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拜土地公有什麼注意事項和意義
祭拜時辰:頭牙、中秋節上午吉時、尾牙下午吉時,平時每月初二、十六日。
供品:半生熟的三牲、果品、金衣符紙、茶三杯、酒三杯、其它隨意、求財者再加上五路財神金、土地發財金。
祭拜:點香後先要對屋內拜一下、這是拜地基神,然後在拜土地公,供品的擺放一定要豬肉放在中間、雞魚放在豬肉的兩邊,在香火將要著完時、點火焚化金紙與疏文,疏文一定要念誦一遍才能焚化。如果是在店鋪祭拜、可以在店內燒五路財神金與財神符,這樣的話就會把財氣引進店鋪內、自然就會生意興隆了!
注意:在每年的十二月十六日別忘了祭拜土地公、這叫尾牙、是感謝土地公一年來的幫助的,具體的祭拜參考上面的就可以了。
B. 過年貼春聯時,樓房中的老天爺,土地爺應該貼在什麼位置
在我們那邊老天爺是春節擺放幾天,在東南方向靠窗的位置,土地爺要擺放在干凈的地方
C. 平時沒事時給土地爺燒點紙好不好
先把黃紙用大票印一下,選一個允許燒紙的地方,畫一個圈,在裡面燒就可以了.紙要充分燃燒,嘴裡念叨著:某某某來收錢,保佑XXX.最後對紙堆磕個頭.
D. 廟里求來的 藏傳佛教 寶馬貼紙 應該貼在家裡的什麼位置最好!謝謝您!!!
這和擺放佛菩薩雕像是一樣的原理。
放在家裡也是增加我們信仰信心的一種方便法門。不過若放在家裡,切記為了保持恭敬心和對佛菩薩的敬仰,有三個地方是不可以的,一是卧室(有男女情愛)、廚房(有油煙污濁)、廁所(臭氣污穢),所以最好的地方是客廳和書房,也有人放在玄關等處,都是可以的,至於方位朝向,其實無需講究的,你覺得擺的庄嚴就好,「心誠則靈」。至於那些講究方位的俗家說法,是對佛法的誤解,你想若是偉大的佛菩薩還要講究擺放的方位的話,哪談得上法力無邊呢!所以不要把信仰和迷信、風俗混為一談。
E. 土地神可以貼在家哪裡哪兒一塊
門上或牆上
F. 如何祭拜土地神
祭拜土地神是初一十五,三支香,宜上午拜拜,准備水果或者餅干都可以的。水果可以是蘋果,梨,橘子或者橙子。水果拜的種類要單數。但是數目要雙。也就是你可以拜一樣或者三樣水果,但是都要雙數的。也就是拜蘋果的時候,蘋果數要雙的。2個蘋果或4個蘋果或6個。最後還要燒點元寶
G. 土地與門神如何擺放
土地公的擺放位置根據民間習俗,通常將土地公擺放在地面上,與大地相連,意味著鎮守這一塊土地。 門神分別貼在大門的左邊和右邊,左邊的叫「門丞」,右邊的叫「護尉」。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漢族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廟屬於中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土地公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說在他死後,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念念不忘,於是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土地公信仰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門神是農歷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 作為道教和漢族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漢族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道教因襲這種信仰,將門神納入神系,加以祀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對聯、門神,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H. 鎮宅符貼在什麼地方
鎮宅符是根據緣主不同而貼在不同位置。大多數人會把鎮宅符應貼在大門上,大門為出入宅之地,可把一切妖魔拒之門外,宅自平安。如果是求財,那麼每一家的進門右45°是財位,進門左45°是保平安、鎮宅的。可以放進門左45度的地方。
當家中有遺失物品或出現小偷時都是屬於五鬼作祟,可以用鎮宅犯五鬼符來鎮壓,用的靈符咒語是:五鬼五鬼,奔逐忙忙,迷人藏物,搬運無常,我奉敕令,逐厲避荒,如敢有違,化骨飛揚。
(8)土地神紙畫圖片應貼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忌諱:
1、鎮一切邪祟符
在家宅不安時,感覺有幽靈出現,用鎮宅安家符鎮之邪,無不靈驗。用鎮宅符時必須配上用符咒語:天有天將,地有地祗,聰明正直,不偏不私,斬邪除惡,解困安危,如干神怒,粉骨揚灰。
2、鎮宅安家符
可以消災降符,驅除不祥。關於符咒的用法是念咒語天雷殷殷,地雷昏昏,六甲六丁,聞我關名,不得留停,迎祥降福,永鎮龍神。
3、鎮凶宅怪異符
這是將一切凶宅或是見到鬼怪或是害生之人,用鎮凶宅怪異符可以將其鎮之。配上的用符咒語是杳杳冥冥,天地昏沉,雷電風火,官將吏兵,若聞官名,迅速來臨,驅除幽厲,拿捉精靈,安龍鎮宅,功在天庭。
4、忌諱隨意踩踏
5、對一個人來說,隨意踩踏也是不對的。鎮宅辟邪符忌諱的就是這個,容易有著不敬重的感覺,而也因此會導致了一個人的一些運勢方面的落後的狀態。會導致一個人的一些方面的發展是不夠有沖擊力的,會有一些其他的困惑出現。
6、忌諱在玻璃製品旁邊
玻璃製品的旁邊,是一個鎮宅辟邪符忌諱的點。輕放易碎的情況下,我們往往需要能夠掌握了一定的思路來應對這樣的事情。其實更為根本的一個方面,就是這樣容易給人的感情運一定破碎的可能性,最後導致了感情的失敗。
I. 土地爺應該供奉在進門口左邊還是右邊
如果要問,在我國大地上,哪種廟最多?答案是無可爭議的,當然是土地廟,幾乎是無處不在。
如果再要問,在我國大地上,哪種廟最小?答案同樣無可爭議,當然還是土地廟,沒有比土地廟更小的廟了,有的地方,將三塊磚按「一橫兩豎」壘在一起。就是一座土地廟,還有的用三塊石板壘起,也是一座土地廟。
在我國民間百姓心目中,離人最近的就是土地神。土地神是最親民的,但在我國民間,其既是最受尊崇的一尊神,又是常常潦草應付的一尊神。
要說老百姓們最不怕的神靈,也是非土地神莫屬。其他的神靈都有「神威」,百姓們都有畏懼心理,不敢有絲毫的不敬與得罪。但對土地神就不一樣,人們不存在畏懼心理,認為土地神就像家人一樣,時時刻刻與自己生活在一起,沒有什麼可怕。這就像士兵見了班長、排長,覺得也沒有什麼可怕,如果是見了連長、營長、團長,官越大就覺得越可怕。
土地神的歷史悠久,牽扯到「社,祭土。」的社日一系列祭祀活動,而社日活動在漢、唐、宋最鼎盛,在此之後就逐漸衰落,很多地方只敬土地神,而沒有社日了,因此我們不細展開來。這里要說的,是土地神的歷史原型人物。
土地神,有名「福德正神」,其歷史原型為:周朝官吏張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
據傳,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他,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取其本名,尊為「福德正神」。
明清以後,民間又多以名人作為各方土地。如:三國時期的蔣子文。又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為唐代大文人韓愈。杭州一帶,則奉岳飛為土地神。各地風俗不一樣,還有很多歷史名人,曾作為地方的土地神供奉,這里也就不一一贅述。
土地神在中國民間有多種稱法,如:土正、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爺、社神、土伯等,其廟宇則稱為:土地廟、土地祠、伯公廟、福德正神廟等。
據說,大約從南宋開始,民間覺得一個土地神太寂寞了,於是給土地神配了伴侶,稱為土地婆婆。在湖南的湘西南地區,苗侗瑤群眾,還給土地神配了一個小老婆,這樣,土地公公就有了兩個老婆,神靈被民間世俗化,與人類無異。
民間都說,土地神地位卑微,但其實土地神的肚量能容納百川,受得起委屈,從不與人類計較得失。如戲曲《天仙配》中,土地神是一位善良慈祥的老人;在《西遊記》中,土地神是一個常被戲弄和欺負的老好人。
在湖南湘中及湘西南地區,有一種專門的職業,稱作「舞土地」。從事這種職業的人,裝扮成土地神,走村串戶唱土地歌,送去祝福,以獲得施捨,其實也就是一種謀生乞討。
不難看出,土地神的信仰和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百姓們的日常生活習俗中,有著深遠的影響。時至如今,雖然很多地方都不再有土地廟,但土地神的信仰和影響,卻一直留存在人們的心中。
J. 土地神的民間崇拜
潮汕民間認為六月廿六,是土地神聖誕之日,潮汕民間稱「土地爺生」。從該節日的祭祀對象和祭祀方式來看,應是古代社日在潮汕地區的變異。
潮汕人對地神的崇高信仰非常突出,民間祀奉的神明不下百種,唯以土地神最為普及。潮汕人設置並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鄉各個角落。潮汕人設置土地神位或廟宇有永久性和臨時性兩種。永久性的為居民住宅、商店、工廠、車間、作坊等。「地主神位」往往設置在廳堂或廚房裡地下的適當地方,每月農歷初一、十五(也有的是初二、十六)兩天定期舉行拜祭,俗稱「牙祭」。
街頭巷尾與各鄉村大多還有廟宇祀土地神的,稱為「福德祠」。廟里大體都立有土地公和土地媽偶像,供人朝拜。
安葬死人建造墳墓時,也要在每座墳墓同向左側置「土地之神」或「福神」,勒石豎牌,像配置一座小墳一樣。這種土地神乃起始於古代的田社、社稷神,只在每年清明或冬至上墳掃墓時拜祭一次。
臨時性的為營造新居、工場等建築物以及修繕房屋動土時設置的,用五副紙錠,五支沒點燃的香一並夾在一段竹竿之中,作為土地神位的標志,進行拜祭,工程完成之日,還要備牲禮謝土地神,俗稱「射土」。
潮汕人有一種稱為「報地頭」的習俗。若是家中有人去世,必須到土地廟報喪。由村中長者持白燈籠,帶領死者男性子孫穿孝服到地頭神廟報死。到廟,長者上香後取出年庚帖,對著神像報告說:「生從地頭來,死從地頭去,時辰念給老爺知。」
海外潮人也十分崇拜土地神。泰國的潮人把「地主爺」原湯原汁地搬過去,並毫不掩飾地稱為「本土公」,充分反映了潮僑留戀故鄉本土,留戀家鄉的情結。
現在潮汕人祭拜土地的形式已經十分簡單,在田頭隨便插上香燭,便可祈請土地神享用。在各家各戶,都設有「地主神位」,每逢初一、十五(也有初二、十六的),都以飯菜或瓜果祭拜,形式雖然簡單但卻勤且持之以恆。如有喬遷,「地主神位」也是首先遷入的對象。由此可見土地神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在台灣,受到最普遍崇拜的神祗,當數土地神。無論是城鎮的街頭巷尾,或是在鄉村的田頭田尾,都可以看到數不勝數的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土地神廟。在台灣眾多的神靈中,土地神位格最低,是個小神,掌管一小塊地方,如一區、一里、一村、一鄰之雜事。
土地神崇拜源自我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以前為天子諸侯祭拜的「社稷」。「社」就是土神,「稷」就是穀神。在古文記載中,對之的稱謂有「後土」、「土正」、「社神」、「社公」、「土地」、「土伯」。正規的稱呼則是「福德正神」,在台灣民間多稱之為土地公、伯公、福德爺等。在城鎮及寺廟多用「福德正神」刻於木牌或石牌上,社稷神原是土神、穀神。後來逐漸人格化,成了「人格神」。在郊野及墓地則慣用「後土」。
關於人格化土地公的來歷,傳說的是一位心腸善良、溫厚篤實、樂於助人的形象。根據這形象雕刻出來土地公神像,是一位白須、白發、笑容可掬、福態吉祥的老人,似古時地方員外的打扮,頭戴帽,帽檐兩條布須下垂抵肩。一般穿著是普通便服,面龐圓而豐盈,兩眼微眯,露出慈祥的笑容。有些土地公神像邊還會塑著一隻老虎相伴,據說這老虎也能為民除害。
在台灣民間,對土地公神祭拜的信念,也隨著時代背景的改變而漸漸轉移。現在,它不僅是農人祭拜的神,由於它還能使農人致富,因而漸漸轉化為「財神」,於是,礦業、漁業、商業及金融業者,也都祭祀土地公,祈望能發財賺錢。司掌土地的神,也就兼職財神爺,為各階層人士所普遍祭拜。
台灣的土地廟有極大的,氣派堂皇。也有極小的,只有四片石片,一片作頂,三片做牆,也可作為土地廟。有的甚至沒有屋住,只在一棵樹下,擺上香爐供奉,或在一塊石頭上,畫道符或貼個「春」字即是代表土地神。也有的乾脆將土地公請進家裡祭拜,謂之「私祭」。 信仰土地神最強烈的最虔誠的是客家人集居地。在客籍地區,稱土地廟為「伯公廟」或「伯公亭」。供奉土地公的方式,原則上是用一塊石頭或木牌當作香位,上書「福德正神香位」。有的則再供奉塑像。古老的伯公府,保存著濃厚的中原客家特色,多數用石塊鑿砌而成,屋前有小石桌。小屋的正對面,圍牆邊另有一座小屋,稱為「天神爺」(即天官)。伯公廟右側不遠,再蓋一間更小的小屋,置有一個石制香爐,稱為「好兄弟」。天官、土地廟、好兄弟三間小屋,正好代表中國古代的天、地、人「三才」思想,這一信仰崇拜習俗,源遠流長,意義深遠。
土地公的誕辰是農歷二月初二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宰雞殺鴨、虔誠祭拜,土地廟多要演戲,以祝「福德正神」千秋。這叫春祭。農歷八月十五臼相傳是土地公升天之日。還要祭拜一次,這叫「秋祭」,以感謝土地公一年來的福佑,古時所謂「春祈秋報」就是指此而言。 此外,都市商人把土地公視為財神。除了每月初二和十六兩天的祭祀外,二月初二那天,商家都要為土地公舉行盛大祭典,這叫做「做牙」(吃犒勞)。因為二月初二是最初的「做牙」,所以稱為「頭牙」。這天晚上,店主照例要用祭拜土地公的牲醴,招待伙計、房東、親友和老主顧,這就叫「造福」。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最後的「做牙」,所以稱為「尾牙」。
除了以上祭日外,因為土地公掌管與人民生計息息相關的土地,而成為一方人家的保護神。為此,一般人都要不時地拜拜土地公:如家人生病、兒子參加高考、服兵役、親戚車禍……等等。農民收成好,固然歡喜一場;收成不好,也得祭拜,以求來年。現代社會天天大興土木,也得祭祀一番。因此,土地公是台灣民間祭拜最勤的神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