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如何通過圖片判斷是什麼地貌
擴展閱讀
食神搞笑圖片大全 2025-05-17 19:00:54
我有多少張的圖片 2025-05-17 18:58:41

如何通過圖片判斷是什麼地貌

發布時間: 2022-04-22 15:53:08

『壹』 怎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辨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平原:等高線非常稀疏或幾乎沒有,無閉合區或閉合區極少,一般海拔200米以下,地形圖上一般用成片的深綠色或淺綠色表示.
丘陵:等高線散布眾多,閉合區內圈數層級少,一般海拔500米以下,相對高度小於100米,地形圖上一般用黃綠色、淡綠色、綠色間雜表示.
山地:等高線多而密集,閉合區內圈數層級多,一般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地形圖上一般用黃色、棕黃色、深黃色等多層次間雜表示,也可以有淺綠色、綠色等狹長的河谷盆地間雜.
高原:等高線稀疏,但與平原或山地相交的邊緣十分密集,一般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小,地形圖上一般用成片的黃色或棕黃色表示.
盆地:等高線外高里底

『貳』 怎樣在等高線圖中判斷出某地貌是河谷呢

最常用的有兩種辦法:
1、從等高線看,山谷處的等高線都是向海拔高的地方彎曲的。
2、在山區中,凡是有河流、鐵路等現象的地方,都一定是山谷。

『叄』 地形類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5種怎樣看是什麼地形圖片

讀圖可得,圖中①所示的是平原,其特徵是海拔低,地面平坦.
故選:C.

『肆』 在地形圖上如何識別五種基本地形

首先,五種基本地形是指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有好幾種表示,常見的有分層設色地形圖(彩色地圖),渲暈圖(彩色),等高(深)線地形圖及地形剖面圖等。
分層設色地形圖: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並通過顏色的深淺來表示高低。
渲暈圖:相當於地形圖的照片,通過顏色渲暈體現,這個很好認識。
等高線地形圖:平原和高原都是等高線相對稀疏,通過高度值來分辨;山地等高線閉合,並呈脈狀;丘陵地形的等高線有許多閉合的小圓圈,等高值數據一般在1000米以內;盆地是四周等高線密集,中間等高線稀疏。

『伍』 地形圖的地形區分方法

主要有5種地形:
海拔高於500米,地形起伏較大的(相對高度大於200米)為山地.
海拔小於500米,地形起伏較小的(相對高度小於200米)為丘陵.
海拔小於200米,地形較平坦的為平原.
海拔大於500米,地形起伏較小的為高原.
四周高,中間低的是盆地.

『陸』 怎麼判讀地質地形圖判讀的重點和順序是什麼

准確的說應該是地形地質圖,就是帶等高線的地質圖。
地質圖中內容很豐富,不同類型地質圖側重點也不一樣,所以閱讀重點也不同(視你的目的而定)。
總體上閱讀地質圖的順序應是:看區域,看局部,再看區域,即總、分、總。
1、看區域。首先看圖例,了解這個地區總體上的地層發育情況、接觸關系情況、構造類型情況、岩漿活動情況,其次看圖區,大致了解地形地貌和水系情況以及地層、不整合面、構造、岩漿岩的空間分布情況。這時在大腦里樹立了這個地區總體地形、地質概況。
2、看局部。對圖中每一條斷層、岩體、岩層產狀進行細致分析,研究其性質、類型、基本特徵。
3、看區域。在對局部地質現象詳細了解的基礎上,總結區域地質特徵。

如果你的意思只是說如何判斷傾向、傾角,簡單地說有兩種辦法:
1、V字形法則(內容我就不展開了),它是定性分析傾向傾角與地形地貌的關系,即地層傾向、傾角與山坡坡向、坡角的關系
2、三點法(內容不展開),它是定量計算傾角的方法

『柒』 怎樣根據地貌特徵判斷地貌類型比如給你一個地貌景觀圖,怎麼知道是風蝕蘑菇還是其他什麼怎麼看圖

風蝕蘑菇看兩個方面,一是在沙漠中,二是形狀像蘑菇。
其實這類圖片需要多看思考,認識他們就簡單了

『捌』 地形圖上的地形怎麼區分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地勢比較平緩 ,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地勢比較陡峭。

平原:陸地上海拔高度相對比較小的地區稱為平原。平原是陸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較小的起伏區別於丘陵,以較小的高度來區別於高原。

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稱為高原。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別於山地。

丘陵: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內的山地,稱為丘陵。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布。 山地與丘陵的差別是山地的高度差異比丘陵要大。

山峰:等高線是閉合的,數值向中間增大

山脊: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彎曲。為一條狹長而兩側陡急的高地,頂上可能平坦,廣闊或成刀口等形狀,兩側坡度則可能均勻一致,或一側急直,一側緩和,多見於廣闊平坦地區,此外,地勢較周圍高聳而綿長的,也可視為山脊,等高線表示山脊成橢圓形線。

山坳:位在一條狹窄上,兩山間的低下處,河流從此相背分流,與鞍部無明確分別,通常以兩側寬闊又緩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兩側較為狹窄險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線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彎去。

鞍部:也是山脊上兩山間的低淺處,但略比山坳為高,如鞍部地形狹窄而深下,用來作橫跨山脊兩側的道路,則稱做山隘。

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彎曲

特別要記住!!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的部位是山脊。

等高線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線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玖』 如何利用地形圖描述地形特徵

1.等高線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鄰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等高線可分為首曲線、計曲線和間曲線.2.等高距是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差.3.等高線的特點:(1)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程相等.(2)等高線是閉合曲線,不能中斷(間曲線、遇到坎坡等特殊地物地貌中斷除外),如果不在同一圖幅內閉合,則在相鄰圖幅中閉合.(3)等高線在陡崖或懸崖處才會重合或相交.(4)等高線經過山脊或山谷時改變方向,因此,等高線與山脊或山谷線垂直相交.(5)相鄰等高線間的平距大,表示地表坡度小,反之,表示地表坡度大;傾斜平面的等高線是一組間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線.1.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2.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 3.等高線間隔均勻,表示上下坡度均勻一致,是均勻坡; 4.自下而上,等高線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較陡,山上部坡漸緩,是凸形坡; 5.自下而上,等高線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較緩,山上部坡較陡,是凹形坡. (1)山頂:也可稱山峰,山嶺.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中部高四周低,則中部為山嶺(2)山脊: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中部低四周高,則中部為盆地 (5)鞍部:等高線地形圖中,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處(6)陡崖: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相交的地方(7)陡坡與緩坡: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處為陡坡;等高線稀疏處為緩坡.不同等高線地形圖中,要根據比例尺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