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知母長什麼樣子圖片視頻
擴展閱讀
一千米等於多少平方圖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圖片上寫上字的軟體 2025-05-18 04:10:35

知母長什麼樣子圖片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4-02 08:38:00

1. 知母的形狀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0.5-1.5厘米,為殘存的葉鞘所覆蓋。葉長15-60厘米,寬1.5-11毫米,向先端漸尖而成近絲狀,基部漸寬而成鞘狀,具多條平行脈,沒有明顯的中脈。花葶比葉長得多;總狀花序通常較長,可達20-50厘米;苞片小,卵形或卵圓形,先端長漸尖;花粉紅色、淡紫色至白色;花被片條形,長5-10毫米,中央具3脈,宿存。蒴果狹橢圓形,長8-13毫米,寬5-6產毫米,頂端有短喙。種子長7-10毫米。花果期6-9月。

2. 知母、雲母傻傻分不清楚,具體知母對人體有什麼樣的特殊作用呢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知母在體外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用含2.5%知母粉的飼料喂飼實驗性結核病小鼠,能使其肺部結核病灶減輕。

知母對某些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癬菌如許蘭氏癬菌及其蒙古變種、共心性毛癬菌、堇色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鐵銹色毛癬菌、足跖毛癬菌、趾間毛癬菌和犬小芽胞菌等在沙伯弱氏培養基上表現較強的抗菌作用。從知母中提得的一種水溶性皂甙,對結核桿菌,尤其對白色念珠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另一種黃酮結晶,亦有抑制結核桿菌作用。

2、抑制Na(+),K(+)-ATP酶活性:體外實驗證明,知母皂甙元(菝葜皂甙元)是Na+-K+-ATP酶抑制劑,它對提純的兔腎Na(+),K(+)-ATP酶有極明顯的抑製作用,其活性同專一性Na(+),K(+)-ATP酶抑制劑烏本甙相比,兩者在2×10(-5)mol/L時抑製程度相近。

以甲狀腺素速誘導小鼠肝臟Na(+),K+)-ATP酶增量,知母皂甙和皂甙元可使這些小鼠肝臟切片的過高耗氧率抑制到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對正常小鼠肝切片的耗氧率雖有降低趨勢,但無統計意義。大鼠整體實驗也表明,知母皂甙元25mg/只灌胃可抑制因同時灌胃甲狀腺素引起的肝、腎和小腸粘膜中Na(+),K(+)-ATP酶活性升高。

6、抗腫瘤作用:知母皂甙對人肝癌移植裸大鼠有抑制腫瘤生長作用,使生存期延長,但統計無顯著差異。另對治療皮膚鱗癌、宮頸癌等有較好療效且無副作用。

3. 知母的形態

知母形態特徵:1.毛知母毛知母為略呈爪扁的條狀,長3-15cm,直徑0.7-2cm,全體彎曲,通常單條,少數於粗的一端分叉,後端較細,頂端有淡黃色的花葶及葉的殘基,習稱「金包頭」。本品上面中央有一道凹下的縱溝,全體有緊密排列的環節。節上密生黃色扁平細絨毛(此細葉基枯朽後殘存的纖維東或維管束組織),陳久後變為黃棕色。由兩側向上密生黃棕色至棕色毛須狀的葉基,毛須合攏處顯溝狀。根莖下面略凸起有皺紋及多數陷下的須根痕。質堅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有的顯筋脈細點。2.知母肉外皮大部已除去,表面呈黃白色或黃棕色,有扭曲的縱溝,背面隆起。有的殘留少數毛須狀葉基及陷人或突起的點狀須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水浸後有粘液。氣無,味甘而微苦,帶粘性。

4. 知母有哪些特徵

(張福泉)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別名蒜辮子草、羊鬍子根、地參。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主產於山西、河北、內蒙古,此外東北三省、陝西、甘肅、寧夏、山東也有分布。以根莖入葯。根莖含知母皂甙A-Ⅰ、A-Ⅱ、A-Ⅲ、A-Ⅳ、B-Ⅰ、B-Ⅱ、薩爾薩皂甙元、嗎爾考皂甙元、杧果甙、異杧果甙和鞣質等。花蕾含甾類皂甙元,如吉托皂甙元,替告皂甙元等。葯理試驗,知母浸膏對人工發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抑菌:知母煎劑對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百日咳桿菌及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1味苦性寒。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的功能。主治熱性病高燒、口渴煩燥、肺熱咳嗽、結核病發熱、糖尿病、大便乾燥。

一、形態特徵

全株無毛。根狀莖肥大,橫生,著生多數黃褐色纖維狀舊葉殘基,下面生許多粗長的根。葉基生,叢出,線形,質硬,長20—70cm,寬3—6mm。花莛直立,圓柱狀,高50—100cm,其上生鱗片狀小苞片。穗狀花序,長30cm,花2—3朵叢生,花被片6,長圓形,白色或淺紫色,雄蕊3個,著生花被片中央;子房長卵形,3室。蒴果長卵形,長10—15mm,直徑5—7mm,成熟時沿腹縫線開裂,各室有1—2粒種子。種子呈三棱形,兩端尖,黑色,長約11mm(圖14—117)。

圖14—117 知母形態圖

1.植株下部及根 2.花序

二、生物學特性

生於向陽山地,丘陵及固定沙丘上。適應性很強,喜溫暖,能耐寒,也耐乾旱,除幼苗期須適當澆水外,生長期間,土壤水分過多,根莖生長不良,往往容易腐爛。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和富含腐殖質的中性土壤為佳。

種子在平均氣溫13℃以下全部發芽需一個月,18—20℃則需2周,在恆溫箱(20℃)

里萌發需6日,在平均氣溫15℃以上播種為宜。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與整地

一般土壤均可栽培。每畝施堆肥1300kg,氯化鉀6.6kg,復合固體肥(氮∶磷∶鉀=10∶6∶5)66kg,翻耕後,整成130cm寬的平畦。

(二)繁殖方法

知母繁殖分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方法。

1.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是進行大量繁殖的有效方法,但到收獲則需要較長時間。采種母株應選用3年生以上植株,3年生植株的花莖數為5—6支,每穗花數為150—180朵,果實易脫落,因此在過分成熟之前順次採下,每株可得種子5—7g。種子發芽率80—90%,隔年種子發芽率為40—50%。用貯藏兩年以內的種子為佳。秋播或春播均可,秋播在封凍前,春播在4月份。條播,行距10—25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1.5cm,保持土壤潮濕,20天左右出苗。苗出齊後間苗,按株距7—10cm定苗,每畝播種量0.5—0.7kg。

2.分株繁殖

早春或晚秋,挖出根狀莖,切成3—6cm長段,每段帶芽1—2個。按行距25—30cm開溝,株距9—12cm栽種,覆土5cm。

(三)田間管理

1.除草培土和去花薹

每年除草鬆土2—3次,由於根莖多生長在表土層,因此,雨季過後和秋末要培土。除留種外應剪除花薹,促進根莖生長,提高產量。天旱要及時澆水。

2.施肥

知母對肥料的吸收能力很強,故除施足基肥外還須追肥數次。據研究,氮肥對知母根莖增產效果明顯(表14—95),鉀肥次之。土壤酸度近中性的試驗區收獲量較高,因此,對酸性土壤有必要施石灰以矯正酸度或施有機肥以提高緩沖能力。作為氮肥可施人糞尿,鏵肥可施草木灰等農家肥,遲效肥可用適量的餅肥。每年4—8月每畝應分次追施尿素20kg,氯化鉀13kg,秋末冬初應施復合固體化肥(氮∶磷∶鉀=5∶5∶5)33kg,可溶性磷肥6.6kg。

表14—95 肥料三要素和根莖產量的關系

註:肥料2年內每畝施氮、磷、鉀各37.5kg。收獲量:切除須根的根莖單株乾重。

(資料來源:最新葯用植物栽培法,伊東宏等著,王慶勇譯1984年8月)

四、採收與加工

春秋兩季採挖,除掉枯葉和須根曬干為毛知母。趁鮮削去外皮,曬干為「知母肉」。帶土鮮根切洗後的生品率為35%左右。洗時不要長期將根莖泡入水中。曬干或烘乾,折干率為30%左右。單位面積產量,一般種子繁殖的第二年每畝為100—120kg,第三年每畝為300—360kg。分株繁殖的定植後第一年每畝為200kg,第二年為400kg。加工後的生葯易發霉,應避免吸潮,貯藏中還應注意鼠害。

薩爾薩皂甙元含量4—5月份(開花前)最高,為3.17—2.73%,3月份(萌芽不久)最低,為1.09%,12月份2.02%。河北易縣西陵產知母,薩爾薩皂甙元含量高,為3.10%,赤峰為2.03%,上海栽培的為2.04%。一年生含量為1.70%,二年生4.19%,三年生:2.57%。

5. 中葯知母丁是什麼樣子

知母一般是切片的,沒見過切丁的。

6. 知母的介紹

知母,中葯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葉由基部叢生細長披針形,花莖自葉叢中長出,圓柱形直立,總狀花絮,成簇,生在頂部成穗狀;花粉紅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實長橢圓形,內有多數黑色種子,花果期6-9月。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強,乾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長,是綠化山區和荒原的首選品種。

7. 是地就長的草葯知母是什麼

別名,平鬍子根、蒜辮子草。知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屬百合科。葯用部分是它的根莖。

知母的根莖橫走,上殘留許多黃褐色纖維狀舊葉殘莖,下部有多數肉質須根。葉基生、長線形,長可達70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常擴大呈鞘狀。花葶單一,疏生鱗狀小苞片,花2~6朵簇生,在花葶上排列呈穗狀,淡紫色或淡黃白色,多於夜間開放;花被6枚、2輪,外輪具紫色條紋,內輪淡黃色;雄蕊3,子房3室。果長圓形。種子黑色。

知母廣布於東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省區。生於向陽山坡及丘陵地帶。秋季挖取根莖、剪去地上部分,去凈泥土曬干。

知母的根莖含有6種皂苷,即知母皂苷A1~A4和B1~4,此外,尚含黃酮、鞣質、粘液、煙酸、膽鹼及脂肪油等。

知母具有抗菌、降糖、解熱等作用。用於治療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

知母是地就長,在全國各地不論荒山、荒坡、荒原、草原、沙灘、林間、丘陵、坡地都能生長,適應多種環境,並鬱郁蔥蔥,也是封山綠化和改造水土流失的一個好品種。

8. 知母什麼時候移栽

摘要 知母苗只要夠移栽高度,春夏秋三季,均可移栽,但要施足有機腐熟的底肥,知母才能長好,一般三年就可以挖根收獲

9. 知母和知母草有什麼區別

《中國葯典》:知母
【拼音名】 Zhī Mǔ

【英文名】 RHIZOMA ANEMARRHENAE

【別名】蒜辮子草、羊鬍子根、地參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習稱「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曬干。

【性狀】本品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cm,直徑0.8~1.5cm,一端有淺黃色的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並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黏性。

【鑒別】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搖後放置20分鍾,吸取上清液1ml,蒸干,殘渣加硫酸1 滴,初顯黃色,繼變紅色、紫堇色,最後顯棕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熱迴流40分鍾,取上清液10ml,加鹽酸1ml,加熱迴流1 小時後濃縮至約5ml ,加水10ml,用苯20ml振搖提取,提取液蒸干,殘渣加苯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對照品,加苯製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7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丙酮(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8% 香草醛無水乙醇溶液與硫酸溶液(7→10)的混合液(0.5:5),在100℃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0. 知母種子的形態是怎樣的

知母的種子形態:蒴果長卵形,成熟時上方開裂。種子新月形或長橢圓形,表面黑色。具3~4翅狀棱,背部呈弓狀隆起,腹棱平直,下端有一微凹的種臍,解剖鏡下觀察表面有很細瘤狀突起。胚乳白色,半透明,含油分,胚稍彎,白色,胚根圓柱形,子葉1枚,圓柱形,千粒重7.5~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