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腳的骨骼結構圖,清楚點的。
腳骨骨骼結構圖如下: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7塊,屬短骨。分前、中、後三列。後列有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為位於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為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跟骨後端隆突,為跟骨結節。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內下方隆起為舟骨粗隆,是重要的體表標志。記憶7塊跗骨名稱及排列的口訣是:上距下跟距前舟,舟前三楔外伴骰。
2、跖骨: 5塊,為第1-5跖骨,形狀和排列大致與掌骨相當。
3、趾骨:共14塊。足母趾為2節,其餘各趾為3節。形態和命名與指骨相同。
(1)右腳第一跖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跗骨、跖骨和趾骨的作用及易發病症:
1、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凸向上方的足弓,是人體直立、步行及負重時重要的裝置,如果足弓塌陷,便形成扁平足。
2、跖骨位於足的前部,其基底部與楔骨、骰骨組成跖跗關節,跖骨頭是負重區域。任何損傷造成跖骨骨 折,如不能解剖復位,可能發生嚴重並發症。
3、趾骨之間為關節囊及韌帶連接,是除踝關節以外活動度最大的部位,又由於位於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病因多為直接暴力損傷,如重物高處落下直接打擊足趾,或走路時踢及硬物等。重物打擊傷常導致粉碎骨折或縱形骨折,同時合並趾甲損傷,開放骨折多見。踢撞硬物致傷多發生橫形或抖形骨折。
B. 腳的第五拓骨在什麼位置
拓骨是足掌的骨頭,第五就是小腳趾的足掌骨,基底部就是根部,大概位置在腳掌的外側緣中段左右
C. 症狀 3天前右腳第一跖骨 中間部位 碰到就痛 或者大拇指動一下就痛走路也痛 不去管它就不痛 晚
問題分析:
你好,從你描述情況考慮很有可能是痛風的症狀。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可累及足部,最常累及第一跖趾關節,造成急性炎症反應性滑膜炎。
意見建議:
建議尿酸檢查有一定的不穩定性,建議多化驗幾次才能確定是不是痛風的問題,痛風的治療主要以降低尿酸值為主,建議使用御方御風飲痛風茶,植物降尿酸,有效也安全,長期使用可有效控制尿酸值,改善並逐漸治癒痛風症狀。平時注意控制蛋白質和肉類的攝入,以素食為主。
D. 影像學所見:右足第一跖趾關節外突成角,第一、二跖骨...
經過檢查顯示右側足部拇外翻,而現在臨床存在疼痛,如果是保守治療,需要休息及治療
當然如果是休息期間可以結合外敷中葯,內服跌打丸,消炎止痛葯物,你訴說的葯膏也需要避免長時間外用,避免皮膚損傷。熱水泡腳是可以的,後期疼痛緩解,才逐步加大運動負荷,但避免穿鞋過緊。
E. 能告訴我第一跖趾關節的具體位置么
是指第一足趾(大踇腳趾)與腳掌連接的那個關節。這樣說比較通俗點。專業上講就是第一跖骨與第一趾近節趾骨之間形成的關節。(跖骨有5塊,基本上是橫行排列,從內到外分別稱為第一、二、三、四、五跖骨,這五塊骨頭位於足掌的前方,他們的遠端分別與第一、二、三、四、五趾的近節趾骨形成關節)。你用手捏住大踇腳趾活動它,會見有2個活動的關節,靠近趾甲的那個是趾關節,另外一個靠近腳掌的那個就是你說的 --第一跖趾關節。
F. 跖骨在腳的哪個位置
連接腳指的骨頭,有5塊,自內向外分別是第一跖骨到第五跖骨
G. 什麼是第一跖趾關節
樓上的有意思!簡明扼要的說就是腳趾頭和腳掌結合處的那個關節。
H. 右足第1、2、3跖骨指的是哪幾個腳趾
這位患者,您好!骨折後,骨痂的塑形需要一定的時間。腳趾的疼痛應該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弱的。關於膝關節,建議提供更詳盡的檢查。如果允許,可以門診就診。因為,體格檢查在診斷中是任何其他檢查都無法替代的!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羅浩主治醫師
I. 腳部跖骨是哪裡
腳部跖骨就是五腳趾向後,跟骨向前,中間的一排骨骼,也就是俗稱的腳掌骨.
J. 腳部的具體位置所對應的名稱是什麼
1、足關節是足部骨與骨之間的間接連結形成的。包括踝關節、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跖骨間關節、跖趾關節和趾骨間關節。
跟部為7塊骨組成其負責直接承受體重,且大部份身體重量(50%)都落在跟部。腰部為5根長骨組成其負責連接前掌和後跟及傳遞身體部份重量至前掌。腳前掌由14塊小骨組成其具有承受體重和平衡身體及抓著地面不致身體倒斜。
為了起到支撐整個體重的作用,腳的底部產生了若干拱形,特別是內弓較為發達,既大又牢固,通過脛骨,由上方筆直加上的體重,為相當於傳遞關節的距骨一度支承後,又被以跟骨底部內側的前端和第一足骨接地點為兩個基點的強韌的內弓完全承受下來。
(10)右腳第一跖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男、女腳的差異:
男、女的腳結構不同。女性膝蓋到臀部支架所構成角度大於男性,女性大腿往外角度較大,約有15°度往外傾斜,因此較容易造成膝蓋受傷,且導致腳較低的活動能力,因較少肌肉裹住骨頭更易脆弱的主因。女性腳具有較短及窄的構造,其有助於從腳跟至腳尖能快速移動,因此有較重的重力落在腳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