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明確一個概念
只有那些有穩定的市場基礎,和被廣泛承認的社會地位
的畫家.他的畫才能以平方尺來計算價格.即便是一些
普通畫家,發揮的不穩定,有的一張小品畫的精彩,可能
數萬元.有的畫一張巨幅中堂.但畫面平平,根本無人問津
現在藝術品市場有一些虛火. 你說的這個人更是聞所未聞. 所以,你能想像買他的畫可以保值嗎?
如果你們老總是出於對藝術的熱愛和對這個畫家的尊敬.
那不必說價格問題.只要能承受,就可以買.
如果想保值.最好投資黃金或者地產.
B. 一生必去的中國50個最美地方
1.聖象天門
在納木錯北部的恰多朗卡島上,有一隻天然形成的巨大石象矗立在此,隔著聖湖與神山念青唐古拉對望,守護著這一方凈土。人們把它稱為「聖象天門」。象鼻與身體之間巨大的石門,猶如通往天堂的聖門,千百年來,這里是高僧隱士的清修之地。
2.武功山
武功山位於江西萍鄉,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是戶外愛好者的天堂。令其成名的是近10萬畝位於海拔1600多米高山之巔的「雲中草原」,這些柔軟的草甸成為了高山露營聖地,以山脊為枕,夜幕星空為毯,觀日出、看雲海翻湧。
3.無錫黿頭渚
「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黿頭渚是觀賞太湖美景的絕佳之地,三萬六千頃的浩淼煙波奔來眼底,濃淡相宜;七十二峰縹渺可辯。這里四季如畫,春賞櫻海夏賞荷,秋賞涼月冬賞雪。「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廣福庵就坐落其中。
4.小七孔
小七孔景區位於黔南荔波秘境中,得名於其中一座建於清朝的小七孔古橋,是一條狹長的谷地,有「超級盆景」之稱。這里奇俊秀美,山水秀麗,湖水悠藍而深邃,又帶有瑤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風情。
5.東山島
東山島是福建省第二大島,被譽為「海峽西岸旅遊島」,它的主島形似蝴蝶,所以也稱蝶島。在這座島上,驚世的絕美海景與古鎮、古廟等煙火氣息並存,聞鳴笛而起,枕浪花而眠;踏日出而歌,披晚霞而憩。
6.扎尕那
扎尕那位於甘肅甘南自治州,藏語意為「石匣子」。其四個村落坐落在山谷中,三面都被山峰環抱,看上去就像一座由天然岩壁構成的石城。這里雲霧縹緲,彩色經幡迎風飄揚,藏寨民居建在半坡上,鱗次櫛比;夜空干凈又純粹,運氣好的時候,能夠以肉眼看見清晰的銀河。
7.元陽梯田
在雲南元陽的哀牢山南部,有一片哈尼族人世代雕刻出來的山水田園風光畫—元陽梯田,這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智慧,也是最為艱辛的壯舉。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是元陽梯田最美的時候,正值灌水期的梯田中,一畦畦亮汪汪的水田,像是一片片被打碎的鏡子散落在大地上,山光雲影,共徘徊在此處。
8.敖魯古雅
敖魯古雅位於呼倫貝爾市的最北部河畔,是鄂溫克族的的聚落,也是中國最後的使鹿部族。隱藏在白樺林中的尖頂帳篷、慢悠悠在村落間穿行的馴鹿以及戴著毛絨氈帽的族人,一切都像童話中神秘的北方部落。
9.雨岔大峽谷
雨岔峽谷位於山西省延安市甘泉縣,被稱為中國的「羚羊峽谷」。經過上億年的地質變化與雨水沖刷,呈現出美妙的波紋曲線。深入峽谷,彷彿進入了龐大的藝術宮殿,堅實的岩壁卻呈現出波浪一般輕柔的感覺,陽光灑落峽谷時,光與影在這里舞動。
10.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位於崑山市西南,是一處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素有「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的美譽。古鎮的橋梁密度,舉世罕見,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鎮區就有古橋36座,而且大多數古橋保存完好。
11.達瓦更扎
達瓦更扎位於雅安寶興縣,在藏語中意為「美麗的神山」。在這里,可環顧北面的四姑娘山、南面的帕格拉神山、西面的貢嘎群峰、東面的峨眉山等名山,又可觀星空銀河、高山草甸和雲瀑霞光,包攬眾多美景,視野極其開闊,被譽為「亞洲通達性最好的360°觀景平台」。
12.伊寧天鵝泉
伊寧天鵝泉濕地公園是伊犁河谷唯一一處冬季天鵝棲息地,每年都吸引200餘只疣鼻天鵝在此越冬。天鵝泉屬地下溫泉,冬季不結冰,和寒冷的空氣交匯時,霧氣朦朧,煙波渺渺。也正因如此,天鵝泉出現霧凇的概率會很高,彷彿是一個雪白聖潔的天鵝王國。
13.嵛山島
嵛山島, 古稱福瑤列島, 素有「海上明珠」的美稱,被 《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之一。這里風光旖旎,有「南國天山」的天湖山萬畝草場以及星羅棋布波光粼粼的大小天湖。隨著季節更迭,四時之景各有其獨特的魅力。
14.伍須海
伍須海位於甘孜九龍縣,是一顆散落在大片原始森林和寬闊草甸中間的碧藍明珠,被當地人稱作「仙女梳妝的明鏡」,是一處由雪山、湖泊、溪流、五花草甸以及藏族風情共同構築成的秘境。
15.丙中洛
丙中洛地區位於三江並流的核心區,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又是怒江州的主要藏區之一。怒江第一灣就位於丙中洛南部,由於山勢的重重阻擋,怒江在這里形成了半圓馬蹄形的大彎,江水滔滔,形狀奇麗。世代而居的怒族藏身於怒江峽灣深處,慢悠悠地度過著古樸悠然的田園生活。
16.騰沖銀杏村
銀杏村位於雲南省騰沖市,村落中有三千多棵銀杏,佔地達一千多畝,有許多銀杏樹齡已達百年。每到秋季,整個村落都被渲染成耀眼的金黃色,盡帶黃金甲。
17.北盤江第一橋
北盤江第一橋橫跨尼珠河大峽谷,距峽谷底部江面565米,刷新了世界第一高橋的記錄。這里通車後,從雲南宣威到貴州六盤水的車程,從5小時左右縮短為1個多小時。
18.甘加秘境
在神秘的甘南大地上,在拉卜楞寺佛鈴浸潤的草原深處,夏河保存著甘南州境內最為完整、最具神秘色彩的神跡之地——甘加秘境。這里有青藏高原該有的所有景緻,堂塔伽藍簇成了佛國文化積淀。千百年來外界的繁華紛擾交替變幻,而這里卻保持著一如既往的安和,草原深處,只有自然界本來的聲響在律動,只有蒼穹之上的佛語在迴旋。
19.霍城
人人心裡都住著紫色的普羅旺斯,卻鮮少知道霍城——這座位於伊犁的小城,擁有著與普羅旺斯同樣的維度,是世界三大薰衣草產地之一。每個夏天,薰衣草花海都為這座城市構築起紫色的夢境。
20.喀拉峻草原
新疆的喀拉峻草原是一個「性感」的草原,萬千縱橫的溝壑被柔軟的草甸覆蓋,在光線下彷彿女子光滑的脊背和肩胛骨,身姿曼妙,凹凸有致。蒼莽遼闊,風光不輸呼倫貝爾。
21.莫斯卡
莫斯卡村位於四川丹巴,被雪峰包圍著,彷彿遺世獨立的孤島。這里的村民們保留著質朴的生活方式,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里隨處可見到可愛的土撥鼠,與當地居民共同享受著這方凈土。
22.額濟納胡楊林
胡楊是大自然漫長進化過程中倖存下來的寶貴物種,它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 額濟納的39萬畝胡楊林是當今世界僅存的三處天然河道胡楊林之一。金秋時節,走進額濟納,大片鮮活熱烈的色彩就這樣落入你的眼中。
23.東台吉乃爾湖
東台吉乃爾湖在柴達木盆地內,無限接近透明的藍色湖水與烏素特水上雅丹相連,鯨背形狀的風蝕石猶如海上艦隊一般震撼人心。夢幻藍色湖水的源頭,是昆侖山鶴托坂日雪山和布喀達坂雪山,或許因為本就來自雲端,所以這片湖才能夠如此的純潔無垢。
24.榆林波浪谷
榆林波浪谷位於陝西省靖邊縣,與亞利桑那州的波浪谷處於同緯度,形成於古生代二疊紀和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之間。紅色砂岩在千萬年風雨的剝蝕下呈現出波浪紋,如同地球流淌的畫作。
25.舟山群島
舟山群島位於浙江省東北部,是我國第一大群島。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秀岩嶙峋,奇石林立,異礁遍布,其中包括有「中國聖托里尼」之稱的花鳥島,藍白色的小屋在島上鱗次櫛比;以及有東方「小希臘」之稱的純凈小島——枸杞島。
26.庫布齊沙漠
庫布齊沙漠是我國的第七大沙漠,位於黃河的「幾」字彎南岸,看上去像掛在黃河下的一根弦。迤邐東去的戈壁景觀壯美,風光獨特,有響沙和熒光等奇景。
27.臨海古城
臨海古城位於浙江臨海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有八達嶺長城的「姐妹城」江南長城,由於氣候的不同,江南長城掩映在蔥蘢蒼翠之間,更添一分靈動與秀美。城內的紫陽古街商業氣息極淡,見證著千年的歷史變遷。
28.恩和俄羅斯民族鄉
恩和位於呼倫貝爾市,是中國唯一的俄羅斯民族鄉,其西隔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貝加爾區相望。境內多俄羅斯傳統建築「木刻楞」,有很大一部分俄羅斯人,保留著俄式的生活方式,在這里就能體會異國風情。
29.防川村
防川村位於延邊,它同時處於三國邊境線上,可以一眼望三國:左前方是俄羅斯的哈桑湖,右手邊是朝鮮的圖們江,沿圖們江而下,15公里左右便可到達日本海,擁有獨特的地理意義。
30.楠溪江
楠溪江風景區位於浙江永嘉縣境內,是國內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有秀美的山河、天然盆景,山靈水秀、氣候宜人;同時也保有多朝歷史遺跡以及古村落,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是中國山水詩的起源地。
31.平潭島
說起福建的海島,大多數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鼓浪嶼,平潭島的名氣就一直像這樣被壓著。由於島上時常「東來嵐氣彌漫」,平潭島有個好聽的名字「嵐」。除了蔚藍的海水和細膩的白沙灘,這里是藍眼淚最常出沒的地方,盛夏時節的夜晚,它們隨著海浪來到海灘邊,一片悠悠藍光照亮漆黑的海面。
32.北岐灘塗
北岐位於福建省霞浦縣,這里是攝影師的天堂,光影的變幻在這里呈現出最美的姿態。日出之時,上萬根竹竿與灰藍色調的海面組成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旭日噴薄而出,金色霞光照耀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等到傍晚退潮,不代表美景結束了——海水褪去,灘塗顯露出真容,落日余暉勾勒出虎皮紋的線條。
33.墨石公園
墨石公園緊鄰丹巴美人谷,是中國唯一的高原石林景觀。這里由三疊紀板岩構成,上萬年的風雨流水將其雕琢的崢嶸起伏、溝壑縱橫、萬塔林立,構築成充滿科幻味道的外星地貌。由於這種掩飾較為軟弱含鈣質,經過天然的氧化之後會在不同的季節、甚至一天內呈現不同的顏色。
34.丹巴藏寨
丹巴藏寨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首。層層疊疊的寨樓依山而建,寨樓的構架和屋檐均為紅色,牆體呈白色或原色相見,有日月星辰及宗教圖案,經幡飛揚,炊煙裊裊。
35.宰盪侗寨
宰盪侗寨位於貴州榕江縣,村中有矚目的罕見侗族八角鼓樓,外觀雄偉,造型獨特,樓高12米。這里世代居住著侗族,是著名的侗族大歌之鄉
36.昭蘇玉湖
玉湖隱藏在天山冰川腹地,由天山融水形成,鮮少有人踏足。由於四時光照、氣候的不同,湖水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或青灰、或湛藍、或墨綠、或乳白,明暗交替,斑斕流彩,因此有「變色湖」的別稱。有時,在這里還能看到罕見的藍冰,猶如一塊美玉鑲嵌在山川間,十分動人。
37.伊犁杏花溝
這里有佔地3萬多畝的野杏花,每年3、4月花期一到,煙霞一般朦朧的粉色杏花綿延每一個山頭,牛羊靜靜地啃食,不時有牧民騎著馬從這片朦朧之景中穿過。
38.禾木村
禾木村位於喀納斯湖畔,是圖瓦人聚居的地方。村中的小屋皆為原木搭建,古樸又夢幻。這里有著最美的秋色,小木屋掩映在層林盡染中,炊煙裊裊;當大雪襲來,小木屋頂堆起厚厚的積雪,屋內柴火劈啪作響,閑適祥和,像一幅油畫,像文學巨匠筆下的避世之地。
39.安集海大峽谷
安集海大峽谷位於天山北坡,長年的沖刷導致在天山北坡下形成了規模宏大的沖積扇,河谷沖積扇規模宏大,以傘形向北張開,堪稱地質奇觀。地勢險峻,色彩絢麗,像一幅大自然的抽象派畫作。
40.鎮江西津渡
西津渡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這里保有諸多歷史遺跡,被稱為「中國古渡博物館」。宗教與世俗、人文與自然在這里和諧交融,吸引著諸多遊客和考古學者的目光。
41.江布拉克
江布拉克是個陌生又異域的名字,它位於新疆奇台縣,是一個面積龐大的景區。這里四時之景皆美,但更加吸引人的是這里的秋色:成熟的麥子覆蓋著一眼望不到邊界的起伏山巒,金色麥浪在秋風中翻湧,大捆麥垛和勞作的農人,彷彿梵高筆下的《麥田》。
42. 篁嶺
篁嶺位於江西婺源,是整個婺源的縮影。這里完整保存了古徽派建築的所有神韻;水墨梯田、油菜花也為它增添美色。每到秋天,各戶村民開始「曬秋」,五彩繽紛的農作物被裝進簸箕放上各家房頂,炊煙裊裊,成為了「最美中國符號」,吸引著無數遊人和攝影師。
43.額爾古納濕地
額爾古納濕地辟為景區不久,這里蔥蘢蒼莽,清澈的根河蜿蜒其中,曲水環抱草甸,岸邊矮樹灌木叢生,濕地上花草搖曳,山間白樺林連綿成片,因而被稱為「亞洲第一濕地」。
44.雨崩
雨崩村近年來成為徒步發燒友的心中聖地,這里交通閉塞,歷史上僅有一條驛道進出期間,與世隔絕,整個村落僅有二十幾戶人家,但也正因如此,幾乎未遭受任何破壞和污染。景點與景點之間僅能靠徒步前往,人們都希望從到達雨崩必經的香格里拉出發,去往充滿未知、滿是心中期待的香格里拉——雨崩。
45.屏山躲避峽
躲避峽位於恩施,是中國的「仙本那」。峽谷間溪水蜿蜒,四周石壁擎天。晴朗的日子裡,水中沒有泥沙翻騰,接近透明,泛舟其上有如懸空。景區於2021年1月起進行升級改造,讓我們拭目以待。
46.俄博梁雅丹
冷湖俄博梁是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雅丹地貌之一,光裸的風蝕台地荒涼又奇詭,布滿造型奇特的風蝕石,宛如異星戰場上的戰艦殘骸。景區目前進入升級改造,將於2021年5月1日正式開放。
47.賽里木湖
賽里木湖位於天山西段,是大西洋暖流最後眷顧的地方,有「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的美麗別稱。除了碧藍的湖水之外,冬天會出現冰泡、藍冰等自然奇觀。
48.南靖土樓
土樓這一神奇的建築凝聚了客家人的智慧,四座圓形土樓圍繞一座方樓的「四菜一湯」布局,被日本建築學家稱為「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上長出的蘑菇」。據說曾經美國CIA看過衛星圖片之後還誤以為這里是大型核基地,可見土樓的獨特與奇異。
49.莫高窟
「逴躒古今,並鑒四大文明。」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這里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交匯點。莫高窟在繪畫、建築、佛教文化、科技,乃至音樂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價值,見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碰撞與變遷。莫高窟壁畫富麗多彩,著名的「敦煌飛天」,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以及中原飛天的融合,勢如翔雲飛鶴,飄曳動人。
50.北極村
北極村位於漠河,是我國最北端的村鎮,除了極具魅力的冰雪世界外,還可以觀賞到極晝和極光。
C. 畢加索有趣卻不廣為人知的小故事
一天,一個畫家向他兜售一張畢加索的油畫。他因為與畢加索很熟識,便把畫拿去讓畢加索鑒定。沒想到畢加索卻悻悻然地說:「假的」。向他賣畫的畫家第二天對他說:「我敢保證,這張油畫千真萬確是畢加索畫的。」
這位畫家狐疑不定,乃拿自己收藏的畢加索親手畫的一張畫給畢加索看,讓他鑒定真偽。沒想到畢加索又直截了當地說:「假的。」
這也太豈有此理了,他抗議說:「這張畫是我親眼看著你畫的!」
畢加索聳聳肩頭說:「是啊,我有時候也自己畫假的。」
(3)海上明珠唯美油畫圖片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畢加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畫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梵高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D. 台州有什麼特色
浙江省台(tāi)州市
台州自然風光雄奇秀麗、古樸庄嚴、玄遠清幽;人文景觀源遠流長、內涵豐厚、獨放異彩。名山古剎時掩時映,碧海藍天雲卷雲舒,自有一派江南「海上仙子國」的明媚秀色。台州旅遊以「佛、山、海、城、洞」五個方面最具特色,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台山、長嶼硐天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及仙居、桃渚、方山——南嵩岩等三個省級風景名勝區。
台州自然風光雄奇秀麗、古樸庄嚴、玄遠清幽;人文景觀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獨放異彩。名山古剎時掩時映,碧海藍天雲卷雲舒,自有一派江南"海上仙子國"的明媚秀色。台州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四A級旅遊區(點)天台山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及仙居、桃渚、長嶼硐天、方山--南嵩岩等四個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等。氣候溫和,物產豐饒。遊人來台州,既可以游歷名山,觀覽滄海,尋訪古跡,棲息田園,充分享受回歸大自然的情趣,又可感受到時代的氣息和活力。
台州自古以"海上名山"著稱。海岸曲折,山奇水秀,風光旖旎。台州共有自然景觀62處,人文景觀62處,其中有國家級旅遊風景區、文物保護單位、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10多個,具有較高的旅遊經濟開發價值。全市現有星級旅遊飯店63家,各類旅行社74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家。臨海國際大酒店、鳳凰山莊、椒江大酒店成為浙江省首批「綠色飯店」,台州華夏旅行社、東亞旅行社進入全省50強旅行社行列。台州已形成了佛教聖跡游、海上名山游、股份經濟考察游、新江南秀麗山水游、新天仙配—長城作證等旅遊線。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臨海 有2100多年歷史,歷史積淀豐厚,人文勝跡薈萃。主要景點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台州府城牆,全長6000多米,始建於東晉,經全面修復,雄奇壯麗,被譽為"江南長城",為國家4A級旅遊區(點)。 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臨海城內的巾山公園和東湖公園,山水相依,風光秀麗。
天台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以「佛宗道源」著稱於世的天台山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天台宗的發祥地,又是中國道教南宗的本山。重點景點有國清寺、石樑、赤城山、寒山湖、華頂峰等。國清寺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日本、韓國佛教天台宗的祖庭,至今,在日韓和東南亞一帶仍擁有300多萬天台宗佛教徒。石樑飛瀑還是浙江省十大名勝景點之一。2000年天台山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中國4A級旅遊區(點)。
仙居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有景星岩、神仙居、十三都、淡竹、公盂5大景區,山川秀麗,風光迷人,被稱為「仙人居住的地方」。景星岩景區懸峰入雲,峰頂有休閑度假村。神仙居景區融險峰、幽谷、秀林、奇瀑於一體。永安溪漂流一攬水光山色。
臨海桃渚省級風景名勝區 為國家級地質公園。主要景點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因戚繼光抗倭而聞名於世的桃渚古城;佳境奇致的武坑景區和國內罕見的火山熔岩柱狀節理地質地貌—珊瑚岩景區。這里還是侏羅紀江南翼龍化石的發現地。
方山-南嵩岩省級風景名勝區 與國家級風景區雁盪山一脈相承,由雄偉的方山、威武的獅峰、幽深的龍犟門三大景區組成,區內丘巒密布、川澗交織、四時蒼翠、嵐氣蒸騰。
長嶼硐天省級風景名勝區 為歷經1500多年人工採石形成的硐窟景觀,共28個硐群、1314個硐體,硐硐相通、硐硐有別、硐硐有景、環生相疊,蔚為壯觀。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硐內有與德國巴爾沃岩洞媲美的自然音樂廳,在洞中演奏,不需用電聲設備。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4A級旅遊區(點)。
大陳島 被譽為"海上明珠",位於東海大陳洋面。有甲午岩、美齡亭等景觀,有繁華的大陳漁港。
大鹿島 被譽為"東海翡翠",是中國惟一在海上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為回歸大自然的人們所鍾愛。島上遍布「大地岩雕」作品,是一個藝術之島,2007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
石塘漁村 以石塘山為屏,三面環海,樓房道路皆用石塊壘築,形成錯落有致的古堡式石屋群,建築風格十分獨特。大海的美景、奇特的建築和漁村的情趣融為一體,海灣、沙灘、礁石、小街、海色海香。
E. 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有哪一些課文
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
望洞庭 獨坐敬亭山 憶江南
劉禹錫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兩相和, 眾鳥高飛盡,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潭面無風鏡未磨。 孤雲獨去閑。 日出江花紅勝火,
遙望洞庭山水翠, 相看兩不厭, 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銀盤里一青螺。 只有敬亭山。 能不憶江南。
自己選句
鹿柴 望廬山瀑布 望天門山烏衣巷
王維 李 白 李 白 劉禹錫
空 山 不 見 人, 日照香爐生紫煙, 天門中斷楚江開, 朱雀橋邊野草花,
但 聞 人 語 響。 遙看瀑布掛前川。 碧水東流至此回。 烏衣巷口夕陽斜。
返 景 入 深 林, 飛流直下三千尺, 兩岸青山相對出, 舊時王謝堂前燕,
復 照 青 苔 上。 疑是銀河落九天。 孤帆一片日邊來。 飛入尋常百姓家。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
〔一〕大明湖之春
作者:老舍
北方的春本來就不長,還往往被狂風給七手八腳的颳了走。濟南的桃李丁香與海棠什麼的,差不多年年被黃風吹得一干二凈,地暗天昏,落花與黃沙卷在一處,再睜眼時,春已過去了!記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開的時候,也就是下午兩三點鍾吧,屋中就非點燈不可了;風是一陣比一陣大,天色由灰而黃,而深黃,而黑黃,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兩株紫丁香,花已象煮過一回,嫩葉幾乎全破了!
濟南的秋冬,風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這樣的風在這兒等著,濟南簡直可以說沒有春天;那麼,大明湖之春更無從說起。
濟南的三大名勝,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麼響亮好聽!一聽到「大明湖」這三個字,便聯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現出一幅美景來。事實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現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壩劃開的多少塊「地」。「地」外留著幾條溝,遊艇沿溝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麼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無波。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擋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景,只見高高低低的「莊稼」。艇行溝內,如穿高粱地然,熱氣騰騰,碰巧了還臭氣烘烘。夏天總算還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總能聞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綠葉兒。春天,則下有黑湯,旁有破爛的土壩;風又那麼野,綠柳新蒲東倒西歪,恰似掙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話雖如此,這個湖到底得算個名勝。湖之不大與不明,都因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開土壩,挖深了湖身,它當然可以馬上既大且明起來:湖面原本不小,而濟南又有的是清涼的泉水呀。這個,也許一時作不到。不過,即使作不到這一步,就現狀而言,它還應當算作名勝。北方的城市,要找有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滿可以不算數兒,配作個名勝與否簡直沒多大關系。因為山在北方不是什麼難找的東西呀。水,可太難找了。濟南城內據說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備,這才顯出濟南的特色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這個湖是少不得的。設若我們游湖時,只見溝而不見湖,請到高處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則見城北灰綠的一片——大明湖;城外,華鵲二山夾著彎彎的一道灰亮光兒——黃河。這才明白了濟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這樣多呀。
況且,湖景若無可觀,湖中的出產可是很名貴呀。懂得什麼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麼好吃的人多吧,游過蘇州的往往只記得此地的點心,逛過西湖的提起來便念叨那裡的龍井茶,藕粉與蒓菜什麼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許比一過眼的美景更容易記住,那麼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還真許是它馳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論怎麼說吧,這些東西既都是水產,多少總帶著些南國風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帶著一束束的大白蓮花蓇葖出賣,在北方大概只有濟南能這么「闊氣」。
我寫過一本小說——《大明湖》——在一二八與商務印書館一同被火燒掉了。記得我描寫過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詞句全想不起來了,只記得是什麼什麼秋。桑子中先生給我畫過一張油畫,也畫的是大明湖之秋,現在還在我的屋中掛著。我寫的,他畫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這里大概有點意思。對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濟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無風,處處明朗。這時候,請到城牆上走走,俯視秋湖,敗柳殘荷,水平如鏡;唯其是秋色,所以連那些殘破的土壩也似乎正與一切景物配合:土壩上偶爾有一兩截斷藕,或一些黃葉的野蔓,配著三五枝蘆花,確是有些畫意。「莊稼」已都收了,湖顯著大了許多,大了當然也就顯著明。不僅是湖寬水凈,顯著明美,抬頭向南看,半黃的千佛山就在面前,開元寺那邊的「橛子」——大概是個塔吧——靜靜的立在山頭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還生著短短的綠葉。往南往北,往東往西,看吧,處處空闊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這時候,我們真得到個「明」字了。桑先生那張畫便是在北城牆上畫的,湖邊只有幾株秋柳,湖中只有一隻遊艇,水作灰藍色,柳葉兒半黃。湖外,他畫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聯成一幅秋圖,明朗,素凈,柳梢上似乎吹著點不大能覺出來的微風。
〔二〕我眼中的西湖美景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確,杭州正是這樣一個美不可言的城市,然而,眾所周知,杭州美,美在西湖。西湖三面環山,一面臨城,中涵綠水,波平如鏡,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主要風景區有四十餘處,重點文化古跡三十餘處。聞名遐邇的「西湖十景」就散落在這山山水水、茂林修竹之間。然而「新西湖十景」更以其嬌美艷麗點綴在人間天堂。
春華秋實,夏荷冬雪皆成景;
日嬌月媚,晴好雨奇俱迷人。
西湖不但景色優美,還有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呢:傳說,玉龍和金鳳在銀河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璞玉,它們在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它們將寶石啄成了一顆絢麗奪目、銀光閃耀的明珠。這顆明珠光芒四射,照到哪裡哪便山明水秀,人壽年豐。這消息傳到了天宮,王母娘娘認為這是人間異寶,派天兵天將搶走了這顆明珠。
不久,王母娘娘過生日,玉帝大宴群臣,召開蟠桃大會。王母娘娘在宴會上拿出名珠來炫耀。玉龍和金鳳趕上天向王母討回明珠,可王母娘娘不肯。眾人在爭奪中,不慎將明珠掉落人間,那明珠就變成了今日這波光粼粼的西湖,而玉龍和金鳳隨之追到人間,分別變成了玉龍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在西湖邊。
現在,讓我們仔細游覽一下西湖風景區吧!來到西湖,便可看到一條貫穿西湖的林蔭大道,這便是著名的蘇堤。蘇堤是北宋詩人蘇東坡任臨安刺史時,發動民工疏浚西湖,江湖中葑泥撈上堆疊而成的。每當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心已沉醉於這美景之中。
蘇堤上共有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相鄰,垂楊帶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里是湖上觀日出最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乘船游湖,享受人間奇景,可謂一大樂事。穿行在湖中,看著兩岸美景,不禁令人贊不絕口!
接下來便來到了素有「小瀛洲」(「瀛洲」是古代仙島名,可見歷來人們就將這里比作「蓬萊仙境」。)之稱的西湖三島之一:三潭印月。全島花木疏密相間,以翠柳,荷花,紅楓,木芙蓉為主,四季花開不斷,艷麗多彩,春,秋景色尤佳。島內島外湖面如鏡,樓台花樹倒影搖曳生姿,天光雲彩相映,著實讓人恍惚迷離,如入蓬萊。三潭印月美景還從島上向湖上延伸。島南湖面,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別致優美。塔頂如葫蘆狀,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二米,中空,環塔身分布五個小圓孔,塔基為扁圓石座。三塔平面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每邊長六十二米。每逢仲秋時,皓月當空,水天相映,塔中點燃燈燭,與明月上下爭輝。泛舟湖上,攪動滿湖銀輝,「月光映潭、影分為三」,天月,水月,塔月,心中之月,融為無限的悠思和寄託,怡然忘歸。
小瀛洲的布局獨特:園中有園,小中見大;迂曲多變,步移景異;花木扶疏,庭院深邃。它是經過公元18世紀初清康熙、雍正兩個時期才形成的。除此之外,還有雲棲竹徑、虎跑夢泉、黃龍吐翠……可謂數不勝數。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此時,我才深深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F. 有誰知道志坑村王泥排開村歷史
明置成山衛,清改榮成縣。因境內榮山、成山二山首字得名。
1988年11月1日,撤銷榮成縣,以其行政區域設立榮成市。
1989年12月18日,撤銷尋山鄉,設立尋山鎮;撤銷東山鄉,設立東山鎮;撤銷寧津鄉,設立寧津鎮;撤銷王連鄉,設立王連鎮;撤銷邱家鄉,設立邱家鎮;撤銷夏庄鄉,設立夏庄鎮;撤銷泊於鄉,設立泊於鎮;撤銷崖西鄉,設立崖西鎮;撤銷馬道鄉,設立馬道鎮;撤銷大疃鄉,設立大疃鎮;撤銷黃山鄉,設立黃山鎮;撤銷嶗山鄉,設立嶗山鎮。
1993年10月19日,撤銷港西鄉,設立港西鎮;撤銷蔭子鄉,設立蔭子鎮;撤銷鏌鋣島鄉,設立鏌鋣島鎮;撤銷蘭家鄉,以原蘭家鄉的行政區域和崖頭鎮的徐家村設立城西鎮,鎮人民政府駐徐家村。
1994年6月23日,將橋頭鎮、泊於鎮2鎮整建制劃歸威海市環翠區。
1998年11月18日,將東山鎮的上譚家、下譚家、桃園3個村和寧津鎮的山前、青木寨2個村劃歸石島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8]33號)。
2000年6月23日,撤銷城西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崖頭鎮;撤銷斥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石島鎮;撤銷鏌鋣島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寧津鎮;撤銷龍須島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成山衛鎮(魯政函民字[2000]52號)。
2000年,榮成市轄22個鎮。總人口732147人,各鎮人口: 崖頭鎮 134322 尋山鎮 33756 俚島鎮 28839 馬道鎮 15858 成山衛鎮 47435 埠柳鎮 25301 港西鎮 14702 夏庄鎮 13994 崖西鎮 22093 蔭子鎮 15180 嶗山鎮 15011 滕家鎮 32247 大疃鎮 19505 上庄鎮 28559 黃山鎮 17548 邱家鎮 26517 靖海鎮 31629 人和鎮 38458 石島鎮 101028 王連鎮 19699 東山鎮 22249 寧津鎮 2821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撤銷尋山鎮、嶗山鎮,所屬區域並入崖頭鎮;撤銷東山鎮、王連鎮,所屬區域並入石島鎮;撤銷馬道鎮,所屬區域並入俚島鎮;撤銷靖海鎮,所屬區域並入人和鎮;撤銷黃山鎮,所屬區域並入邱家鎮並更名為虎山鎮。
2002年7月31日,省政府批復同意:榮成市成山衛鎮更名為成山鎮。
2004年,經省政府批准,撤銷了石島、寧津兩個建制鎮,設立了准縣級石島管理區(根據榮成市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第一部分倒數第二段)。2005年1月1日,石島管理區黨工委、管委會揭牌。
2006年初,榮成市轄6個街道、13個鎮:崖頭鎮、俚島鎮、成山鎮、埠柳鎮、港西鎮、夏庄鎮、崖西鎮、蔭子鎮、滕家鎮、大疃鎮、上庄鎮、虎山鎮、人和鎮;石島管理區(桃園街道、東山街道、斥山街道、王連街道、寧津街道、港灣街道)。
2006年6月,榮成市轄10個街道、12個鎮:崖頭鎮、俚島鎮、成山鎮、埠柳鎮、港西鎮、夏庄鎮、崖西鎮、蔭子鎮、滕家鎮、大疃鎮、上庄鎮、虎山鎮、人和鎮;石島管理區(桃園街道、東山街道、斥山街道、王連街道、寧津街道、港灣街道);榮成經濟開發區(崖頭街道、尋山街道、嶗山街道、城西街道)。
根據「榮成市政府網站」:轄13個鎮,1個管理區,6個街道辦事處,861個行政村,96個居委會:桃園街道、東山街道、斥山街道、王連街道、寧津街道、港灣街道、崖頭鎮、成山鎮、俚島鎮、崖西鎮、蔭子鎮、虎山鎮、滕家鎮、大疃鎮、夏庄鎮、港西鎮、埠柳鎮、上庄鎮、人和鎮、石島管理區。
2006年6月10日,榮成經濟開發區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改革大會舉行,會上宣讀省政府批復的撤鎮設辦事處的意見及山東榮成經濟開發區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改革意見。山東榮成經濟開發區揭牌成立。這次改革將目前市經濟開發區、崖頭鎮鎮區合一的體制調整理順為撤銷崖頭鎮,保留市經濟開發區,並更名為山東榮成經濟開發區。將目前崖頭鎮的行政區劃整建制劃歸山東榮成經濟開發區。山東榮成經濟開發區總面積為227平方千米,人口約18萬,維持副縣級規格不變。山東榮成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榮成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隸屬榮成市委、榮成市人民政府,開發區採取下管工作部門和街道的管理格局。崖頭、尋山、嶗山、城西4個街道辦事處也於當日揭牌成立。 [編輯本段]榮成民俗榮成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古稱「朝舞之地」,《孟子·正義》中,解釋為「朝日樂舞之地」,意思是說這里風光優美,人煙阜盛,連朝日都不願意離去並為之且蹈且舞。據史書記載,秦皇漢武先後多次來榮成觀海祀日,歌功頌德。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詩一般的韻味,畫一般的魅力,神話般的傳奇,引無數仁人志士心儀嚮往,感懷不已,令眾多文人騷客潑墨揮毫,流連忘返。就是在這塊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一代代榮成人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革命戰爭時期,英雄的榮成人民英勇奮斗,前赴後繼,為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這神州萬裏海疆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新一代榮成人,藉助改革開放的東風,躍上歷史的潮頭,掀起了波瀾壯闊的現代化建設的新高潮,使昔日貧窮落後的濱海小縣,變為初具規模、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濱海開放城市,經濟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山東省首位,成為聞名全國的文化城、環保城、旅遊城、衛生城,是山東半島崛起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榮成昨天飽經滄桑,榮成今天充滿輝煌,榮成明天將譜寫出更加絢麗的篇章。
成山頭風景旅遊區位於山東省榮成市成山山脈最東端。故而得名:成山頭。成山頭海拔200米,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2公里,佔地面積2.5平方公里。與韓國隔海相望僅94海里,是陸海交接處的最東端,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所以被譽為太陽啟
升的地方」,有「中國的好望角」之稱。
成山頭自古被認為是日神所居之地。據《史記》載:姜太公助周武王商定天下之後 ,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公元前219年、210年,秦始皇曾兩次駕臨此地, 禮祠名山,求尋長生不老之葯,留下了「秦橋遺跡」、「秦代立石」、「射鮫台」、「始皇廟」及李斯手書「天盡頭、秦東門」等古跡;公元前94年,漢武帝劉徹東巡海上,拜成山日主祠、觀日出,建成山觀,且作赤雁歌。
自古成山頭就是兵家必爭地,三國、隋唐、明清,均有兵事發生。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最後一戰—黃海之戰,就發生在成山頭以東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師愛國將領鄧世昌就殉國在此。為了表彰鄧世昌誓與戰艦共存亡的英雄氣概,光緒皇帝御賜碑文,謚號「壯節」,鄧碑至今還保存於皇廟內。
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華國鋒、胡耀邦、萬里、喬石、彭真、田紀雲等以及國內外著作家、藝術家先後到此觀光。胡耀邦同志還親手題寫了「天盡頭」、 「心潮澎湃」七個字。
成山頭三面環海,一面接陸,群峰蒼翠延綿,大海浩瀚碧藍,峭壁巍然,巨浪飛雪,氣勢恢宏萬千,是理想的旅遊避暑勝地。一九八八年被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赤山名勝風景區
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榮獲首屆國家魅力城市的榮成市境內,方圓12.8平方公里,東面隔黃海與韓國遙遙相望,被譽為是「佛教聖地」、「森林公園」、「大明聖境」、「海島民俗」的旅遊勝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中外遊人。2002年,山東斥山水產集團接管經營景區以來,積極實施大投入、大開發戰略,先後投資3.2億元,本照以赤山法華院為主線,以海文化為依託,貫穿崇自然,浸文化的特色主題,把赤山景區打造成為空間序列清晰,功能完備,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國際一流景區和中、日、韓三國文化交流的平台。目前,景區有法華院、赤山明神、張保皋傳記館、赤山禪院、民俗館、極樂菩薩廣場、法華塔、天門潭、天後宮、仙居山莊等十大景觀區,共計三十六處景點。
法華院:膠東半島最大最早的佛院之一,也是目前威海市唯一的一座佛教寺院,公元824年由新羅人張保皋所建。因建院時請來誦經的首批僧人屬天台宗派,誦法華經,故此院命名為法華院。古剎掩映在碧樹秀林之中,四周層巒疊嶂。常年雲籠霞罩,廟宇香火旺盛。
張保皋紀念塔:坐落於蓮花頂上,是由韓世界民族聯合會捐資建立的。1994年7月24日舉行落成儀式。塔座長19米,寬16米,高1.8米;塔身高15米,全部用石島紅剁斧石砌成。中間用天然石島紅磨光板材料,鑲嵌著韓國前總統金泳三題寫的張保皋紀念塔六個銅質大字。
張保皋傳記館,總投資2100萬元,佔地1.3萬平方米。共設五個展廳,一個影視廳。主要展示張保皋入唐背景,參加武寧軍作戰,建立赤山法華院,設立清海鎮,掃平海盜,禁止奴婢買賣,開展海上貿易活動等內容。展館建築仿唐風格,雕梁畫棟,氣勢宏偉。院內矗立著8米高的張保皋銅像。四周長廊環繞水榭迂迴,翠竹繁花掩映其中。
榮成民俗館位於法華院南,總投資600萬,佔地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米,共設3大展廳6個展區。榮成的民俗及民間文化源遠流長,民間剪紙線條流暢、質朴清新;雕塑粗獷豪放,栩栩如生;從榮成方言中可以感受到榮成人的豪爽熱情;從民間工藝品中可以看到榮成人的心靈手巧。各種展品主要通過實物、圖片、雕塑模擬等手段,反映榮成近代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及傳承變化,展示榮成的風土人情和榮成人民的勤勞智慧。
赤山禪院,共分圓仁入唐展館、赤山閣兩大部分,總投資2800萬元,佔地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其中圓仁入唐展館共設5個展廳,主要展示隋唐佛教發展史,圓仁法師入唐求法以及回國後在日本建立赤山禪院的過程。
圓仁,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高僧。他在中國求法巡禮,歷時九年七個月左右,其中三赴赤山浦,客居赤山法華院、寺庄兩年九個月。圓仁入唐求法,對日本佛教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生著述頗多,其中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被稱為東方三大旅行記之一。
法華塔 位於赤山禪院後的赤山西側,總投資390萬,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高48米,共7層,該塔聳立於鬱郁蔥蔥的密林中,氣勢恢弘,登塔遠眺碧海藍天,翠巒奇谷,鳥韻交啼,百卉彌香。
位於張保皋南面的赤山明神銅像,高33.8米,總投資4500萬元。據《後漢書》載,赤山明神是中國古代原北方系鮮卑族之保護神。他不僅是中國民間的保護神,也是日本、韓國,甚至波斯、大食(阿拉伯)等諸多國家民間的保護神。尤其是韓國、日本的許多禪院里如今仍供奉著赤山明神。
石島港: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石島,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是鑲嵌在半島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享有北方「小香港」之稱。被石島和鏌鋣島環抱的石島灣三面環山,一面通海,海灣內風平浪小,是各種船隻停泊,避風的理想場所。北方第一大漁港——石島漁港和國家一類開放港口——石島新港猶如兩條巨龍盤踞在石島灣,為石島的騰飛提供了最佳舞台。石島新港是由山東石島水產供銷集團總公司投資興建的,屬於國家一類開放港口。港區面積12萬平方米,碼頭全長1,550米,可停泊1,000~30,000噸級的客貨輪。港池平均水深-9~-12米,擁有10,000~30,000噸級的泊位3個,大型門機吊7台,年吞吐能力200萬噸,是船舶停靠和集疏運貨物的理想港口。石島至仁川的海上客貨航線的開通,繁榮了石韓間的貿易往來。港口常年有大批漁船在此靠泊,是各種海產品的集散地。由中韓合資開通的石島至仁川的客貨航線,成為兩地貿易往來的海上黃金通道。20000平方米多功能中韓商貿城的建成,更使航線如虎添翼,商機無限。
石島灣海水浴場:海上游樂園是建於石島海濱的一個大型綜合項目,它集海邊運動、娛樂、商貿、科普、探險、度假為一體,深入發揮海洋文化、漁家民俗風情文化。石島灣萬米海水浴場,水清浪柔,沙細灘緩,潮跡線下150米以內,最深處不足1.6米,是一處老幼皆宜的優良天然海水浴場,海水中盪漾著船型圖書館和別具一格的石器園,蟹、貝、水母、海螺等海生動物造型的娛樂休閑場所、健身中心、沖浪室,還有特色濃郁的四合院茅草房,別具異國情調的海邊別墅,近期根據專家設計方案建設海上活動中心,開辟海上飛機、海上滑水、水上摩托、沙灘排球、動力傘、墊氣球等一些參與性強、挑戰性高、娛樂性濃的海邊文化活動,可以讓旅遊休療者充分享受海邊、洗海澡、聽海潮的樂趣。
桃園漁家民俗度假村:石島桃園漁家民俗度假村位於石島灣省級旅遊度假區內。它北依秀麗的朝陽山,南臨碧波浩渺的黃海,村東是一片誘人的桃園,西南是石島灣優良的海水浴場。這里冬暖夏涼,四季宜人。這里有山、有海、有灘;這里可游、可釣、可攀 ,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勝地。因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很相似,而得名。石島桃園度假村以漁家民俗度假為主體。有兩種居住形式:家居式客房和高檔賓館一處。家居式的客房每戶都設有獨立的衛生間、廚房、會客廳,除備有普通雙標間外,那具有濃郁膠東風味的漁家火炕,更令每位客人感受到回家的溫馨,石榴、無花果、杏樹、柿子樹、桃樹、梨樹、櫻桃樹……將度假村點綴成真正遠離都市喧囂的世外桃源。那房前屋後的小菜園種滿了各種無公害的蔬菜,瓜果累累,可供客人自炊時選用。
俗話說得好:「活魚鮮煎飽口福,揮桿釣魚樂無窮,吃魚不如釣魚」。桃園海釣基地是省釣魚協會特別批准設立的,這里盛產優質的黑魚和黃魚等經濟魚類,度假村南的海面上建有400米長的釣魚台,可同時供200多位釣魚愛好者拋線垂釣。那一字排開的遮陽傘擋住了炎炎烈日,那一陣陣清涼的海風送來清爽與遐意,揮竿者嘴邊藏不住的笑意,便是魚簍漸滿帶來的喜悅與自豪。情侶灣內伴著愛人在碧波盪漾的海面上架起遊船盪起雙漿,讓人的心情豁然開朗,在這里還可以邀上好友一起乘船出海觀石島秀麗的風光,做一天快樂的漁民,參觀海水養殖,布網捕魚,下籠捉蟹,當然也可海上垂釣,船上野餐,當潮落灘顯的時候,一定要抓緊時間趕海、拾貝、摸蛤、撈海菜、捉螃蟹、打牡蠣……待日落西山滿載著收獲回到花香飄溢的漁家小院,先泡上一壺清茶,在漁家大嫂的協助下,各種鮮活的魚蝦蟹貝很快就會擺滿桌頭。
桃園度假村的海仙閣擁有近300個餐位,背依大海的天然石礁而建,和大海連為一體。 客人在這里可以品嘗最鮮活的海味領略膠東漁家的飲食文化。興致濃時在餐廳外的觀景長廊上下幾個釣鉤,不多時,大家的餐桌上就會又多了一道美味。
閑瑕時還可以到度假村的民俗藝術展室去看看,那裡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藝術家」稱號的剪紙藝人方桂鳳的剪紙作品、民間工藝品和一批國內著名國畫書法家的作品。如果有興趣還可以親自動手製作小掛件、學習剪紙技藝。在海邊的露天廣場上還可以舉辦載歌載舞的篝火燒烤晚會。每年的4月20日的穀雨這一天是榮成傳統的漁民節,穀雨時節春曖花開,各種在深海越冬的海洋生物紛紛游到岸邊覓食,是百魚上岸的日子。這一天是漁家盛大的節日,他們紛紛打起震天動地的石島漁家大鼓,燃鞭放炮來慶賀,家家戶戶都要蒸大餑餑、大元寶、聚寶盆等供奉給美麗善良的天後娘娘,燒香、磕頭、虔誠地祈盼海神娘娘保佑家人出海平安,漁蝦滿倉。
畫村:在石島區域內,牧雲庵是遠近聞名的漁民畫村,家家戶戶牆壁上繪刻著巨幅壁畫,如色彩絢麗的宮殿;揚帆遠航的大展宏圖,滿倉而歸的喜樂圖等。村中專設一個常年開放的「美術展覽室」,展示近200多件作品,其中有國畫、油畫、年畫、連環畫、書法和剪紙等,絢麗多彩,琳琅滿目,它只是村民幾十年創作的一個縮影。近10多年來,該村有80多幅作品參加了市、省級及全國的美術畫展,有20作作品獲獎,有20多幅年畫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有400多件美術作品在各級報刊上發表。不少村民成了美術世家,宋仁賢先生是土生土長知名漁民畫家,6歲就跟父親學畫,他有3件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理事。他的兒子和女兒都是美術學院畢業,從事專職美術創作。王茂愛一家三代都是村裡的美術創作骨幹。宋仁壯父子兩代全是畫壇能手,他的三個子女她也都是美術學院畢業。剪紙在該村也有悠久歷史。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他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美的同時,也在追求著精神生活的美,把舞文弄墨當作一件高雅事。
花村:車腳河,是名揚海內外的花村,其位於法華院東。這里由於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山上覆蓋著砂質黑土,山泉四季潺潺,十分適宜花卉栽培和生長,因此山上有數不盡的野生花卉。車腳河的養花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已開始了有規模的庭院養花,經歷300多年的發展歷程,現在花卉種植已成為村裡主要經濟支柱。該村花卉以杜鵑、茶花、雲松為主,品種繁多,僅杜鵑、茶花就各達近百個品種。其自行培植的「桃紅」杜鵑在全國園藝博覽會上獲銀獎。現已是山東省最大的杜鵑、茶花養植基地。「人人是花匠,戶戶有花房」是這里的真實寫照,該村現戶平均養花在800株以上。每年春夏,前來該村參觀庭院養花的遊人絡驛不絕。 上海龍華苗圃的大師看後說:「講造型,哪裡也比不上你們!」1984年來此拍片的聯邦德國一家電視台的攝影師感嘆地說:「西德花卉雖多,但造型比不上這里美啊!」。
漁村:石島大魚島村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是我國最大的自然漁村,也是我國漁村風貌最突出的地方,早期的海草房(海草做頂,青石為牆,冬暖夏涼)及漁村部分舊貌保留完整。早在六十年代,大魚島人耕海牧魚,艱苦奮斗,在全國響當當地樹起「海上大寨」、「海上明珠」的牌子,改革開放以來,大魚島村居民文化福利設施健全完善,有「中華第一漁村」的美譽。走進今日的大魚島,從解放前古樸的茅草房、六七十年代的磚瓦房,到新世紀的洋樓別墅,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幅幅生機勃勃的漁家生活畫卷,熱情好客的漁民會用最新鮮的海珍、最朴實的膠東方言讓您領略這里濃厚的、獨具一格的漁家風情。
石島大鼓:石島漁家大型鑼鼓始創於明末清初,是從民間發展起來的。原各村有一兩面大鼓,多在出海之前、海市之前,尤其是在天後宮廟會時演奏。過去的鑼鼓十分深沉、舒緩,甚至有些蒼涼,演奏中休止符的使用,使人感到對未來充滿著懸念。1993年,石島鎮文化站壯大鑼鼓隊伍,並對大鼓的曲調進行了改進和完善:一是變單打為群打;二是去掉了每套的手鑼、小鈸等小件,增加了鑼、鈸各一的組件;三是根據時代精神,加強了水斗中歡樂氣氛;四是改二鈸指揮為一人總指揮,從而使鑼鼓的音樂性進一步發展和完美,陣容更加宏大,氣勢更加壯觀。它主要表現出石島人民在同大自然、特別是與風浪斗爭中堅韌不拔的鬥志、頑強拼搏的精神及敢打必勝的信念。如今,這里已培養出一支以石島中學300多名漁家弟子為骨乾的新一代「石島漁家大型鑼鼓隊」,並多次在省、市組織的大型活動中一展風采。
G. 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海陵島景色怎麼樣
很多遊客第一時間想到海南島、海南省蜈支洲島、西島和分界洲島,也有人想到廈門的鼓浪嶼、北海的潿洲島、浙江的舟山群島,相對來說廣東的很多海島被省外遊客忽略,或者說從來沒留意過、沒聽說過,其中包括位於陽江市江城區的海陵島。
如今,疍民在岸上都擁有自己的房子,不需要在海上過漂泊的生活,少數晚上住在船上的,目的是方便出海打漁,或者看船,因為打漁人通常都是凌晨出海的。
旅遊攻略:廣州市內省汽車站有車到閘坡,島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車和電動三輪車。相對來說自駕車游覽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