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梁板鋼筋驗收規范及標准
不管是監理還是設計人員和甲方人員驗收的依據就是設計文件和現行施工規范。設計文件即設計圖紙和設計變更,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對於鋼筋一般檢查以下方面: 鋼筋安裝完成之後,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其內容包括: (1)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 (2)鋼筋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等; (3)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 (4)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前,應提供鋼筋出廠合格證與檢驗報告及進場復驗報告,鋼筋焊接接頭和機械連接接頭力學性能試驗報告。下面是一份非常詳細的建築工程鋼筋綁扎隱蔽驗收內容,對實際工作有非常強的執導作用: 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
㈡ 樓板鋼筋驗收要點
樓面比較簡單,首先施工方自檢,然後監理組織甲方、施工方一起驗收;
驗收依據:1、建築、結構施工圖紙;
2、圖集,比如03G101-1、03G101-2等圖集、砼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多層磚房抗震構造詳圖等。
鋼筋隱蔽驗收要點:鋼筋保護層、鋼筋規格、鋼筋強度等級、錨固長度、鋼筋長度、受力鋼筋與分布鋼筋位置關系、樑柱節點鋼筋位置關系、懸挑結構鋼筋位置關系、鋼筋構造詳圖(比如轉角處、大板四角附加鋼筋、樓梯間鋼筋位置關系),基本上就是這些
樑柱鋼筋的數量、位置;
節點及加密區的加密數量、范圍;
懸挑梁的鋼筋根數及造形,箍筋是否全長加密;
梁板鋼筋的保護層;
板筋的布置密度;
梁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是否滿足要求。
鋼筋安裝完成後施工單位報驗驗收資料,先審核驗收資料評定內容是否屬實,然後再到現場驗收。
基礎底板鋼筋綁扎驗收時注意點
1
基礎梁
基礎梁接頭位置不對,按樓層框架梁接頭位置設置,且沒有錯開(基礎梁與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頭亦然)。
2
筏板鋼筋
筏板鋼筋接頭在施工縫處預留長度不夠,且接頭沒錯開。
3
基礎馬凳
基礎馬凳擺放錯誤,如果換一方向,每一排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長鋼筋。或者,馬凳上通長鋼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縱筋。
4
接頭百分率
筏板面積較大,卻仍按50%接頭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頭,導致鋼筋接頭浪費。
5
底板鋼筋
底板縱筋接頭長度有的太長,超過一個搭接長度,有的則太短,不能滿足規范所要求的長度。底板通長筋未綁紮成平行直線,導致同截面鋼筋根數不同。
6
承台
承台按規范是不縮減的,設計「優化」按獨立基礎構造搞成縮減,屬於設計的偷工減料。
7
筏板
筏板封邊構造未按規范設計,擅自設置筏板上下縱筋彎折長度。筏板縱筋接頭設置在後澆帶內(縱筋接頭不宜設置在後澆帶位置)。
㈢ 如何檢驗梁板的鋼筋
驗收梁板鋼筋首先要看設計圖紙,目前建築結構施工圖往往用平面整體表示法制圖,所以你除了看圖紙還要看國家建築標准設計圖集03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首先要驗收梁、板主筋規格、根數、長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頭位置等是否符合設計及標准圖和規范的要求;檢查所用鋼筋進場時復驗報告是否合格;鋼筋連接接頭有綁扎搭接、焊接連接和機械連接(套筒連接)等;綁扎搭接要檢查搭接長度是否符合標准圖要求;焊接連接和機械連接接頭應現場見證取試件送檢測單位,檢查檢測報告是否合格;
㈣ 梁板的鋼筋加工安裝質量檢驗報告單應對應圖紙鋼筋圖哪些數據填
1、列中一般是填寫允許偏差項目,而圖紙規定值及實際值,現在一般要求在《原始記錄》中填寫。
2、同排梁板受力鋼筋間距、箍筋間距、骨架尺寸、保護層厚度等應該不難理解。
㈤ 請問監理驗收鋼筋,模板,都需要驗收哪些地方。
鋼筋:鋼筋規格、尺寸、位置;鋼筋的搭接接頭位置、質量;鋼筋的構造要求(抗震、箍筋加密區、鋼筋錨固長度、搭接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
對照檢查一下本驗收部位鋼筋原材料試驗做了沒有,合格否,特別是有抗震要求的鋼筋;檢查一下本驗收部位施工試驗做了沒有,合格否,特別是鋼筋接頭(除綁扎搭接)試驗。
模板:構件的尺寸,模板的平整度,模板的加固,模板的拼縫,如果是梁板模板還要看一下模板的支撐體系是不是符合要求。
驗收鋼筋主要看節點、挑梁、和非整數樓板筋;
1、節點:因為施工時工人不細看圖紙,所以節點容易出錯;
2、挑梁:工程重要部位,處理不好存在重要質量隱患,主要是錨固;
3、非整數樓板筋和牆筋:間距190的和間距145的工人為了省事容易綁成200的和150的;
4、稱重梁和柱:工程重要部位;
5、梁搭接部位
6:、屋面樑柱的收尾;
7、剪力牆的收尾;
(5)梁板鋼筋驗收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建設單位在收到施工單位提交的工程竣工報告,並具備以下條件後,方可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有關人員進行竣工驗收:
1、完成了工程設計和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
2、施工單位對竣工工程質量進行了檢查,確認工程質量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符合設計文件及合同要求,並提出工程竣工報告。該報告應經總監理工程師(針對委託監理的項目)、項目經理和施工單位有關負責人審核簽字。
3、有完整的技術檔案和施工管理資料。
4、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委託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等有關部門責令整改的問題全部整改完畢。
5、對於委託監理的工程項目,具有完整的監理資料,監理單位提出工程質量評估報告,該報告應經總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單位有關負責人審核簽字。未委託監理的工程項目,工程質量評估報告由建設單位完成。
6、勘察、設計單位對勘察、設計文件及施工過程中由設計單位簽署的設計變更通知書進行檢查,並提出質量檢查報告。該報告應經該項目勘察、設計負責人和各自單位有關負責人審核簽字。
㈥ 檢查梁,板,柱子的鋼筋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對於柱子來說優先確定四根角筋和縱向鋼筋是否正確,查看搭接率不能超過百分之五十也就是長短錯開,然後查看箍筋肢數與間距(了解加密規則詳見圖集11G101圖集),特別看圖注意核心區箍筋是否正確,還有檢查柱子尺寸是否正確(這個問題最容易出現問題出事就是大問題),對於保護層看工人有沒有加定位筋或墊塊(塑料卡子)
梁的檢查只要按照圖紙檢查是否少筋,錨固長度夠不夠,對於梁的箍筋檢查該加密的地方有沒有加密,主次梁鋼筋安放順序是否正確,上下部鋼筋搭接長度夠不夠焊接的話有沒有漏焊,注意梁的擺放保護層要夠不能偏,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對於支座負筋(圖紙一定要熟悉一定要會看)最後看看腰筋的擺放和數量 (工程里梁的鋼筋問題最為復雜)很多問題沒法一一解答 初步你只能依據圖紙。多看多問現場所有人都是你的老師。記住這句話
對於板來說最為簡單 照圖檢查就好 間距只要不是和圖紙要求相差太就好,板多注意保護層叫工人多加墊塊分布均勻點
我所羅列的只是常見的問題,有些可能漏下了,建議一下, 圖紙看明白才是基礎,要想檢查好工程質量多看圖集11G101。祝你好運!
㈦ 結構實體檢測梁板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應抽取的數量及實測點是多少
結構實體檢測梁板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應抽取的數量及實測點是構件數量的2%且不少於5個構件進行檢驗 。
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測量記錄填寫要求有哪些?
對鋼筋保護層厚度進行檢測是結構實體檢驗的一項重要內容。承擔結構實體檢驗的試驗室應具有相應的資質。
(1)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構件部位和構件數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部位,應由監理(建設)、施工等各方根據結構構件的重要性共同選定;
②對梁類、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量的2%且不少於5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有懸挑構件時,抽取的構件中懸挑梁類、板類構件所佔比例不宜少於50%。
(2)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於6根受力鋼筋的保護層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測量1點。
(3)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可採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方法,也可採用非破損方法並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校準。當採用非破損方法檢驗時,所使用的檢測儀器應經過計量檢驗,檢測操作應符合相應規程的規定。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檢測誤差不應大於1mm。
(4)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為+10mm,-7mm;對板類構件為+8mm,-5mm。
(5)對梁類、板類構件受力鋼筋應分別進行驗收。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應判定為合格;
②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於8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仍應判定為合格;
③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6)當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不滿足要求時,應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檢測機構按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檢測。
㈧ 什麼是梁板的鋼筋隱蔽
梁板的鋼筋隱蔽是鋼筋在砼中,在外面是看不到的,所有在打砼之前,都要進行鋼筋的驗收,還有在打砼的時候梁板的下部要有保護層,
㈨ 梁、板、柱鋼筋驗收的應注意那些節點
重點依據11G101圖集。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 2.6.3 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2.8保護層要求:
2.8.1牆、柱、梁均採用塑料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
2.8.2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2.9對箍筋的要求:
2.9.1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
2.9.2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
2.9.3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扎到位。
2.9.4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綁扎牢固。
2.9.6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
2.9.7對柱、過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2.9.8連系梁箍筋要求不傾斜,間距均勻,開口設置在上部兩邊。
2.9.9單支箍按圖紙要求設置,彎鉤為135。,平直長度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連系梁鋼筋錨固:
2.11.1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25mm。
3.頂板鋼筋:
3.1板筋綁扎前的控制:
3.1.1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3.1.2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
3.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3.4綁絲要求:
3.4.1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
3.4.2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
3.4.3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鋼筋:
3.5.1不準用電弧點焊。
3.5.2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扎牢固。
3.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
3.6.1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
3.6.2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3.7保護層頂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3.8板筋墊塊:
3.8.1採用塑料墊塊,厚度和強度符合保護層要求。
3.8.2墊塊間距不大於600mm,梅花形設置。
3.9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3.10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㈩ 關於監理對梁板鋼筋的驗收
其實很簡單 ,只要你能看懂圖紙,鋼筋伸入支座的長度、錨固長度、搭接、焊接長度。 建議看看 03G101圖集 , 看明白圖集之後, 就感覺很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