶具有干茶外形條索緊細勻整,色澤油潤有光澤,沖泡後茶香與茉莉花香相伴,香氣鮮靈持久,沁人心脾。
㈡ 如何正確的品鑒一款鳳凰單叢茶
有茶友說,雖然喝了很多種單叢,但感覺都差不多,不知道應該怎樣來品鑒單叢?其實品茶和品嘗美食是一樣的,都是需要有一個豐富而敏感的嗅覺、味覺,因為往往兩種高級料理之間的差別,就是某一些細微的味蕾上的差別而已。
如何先從簡單的方法來入手品鑒一款鳳凰單叢茶,不管清茶還是濃茶,你總得先清楚你喝到的是什麼。
其一,茶香
鳳凰單叢最大的亮點,是香!聞香在品鑒鳳凰單叢時是極為重要的步驟。
多次聞香氣可細致判定:鳳凰單叢茶品種香型、地域特徵、採制季節,為綜合鑒別品質奠定分析依據。
第一、第二次聞香氣,應重點注意辨別香氣高低、純雜;在第三或第四聞香時,分辨山韻特徵是否明顯,香氣持久與否。
鳳凰單叢除品種具有的自然香型外,其香氣的高低呈現,與加工過程中做青階段,鮮葉吐香時間掌握得當與否緊密相關。
其二,品滋味
品茗單從的過程,通過口腔不同部位的味覺體現,分辨滋味醇爽或苦澀的優次,以及季節差的風格特徵。口腔三個部位體會特徵及品質描述如下:
喉感――濃醇鮮爽回甘
口腔――齒頰留香
舌頭――苦澀感
鳳凰高山老茶樹,每年只採制一次春茶,其鮮葉內含物質豐韻飽滿,具備優質鮮葉基礎,加上精細的製作技術,將不同株系的自然香味特徵充分展示。
高山單叢茶品質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是:花香清高細膩、滋味濃醇爽口,山韻特徵明顯。
對於其他地域的,或一年內是多季節採制的成茶,我們在茶湯滋味中,應重點體會其香氣與滋味的組合是否發揮得最好,季節性特徵是否揚長避短。
通常,秋季是製作高香型鳳凰單叢自然花香顯露的最佳時節。但是,秋茶較於春茶的純度略遜。春季有利於製作條索緊卷,濃醇回甘的品質。
其三,茶韻
品質優的鳳凰單叢都能夠喝到「山韻」,山韻是最主要的地域特徵之一。
鳳凰單叢茶的「山韻」是高山環境造成茶樹鮮葉內含氨基酸積累比例較高,跟多霧地域蘚苔近似的苔味。
因為不同的環境造成茶樹里的內含物質比例也各有差別,所以才會有不同山頭,不同風味。
高山出好茶,好茶知茶韻。鳳凰單叢表現出生態優質茶的特徵是獨具「山韻」風格,在品嘗茶湯時,豐韻的香味在口腔飽滿厚實。
㈢ 每天一杯茶單叢茶,能給我們帶來什麼說說
每天一杯茶單叢茶,能給我們帶來說說如下
1、茶可獨酌,也宜共飲。閑來陋室靜坐,手捧香茗,聆聽古樂,會讓人神馳千里,物我兩忘,獨飲水中君子,不能不說是一種樂趣。
2、酒是熱鬧的,喝得喧囂恣意才痛快;咖啡是小資浪漫的,缺不得的是情調;而茶,是安靜的,品的是從容與境界。
3、原來喝茶,那是一種傾訴,一種交流,一種體會。
4、人生如茶,靜心以對,對錯無辜,緣由前生。認得清,放下是聰明,看不透一場夢無痕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你來世界請安住世界。
㈣ 單樅是什麼茶
潮州鳳凰單樅主要來自於鳳凰山一帶,該地區地勢較高,海氣溫較低,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終年多雲霧,濕度大,日照短,黃壤土層厚,有機質豐富,呈酸性,水質良好。採用人工精細的採制工藝製作而成。鳳凰單叢茶具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耐沖耐泡,泡後隔夜不酸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和廣大客商的好評。-----鳳凰單叢茶,屬烏龍茶類極品名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滯去膩、減肥美容、防癌症抗衰老、降血脂等功效
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濃鮮味,又有綠茶清芬香,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鳳凰單樅的產銷歷史已有900餘年,於宋朝始至今止,潮州鳳凰單樅茶一直以來都是朝庭貢茶。1955、1982、1986年獲商業部全國優質名茶稱號,1986年在全國名茶評選會上被評為烏龍茶之首。1990年鳳凰單樅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1989年農牧漁業部在西安召開的名茶評比會上獲名茶金杯獎。1991年在「中國杭州國際文化節」上榮獲「文化名茶獎杯」。在國內主銷閩、粵,出口日本、新加坡、泰國、港澳等國家和地區
㈤ 單叢茶是什麼茶啊好喝嗎
單叢茶還是很好喝的,味道很醇厚,很耐泡的。我本人就是十分喜歡喝茶的,前些年喜歡喝毛尖,後來也是聽朋友提起過單叢,才喝來試試,感覺挺不錯的。
剛剛查到些資料,希望對您有幫助
鳳凰單叢是與武夷岩茶、安溪觀音齊名的烏龍茶三大品系。以香味特點來說,武夷岩茶香氣醇厚,回味悠遠;安溪觀音香氣馥郁,甘醇清滑;鳳凰單叢香氣霸道,氣味濃烈。烏龍茶這三大品系的氣味是如此地迥然不同,以致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只會偏愛其中的一種而已。
產於粵東鳳凰山區的單叢茶,通常細分為產於潮州的鳳凰單叢和產於饒平的嶺頭單叢,但兩者實際是同源的。以地勢論,坪溪嶺頭只能算是鳳凰山的余脈,兩地歷史上長期同屬饒平縣管轄,而且嶺頭白葉單叢茶是1956年從鳳凰引進的實生茶苗變異而來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第一次上鳳凰山的時候,就驚異於烏崬頂上那一片活生生的古茶樹林。許是終日雲霧繚繞的緣故,所有茶樹的枝幹都長滿了苔蘚。而且與常見的灌木型低矮茶樹不同,那些茶樹都是兩三人高的小喬木,要用椅子甚至梯子才能採摘到茶葉。後來通過查找資料才知道,鳳凰山上的這片茶樹林,是國內發現的樹齡最古老的人工栽培茶園,樹齡大多200年以上,最長的有600年左右,當地也一直有「宋茶」和「宋種茶」的說法。
鳳凰山是畲族的發源地,這在畲族的史詩和祖圖中都有提及。地方古籍對鳳凰茶的最早記載是明嘉靖年間的《潮州府志》,裡面說饒平縣每年須貢「葉茶一百五十斤,芽茶一百八斤三兩。」清順治的《潮州府志》則說「今鳳山茶佳,亦雲待詔山茶,可以清膈消暑,亦名黃茶。」鳳山就是鳳凰山,待詔山即是今天的大質山。
到1950年全國茶樹品種普查登記的時候,鳳凰茶被正式定名為「鳳凰水仙」。據此傳統鳳凰茶又按茶葉的優劣分為三個檔次,分別是單叢、浪菜和水仙。在計劃經濟時期,當地流行過這樣的笑話:「部長浪半斤,幹事頭四兩。」意思是部長級的幹部來時能供應半斤「浪菜」,幹事只能得到四兩「茶頭」,也即茶葉的枝梗。但因為「浪」與俗語所指的男性器官同音,所以這實際是一句與食色有關的笑話。
至於為何將最頂級的鳳凰水仙稱為「單叢」,實際是有特殊原因的。在過去,鳳凰山上的茶樹一直沿用茶籽育苗這種有性繁殖的方法,這就造就了多種變異的茶樹類型。正如《中國名茶志》所指出的,鳳凰水仙種是一個資源類型復雜、熟期遲早不一、葉片形態各異的地方群體品種。即使相鄰的兩株茶樹,採制後都有可能產生很不相同的香味,比如一株是薑母香型,另一株可能是玉蘭香型。因此,「單株採制」成為鳳凰茶很特別的一種生產方式。
一株茶樹,經過茶農幾代人的培育之後,被確認為有獨特優異香味,這株茶樹於是被單株採收、單株製作,那麼,這株茶樹就稱為單叢茶樹,所採制的茶葉就稱為單叢茶,而鳳凰單叢則是這眾多優異單叢的總稱。
為了對這些單叢茶樹進行識別,各株單叢都被冠上名稱。有按葉片形態命名的,如山茄葉、桔仔葉、金絲仔、柿葉、柚葉、竹葉等,據說達25種之多,但更多是按香味特徵來命名,這就出現了黃梔香、桂花香、玉蘭香、芝蘭香、蜜蘭香、杏仁香、肉桂香、柚花香、米蘭香和薑母香等所謂十大香型。
到了近年,隨著無性繁殖技術的應用,白葉單叢和黃梔香單叢等名叢被大量克隆種植,出現了單叢的「品系」和「品種」。原來的單叢母樹於是被稱為「老叢」,從母樹所採制的茶葉也成為最高值的單叢茶。
鳳凰單樅屬烏龍茶類,是中國茶葉出口的一個奇特品種。獨特的潮州「工夫茶」,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形成很有特色的潮州茶文化。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它是在唐宋時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飲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然盛行於閩粵港台地區,但其影響早已遍及中國,遠及海外。
鳳凰單樅產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鳳凰山。鳳凰山高約海拔節1500米,成年雲霧漫山,空氣濕潤,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在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有利於茶樹的發育與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質。鳳凰茶得天獨厚,吮吸名山勝地的靈氣與日月精華,無任何污染。
鳳凰單樅其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油潤有光,並有硃砂紅點;沖泡清香持久,有獨特的天然蘭花香,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湯色清澈黃亮,葉底邊緣朱紅,葉腹黃亮,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稱。具有獨特的山韻品格。
潮州鳳凰山的產茶歷史十分悠久,當代學者已將潮州的產茶史追溯至唐代。民間盛傳宋帝南逃時路經鳳凰山,口渴難忍,侍從們從山上採下一種葉尖似鷦嘴的樹葉,烹製成茶,飲後既止渴又生津,故後人廣為栽種,並稱此樹為「宋種」或叫鷦嘴茶。明朝嘉靖年間的《廣東通志初稿》記載:「茶,潮之出桑浦者佳」,當時潮安已成為廣東產茶區之一。清代,鳳凰單樅茶漸被人們所認識,並列入全國名茶。
鳳凰單樅茶的採制,以特早熟種的白葉單叢最先開鑼,在春分前後陸續開采,這是一種蜜蘭春型的高檔茶,有嶺頭單叢茶、烏東蜜蘭香單叢、金獎工夫白葉茶等品種。毛茶製成後,再經過有10天的精製,即4月初可上市。清明前後早熟種單叢採摘,有肉桂香單叢、金玉蘭、蛤股撈等。單叢茶採制旺季在清明至穀雨期間,大部分老名叢茶都在這段時間採摘,有宋種1號、黃桅香2號、芝蘭香及各種特殊香型茶。
鳳凰單樅茶千姿百媚,豐韻獨特的品質,是歷代茶農沿用傳統的工藝,精心製作而成。在傳承工藝的歷程中,不斷的認識、改良、創新、向前邁進。鳳凰人總結出一套有別於其他茶類的、獨特的單株採制經驗。這是一個經歷了漫長的沉澱積累,凝聚著古今一代代茶人聰明智慧的優秀作品。
在鳳凰茶鄉,茶農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傳授 「制茶經」,如何制好茶,賣出好價格……將成功喜悅感與他人分享。縱觀鳳凰單樅的產制全程,我們可見,從單株培育開始,為單株採制奠下分類基礎;單株採制的獨特工藝,又為單株鑒定品質提供了機理保障。這是一個從優化良種開始,發展名優茶的良,性循環產鏈。
鳳凰單樅茶的採摘初制工藝,是手工或手工與機械生產相結合。其製作過程是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烘焙6道工序。其中環環緊扣相關,每一工序不能粗心隨意,稍有疏忽,其成品非單叢品質,而降為浪菜或水仙級別,品質價格相差甚遠。
鳳凰單樅既是傳統名茶,又是歷史名茶。近年來,鳳凰茶在市級、省級、國家級、國際級的茶葉評比會上,屢獲殊榮;僅在18次國家級、國際級評比中就獲得金杯9個、金牌8塊和銀杯4個及其他15個獎項(其中國際級8項),博得與會者和廣大群眾的好評和贊揚。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品嘗鳳凰單樅茶後,結論是「比美國的花旗還要提神。」國家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品味鳳凰單樅茶後說:「喝了鳳凰單樅茶,其他茶就不想喝了。」日本茶葉博士松下智先生說「鳳凰單樅茶是中國的國寶。」
近年來,鳳凰鎮被授予「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鳳凰單樅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意味著,鳳凰單樅茶在產業化、品牌化、標准化的道路上邁上更加喜人的一步。鳳凰鎮按照「科技提升品質、文化提升價值、品牌開拓市場」的思路來發展名茶生產,使全鎮的茶產業實現了跨躍式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綜合經濟效益顯著增強。目前,全鎮共有名茶園近6萬畝,年產茶葉800多萬斤,創產值3億多元,綠油油的茶園成為鳳凰茶農致富奔康的「樂園」。
㈥ 喝單樅茶的好處和壞處
好處:單樅茶多酚類的抗氧化作用因為能夠消除活性氧,進而抑制維他命C的消耗,所以可以保持肌膚細致美白。加上單樅茶本身有含有維他命C的成分,對美白肌膚來說可謂是一舉兩得。維他命C大約在2-3小時內會隨尿液排出體外。
壞處:茶水喝多了以後會加速體內循環。
(6)喝單樅茶圖片唯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早晨空腹不宜飲茶,因為空腹飲茶,沖淡了胃液,降低了胃酸的功能,妨礙消化,並影響對蛋白質的吸收,易引起胃粘膜炎症。
2、睡前兩小時,最好不要飲茶。否則會使精神過於興奮而影響入睡,甚至引起失眠。老年人睡前飲茶,易心慌不安,多尿,更會影響睡眠。
3、茶水放久了,不僅會失缺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且易發餿變質,甚至生霉。茶水中的鞣酸還會成為刺激性很強的氧化物,易傷脾胃引起炎症。
4、營養不良忌飲茶:紅茶葉有分解脂肪的功能。
5、醉酒慎飲茶:紅茶葉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醉酒後喝濃茶會加重心臟負擔。
6、慎用茶水服葯:葯物的種類繁多,性質各異,能否用茶水服葯,不能一概而論。
㈦ 單叢茶是什麼茶類
單叢茶是烏龍茶類,屬半發酵工藝,茶性平和,單叢茶指的是茶樹中具有各自鮮明的植物香型,單棵採摘、單棵製作、韻味突出、品質優異的單株老叢茶的總稱,主產於廣東省潮州市,其茶具有形美、色翠、味甘、香郁的特點。比較出名的品種有兩種,一種是鳳凰單叢茶而另外一種則是嶺頭單叢茶了,單叢茶是一種很聞名的茶。--引自網路
廣東省潮州市鳳凰鎮是鳳凰單叢茶原產地,這種茶葉名字也是根據因為地點。嶺頭單叢茶原產地是廣東省饒平縣坪溪鎮嶺頭村,這里已經成為了茶葉之鄉,茶葉成為當地的主要支柱產業,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茶葉種植基地,香高濃郁,滋味香濃醇爽會甘,具有養生保健、提神醒腦的功效,閑暇時光來一杯香茗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諦和意義。
鳳凰茶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泡茶之後茶湯濃郁,喝完之後唇齒留香,有強烈的回甘感覺,有紅茶濃鮮味,又有綠茶清芬香,鮮美至極,彷彿吃過了一頓個精美的大餐。
單叢茶最大特點泡製次數多。泡製10次的茶葉依然能夠有充分的香氣,滋味濃郁,甘醇爽口。但是這種茶葉的回甘時間很短,僅僅十幾秒就失去了回甘的感覺,剛剛享受到回甘的滋味還沒來得及思考,這種感覺飄然而去,所以單叢茶品質只能屬於中檔產品,此種茶的等級不會很高。
㈧ 鳳凰單樅茶的品種有哪些齊全點的
鳳凰單樅茶的品種有:
1 宋種1號
是鳳凰茶區現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樹,生長在海拔約1150米烏崬李仔坪村,樹齡在600年以上。該株系已經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宋種1號的無性繁殖後代。成茶條索重實緊結,色澤烏褐油潤,湯色金黃,香氣濃郁,滋味醇厚。茶叢韻味獨特,回甘力強,耐沖泡,是單叢中的餃餃者。清明後採摘,製成毛茶後,精製需15天左右,經退火熟化才可上市。
拓展資料
鳳凰單叢茶成茶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挺直肥碩油潤的外形特色;優雅清高的自然花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回甘的滋味;橙黃清澈明亮的湯色;青蒂綠腹紅鑲邊的葉底和極耐沖泡的底力,構成鳳凰單叢茶特有的色、香、味特點。
鳳凰單叢茶除具備以上品質外,還具備獨特的「山韻」,所謂「山韻」主要指滋味而言,是更深一層的表述,只可意會,這種特殊的「山韻」是鳳凰單叢茶品質的關鍵,是區別於其它產地單叢茶之處。究其原因,離不開三個必備條件:一是優越的生態條件;二是良好的茶樹品種資源;三是精湛的採制工藝。
㈨ 你喝過鳳凰單叢茶嗎
鳳凰單叢茶 鳳凰單樅,屬烏龍茶類。產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鳳凰山。該區瀕臨東海,氣候溫暖,雨水充足,茶樹均生長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終年雲霧彌漫,空氣濕潤,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在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有利於茶樹的發育與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質。鳳凰山茶農,富有選種種植經驗,現在尚存的3000餘株單樅大茶樹,樹齡均在百年以上,性狀奇特,品質優良,單株高大如榕,每株年產干茶10餘公斤。
採制工藝與茶品特性:單樅茶,系在鳳凰水仙群體品種中選拔優良單株茶樹,經培育、採摘、加工而成。因成茶香氣、滋味的差異,當地習慣將單樅茶按香型分為黃枝香、芝蘭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種。因此,單樅茶實行分株單采,當新茶芽萌發至小開面時(即出現駐芽),即按一芽、二三葉標准,用騎馬採茶手法採下,輕放於茶羅內。有強烈日光時不採,雨天不採,霧水茶不採的規定。一般於午後開采,當晚加工,制茶均在夜間進行。經曬青、晾青、碰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工序,歷時10小時製成成品茶。其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油潤有光,並有硃砂紅點;沖泡清香持久,有獨特的天然蘭花香,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湯色清澈黃亮,葉底邊緣朱紅,葉腹黃亮,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稱。具有獨特的山韻品格。
鳳凰單樅的產銷歷史已有900餘年。1955、1982、1986年獲商業部全國優質名茶稱號,1986年在全國名茶評選會上被評為烏龍茶之首。1990年由汕頭市茶葉進出口公司潮州分公司生產的金帆牌鳳凰單樅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1989年農牧漁業部在西安召開的名茶評比會上獲名茶金杯獎。1991年在「中國杭州國際文化節」上榮獲「文化名茶獎杯」。在國內主銷閩、粵,出口日本、新加坡、泰國、港澳等國家和地區。
鳳凰單叢正宗產地以有"潮汕屋脊"之稱的鳳凰山東南坡為主,分布在海拔500公尺以上的烏崇山、烏譬山、竹竿山、大質山、萬峰山、雙譬山等潮州東北部地區。鳳凰單叢茶的採制,以特早熟種的白葉單叢最先開鑼,在春分(3月20日)前後陸續開采,這是一種蜜蘭春型的高檔茶,有嶺頭單叢茶、烏東蜜蘭香單叢、金獎工夫白葉茶等品種。毛茶製成後,再經過有10天的精製,即4月初可上市。
清明(4月4日)前後早熟種單叢開始採摘,有肉桂香單叢、金玉蘭、蛤股撈等。單叢茶採制旺季在清明至穀雨期間,大部分老名叢茶都在這段時間採摘,有宋種1號、黃桅香2號、芝蘭香及各種特殊香型茶。
宋種1號,是鳳凰茶區現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樹,生長在海拔約1150米烏崬李仔坪村,樹齡在600年以上。該株系已經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宋種1號的無性繁殖後代。成茶條索重實緊結,色澤烏褐油潤,湯色金黃,香氣濃郁,滋味醇厚。茶叢韻味獨特,回甘力強,耐沖泡,是單叢中的餃餃者。清明後採摘,製成毛茶後,精製需15天左右,經退火熟化才可上市。
桂花香單叢、抽花香單叢、姜花香單叢、杏仁香單叢等,都是在清明後四五天採摘的中熟種茶。桂花香單叢的成茶,條索緊直油潤,呈繕魚色,湯色橙黃清澈,具有自然桂花香氣,滋味甘醇爽口持久,每千克售價最高達9600元。姜花香單叢因有輕微的生薑味道並帶有姜花香氣而得名。2003年每株採制春茶2市斤,每斤售價高達1.2萬元。這些特殊香型茶精製也需15天左右。
穀雨至立夏前後採摘的是遲熟種,有宋種八仙、玉蘭香、夜來香、石古坪、老仙翁等。此時間採摘的單叢大都香氣高銳幽長、滋味濃醇,同樣在毛茶製成後,經15天退火熟化,才能品嘗出真正色、香、味及老叢山韻蜜味。
宋種八仙單叢,是從單株母樹 "大烏葉"上選取插穗,用長枝無性繁殖法扦插成活,再分別栽種於不同自然地理條件的茶園里,長大後都保持原母樹的優良性狀,又猶如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具特色,故雅稱 "八仙茶"。成品茶條索緊直,較其他單叢茶碩大,黑褐色,油潤光澤,湯色金黃,甘醇爽口常微甜,芝蘭香明顯。
鳳凰單叢茶中的珍稀品種一直供不應求。正宗宋種單叢(老株單叢)大都在開采前就被認購、定購。第二代宋種和嫁接高香型單叢茶,品質上等,市場上都能買到。
鳳凰單樅的品種:
鳳凰單樅是產於潮汕地區,屬於廣東烏龍。其具體的品種如下:
宋種「東方紅」,系倖存於鳳凰山系中的4株宋代老名樅之一
宋種芝蘭香,倖存於鳳凰山系中4株宋代老名樅之一,老樅母樹共有二株,香氣幽雅,有 細銳的芝蘭花香,滋味醇厚鮮爽,回甘力強,湯色橙黃明亮,極耐沖泡,有明顯的高山老樅「特韻」。到年底有茶葉出現「返春」現象,品味更佳。
宋種蜜香單樅,是倖存的4株宋代老名樅之一 。因其品質特點有明顯的甘薯「蜜味」,故又名「宋種紅薯香單樅」。蜜香高銳持久,有 花香;滋味濃厚爽口,「蜜韻」突出,飲後滿口生香,回甘力強,極耐沖泡
八仙過海單樅:又名「八仙單樅」,是鳳凰單樅十大花蜜香型珍貴名樅之一,因只存活八株於一處,並 烏崬山上形民八仙過海之狀,故取名「八仙過海」。 茶葉香型特點是有明顯的白玉蘭花香蜜韻
姜花香單樅:又名「通天香單樅」,因其茶葉有突出的姜花香味,香氣沖天,故茶農稱之「通天香」;是鳳凰單樅十大花蜜香型珍貴名樅之一,成茶天然姜花香氣馥郁持久,滋味濃醇爽口,有明顯的姜花「特韻」,回味甘滑,極耐沖泡,飲之齒頰生香,成茶到年底「返春」回香,香味更佳。
蛤古撈單樅,又名「老哈蟆」,系鳳凰單樅十大高香型珍貴名樅之一,因其母樹形態而取名
蜜蘭香單樅,成茶有「濃蜜幽蘭」特韻,香氣馥郁持久,滋味濃醇甘爽,湯色橙黃明亮,耐沖泡
鳳凰黃枝香單樅,系鳳凰單樅十大花蜜香型珍貴名樅之一, 因其茶葉香味有明顯的黃梔子花香蜜韻而得名。黃枝香單樅有多個株系,如石古坪田料埔黃枝香、鳳溪庵角黃枝香、烏崬獅頭腳黃枝香(又名文佳祥種)等。
玉蘭香單樅,系鳳凰單樅十大花蜜香型珍貴名樅之一,玉蘭花香清幽馥郁,滋味濃醇鮮爽,湯色清澈明亮,飲之齒頰留香,連泡十多次香味仍存
桂花香單樅,系鳳凰單樅十大花蜜香型珍貴名樅之一,桂花香氣清幽細長,滋味濃醇爽口,唇舌留香,湯色橙黃明亮,耐沖泡
二矛芝蘭香單樅,系鳳凰單樅十大花蜜香型珍貴名樅之一,茶葉芝蘭花香幽雅細長, 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橙黃明亮,極耐沖泡。
鳳凰單叢茶的製作工藝流程
高峰綠寶牌鳳凰單叢茶千姿百媚,豐韻獨特的品質,是歷代茶農沿用傳統的工藝,精心製作而成。在傳承工藝的歷程中,不斷的認識、改良、創新、向前邁進。鳳凰人總結出一套有別於其他茶類的、獨特的單株採制經驗。這是一個經歷了漫長的沉澱積累,凝聚著古今一代代茶人聰明智慧的優秀作品。
在鳳凰茶鄉,茶農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傳授 '制茶經',如何制好茶,賣出好價格……將成功喜悅感與他人分享。縱觀鳳凰單樅的產制全程,我們可見,從單株培育開始,為單株採制奠下分類基礎;單株採制的獨特工藝,又為單株鑒定品質提供了機理保障。這是一個從優化良種開始,發展名優茶的良,性循環產鏈。
高峰綠寶牌鳳凰單叢茶的採摘初制工藝,是手工或手工與機械生產相結合。其製作過程是曬青一晾青一做青一殺青一揉捻一烘焙6道工序。其中環環緊扣相關,每一工序不能粗心隨意,稍有疏忽,其成品非單樅品質,而降為浪菜或水仙級別,品質價格相差甚遠。
一、嫩葉的採摘
高峰綠寶牌鳳凰單叢茶的製作程序,是從鮮葉採摘開始的。當新梢出現駐芽,一般采2~5葉。不能過嫩採摘,因鮮葉太嫩,其所含苦澀味物質多;也不能過老採摘,鮮葉粗老,葉細胞老化,纖維素多,製成干茶外形及滋味都差。所以,掌握芽葉生長在一定的成熟度 (嫩對夾葉),適時採摘。
採摘時間。要選擇晴天下午1時至4時。制單極茶,鮮葉一定要經過曬青,晴天採摘有利於曬青。選擇下午採摘,對鮮葉曬青有利因素是:下午4時以後,陽光的漫射不強烈,可避免灼傷鮮葉;適宜鮮葉輕度萎凋,水分適度揮發,增進鮮葉有效成分。
鮮葉採摘要求:做到手快、眼快;輕采輕放;松堆、分類隔開;及時曬青。所謂輕采輕放,即採摘時防止折斷葉片,避免芽葉損傷;防止葉片在採摘時,被手溫傳熱影響紅變。松堆,即採下來的鮮葉不能壓實,防止葉溫升高;鮮葉採摘後要分類隔開,因茶樹品種不一,採下來的茶青有烏葉、白葉、厚葉、薄葉、大葉、小葉之分,應分別置放茶筐,以利於分類加工;採回來的茶青,要及時曬青,如果陽光強烈,或當天采青葉數量多,不能馬上曬青的鮮葉,應及時薄攤置放,為曬青程序作準備。
二、曬 青
將采來的青葉,利用日光萎凋叫曬青。曬青的目的,是通過陽光照射,便茶青中一部分水分和青草氣散發,增強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促進茶青內含物及香氣的變化,為後續做青的發酵過程創造條件。這是鳳凰單樅優異品質形成的第一個環節。
曬青工序,一定要按各種茶青的葉質情況,合理、均勻曬青。按 '一薄、二輕、二重、一分段'的原則操作。一薄,即曬青時,要做到葉片薄攤不重疊,使茶青葉受陽光照射後,達到水分蒸發一致和葉溫一致。二輕,即莖短葉,薄葉片含水分少的應輕曬;在乾旱天氣,空氣濕度小,採摘的青葉要輕曬。二重,即莖葉肥嫩,含水分多的葉片要重曬;在雨後採摘,空氣濕度大的要重曬。一分段,即莖長葉多,老葉多的青葉要分段曬,即曬一段時間後,放置陰涼處,讓其水分平衡再曬。如果一次重曬,會造成水分失調,形成干茶後,香氣不高帶苦澀味。
曬青工具:一是用竹蔑編織成的竹篩,茶農們稱謂 '水篩',直徑約120厘米,邊高4厘米,篩孔直徑0·66厘米,用於攤放鮮葉。每水篩攤放鮮葉約0·5公斤,攤放厚度越薄越好。曬青工具之二有曬青架,架高80~90厘米,寬約80厘米,用於承放多層水篩。曬青架應置於廠房外陽光充足處,薄攤好的茶青葉置於水篩中,承放在曬青架上,讓陽光照射,不宜翻動 。
製作高峰綠寶牌鳳凰單叢茶鳳凰單樅,曬青最佳時間為下午4時至5時,掌握曬青時間長短,應視葉張的厚薄、含水量多少、陽光強弱等因素來決定。在氣溫25qC左右條件下,曬青時間約15~20分鍾。在生產中,制茶能手憑綜合經驗,掌握曬青程度。
曬青程度要掌握:1.葉片失去原有鮮綠光澤,轉為暗綠色;2.青葉基本貼篩,葉質柔軟已失去彈性;3.茶青略有水香形成;4.茶青失水率約為10%~15%左右。
高峰綠寶牌鳳凰單叢茶鳳凰單叢茶
曬青工序注意事項有:1.陽光強烈時不能曬青,避免灼傷葉片;(2)避免曬青不足或曬青過度。曬青不足時,茶青含水量過多,少數葉張會變軟,多數葉張呈緊張狀態,導致成茶青條多,滋味苦澀;若曬青過度,因葉子失水過多,部分嫩葉會變紅起皺,茶青就會還陽不起來,導致晾青時葉子不能恢復緊張狀態,影響下一步的生化變化。
三、晾 青
將曬青後的茶青連同水篩搬迸室內晾青架上,放在陰涼通風透氣的地方,使葉子散發熱氣,降低葉溫和平衡調節葉內的水分,以恢復葉子的緊張狀態,稱為晾青。
隨著晾青時間增長,葉子又會呈萎凋狀態。晾青,要做到薄攤,即一般青葉堆攤厚度不高於3厘米,如果堆攤過高,會造成葉溫升高而致發酵加快,出現早吐香現象 。
四、做 青
做青是香氣形成關鍵的工序,關系至成茶香氣的鮮爽高低,滋味的濃郁淡薄。做青是由碰青、搖青和靜置3個過程往返交替數次進行。在整個做青過程。要密切關注青葉回青、發酵吐香、紅邊狀況,結合當天溫濕度氣候,看茶做青。這是一個積聚相當豐富經驗的綜合判斷,許多制茶能手,是以鐵棒磨針之工夫,非一日之功。
做青間要求室溫20℃左右,相對濕度以80%為宜。碰青原理是:用雙手從篩底抱葉子上下抖動,使茶青相互碰擊,起到磨擦葉緣細胞,產生發酵作用。在多次碰青過程中,青葉的氣味從青草氣味→青香氣味→青花香味→逐漸轉為鳳凰單樅茶各品種特有的自然花香微輕香氣 。
碰青的原則:必須視原料、品種、時間、曬青程度和天氣情況而靈活掌握。碰青次數,一般是5次。每次碰青後,通過靜置,會產生回青狀態。在整個做青工序,以感官判斷'看青碰青',一般掌握手的力度應先輕後重,次數由少到多,葉片攤放先薄後厚的原則。做青工序技術性較強,有五個關鍵問題細述如下:
1·夜間進行做青 在夜間做青的茶葉,通常是在下午一時左右開始採摘的鮮葉,具備的水分較平衡,有效物質多;夜間空氣溫度大,有利於茶葉的回青;二是夜間氣溫低,便於制茶操作,鳳凰人的思想有一個概念,'過夜'是好茶,因而,在操作方面比較細致,綜合這幾個因素,在夜間進行做青較有利於白天製作。
2·做青工序中,要考慮如何保證茶青回青 茶青在碰青後如果不能按時回青,其製成的干茶一定帶苦澀味。
茶青的回青原理是:在曬青過程中,葉片受日光照射水分消失快,而枝條葉脈水分消失慢,形成葉片與枝條的含水量不同。在碰青過程中,通過振動刺激,枝條葉脈的水分在循環流動,不斷補充到葉片細胞中,使枝、葉水分協調平衡,形成茶葉的回青。通過水分的相互間流動,把枝條葉脈里所含的有效成分,輸送到葉片細胞,同時,可減少苦澀味。因此,在做青過程中,一定要解決好水分的平衡,達到按時回青,在正常的加工中,通過第三次碰青,就要達到回青。
3.做青葉吐香時間的掌握關繫到成茶的香氣高低,品質優次 做青過程中,常出現先吐香,慢吐香,不吐香的現象,而相應製成的干茶香氣表現為香氣不高、不清、無香。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受溫度的影響,引起茶青的發酵,在操作過程中溫度愈高,芳香物質的分解越快,形成先吐香,相反就慢。所以,在做青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氣溫操作,控製做青葉適時吐香。
在第三、四次碰青、靜置階段,感覺香氣轉變明顯加快,從淡淡的水香逐漸轉微花香至花香顯露。此時,是轉接下一工序的鄰界點。隨著做青、殺青、揉捻、烘乾過程,品種的自然香型特徵越發明顯。
4·做青葉的紅邊程度,是判斷發酵的依據 其原理是,在碰青過程,給予茶青一定力度的碰損,使邊緣葉細胞在酶的活動下,氧化而形成紅邊狀態。其發酵適度與否,直接影響茶葉的質量。在碰青過程中,如果紅邊不夠就要通過搖青,給予一定的力度磨擦葉片邊緣;如果紅邊過多,就要減少搖青力度,控制氧化。
3 鳳凰單叢茶
5·發酵過程,必須有一定的適宜溫度 正常20℃左右,是制好茶的最佳溫度。如果氣溫偏低,就必須把搖青時間延長,反之,溫度過高,應把青葉松堆、薄攤,降低葉溫,控制葉發酵在做青過程中,如果遇到北風乾燥天氣,室內濕度低,影響青葉回青。此時,必須及時採取措施保持一定濕度,控制青葉水分消失過快。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茶產業的進步。今天,一部分鳳凰茶農,應用現代空調設備,保證做青過程的溫濕度適宜,精心加工各種香型的名優單樅茶。
加工過程中,做青 (搖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青葉 的回青階段,就是從第一、第二次碰青之間,每次間隔時間掌握 1·5~2小時,在這過程中重點解決青葉回青。
在操作時要均勻,輕碰,松放、薄攤。青葉經過曬青後水分消失,形成柔軟狀態。如果碰青力度重,易使葉脈和葉細胞斷折破損,影響水分循環補充,形成水分失調,不利於回青。
青葉的發酵階段為第二階段。第三次碰青到殺青,每次碰青間隔時間掌握2~2·5小時,這一過程重點注意發酵、吐香、紅邊現象。
在正常情況下,青葉從第三次碰青時就出現吐香,如沒有出現吐香,就是溫度偏低,發酵慢。應採取措施提高溫度,加快發酵吐香。另外,從第三次碰青時青葉開始出現輕微紅邊狀態。第四和第五次碰青後,兩手緊握篩沿,用力做迴旋轉動,使葉梢在篩面作圓周旋轉與上下跳動,使葉與葉之間相互碰撞、葉片與篩蔑相互磨擦,這就叫搖青。
通過五次碰青後,發酵程度已達到出現紅邊,葉形呈湯匙狀,香氣顯清花香味,即為碰青、搖青適度。
五、殺 青
殺青,也叫炒青。殺青的目的,是用高溫抑製做青葉的酶促氧化,控制茶葉色、香、味的形成。
殺青方法:手工殺青,用口徑72~76厘米的平鍋或斜鍋,鍋溫掌握在200℃左右,青葉投人鍋時,發出均勻的響聲。每鍋投葉量1·5~2公斤。通過均勻翻動,開始以揚炒,讓其青臭味揮發,以後轉為悶炒,防止水分蒸發太多。炒至葉色漸變淺綠,略呈黃色,葉面完全失去光澤;無青臭氣味,氣味變成微花香(品種香),即為殺青適度。目前,機械殺青在鳳凰茶區己廣泛應用,制茶能手不用打開殺青鍋門,以貼近鍋旁嗅聞氣味,即可判斷殺青適度出鍋時間 。
殺青工序注意事項有:
(1)烏葉與白葉要分開殺青,根據青葉不同形態、莖細嫩、葉質厚薄、含水量的不一,掌握時間及火溫要求應不同。
(2)火溫控制適當,溫度應先高後低,防止青葉燒焦。揚炒時間不宜太長,防止出現失水太多,葉片乾枯、碎裂。火溫不宜太低,悶炒時間不宜太長,防止出現葉片氧化紅變。殺青適度的葉質柔軟,便於揉捻成條做形。
六、揉 捻
揉捻的目的:是使茶條成型,外型美觀;使葉細胞破碎,茶葉內含物滲出黏附於葉面,經過生化作用,使茶葉色澤油潤,滋味濃醇、湯色艷亮、耐沖泡。
揉捻過程的掌握要領如下:
(1)青葉出鍋後,應稍透散水氣,隨即進行溫揉,溫揉葉質柔軟易捲曲成條造型。
(2)揉捻的力度應掌握先輕後重,宜逐漸加壓,以揉出茶汁為適度,不宜用力過重。
(3)如外形不壯直緊結,要進行第二次復炒、復揉以增強外形條索緊結。
(4)揉捻過程,避免葉溫升高,防止水悶產生。揉好的茶葉要及時拆松、薄攤,並及時進行烘焙,防止茶葉繼續氧化,導致成茶滋味欠爽,湯色暗紅。
七、烘 焙
高峰綠寶牌鳳凰單叢茶烘焙方法分為初烘、攤涼、復烘3個階段。其目的是蒸發葉內多餘水分,促使葉內含物起熱化、構香作用,增迸和固定品質,以利貯藏 。
初烘:將揉捻葉置於烘籠內進行第一次初焙,火溫要掌握在130~140℃,時間5~10分鍾,中間要翻拌兩次,翻拌要及時、均勻,攤放厚度不能高於1厘米,烘至六成千則可起焙攤涼。
攤涼:1—2小時,攤涼厚度不能高於6厘米,待初烘茶葉涼透,梗葉水分分布均勻為適度。
復烘:將初烘葉進行第二次復焙,火溫掌握在100℃左右,攤放厚度不能高於6厘米,烘至八成干則可起焙攤涼。
最後,進行第三次烘乾,火溫掌握在70—80℃,烘至足干一般需2-6小時。
高峰綠寶牌鳳凰單叢茶不能一次烘乾。烘乾是茶葉品質優劣的關鍵性環節之一,在烘焙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茶葉變化情況,注意調節溫度,初烘火溫宜高一些,復烘火溫宜低,烘籠上要加蓋,以免香氣散失。烘焙過程及時翻拌、堅持薄焙,多次烘乾,促進茶葉色澤和香氣、滋味綜合顯優。
八、貯 藏
烘幹完成茶葉要攤涼後及時貯藏,防止吸濕和生雜味。貯藏時包裝物應不帶其他雜味並起防潮作用,裝後置於乾燥處。鳳凰茶農製作好轉人存庫產品的保管方法,是用白布袋內襯塑料袋,或用大鐵鋅桶或不銹鋼桶貯裝,可起到防光和防潮作用。用於銷售包裝的產品,用雙層紙包裝成長方立體型半斤裝、2兩裝等,廣東群眾和許多海外僑胞,熟悉這種世俗沿襲的傳統產品,親切地稱謂為'枕頭包'。看著茶農們包裝這種 '枕頭包'單樅,猶如在觀賞工藝造型。他們不用模具,就憑一雙手,靈巧飛快地折疊出稜角分明,似如統一從模具出來一樣,形狀整齊的'枕頭包'。這種包裝產品雖然朴實無華,但是,許多外地的茶商或銷售商,要完成這種包裝形式,確是 '無從下手',需要用木模配置,才能一般整齊 。
今天,鳳凰人在保留傳統包裝的同時,開發出一系列防光、防潮、無異味的新型包裝,有用於禮品的罐裝產品,鋁薄袋、小泡裝等等。在市場上廣為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