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臟六腑表裡對應關系是怎麼樣的
1、肝為「將軍之官」。
肝在五行中屬木,對應於春天,象徵著一股陽氣向上沖破陰氣的束縛,這就是肝的性格。肝能使氣機暢通,表現在調節情志、促進脾胃消化等方面。
2、心為「君主之官」。
心像君主一樣主宰著人體的血脈運行,四肢百骸的營養都依賴心臟所泵出的血液供應。另外,心還統攝著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它的功能狀態決定了一個人整體的精神面貌。
3、脾為「諫議之官」。
脾在身體的中央,負責機體的運化,布散精氣。人體哪裡出現問題,脾就會把信息傳遞出去。另外,脾秉性緩和、中正,不偏不倚,所以能公正地反映問題。
4、肺為「相傅之官」。
肺主呼吸,它的特點是節律性很強,能夠把心臟泵出的能量有尺度地布灑到全身,這種性格就像造律的宰相蕭何一樣,因此把肺稱作「相傅之官」。
5、腎為「作強之官」。
是說腎內部儲藏的精氣能夠發揮起強大的作用,就像一個大力士。腎臟表面看起來靜止不動,但裡面蘊藏著生機,腎精充盛則人筋骨強健,精力充沛。
中醫核心理論是關於五臟六腑的。
所謂五臟,是肝、心、脾、肺、腎的總稱;而六腑,是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有意思的是,古代中醫就把五臟六腑分配了「官職」,用社會現象來比喻人體。
臟與腑是表裡互相配合的,一臟配一腑,臟屬陰為里,腑屬陽為表。臟腑的表裡是由經絡來聯系,即臟的經脈絡於腑,腑的經脈絡於臟,彼此經氣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臟與腑在病變上能夠互相影響,互相傳變。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五臟六腑,人民網-中醫養生:中醫講五臟六腑各有「官職」⑵ 五臟六腑的五臟是指什麼哪五臟
肝、心、脾、肺、腎
中醫核心理論是關於五臟六腑的。所謂五臟,是肝、心、脾、肺、腎的總稱;而六腑,是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有意思的是,古代中醫就把五臟六腑分配了「官職」,用社會現象來比喻人體。
1、肝為「將軍之官」。
肝在五行中屬木,對應於春天,象徵著一股陽氣向上沖破陰氣的束縛,這就是肝的性格。肝能使氣機暢通,表現在調節情志、促進脾胃消化等方面。
2、心為「君主之官」。
心像君主一樣主宰著人體的血脈運行,四肢百骸的營養都依賴心臟所泵出的血液供應。另外,心還統攝著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它的功能狀態決定了一個人整體的精神面貌。
3、脾為「諫議之官」。
脾在身體的中央,負責機體的運化,布散精氣。人體哪裡出現問題,脾就會把信息傳遞出去。另外,脾秉性緩和、中正,不偏不倚,所以能公正地反映問題。
4、肺為「相傅之官」。
肺主呼吸,它的特點是節律性很強,能夠把心臟泵出的能量有尺度地布灑到全身,這種性格就像造律的宰相蕭何一樣,因此把肺稱作「相傅之官」。
5、腎為「作強之官」。
是說腎內部儲藏的精氣能夠發揮起強大的作用,就像一個大力士。腎臟表面看起來靜止不動,但裡面蘊藏著生機,腎精充盛則人筋骨強健,精力充沛。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醫養生:中醫講五臟六腑各有「官職」
⑶ 人體五臟六腑圖片位置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
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
(3)五臟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臟與腑是表裡互相配合的,一臟配一腑,臟屬陰為里,腑屬陽為表。臟腑的表裡是由經絡來聯系,即臟的經脈絡於腑,腑的經脈絡於臟,彼此經氣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臟與腑在病變上能夠互相影響,互相傳變。
臟象學說認為人體是通過經絡系統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脈、七竅二陰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內在臟腑的病變,可經五官九竅,皮肉筋脈等反映於外,因而觀察疾病的外在表現,可了解病位之所在,分辨病邪之屬性,把握臟氣之虛實。
肺與大腸相絡屬,其華在毛,其充在皮,開竅於鼻;
脾與胃相絡屬,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開竅於口;
心與小腸相絡屬,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開竅於舌;
肝與膽相絡屬,其華在爪,其充在筋,開竅於目;
腎與膀胱相絡屬,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開竅於耳和二陰。
⑷ 人體五臟六腑分布圖
如圖所示;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
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
(4)五臟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1、心臟
心能支配血脈,所以它和肝一樣,與血虛及血滯都有連帶關系。心支配神氣,所以心患病時,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礙。
2、肝臟
肝病會有血虛、血滯的現象,同樣的,血虛、血滯也會引起肝病的發作。有一個強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體衰弱、易患感冒、喉嚨發炎、淋巴腺腫大等,都是肝功能異常所引起。
3、脾臟
脾將食物的營養吸收,並分解成容易吸收的養分,輸送到全身各器官。因為脾臟異常,往往會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營養不良,使身體消瘦。脾的功能衰退,就會造成血虛的現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4、肺臟
空氣經肺的呼吸作用進入人體內,供給所需的氧氣。肺部異常有氣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肺若染患疾病,則肺部部會浮腫,皮膚會漸漸乾枯。
5、腎臟
腎有儲藏精氣的功能,所以有人稱腎是人生命力的測量器,老化現象的出現就是腎虛的表示。體內所有的水分都在腎的支配下。浮腫、停滯、尿崩症、排尿次數頻繁等,都是由腎虛所引起的。
6、膽
胃、腸等器官何時進行消化工作,何時停止,這些都由膽來決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進入休息狀態,需要相當的「決心」,所以膽虛的人常會失眠。
7、胃
胃能將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養分。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都是胃病的症狀。
8、小腸
小腸在攝取食物的養分時,便將它們分為水、氣、血三種,然後輸入各需要的器官。消化不良、下痢、便秘都是小腸方面的疾病。
9、大腸
大腸承受各器官吸收後的殘渣、然後排出體外。便秘、下痢是大腸方面的疾病。大腸發炎會使肛門紅腫,甚至造成痔瘡,導致肛門出血。
10、膀胱
膀胱將體內的水分集中在一起,然後送到各需要的部位,再將多餘的水排出體外。膀胱炎的症狀是浮腫、排尿次數頻繁。
11、三焦
三焦能促進氣、血及津液的循環,使各器官充分發揮它們的功能。因此三焦患病,會連帶影響各器官的健康。
⑸ 五臟六腑分別是什麼
中醫里,我們把人體最為重要的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其中臟有五個,包括脾、肺、腎、肝、心,即我們常說的五臟,其為人體貯藏精氣;
腑有六個,包括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即我們常說的六腑,其功能則為消化、吸收與排泄。五臟六腑共同維持了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並保證了人體的健康
⑹ 人的五臟六腑圖片
人的五臟六腑圖片如下:
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人體內臟器官的統稱。也比喻事物的內部情況。
(6)五臟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五臟,即心、肝、脾、肺、腎的合稱。在經絡學說中,心包絡也作為臟,故又稱為六臟。五臟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並能藏神而稱為「神臟」。五臟的職能雖各有所司,但彼此協調,共同維持生命進程。五臟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的變化及精神情志因素又是密切相關的。
心為五臟之一,位於胸中,兩肺之間,膈膜之上,外有心包衛護。其形圓而下尖,如未開的蓮花。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脈,主藏神。由於心的主血脈和主藏神功能起著主宰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作用,故稱心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的生理特性是為陽臟而主通明。
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竅為舌,在志為喜,在液為汗。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互屬絡於心與小腸,相為表裡。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與自然界夏氣相通應。
肺位於胸腔,左右各一,覆蓋於心之上。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指氣管、支氣管等)與喉、鼻相連,故稱喉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外竅。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肺氣以宣發肅降為基本運行形式。肺在五臟六腑中位置最高,覆蓋諸臟,故有「華蓋」之稱。肺葉嬌嫩,不耐寒熱燥濕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竅,外合皮毛,與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襲,故有「嬌臟」之稱。
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在竅為鼻,在志為悲(憂),在液為涕。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互屬絡於肺與大腸,相為表裡。肺在五行中屬金,為陽中之陰,與自然界秋氣相通應。
脾位於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素問·太陰陽明論》說:「脾與胃以膜相連」。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統攝血液。脾胃同居中焦,是人體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並輸布其精微的主要臟器。人出生之後,生命活動的繼續和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實,均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脾氣的運動特點是主升舉。脾為太陰濕土,又主運化水液,故喜燥惡濕。
脾在體合肌肉而主四肢,在竅為口,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互屬絡於脾與胃,相為表裡。脾在五行屬土,為陰中之至陰,與長夏之氣相通應,旺於四時。
肝位於腹腔,橫膈之下,右脅之內。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臨證指南醫案·肝風》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動,喜條達而惡抑鬱,故稱之為「剛臟」。《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竅為目,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膽附於肝,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相互屬絡於肝與膽,相為表裡。肝在五行屬木,為陰中之陽,與自然界春氣相通應。
腎位於腰部脊柱兩側,左右各一。《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腰者,腎之府。」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納氣。由於腎藏先天之精,主生殖,為人體生命之本原,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腎精化腎氣,腎氣分陰陽,腎陰與腎陽能資助、促進、協調全身臟腑之陰陽,故腎又稱為「五臟陰陽之本」。腎藏精,主蟄,又稱為封藏之本。
腎在體合骨,生髓,通腦,其華在發,在竅為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互屬絡於腎與膀胱,相為表裡。腎在五行屬水,為陰中之陰,與自然界冬氣相通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臟六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臟
⑺ 人體內臟分布圖
人體大部分位於體腔內但直接或間接與體外相通的器官總稱,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個系統。按其形態結構,分為管腔性器官和實質性器官兩大類。管腔性器官都有管道與外界相通;實質性器官主要是腺體,以導管開口於管腔性器官的壁。
從個體發生來看,消化系與呼吸系的大部分共同來源於內胚層;呼吸器官是原始消化管上段向腹側突出的另一管道。泌尿與生殖器官來源於中胚層的尿生殖嵴,經過演變,分化為功能不同的泌尿系和生殖系,但在男性仍有一段共同的排出管,因此,有人將泌尿和生殖兩個系合稱為尿生殖系。
(7)五臟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人體胃的消化功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食物進行研磨,而胃的研磨不管有沒有食物都一直存在,大約每分鍾研磨三次;二是通過胃酸溶解食物促進消化。
胃的各種生理運動主要造肌層來完成,胃壁的肌層很發達,由三層平滑肌組成。平滑肌有較大的伸展性,最長時可比原來的長度增加2~3倍。
⑻ 五臟六腑指的是什麼
五臟:脾、肺、腎、肝、心;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人體內臟器官的統稱。也比喻事物的內部情況。
按照生理功能特點,分為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以五臟為中心,一臟一腑由經絡相互絡屬,互為表裡。
五臟,即肝、心、脾、肺、腎,其共同特點是貯藏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各種精微物質,如精、神氣、血、津液、魂、魄等,它們儲藏在五臟內,因此人們稱之為 「藏」,即內藏的意思,故內經言之為 「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
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點是主管飲食物的受納、傳導、變化和排泄,府,具有府庫的意思,能出能入,因此內經稱之為 「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奇恆之腑,即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其共同特點是它們外形似腑,同是一類相對密閉的組織器官,卻不與水谷直接接觸,即似腑非腑;而功能又似臟,具有類似於五臟貯藏精氣的作用,即似臟非臟。
按照陰陽理論劃分,上為陽,下為陰。腑為陽,臟為陰。心、肺居上為陽,肝、脾、腎居下為陰。陰陽之中可再分陰陽。
則心為陽中之陽,肺為陽中之陰;肝為陰中之陽,腎為陰中之陰,脾為陰中之至陰。按照五行理論劃分,則肝與膽屬木,心與小腸屬火,脾與胃屬土,肺與大腸屬金,腎與膀胱屬水。它們之間服從五行的相生相剋關系,通過五行的結構來調節以達到動態平衡。
⑼ 人體的五臟六腑是什麼
肝、心、脾、肺、腎
中醫核心理論是關於五臟六腑的。所謂五臟,是肝、心、脾、肺、腎的總稱;而六腑,是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有意思的是,古代中醫就把五臟六腑分配了「官職」,用社會現象來比喻人體。
臟與腑是表裡互相配合的,一臟配一腑,臟屬陰為里,腑屬陽為表。臟腑的表裡是由經絡來聯系,即臟的經脈絡於腑,腑的經脈絡於臟,彼此經氣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臟與腑在病變上能夠互相影響,互相傳變。
五臟的「官職」
1、肝為「將軍之官」。
肝在五行中屬木,對應於春天,象徵著一股陽氣向上沖破陰氣的束縛,這就是肝的性格。肝能使氣機暢通,表現在調節情志、促進脾胃消化等方面。
2、心為「君主之官」。
心像君主一樣主宰著人體的血脈運行,四肢百骸的營養都依賴心臟所泵出的血液供應。另外,心還統攝著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它的功能狀態決定了一個人整體的精神面貌。
3、脾為「諫議之官」。
脾在身體的中央,負責機體的運化,布散精氣。人體哪裡出現問題,脾就會把信息傳遞出去。另外,脾秉性緩和、中正,不偏不倚,所以能公正地反映問題。
4、肺為「相傅之官」。
肺主呼吸,它的特點是節律性很強,能夠把心臟泵出的能量有尺度地布灑到全身,這種性格就像造律的宰相蕭何一樣,因此把肺稱作「相傅之官」。
5、腎為「作強之官」。
是說腎內部儲藏的精氣能夠發揮起強大的作用,就像一個大力士。腎臟表面看起來靜止不動,但裡面蘊藏著生機,腎精充盛則人筋骨強健,精力充沛。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醫養生:中醫講五臟六腑各有「官職」,網路—五臟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