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地參是什麼植物圖片
擴展閱讀
蘋果手機的顯示屏圖片 2025-05-20 02:25:12

地參是什麼植物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3-05 23:16:00

什麼是地參

地參(L.LucisTurcz.)又名蟲草參,銀條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葯兼用。春夏可採摘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均可,主要食用晚秋以後採挖出的潔白脆嫩的環形肉質參。地參根莖觀之潔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湯、腌漬、醋泡、糖浸、蜜餞、做醬菜均可,尤其香酥油炸地參,風味獨特、脆香無比,堪稱菜中一絕,食之口味清香,與一般油炸食品不同,這道菜的獨特之處在於不上火,反而祛火。且具有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效。經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地參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20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酚類、糖類等多種營養成分,其鈣含量是牛奶的4倍,功能可與冬蟲夏草相當,經常食用地參有抑制癌細胞擴散和減肥的特殊療效,因此享有「蔬菜珍品」的美稱。

相傳,公元1709年,康熙微服私訪,借宿農家,偶食此參,食後贊不決口,堪稱菜中珍品。見其生於土、形如參,故賜名地參。地參,已有數百年歷史,但由於人類不合理的開發、自然條件惡化以及農葯的大面積的使用,傳統地參早已面臨絕跡。現在栽植的地參是山東省鄆城縣武安鎮特種蔬菜發展基地歷時多年從傳統地參中優選提純、無性繁殖壯大的一個新品種。具有產量高、口感好、長勢強壯、抗病蟲、適應性強等特點。地參作為一種多用途的保健蔬菜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飽含千年地域文化的內涵,希望它能早日進入百姓餐桌。

據相關資料顯示:現在全國推廣的地參是山東省鄆城縣武安鎮的葛記新培育的地參新品種。1986年開始地參研究,歷時20多年才形成今天的地參新品種。獲悉,河北等地均是從山東引進,回去之後就李逵變李鬼,都聲稱自己是是全國第一家。可以這么說當前地參產業的管理很混亂,沒有形成完善的行業標准。價格不是虛高就是低,叫人搞不明白。

網路上充斥著很多虛假信息。所以我在圖書館查閱了一些關於山東是地參種苗培育與開發的一些資料,僅供參考:

1.《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10期59頁

2.《致富天地》2009年第3期

3.《農村新技術:加工版》2009年第5期15頁

4.《農家致富》2009年第3期第17頁

5.《農業知識:致富與農資》2009年第3期27頁

6.《農民致富之友》2008年第11期第5頁

7.《蔬菜》2008年第5期9頁

8.《農村新技術》2008年第2期62頁

9.《科學種養》2008年第1期26頁

10.《蔬菜》2007年第1期7頁

11.《農村百事通》2006年第15期31頁

12.《中國果菜》2006年第3期48-49頁

13.《上海蔬菜》2006年第2期22頁

14.《農家致富》2006年第6期26頁

15.《農業知識:瓜果菜》2006年第2期53頁

16.《農技服務》2006年第2期24頁

17.《農村百事通》2010年第3期13頁

18.《農家致富文摘》2009年第12期11頁

19.《市場信息報》2010年1月25日頭版頭條

還有這里可以參考:中國特種農業網地參專欄

地參作為一種新興的保健蔬菜,走向百姓餐桌才是最重要的,目前市場上還很少見到,希望盡快走進尋常百姓家。

⑵ 地參是什麼

地參,植物名,名貴的中草葯,且具有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效

⑶ 客家話「地參頭」是什麼植物或葯材

LZ說的是地膽草的根——地膽頭
菊科植物地膽草
【植物形態】地膽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有時全體被白色緊貼的粗毛。莖二歧分枝,枝少而硬,粗糙。單葉大部基生,匙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15厘米,寬2~4.5厘米,基部漸狹,先端鈍或短尖,邊緣略具鈍鋸齒:莖生葉少而細,葉柄長5~15毫米,基部擴大抱莖,或近無柄。頭狀花序約有小花4朵,生於枝頂;通常有3片葉狀苞,苞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1.5厘米;頭狀花序在每一花束內有多個,密集;總苞片長8~10毫米;花托無毛;小花全為管狀,兩性,淡紫色,長7~9毫米,先端4裂,一邊開裂,裂片稍闊展;雄蕊4~5,略伸出管外;子房下位,1室。瘦果有棱,頂端具長硬刺毛4~6。花期8~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生長於山谷、村邊及路旁、荒地、耕地等低草叢中。分布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苦地膽根)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採集】夏末採收,曬干。

【葯材】乾燥全草,根莖短粗,長1~2厘米,粗約0.5厘米,密被緊貼白絨毛;根生葉多皺縮,黃綠色,匙形或長圓倒披針形,疏被白色長毛,紙質稍柔。莖圓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斷,斷面中空,莖生葉少而小。有時莖端帶有頭狀花序,花冠多脫落。以葉多、無花者為佳。

產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同屬植物白花地膽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膽使用。其特徵為莖分枝極多,被毛,葉生於莖枝上,橢圓形或矩圓形,花白色。

【化學成分】地膽草含表無羈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鉀。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膽草素、異去氧地膽草素,又從其鮮花中分離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葯理作用】抗菌作用應用地膽草注射液(水煎濃縮後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鉛去掉沉澱製成)作體外抑菌試驗(紙片法,每紙片含生葯量約30毫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葯18~24克時,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苦辛,寒。

①《綱目》:"味苦。"

②《生草葯性備要》:"味辛,性平。"

③《南寧市葯物志》:"苦,寒,無毒。"

④《閩南民間草葯》:"苦,微寒,無毒。"

【歸經】①《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經。"

②《閩東本草》:"入肺、脾、肝三經。"

【功用主治】涼血,清熱,利水,解毒。治鼻衄,黃疸,淋病,腳氣,水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①《生草葯性備要》:"散瘡,涼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傷,亦能止血。"治腸風下血。"

②《綱目拾遺》:"葉:可貼熱毒瘡。"

③《廣州植物志》:"治濕熱。"

④《福建民間草葯》:"利尿消脹。"

⑤《南寧市葯物志》:"葉:敷熱毒瘡,乳癰,跌打。"

⑥《廣西中葯志》:"清熱解毒。治痧氣熱病,搗爛敷熱瘡,煎湯熏洗兼內服治眼睛上膜。"

⑦《閩東本草》:"溫脾利水,寬中下氣。治水腫,腹脹,咳嗽,疳積,疝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①《南寧市葯物志》:"體虛者忌之。"

②《廣西中葯志》:"寒症勿用。"

③《泉州本草》:"孕婦慎用。"

【選方】①治鼻出血:地膽頭、豬肝各酌量。同煎服,連服三至四次。

②治陽黃疸:地膽頭連根葉洗凈,鮮者四至六兩。煮肉食,連服四、五天。

③治單腹殿脹:苦地膽二兩。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豬肉燉服。(①方以下出《嶺南草葯志》)

④治尿閉:地膽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葯》)

⑤治腳氣:苦地膽全草一至二兩,豆腐二至四兩。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葯》)

⑥治熱淋:鮮地膽草三兩,瘦豬肉四兩,食鹽少許。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間草葯驗方》)

⑦治扁桃體炎,咽喉炎:地苦膽二錢。泡入300毫升熱開水中半小時,內服,每天一劑。亦可製成片劑含服。(廣西《中草葯新醫療法處方集》)

⑧治腋下生腫毒,散腫止痛,膿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腫毒:天芥菜以鹽醋同搗敷之。(《醫林集要》)

⑨治癰腫:一鮮地膽草全草煎水,熏洗患處。二地膽草全草七錢,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間草葯驗方》)

⑩治指疔、乳癰:鮮地膽草全草適量,酌加甜酒釀糟同搗爛,敷於患處。(《江西民間草葯驗方》)

⑾治絲蟲病淋巴管炎:地膽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葯》)

⑿治蛇傷:天芥菜同金沸草入鹽搗敷之。(《綱目》)

⒀治翼狀胬肉:苦地膽十斤,醋二十斤,銅塊一斤。先將銅燒紅,立即放入醋中,取出燒紅,再入醋,如此反復數十次,再將新鮮苦地膽放入醋中浸泡一個月,過濾,滴眼用(有刺激感不用特殊處理,半小時後恢復正常)。(廣西《中草葯新醫療法處方集》)

【臨床應用】①治療急性炎症

將地膽頭製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葯6克,每日肌注2~3次,每次2~4毫升。共觀察112例,其中肺炎29例,上呼吸道炎24例,淋巴腺炎18例,腸傷寒12例,肺氣腫合並感染10例,急性肝炎9例,支氣管炎8例,皮膚感染2例。結果治癒68例,好轉(症狀好轉後合用抗菌素;或先用抗菌素無明顯療效而改用本葯治癒者)38例,無效6例。未發現明顯副作用。

②治療口腔潰疹

地膽頭干品1兩,水煎服,每日1劑。經治22例,18例治癒,平均治癒天數3天。觀察3個月無復發。副作用:個別服後腹部不適。老年及小兒宜慎用。

⑷ 地參介紹

地參是雲南特有的一種土特產品,地參多生長在雲南省大理、下關地區樹林中、地參吃起來清脆可口,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是一般蔬菜的幾倍,享有」山中之王」的美稱.
一、地參果的葯用價值和保健功效
1.調理血液,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膽固醇,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對心腦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也有一定療效。
2.幫助消化,調理和改善消化系統的不良狀況,因地參果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和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果寡糖,所以能顯著的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不僅能消除便秘,還可防治下痢,是腸胃道疾病的剋星,最神妙之處還在於它是腸內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克服了由於生活節奏緊張,過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雙歧桿菌等腸內有益菌減少失衡引起的消化系統疾病,可清除由食物帶入人體內的環境污染物,是腸胃的清道夫和保護神。
3.能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可減少或避免結石症的發生。
4.具有清肝解毒,降火降血壓的功效,是有效的防治面痘、暗瘡,是養顏美容的天然保健果品。
地參果另含有20多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和鈣、鐵、鉀、硒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經常食用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強身壯體的功效,也是男子壯陽增強性功能的天然威而剛。地參果是當今吃出健康吃出美麗的新潮果品。
二、地參果的食用方法
1.生吃,這是最簡單而普通的吃法,就是採挖後洗去果實表面泥土,削去外皮如蘋果、梨一樣直接生吃食用,採挖後貯放一周後甜度增高,能像紅薯一樣從秋季一直貯放到來年4月。
2. 熟食,切片與雞或排骨等肉類燉熟,是一道營養極好的佳餚。生食削下的皮湯也特別有風味。
3.可製成果脯、飲料、含片和作各種糕點的添加劑,其加工潛力極大。
地參果易種好管,當年種當年收,果實外朴內秀,口味香甜嫩脆、汁多無渣,可口健身,極適合現代人食用,特別是老人兒童和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手術後病人是極好的果品,對於運動量少的辦公室人員和白領階層是百利無一害的保健果品,尤其是便秘患者更是一劑綠色葯品,它溫柔地調理腸胃道,可免去應用傷害身體的清腸瀉葯,可以說,今後家庭的保鮮櫃里可以沒有蘋果、葡萄、桃、梨……但不能沒有地參果。
地參果是一個橫空出世的珍奇作物,它將從此在全國種植界掀起一股強風暴,它不像前些年坑農的洋姑娘、油沙豆、人參果……這是一個新興珍奇作物,是一個真正的神果,它的出現,宣告一個新的保健水果時代的開始,它將在10年內一直供不應求。它能讓種植者生財致富,使食用者壯身健體。
http://www.zgny.com.cn/ProHtml/8/3/0/30707787.html

⑸ 誰知道地參是什麼葯材有圖片嗎還有功效是什麼

地參,又名地筍、地藕、銀條菜、澤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葯兼用。春夏采其嫩莖葉,炒食、涼拌、做湯,主要食用晚秋以後採挖出的潔白脆嫩的環形肉質參(因形狀、營養與人參媲美,故名地參),炒食、做湯、油炸、做醬菜,口感好,堪稱蔬菜珍品。它全身都是寶,地上部分的莖葉作為蔬菜食用,一年能收割數茬。

曬干後為常用中葯(澤蘭),具有降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等功能。地下部分為植物的核心,不但能作為蔬菜食用,而且曬干後入葯,功能與冬蟲夏草相當。地參作為蔬菜,適合大眾口味,保健功能明顯。

經現代醫學研究考證:經常食用地參可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它是一種多用途的保健蔬菜,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希望它能早日進入百姓餐桌。

⑹ 什麼是地參

地參
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含10多種氨基酸,總量達2.68%,粗蛋白含量5.6%,糖分含量較高,可溶性糖24.85%,澱粉含量23.89%。
地參對土壤一般要求不高,各類土壤均可種植,但其中以沙壤土最好,對種植節令要求也不高,適宜種植的時間跨度很大,秋收後到次年的三月中旬均可種植,生長不受影響。地參一般都是採用無性繁殖,種莖為地下莖的莖尖,即商品地參的下料部分,地參種莖的保存方法直接到地參的出苗率。所以地參種莖的保存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現介紹兩種比較成功的儲藏方法:
1. 沙藏法
沙藏法是最為普遍的儲藏方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在陰涼乾燥處挖沙藏溝,溝內不能有積水,溝深、寬各為1m,長度則可根據貯藏數量而定。溝底先鋪上一層濕沙(沙子的濕度為手捏成團,鬆手後又能散開為准),而後將地參種莖和濕沙分層加入,一層栗子一層沙,種莖層厚度一般為20cm,濕沙層厚度為10cm,沙藏厚度為80cm左右,最上層加厚濕沙並拍緊。為保證低溫和抑制發芽,到早春時再加厚濕上,呈饅頭形,使空氣不易進入,為了通氣和冷空氣進入,在加厚濕沙時每隔1m要插一小捆玉米稈或稻草。儲藏期間要注意沙層的水分,當水分不夠時可在最上層沙土上澆少量水以利於保持沙層濕度。在沒有濕沙的地方可用鋸末代替濕沙,但要注意保持低溫和濕度。
2. 低溫冷藏法
低溫冷藏法管理方便,但成本相對較高,一般在經濟條件較好,建有冷庫的地方使用。具體方法為:將地參種莖放入濕麻袋內進入冷庫堆放,一般堆放高度不超過2m,長、寬度不超過5m,庫溫要求保持在0一2℃,相對濕度85%一90%,並注意通風,一般情況下可通入潮濕的冷風,保證低溫濕潤的條件。(《

⑺ 地參是澤蘭根嗎地參的學名叫啥

地參和澤蘭根是兩種東西.
地參又名地蟲

別稱:蟲草參,銀條菜,地蠶子,地參,地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