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值日生環創圖片素材單個
擴展閱讀
哪裡有高空作業車圖片 2025-07-30 07:55:35
難道你還不明白動態圖片 2025-07-30 07:55:35
泡沫有多少種圖片 2025-07-30 07:44:25

值日生環創圖片素材單個

發布時間: 2022-05-30 02:33:05

Ⅰ 幼師必讀,新生家長會怎麼開

(摘自網路)
第一,家長會要有計劃、有準備、有內容
每個學期開幾次家長會,每次家長會的主要議題是什麼,幼兒園的總計劃中應有合理的安排,每個班還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可以有不同的議題,家長會也可以分對象進行,比如,只有爸爸參加的家長會就很有新意,也很有針對性。
第二,老師需要做許多准備工作
例如:
1、就家長會的議題作一次問卷調查,事先了解大多數家長的意見或關心的問題,准備好本班所有幼兒的作品展示給家長。
2、請孩子參與製作富有創意的邀請函,既能起到通知的效果,又能傳達一種誠意,讓家長重視家長會並樂意參加。
3、家長到來時請家長填寫簽到表,以了解未能參會的家長,以便在接下來的時間用其他方式進行交流。
4、在等待家長陸續到來的時間里,播放孩子在園的視頻及照片,既能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也可以安靜有序地等待。
5、家長會開始前的等待時間,可以作為單獨交流的時機,尤其是針對一些需要個別溝通的家長,這樣的安排可以實現家長會時間的最大化利用。
6、准備一些孩子在園的小故事,在合適的時間講給家長聽。
7、調整好心態,准備用足夠的耐心與自信的狀態應對質疑。
第三,家長會的主要任務是相互溝通。
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會內容要適當,太繁雜會導致所有問題蜻蜓點水一樣一帶而過,太簡單又會讓家長有無所謂的感覺,增加家長對家長會的消極心理。除了為家長介紹本階段孩子的活動情況、下階段將要開展的活動之外,最好能為家長解決幾個在教育孩子方面最迫切的問題,讓家長切實了解和理解幼兒園的教育,配合幼兒園的教育。
第四,形式應多樣
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光是教師一個人的會並不是家長會,教師更應該起好「穿針引線」的作用。例如:
1、針對不同的對象分期分批進行,可以參觀孩子的活動後發表觀點。
2、每隔一個時期進行一次家庭教育經驗交流。
3、針對某個焦點問題進行研討或辯論。
4、結束環節採用小組形式收集家長意見,請幾位熱心的家長帶領小組,將家長對幼兒園以及班級工作的建議進行討論、歸納、整理。
5、最後給家長分發心願卡,請家長填寫自己的心願,包括感想、最希望在家長會中參與的內容或者目前的教育困惑等。
總之,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是否選擇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能否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讓家長擺脫被動受教育的身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來。
家長會的時間和側重點
小班家長會一般選擇在小班幼兒入園前召開,主要針對小班幼兒的入園焦慮問題給予家長幫助。中班、大班的家長會可以在開學後兩周左右的時間召開。
1、小班:可以把重點放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一日常規」,結合家長提供的幼兒在家的表現提出看法、建議,鼓勵家長多放手,提供機會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中班:可以把重點定在「良好的行為與習慣」,指導家長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比如可以努力培養幼兒傾聽和講故事的能力,讓家園更同步;
3、大班:可以把重點定在「幼小銜接」上,針對即將跨入小學的小朋友,指導家長做好生理、心理的准備,家園攜手幫助幼兒順利過渡。使家長明確幼小銜接不僅是知識銜接,更是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銜接,所以把大班幼兒需要培養的學習習慣進行重點解釋,使家長能夠配合幼兒園,在家庭中一如既往地堅持培養,為幼兒入學做好知識、能力和心理情感上的准備。
家長會流程
1小班家長會
一、歡迎
歡迎辭——突出感謝和簡介一下本次家長會的目的
如:
首先,感謝各位家長能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參加這次家長會,感謝大家對我們班級工作的的支持和幫助。召開這次家長會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相互交流一下學生在校及在家的情況……
二、活動流程簡介
如:
1. 教師自我介紹
2. 幼兒情況分析
3. 介紹孩子一日活動安排
4. 教育教學
5.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6. 保育工作
7. 家長配合工作
8. 安全工作
9. 介紹區域
三、班級現狀分析
主要是對孩子們在幼兒園表現的分析,務求所有的孩子都被表揚到。如:
大膽主動發言的小朋友是:XXX、XXXX、XXX、XX等
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是:XXXX、XXX、XXX、XX等
語言表達能力有顯著進步的是:XXXX、XXX、XXX、XX等
聰明且自控力強的小朋友是:XXXX、XXX、XXX、XX等
遵守紀律的小朋友是:XXXX、XXX、XXX、XX等……
一日活動時間安排:如:
7:50-8:30來園
8:30-9:00晨間活動
……
4:50-5:00離園活動
四、教育教學工作匯報
如:家長們關心的問題:孩子們在幼兒園到底學到了什麼?五大領域指的是什麼?幼兒園怎麼讓孩子在五大領域方面得到提高?五大領域的教學內容與要求分別是什麼?
讓家長了解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而更好配合幼兒園老師日常工作。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動作發展快……情緒作用大……愛模仿……已經形成與生活有關經驗的概念……
五、保育工作
簡介本幼兒園是怎樣進行保育工作的,打消家長在衛生保健方面的顧慮。
小朋友的口杯及桌椅、地板天天消毒,毛巾每周用消毒液清洗X次,區域材料及玩具等物品是如何消毒的,等等。
六、家長配合工作
把本年齡段、本班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內容具體告知。
1. 堅持讓孩子上幼兒園。原因:……
2. 堅持按時來園,如果不能,請按照哪種方式及時告知老師。
3. 保持溝通方式的暢通,如手機號碼有所變化請及時告知。
4. 從幼兒園帶回的物品要及時交回幼兒園,尤其是玩具。
5. 正確與孩子交流一天在園的表現。如:
「今天你有什麼高興的事情?你又學會了什麼新本領?哪件事讓你印象深刻?」不正常的問話方式:「今天小朋友打你了沒有?今天是不是又淘氣了?老師是不是又批評你了?今天幼兒園教的東西學會了嗎?」家長戒備的心理和交流的情緒直接影響幼兒,這種潛在的教育將對幼兒產生消極的影響,家長語言態度直接影響幼兒性格的形成。家長要保值一種積極的對人對事的態度,讓孩子從小形成樂觀向上的思維方式。
6.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7. 配合課程需要准備需要帶到幼兒園的物品,如收集廢舊物品、和幼兒共同完成家庭作業,請家長積極配合。
8. 重視家園聯系手冊。
9. 如果在某些方面有不同的意見,請單獨和老師交談,切不可當著孩子的面否認教師,可以用微信和簡訊息的方式和老師及時聯系,家長有什麼需要或疑難也可隨時提出來,和老師一同探討。幼兒園的「家園共育欄」請有時間多瀏覽。
10. 接孩子離園請注意公共場合秩序,勿在樓道內抽煙,或者隨地吃瓜子,堅持使用接送卡,如果未持卡來園,請稍加等待,有值班老師通知本班老師給予確認後方可進入。
七、安全工作
1. 本幼兒園是怎麼做好園區安全工作的
詳細講一下本園區的規章制度
2. 關於接送幼兒的規定
如:非家長代接、接幼兒後有什麼注意事項(勿帶孩子在大型玩具上玩耍,勿只顧和老師以及其他家長聊天,勿讓孩子離開自己的手和視線范圍)
3. 幼兒來園之前的注意事項
如:孩子情緒當天是否穩定、身體是否不適、是否攻擊性強有則需要告訴老師、是否檢查孩子口袋裡有金屬飾品或者小刀等危險品。
八、介紹幼兒園區域
1. 近期班級內需要家長配合做的事情
如:帶廢舊物品來幫助進行某項幼兒園活動
2. 幼兒園需要家長配合製作幼兒成長檔案等
九、結束語
各位家長,我深深的希望本次家長會能拉近我們之間的而距離,促進彼此關系,增進彼此溝通,達成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教育好孩子。在將來的日子裡,我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老師們會本著熱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初衷,用實際工作讓各位家長放心。幼兒園教育是教育領域里的基礎,為了孩子的未來,懇請各位家長和我們一起手拉手、心連心合力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請各位家長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工作中有什麼沒有想到、做到、注意到、的問題,請及時和我們溝通,以便我們及時改善我們的教育環境。讓我們彼此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真誠,為孩子搭起一片成長的天空!
今天的家長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您的參與,最後衷心祝願您:工作順利、完事如意,祝我們班級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謝謝大家!
2中班家長會
一、班級現狀分析
本學期共有XX名學生,包括……
二、班級工作安排
三月份的工作安排,如
1. 主題環創、迎接幼兒入園
2. 兩教一保共同制訂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和班級工作計劃
3. 召開班級家長會
4. 結合三八節展開主題活動
5. 春季傳染病的預防
四月份的工作安排……
五月份的工作安排,……
六月份的工作安排……
七月份的工作安排……
三、存在的問題
如:
1. 時間觀念
2. 自控力差
3. 愛發脾氣
老師建議如:
1. 在活動中培養興趣
2. 冷處理
3. 獎勵與懲罰
四、家長配合
先講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的必要性
然後講我們需要家長怎麼做:
1. 堅持送幼兒入園
2. 配合園所安全工作
3. 培養幼兒園獨立的能力,自己事情自己做
4. 培養良好習慣
5. 理解幼兒園的日常工作……
二、幼兒園怎麼做好幼小銜接?(如果本園沒有幼小銜接班級)
需要家庭、幼兒園、小學、社區多方合作完成
1.端正思想
制定詳細的幼小銜接計劃和方案,在制定每個學期的活動中有所滲透
2.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3.從家長入手
幫助孩子
1) 學會生活自理(自己洗手洗臉、吃飯、喝水、如廁、穿脫衣服、疊衣服被子等)
2) 學會為他人服務(「我是能乾的小幫手」「我是值日生」)
3) 學會整理書包
4) 學會學習
協助幼兒園
1) 參加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
2) 家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介紹)
3) 家園共育欄「父母必讀」及時更換
4) 配合參加家長開放日活動
4.從情感入手
1) 幼小銜接交流會
2) 教學研討會
3) 與小學教師座談(參觀小學)
5.從研討入手
1) 參觀小學、觀看小學升旗儀式
2) 走進小學參觀小學校園,觀摩小學生上課及課余活動
3) 通過圖片、資料等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幼兒認識進入小學後的學習與生活
4) 幼兒園與小學老師呼喚、聽評課
6.改變環境
1) 作息時間
2) 課程設置(十不準)
3) 減少不必要的活動環節(集體喝水、如廁)
4) 座次、鈴聲、課間十分鍾
三、家庭怎麼做好幼小銜接?(如果本園沒有幼小銜接班級)
1.心理准備
減少依賴
熟悉和了解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培養幼兒自信心和任務意識
2.學習能力的准備
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前閱讀、前書寫、初步計算的能力
3.自理能力的准備
4.交往能力的准備
最了解最關心孩子成長的是家長,通過家長會,我們能更好地認識孩子,更有效地進行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孩子發展。就像我們相信孩子能行一樣,同樣相信家長也能行。

Ⅱ 中班環創主題牆關於誠信之星的

1、在班級日誌中增添「誠信自評」欄目,用於每天同學們在誠信方面的獎懲與每個同學在這方面的反省。

2、在班、隊幹部中增設德育委員,專門負責紀律自律、作業獨立完成、做人表裡如一,做事言行一致方面的督促、登記與每周總結。

3、每周評選一名「誠信之星」,並喜報家長。獲兩次「誠信之星」的可並入班上星級學生晉升等列(可升一級),並可擔任下周值日生。

Ⅲ 幼兒入園環節的規范

入園晨檢環節的常規管理
(一)幼兒入園前的准備工作
(1)教師提前到校,開窗通風,讓室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
(2)檢查幼兒圖書、玩具等活動材料是否充足、適宜,是否擺放整齊,為幼兒來園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3)教師更換工作服,做好室內外清潔衛生工作,用消毒水和清水將晨檢台擦乾凈。
(4)放好晨檢用品,備好各班晨間檢查及全日觀察記錄簿、幼兒家長委託吃葯記錄簿。

(二)幼兒入園時的接待工作
(1)教師要主動、熱情、禮貌地問候幼兒,協助幼兒清潔雙手,觀察、了解幼兒的情緒和身體狀況,特別要關注患病兒、體弱兒,並及時清點人數,做好點名記錄。
(2)教師要熱情接待家長,與家長做好交接手續,並和家長進行簡單、必要的交流,記錄家長反映的特殊情況,如幼兒是否生病,是否需要服葯等等。教師要對特殊情況的幼兒加以特殊關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通知家長。
(三)幼兒入園時的晨檢工作
晨檢工作是由幼兒園內保健老師和班級老師共同完成,保健老師負責園門口的初次晨檢,班級老師負責幼兒進班的二次晨檢。
1.晨檢工作的具體步驟
一問:向家長詢問孩子的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從而了解幼兒的健康狀況;
二看:看幼兒的面色、精神狀態,以及幼兒五官、咽喉、腮部、裸露在外的皮膚等有無異常及某些傳染病的早期症狀,對有可疑症狀的及時告知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排查診治,待幼兒痊癒且隔離期滿後方可返回。
三摸:幼兒入園時保健老師用手觸摸幼兒的額頭,初步辨別有無發熱現象,對可疑的幼兒用體溫測量儀器測量體溫。若發現幼兒發熱,保健老師首先應了解幼兒發熱的原因,有無到醫院就診,如果沒有應說服家長帶幼兒到醫院就診或回家休息。
四查:檢查孩子有無攜帶危險物品。常見危險的物品包括小珠子、玻璃片、帶尖的玩具等;幼兒不宜的食品有:瓜子、口香糖、果凍等。若老師發現上述物品和食品應交由家長帶回,或者暫時由老師保管,離園時由家長帶回,並做好家長與幼兒的安全宣傳與教育。
五登記:登記晨檢中發現異常的幼兒和處理方法,並把情況反饋給班級,對這些幼兒進行追蹤觀察。
2.做好晨檢工作的方法
(1)保健老師晨檢工作時的姿態。晨檢老師應主動、熱情地問候幼兒,給家長以及幼兒傳遞被尊重和被愛的呵護,讓家長放心、信任幼兒園。
(2)每日晨檢過程中幼兒的配合。保健老師應每天按照慣例要求幼兒進園時要主動參與晨檢,特別是新入園的幼兒。班級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健康教育課,告知幼兒養成每日晨檢的一個良好的習慣以及為什麼晨檢,周而復始,幼兒就會積極參與進來。
(3)和家長有效的溝通。晨檢是保健老師和家長就有關幼兒健康問題有效溝通的最好時機,有效的溝通可以預防許多意外情況的發生。

(4)晨檢時的幼兒管理。保健老師每日在幼兒園門口晨檢時,要准備紅、黃、綠三種牌子,方便進班後班級教師對幼兒的管理。綠色牌子提示幼兒一切正常,紅色牌子提示幼兒不能進班,黃色牌子提示幼兒今天需要特別關注,沒有牌子的幼兒是未進行晨檢的,班級教師不予接收。同時,保健老師對在晨檢過程中發現的異常情況要進行及時、詳實地登記,並在一日觀察中重點留意特殊幼兒的健康狀況。
四、入園晨檢環節的安全管理
(一)常見的安全隱患
(1)幼兒入園時可能會將外界病菌帶入園中,由於幼兒免疫力較低,流行病、傳染病在幼兒園的發生幾率很高。
(2)幼兒攜帶危險物品,導致的嗆噎、窒息等事件屢見不鮮。
(3)一些幼兒園的晨檢流於形式,形同虛設、粗枝大葉,為安全事故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二)安全管理要點
(1)教師要提醒幼兒先洗手後入班,防止幼兒將細菌帶入園中。
(2)晨檢是幼兒安全入園的第一道屏障,教師要做好晨檢工作,排除潛在的安全隱患。教師要認真檢查幼兒的口袋、書包,看看幼兒有沒有帶危險物品在身上,收到這些危險物之後,要及時告知家長其危害,讓家長有警惕意識,樹立安全工作檢查第一。因此,教師要嚴把晨檢關,消除危險隱患,確保幼兒安全、健康入園。
(3)教師要指導幼兒安全地進入活動區。如果是室內活動,要保證幼兒在教師的視線范圍內;如果是室外活動,教師要保證幼兒安全到達活動場地,避免幼兒獨自一人。
(4)對於生病的幼兒,教師要格外留心。一方面,教師要向家長咨詢患病幼兒的身體狀況和服葯情況,由幼兒家長親自填寫「服葯登記表」並簽名;另一方面,教師要隨時關注身體不適的幼兒,照顧幼兒按時服葯,注意把葯袋放在幼兒碰不到的地方。

Ⅳ 幼兒如廁的指導方法

一般女孩2歲至2歲半、男孩3歲左右或表現出對上廁所的興趣時就可以開始如廁訓練,親身解釋和示範、光屁股行動、合適的獎勵、如廁訓練便盆輔助等可以幫孩子養成如廁習慣。

關於如廁訓練的科學研究很少,也沒有所謂的「黃金標准」,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即可。以下有一些經驗可以借鑒,「問上醫」將為你詳細介紹,希望能有所幫助。

1.選准開始如廁訓練的時機,識別孩子准備好如廁的跡象
至少12-18月齡後,孩子才有能力控制排尿和排便,通常來說,女孩2歲至2歲半、男孩3歲左右開始如廁訓練比較合適。若滿足以下情況可以開始將這件事提上日程:

孩子表現出上廁所的興趣,比如跟大人去廁所或想沖馬桶;
孩子想大小便時會告訴家長,或者觀察到蹲著哼哼唧唧;
尿濕之後會提示換尿片。
注意還要選孩子沒有便秘、家長有時間、家裡無大事的時候。
2.親身解釋和示範,給孩子做好「熱身」
「正式」的如廁訓練開始之前,先使用以下技巧給孩子熱熱身:

用積極的、對兒童來說友好的方式向孩子解釋「排泄」,比如換尿布時給孩子解釋:「我們身體會把吃喝進去的東西加工一下,然後把垃圾排出來變成大小便」;
讓孩子看大人使用便盆;
每次大小便都帶到廁所,讓孩子知道廁所是排泄的地方;
用洋娃娃或毛絨動物當道具使用便盆,孩子看到自己的「朋友」完成如廁的一系列動作,可以緩解壓力;
練習坐在便盆上,建議在早上醒來後、洗澡和睡覺之前,先去廁所,這能讓孩子盡早適應如廁的時刻表。
3.「光屁股」行動、
孩子20-30個月大的時候,讓他赤裸下半身在家裡亂逛,附近放一個便盆。美國心理學博士 John Rosemond倡導這種辦法,大小便順著腿流下來的不舒服感覺會促使孩子使用便盆。然後將小朋友的便盆放到衛生間讓他進一步養成到衛生間上廁所的習慣。

缺點:家長需要打掃地板。

4.合適的獎勵
贊美可能是激勵孩子的最佳途徑,可給予口頭的誇獎或實際的獎勵:

明確獎勵的原因,「你能坐在馬桶上,真棒!」
獎勵要及時、孩子感興趣,如完成如廁後立刻用巧克力豆獎勵。
5.選擇合適的輔助便盆或馬桶墊
現在兒童便盆功能很多,有些帶有讀書、音樂的功能,且造型可愛,能讓孩子感興趣、願意長時間蹲在上面。下面幾款寶媽們大致感受一下。

小貼士:寶寶終將學會自己上廁所,即使孩子會的稍微晚一些也不要過於緊張和慌張,家長耐心指導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Ⅳ 為什麼把幼兒園的牆上都裝飾了環創

1、在環境創設中折射本土文化
幼兒園的環境應呈現出當地的文化風情,這是我們的在創設環境的一大特色,從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現在牆面上的裝飾,都可以體現出幼兒園所處地域的風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如 A樓二樓的竹文化吊飾就是收集我們高縣常見的竹製品:蒸籠、筲箕、簸箕、蒲扇進行塗色、用中國結裝飾,最後貼上小朋友的作品製作而成的。三樓的江南風情吊飾則用的是幼兒園幾年前跳舞的油紙傘,放在資料室沒派上什麼用場,久了就廢掉了,我們把它拿出來做吊飾,錯落著掛在走廊上,加一些老師和小朋友用卡紙共同剪出的螺旋形彩條,又構成了一道鄉土風景線。還有一樓的木飯瓢組合成葡萄,辣椒、大蒜、金瓜串看到這些吊飾,具有獨特的高縣韻味,這些東西都源自於老師、幼兒及他們家庭的收集,結合主題活動「美麗的高縣,我愛你」的開展。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本土文化。有的老師來自鄉村幼兒園,你們那裡擁有獨特的鄉土資源,高粱桿、玉米棒、竹筒、竹枝、竹製品等材料比較好收集,發動家長和幼兒帶一些到學校,教師多動動腦筋,利用這些材料來布置環境,比如用竹枝造型,在牆上貼成一棵歡樂樹,小朋友畫上自己最開心的事,剪成樹葉的形狀貼上去,又比如用竹片、高粱桿組合成房子,這些布置必然會給你們的幼兒園增添獨特的環境氛圍。
2、在環境創設中滲透教育
「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卻是巨大的「。在室內外的牆面畫上各種圖形、謎宮,貼上數學題,幼兒去想一想、做一做,塗上字母、單詞,請學英語的孩子教我們讀一讀。增大幼兒受信息刺激的機會和供幼兒游戲使用,並通過游戲鞏固學過的知識或獲得某方面的煅煉。又如A樓樓梯牆壁,由下而上創設一組系統的安全教育圖,由小朋友自己繪制安全標志。遇到火警撥「119」,過馬路要走人行道,讓幼兒在每天上下樓梯時接受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培養自我保護的能力。在牆面上畫上中國地圖,通過各種游戲形式,認識祖國遼闊的疆土的區域劃分和分布,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又如「跳蝸牛」在蝸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塗上鮮艷的顏色並寫上數字,幫助幼兒做辨色訓練和鞏固數字的認識。特別是班內的環境創設,我們要取材於孩子們的興趣點,生成主題牆飾,並在此基礎上,完備各區角的環境創設。比如,小班孩子剛入園,對幼兒園比較陌生,老師可以設置寶寶樹主題牆飾,把寶寶的全家福貼在牆上,也可以把寶寶的頭像做成「蘋果」,早上來園時讓孩子自己貼到蘋果樹上,這種互動式的牆飾,不但提高了孩子參與的興趣,使牆飾最大程度發揮了教育作用,而且對於促進幼兒觀察力,手的控制能力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讓環境充分發揮了教育作用。
3、環境創設充分利用三維空間
空間布置是通過在空中吊掛各種具有教育性和裝飾性的物品來實現,而且更換方便。如一年當中有許多節日,我們用空間布置去配合節日教育,在中秋節掛上燈籠,國慶節掛上國旗和彩旗、端午節掛上粽子等。燈籠可以是小朋友家裡用過的,粽子可以由老師和幼兒用各種廣告紙、包裝紙來折,再配上綵線做的吊穗,既環保又美觀還調動了幼兒參與布置的積極性。吊飾使我們的環境創設拓展到空間中,校園和活動室就變得立體而生動。不管我們來自什麼幼兒園,關鍵是要動腦筋想辦法把各種東西都做成吊飾,如:洗潔精瓶種花。
牆面布置能美化幼兒園,設計個性化的家園橋、充分發揮家長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是其中的一個內容。牆面布置還可與主題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幼兒個體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牆飾內容以近期相關活動的內容為主,例如:「春天的主題活動」,在牆上布置春天特徵的植物,動物及人們的活動等。此外我們還設置評比欄鼓勵孩子自己設計標志來表揚好孩子,為幼兒提供表現自己,樹立自信心的機會。
在室內外開設繪畫區、拼圖區、自然風景區,作業展覽區、天氣記錄區等,充分發掘可操作性的布置,並根據教育需要靈活更換用途或內容。如要求幼兒觀察一年四季的自然變化,用自然物如:樹葉、草、花、小動物模型,標本或圖片布置在牆上,從而通過幼兒觀察、動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徵,又符合寓教於游戲中的原則。我們在教室外的平台上開辟了自然角,放了動物和植物,如蘿卜、洋蔥、大蒜、馬鈴薯、小魚、烏龜、泥鰍、蝌蚪、龍蝦等,並且採用值日生制度,讓幼兒輪流照顧、觀察,孩子們因此掌握了許多動植物的知識,大班的孩子對動植物的生長尤其感興趣,他們會自己動手畫觀察日記,記錄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還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播種,並參與澆水、除草、鬆土等勞動,在親手種植的過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在各位老師所在的幼兒園,有著比我們更為得天獨厚的條件,開辟自然角並利用自然材料組織幼兒進行手工製作來裝扮教室,開展種植和飼養的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從小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是可行的。比如老師們可以指導幼兒用玉米粒,西瓜籽、南瓜籽、黑豆、綠豆粘貼成各種圖案形象,採集秋天的落葉加工成標本,或拼剪成各種圖案,用橘子皮來做菊花,把各種蔬菜和水果進行造型,變成有趣的動物,變成可愛的寶寶。這樣,我們的物質環境會變得更有意義。
4、注重幼兒參與環境創設過程的體驗。
大家看到,我們幼兒園每個班級都有主題牆,有的在室外的走廊上,有的在室內的牆面上,每一個主題牆都離不開幼兒的參與。教師在環境創設中沒有包辦代替制約幼兒主體性的發揮。環境創設的目的是引發和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作用,幼兒的思維和創造的發揮。所以,我們幼兒園注重為幼兒提供獲取新知識經驗、鍛煉雙手技能的絕好機會,使幼兒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布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教師不是把精力放在「我想怎麼布置,我想怎樣創設」上,而是將精力放在「我怎樣啟發、引導、支持幼兒參與?幼兒怎樣參與?我能提供怎樣的條件?」 上。這種參與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遵循幼兒年齡特點,組織幼兒參與設計,參與收集和准備材料,參與布置,參與操作,參與管理的過程。例如:在奧運會召開前夕開辟一個分期知識園地「奧運會知多少」,要求幼兒在家長、老師的協助下,用不同形式(圖畫、剪報、手工製作等)收集有關的資料,布置園地。如大班孩子創設的《我們愛祖國》、《大自然的語言》的主題,中班孩子創設的《有趣的昆蟲》,小班……等主題,都是老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按照幼兒的想法、看法,再同他們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組合在一個整體中的。這種把幼兒的作品組合起來進行環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取了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而幼兒對自己布置的環境也有一種特殊的鍾愛和親切感,這樣會激發幼兒更充分地與環境相互作用。
此外,幼兒的繪畫作品充滿了童真童趣,表現了他們的所思所想,我們把這些兒童作品來美化我們的環境,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來,孩子們增加了創作的興趣和信心,因為這是對他們的最高尊重與鼓勵。雖然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表現各有差異,但環境建設應努力做到讓每個幼兒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不斷向上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教室內的作品欄上,在各個樓梯間的牆壁上,甚至是在天花板上都有我們每個孩子的作品,客人到我們的教室做客,孩子們會爭先恐後地向他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對自己的每一幅畫,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欄是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用武之地。在教育活動中你們的孩子也能夠畫出漂亮的畫,製作出各種手工作品,因此要創設作品欄,盡量把孩子的這些作品進行造型、組合、整理展示出來。
5、環境創設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幼兒園環境,既是豐富多彩的,又是整體而系統的,只有這樣,才能帶來美感,才能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在一些幼兒園,經常見「一棵大樹」就佔用了牆壁的很大面積,但又沒具備什麼教育作用,或者在同一個樓層的班級的走廊布置風格迥異,顯然是教師為了完成任務而已。那樣單一的創設手段,影響幼兒豐富的想像力,減少幼兒動手操作及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的機會。為此我們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中堅持了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合作與分工相呼應,以創建「美麗和諧的校園文化」為基調,努力創設溫馨、舒適、優美、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集中全體教師的智慧,制定環境創設的總體規劃,再分解到各個小組,各個樓層,各個班級,根據幼兒注意對象廣泛、好奇心強的特點,布置內容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如下操場旁邊的藝術牆,以抽象圖案為主,可以激發幼兒的想像力,重重疊疊的圓圈被孩子們想像成宇宙中的星球,飛碟、外星人、跳舞的娃娃,飛舞的泡泡,閃耀光芒的太陽;組合巧妙的三角形被孩子們想像成花間的蝴蝶,天空的風箏。B樓的二樓和三樓同樣使用了彩紗布置走廊,但是在色彩和造型上卻不相同。如在A樓的各層樓梯間都用到了蝴蝶結,但搭配確別出心裁,有掛成片的,有幾串設計成弧形的,也有個體在花籃里做點綴的。不管你所處的是一所幼兒園還是一個幼兒班,在進行環境創設時首先要有一個大致的規劃。
一般說來環境創設要與教育目標相契合,為教育目標服務,主體環境如走廊、戶外主牆體要考慮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發展孩子的美感,也可以是幼兒園與家長的互動板塊,如家教之窗,幼兒的活動風采展示等。而每個活動室內的環境創設可以考慮與活動主題相呼應,並在相應的活動區,如美工區,科技區,勞作區體現。比如開展鳥的主題,環境布置可以緊緊圍繞鳥類進行,如鳥的圖片,模型,玩具等等。這些都是環境創設的范圍。再比如開展主題活動蛋,可以在美工區投放蛋殼畫,雞蛋殼手工製作,科技區可投放醋蛋,語言區可投放有關於蛋的故事等等。我們給環境創設要有一個總體定位,室內外牆面、平台、吊飾究竟怎樣做,孩子們對於環境有什麼想法和需要,這些在你的心裡要有個譜、設計好之後再收集相關的圖片資料、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布置,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環境變得和諧,才能提升我們幼兒園的形象,才能避免了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