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梵蒂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說起國家,大家知道最大的國家是美國,那麼最小的呢?或許大家很少有人知道梵蒂岡了。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的一塊山丘上。是世界上,真正的「袖珍」國家,被稱為「城中之國」。梵蒂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為何一直存在至今呢?
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
梵蒂岡的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主要生活的人群為義大利人。梵蒂岡有著古老悠久的歷史。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是中世紀教皇國的中心。在公元6世紀時,羅馬主教取得了該地區的實際統治權,稱為「教皇」。直到今日,教皇這個位置在宗教中也是一種信仰。1929年,義大利政府同教皇簽署了「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獨立後的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雖小,卻神聖不可侵犯。
Ⅱ 梵蒂岡國家的詳細介紹、
一、梵蒂岡城國(拉丁語: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義大利語: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簡稱「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
由於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二、梵蒂岡意為「先知之城」。公元4世紀,教皇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聖彼得殉教處建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紀念,15-16世紀被改造成聖彼得大教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756年法蘭克國王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皇,後在義大利中部出現教皇國。
1870年義大利統一後,教皇被迫退居梵蒂岡宮。1929年義大利同教皇簽訂《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政教合一的主權國家。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三、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端看其使用的場合而定。
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使梵蒂岡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擁有美國、中國、俄羅斯一樣重要的影響力。
四、梵蒂岡的人口主要為義大利人,因為其是義大利的城中城。梵蒂岡的公民大部分是神職人員,包括了主教、神父、修女,以及著名的瑞士衛隊(一支專門為教宗服務的志願禁衛隊)。還有大約3000名世俗工人,他們是梵蒂岡的主要勞動力,但都不住在梵蒂岡城內。
2011年,梵蒂岡最新人口統計數據顯示,該國現僅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572名梵蒂岡人中有306名外交官,還有86人是瑞士衛隊成員(Swiss guards),此外還有73名樞機主教、31名平民和一位修女。
在所有572名持有梵蒂岡護照的公民中,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岡。除了本國公民外,梵蒂岡還有221名居民,他們大多數都是傳教士、神職或者修女。按照新的規定,梵蒂岡已經解除了對非公民和非居民限制,而此前,只有特別通行證的人才被允許入境。
(2)梵蒂岡國家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教皇之國」梵蒂岡: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卻影響巨大
蒂岡是梵蒂岡城國的簡稱,梵蒂岡位於歐洲地中海國家義大利的首都羅馬城內,是一個「國中之國」,經緯網位置為(41°54′10″N,12°27′11″E),一個國家居然可以標記為一個經緯網的坐標點,實在是因為梵蒂岡的面積太小了,梵蒂岡的面積僅為0.44平方公里,也就是44萬平方米,直觀的來說大概就是61.5個足球場那麼大,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
截止2017年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國家有198個,其中有193個國家是聯合國會員國,剩下5個國家梵蒂岡,巴勒斯坦,紐埃,庫克群島,馬爾他騎士團是非聯合國會員國,其中梵蒂岡和巴勒斯坦是聯合國觀察員國,所以梵蒂岡是聯合國會員國和觀察員國當中面積最小的國家。
如果以上述198個國家來統計,那麼馬爾他騎士團就是一個特殊的國家存在,因為馬爾他騎士團根本就沒有國土。
梵蒂岡的意思是「先知之城」,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當時由於統治亞平寧半島的西羅馬帝國開始衰亡,此時的羅馬城主教開始趁機掠奪土地。到了公元555年,東羅馬帝國收復義大利全境,查士丁尼大帝將羅馬城的統治權授予羅馬城主教。
此後,羅馬主教宣稱自己為「教皇」,並開始建造聖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岡宮,後來又修建了加洛林宮。後來,教皇的權勢不斷擴張,在亞平寧半島中部出現了一個以天主教教皇為君主,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
到了19世紀中葉,義大利開始逐步統一,建立義大利王國,羅馬「教皇國」的存在受到了威脅,但是,由於教皇在全球的勢力龐大,影響力巨大,「教皇國」並沒有消失。
到了1929年,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承認梵蒂岡為獨立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於教宗,成為一個獨立的城市國家,並保持永久中立。至此,歷史超過1000年的「教皇國」被「梵蒂岡城國」取代,並成為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的西北角梵蒂岡高地上,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殿、宗座宮、教宗避暑勝地(岡道爾夫堡)和梵蒂岡博物館(西歐地區門票最貴的博物館)等。梵蒂岡全國都為城市建成區景觀,幾乎沒有自然景觀,所以被稱為「城國」。梵蒂岡國土呈三角形形態,三面有城牆圍繞,一面為聖彼得廣場,可與外部來往交流。
梵蒂岡2016年人口統計,包括目前的教皇方濟各一世在內,梵蒂岡全國人口數量為842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當然其中很多人也不住在梵蒂岡國內,另外整個梵蒂岡城國還有將近3000名工作人員,他們同樣不住在梵蒂岡。
梵蒂岡國家雖小,但是經濟實力強大,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約為8000萬美元,人均GDP高達9.5萬美元。,由於梵蒂岡對於全球將近六分之一的天主教教徒具有強大影響力,所以在國際舞台上,梵蒂岡國家雖小,但是影響巨大。
Ⅲ 想知道:梵蒂岡國家在哪
位於歐洲義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邊的梵蒂岡高地上。面積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也稱「國中國」。同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
Ⅳ 誰有梵蒂岡最詳細的資料 要附圖片的
國名: 梵蒂岡城國(The Vatican City State,Statodellà Cittàdel Vatican)。 面積:0.44平方公里。 與天安門廣場一樣大。 國徽:即教皇徽,是梵蒂岡。 人口:1380人,常住人口僅540人。主要是義大利人。 官方語言:為義大利語和拉丁語。 宗教:信奉天主教。 貨幣單位:歐元,里拉 國際電話區號:379。 首都:梵蒂岡城(Cittàdel Vaticano)。 國花:白百合 國旗: 呈正方形,由金黃色和銀白色兩個豎長方形組成。傳說金黃和銀白兩色是耶穌12門徒之一聖彼得的兩把鑰匙的顏色。右側的白色旗地中,繪有教皇保羅六世的皇徽。 國徽:即教皇徽,是梵蒂岡城國的標志。為盾徽。盾面為紅色,其上有兩把交叉著的鑰匙和一頂羅馬教皇的三重冠冕。紅色在歷史上曾是天主教教堂的顏色;金黃色和銀白色的兩把鑰匙傳說是基督給聖彼得(《聖經》中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象徵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他;三重冠是主教冠和人間的皇冠結合產生的。羅馬教皇自稱是基督在世上的代表,教皇又是梵蒂岡的首腦,有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權,所以皇冠為三重。 教皇: 約瑟夫·拉青格,2005年4月當選第265任天主教羅馬教皇,稱為本篤十六世。 自然地理 面積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歐洲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同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羅馬教廷的所在地。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國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於城東南的聖彼得廣場外,三面都有城牆環繞。它地處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牆為國界。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 簡言之,梵蒂岡城,是梵蒂岡的首都,亦即國家,故曰「城國」。 歷史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梵蒂岡原為中世紀教皇國的中心。公元4世紀開始,羅馬城主教利用羅馬帝國的衰亡,乘機掠奪土地,6世紀時獲得羅馬城的實際統治權,稱為「教皇」。 早在公元4世紀,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紀念。到了15至16世紀,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彼得堡教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 公元756年,法蘭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區域送給教皇(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成為西歐教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義大利境內成立了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直轄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以上。 1870年8月,羅馬爆發了反抗教皇政權的人民起義,義大利國王進駐羅馬,義大利完成統一,教皇權力被剝奪,並被迫退居羅馬城內西北角梵蒂岡。 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政府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皇。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政治 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教皇是國家元首,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教皇自稱「基督在世代表」,是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教皇由紅衣主教2/3多數選出,終身任職。紅衣主教團是教皇的咨詢機構。教皇的選舉是梵蒂岡神聖而庄嚴的事情。由於教皇的任職是終身制,新任教皇的選舉均在前任教皇去世後才慎重舉行。新任教皇必須得到2/3以上的選票才能當選。 梵蒂岡的國徽集中說明了教皇在城國的地位。國徽的圖案是:兩把交叉著的天國鑰匙,托著教皇登基時的帽子。這種稱作「三重冠」的帽子,有上中下三層,象徵著教皇擁有的神權、立法權和司法權。關於「神權」,當時在西方是封建專制的靈魂,和東方的「皇帝」起一樣的作用。 在梵蒂岡,一切權力集中於教皇,迷信教皇,把他奉若神明,也要迷信神職人員。教皇自稱為「基督在世代表」,教皇任職是終身的,但不能世襲。教皇死後,有紅衣主教團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選票選出新教皇。屆時,各國紅衣主教都奔赴梵蒂岡,聚集在西斯廷小教堂,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進行選舉。如264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是1978年10月16日當選的。他原是波蘭人,原名卡羅爾·沃依蒂瓦,他是四個半世紀以來第一個非義大利人教皇,登基後不久,他便為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平反昭雪,指出17世紀30年代宗教裁判所對伽利略的審判「不公正」。 生產生活 梵蒂岡實質上是坐落在義大利境內的「國中之國」,和其他所有國家不同的是,這個國家境內沒有田野,沒有農業,沒有工業,沒有礦產資源。國民的生產生活必需品,譬如自來水、電力、食品、燃料、煤氣等統統由義大利供給。梵蒂岡建有火車站,通過862米長的鐵路聯結羅馬城內。這個國家沒有工農業生產,也沒有軍隊,僅有一支人員寥寥無幾的警衛在負責國家的安全工作和保衛教皇的安全及參加宗教儀式。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梵蒂岡有它自己的一整套機構和部門。教皇的咨詢機構是紅衣主教團,由紅衣主教、副主教和神父共145名組成。梵蒂岡和近16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是世界各國天主教會的領導中心。教皇下設有教廷國務卿並設有10個聖部,每個聖部負責處理一項宗教專門任務。此外還有秘書處、法庭、專門辦公室等。 有自己的貨幣、郵政、電訊、民政機構。在許多國家有大量的土地和投資,又有大量黃金和外匯儲備,是一個龐大的國際金融托拉斯。境內有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等宮廷建築,內有米開朗琪羅的壁畫;梵蒂岡博物館、圖書館與美術館藏有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珍貴文物和藝術作品。 梵蒂岡的運輸系統是一個小型系統,沒有機場和高速公路,只有一個直升機場(被使用為首腦官員參觀梵蒂岡情況)羅馬向梵蒂岡提供第二個機場服務。 經濟 這里有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有馳名世界、「價與天齊」收藏豐富的梵蒂岡博物館,教皇官邸拉特蘭宮,綠草如茵的後花園,有自己的貨幣。1980年財政的公開收入,旅遊、郵票收入200億里拉,占總收入3%;不動產的收入110萬里拉,佔2%;特別財產的利息收入600億里拉,佔9%;宗教事業銀行利上交2700億里拉,佔40%,向教皇贈送的貢款900億里拉,佔13%;教施捨款2250億里拉,佔33%。梵蒂岡的貨幣與義大利的里拉通用。 梵蒂岡有自己國家的郵政、電訊系統,設有國際信息通訊社和梵蒂岡廣播電台。廣播電台建成於1957年,它的電台每天24小時以36種語言向全世界各地廣播。梵蒂岡有自己的報紙《羅馬觀察家報》、雜志《教廷文匯》月刊,每年還出版《教廷年鑒》。它是世界上唯一的講拉丁語的國家。它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駐有「聖使」、「代理聖使」和「相當宗教代表」。「聖使」相當於大使,「代理聖使」相當於公使,「宗教代表」則僅僅是教皇的宗教代表,在法律上不執行外交職權。梵蒂岡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派有常駐觀察員。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羅馬派有駐梵蒂岡的使節。通過他們控制駐在國天主教教士的活動,並參加國際政治、經濟活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梵蒂岡還是一個大的國際金融托拉斯。它在義大利和許多國家巨額的投資和大量的房地產,有「國際金融帝國」之稱。據西方報刊估計,梵蒂岡在北美和西歐國家的投資歷高達幾百億美元,它的黃金和外儲備超過100億美元。美國的摩根財團是梵蒂岡資產的最大代理人。梵蒂岡的財產狀況素不公布,銀行業務極端保密。它有三個經濟組織:一是梵蒂岡銀行,又稱宗教事務銀行,主要負責梵蒂岡的金融事務,直接對教皇負責,並接受紅衣主教都督委員監督。該行成立於1942年,凈資產約30-40億美元,與世界上200多家銀行有業務往來。二是梵蒂岡城國的教皇委員會,負責經營梵蒂岡電台、鐵路、郵政電訊和其他機構。三是羅馬教皇資產管理處,下分一般部門和特別部門。一般部門主要掌管在義大利的動產和不動產,凈資產近20億美元。據估計,梵蒂岡在義大利擁有40多萬公頃土地。梵蒂岡資本滲透到義大利銀行信貸系統,以及電氣、化學、冶金、紡織、食品等工業部門。特別部門具有投資公司的性質,它在北美和歐洲許多國家擁有股票、債券和不動產約有6億美元。 按他們的商務禮俗,容易為他們爽快的作風所昧而疏於防範,可是,他們是絕對不馬虎的。當地人在飲食上,對麵食的吃法挺講究,拜會一定事先預約。宜穿三件式的西裝。時間十分寶貴,約會最宜訂在一大早或午餐後一兩個小時內。對人熱情友善,重視禮貌,表現客氣。 梵蒂岡的藝術傑作,主要集中在聖彼得廣場、聖彼得教堂、梵蒂岡博物館和西斯廷小教堂。 外交 梵蒂岡同161個國家和地區有正式外交關系,在聯合國設常駐觀察員。 與中國關系:梵蒂岡與中國無外交關系。
Ⅳ 梵蒂岡在地圖的哪個位置
梵蒂岡經緯度坐標為北緯41°54′10″,東經12°27′11″,在地球儀上找到義大利羅馬,梵蒂岡具體位置就在羅馬旁邊。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是一個國中國。
面積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800人,大多為神職人員。梵蒂岡原為中世紀教宗國的中心,1870年教宗國領土並入義大利後,教宗退居梵蒂岡;1929年同義大利簽訂《拉特蘭條約》,成為獨立國家。梵蒂岡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
文化
梵蒂岡城本身就是一件文化瑰寶,聖伯多祿大教堂、教宗宮、梵蒂岡圖書館、博物館等宮院建築,藏有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以來的著名文物。
梵蒂岡全國居民信仰天主教,日常生活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每遇周日,聖彼得廣場天主教徒聚集,中午12點,隨著教堂鍾聲響起,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樓頂正中窗口出現,向教徒們發表演說。
梵蒂岡有自己的電台和報紙。
Ⅵ 梵蒂岡國家的地圖
那的看你的地圖是多少比例尺的了,如果比例尺太大的話自然是沒有的,以為梵蒂岡這個國家實在太小了,應該有文字註明,或附個小圖什麼的吧 .
Ⅶ 梵蒂岡圖片
摘要
Ⅷ 梵蒂岡在哪個國家裡面
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
梵蒂岡位於歐洲,地理坐標(北緯41°54′10″,東經12°27′11″),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由於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
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殿、宗座宮、教宗避暑勝地(岡道爾夫堡)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國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於城東南的聖彼得廣場外,三面都有城牆環繞。它地處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牆為國界。
(8)梵蒂岡國家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梵蒂岡在羅馬城西北角台伯河西岸,留存有許多古羅馬人建築與生活遺跡。
從4世紀末開始,利用西羅馬帝國的衰亡,羅馬城主教乘機掠奪土地。
1377年梵蒂岡宮成為教皇的主要住所。
15世紀建造了梵蒂岡圖書館和西斯廷禮拜堂、梵蒂岡城牆,16~17世紀初重建的聖彼得大教堂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規模最宏大的建築。
19世紀中葉,義大利開始逐步統一,1861年建立義大利王國,羅馬教皇領地的存在受到威脅。近代科學文化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思想與運動的興起,使羅馬天主教會遭遇空前危機。
1871年義大利政府頒布法令宣布,教皇人身不可侵犯,享有外交特權,允許對外自由來往,並給予年金。但為教皇所拒絕。
19世紀,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以身為「教會的保護者」的名義出兵保護羅馬城。
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朗條約」,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克服教會危機,教皇約翰二十三世(1958~1963在位)於1962年10月召開了第 2次梵蒂岡宗教公會。有100 多個國家與地區的2000多名高級宗教人士參加,並邀請了其他宗教的代表列席。
2009年1月1日,教廷宣稱「義大利的法律過於繁雜,而且欠缺穩定、時常和天主教教義相違背」,正式宣布以後不再自動採納義大利議會通過的法律。
Ⅸ 梵蒂岡那個國家到底多大啊是什麼概念啊
梵蒂岡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0.44平方公里等於44萬平方米,國際比賽中最小的標准足球場長寬68乘以100米,用梵蒂岡的除以面積680平方米的足球場,梵蒂岡差不多有64個足球場那麼大。
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
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也是一個國際公認主權實體)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城內建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9)梵蒂岡國家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梵蒂岡」一詞來自拉丁語,意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聖彼得(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示紀念。
到了15至16世紀,君士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彼得大殿,成為天主教會舉行重大儀式的場所。
公元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宗(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就以此成立了政教合一的「教宗國」,范圍廣及義大利半島中部的大部分地區。
19世紀,歐洲的民族主義興起,義大利的民族統一運動使聖座於義大利的領土愈來愈少,半島北方的薩丁尼亞王國成為義大利統一運動的領導者之後,更主導成立了義大利王國。
身為教宗國首府的羅馬城面臨統一在即,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以身為「教會的保護者」的名義出兵保護羅馬城。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把駐在羅馬的軍隊調回本國,使得義大利王國的軍隊得以順利開進羅馬城,義大利的統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之後歷代教宗自稱為「梵蒂岡之囚」,不但敵視義大利王國,甚至不準信徒參與義大利王國的公職。
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掌握義大利政權後與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承認聖座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其領土位於梵蒂岡城,稱為梵蒂岡城國,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此條約正式解決了聖座與義大利政府間多年的糾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梵蒂岡仍按照《拉特蘭條約》,保持中立,當時教宗為庇護十二世。
2009年1月1日,教廷宣稱「義大利的法律過於繁雜,而且欠缺穩定、時常和天主教教義相違背」,正式宣布以後不再自動採納義大利議會通過的法律。
Ⅹ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在那
第一名:梵蒂岡
面積:0.44平方公里。不足頤和園面積的1/6
人口:783人(2005年)。約為北京人口1/19000
位置:義大利羅馬西北高地
簡介:以梵蒂岡城牆為界,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教皇宮等。主要人口為義大利人,信奉天主教。首都梵蒂岡城。它太小了,以至於整個國家沒有一個獨立的大街地址。
第二名:摩納哥
面積:1.96平方公里,北京市區面積的1/375
人口:35657人(2005年),約為北京人口1/420
位置:地中海地區法國Riciera
簡介:位於歐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國包圍,南面瀕臨地中海。邊境線長4.5公里,海岸線長5.16公里。地形狹長,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最窄處僅200米。境內多丘陵,平均海拔不足500米。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夏季乾燥涼爽,冬季潮濕溫暖。年均氣溫為16℃,年均降水量為500-600毫米。
第三名:諾魯
面積:21平方公里,約等於北京面積的1/35
人口:13005人(2005年),約等於北京人口1/1148
位置:太平洋西部
簡介:全境為一橢圓形珊瑚島。海岸線30公里。環島有30米高,150-300米寬的沃土帶。有一布阿達鹹湖。70%的土地均為磷酸鹽礦覆蓋。熱帶雨林氣候,氣溫24-33攝氏度。年平均降水2000毫米。
第四名:吐瓦魯
面積:26平方公里,小於北京市區面積的1/28
人口:10441人(2005年),約等於北京人口1/1500
位置:位處南太平洋,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由9個環形小珊瑚島群組成。
簡介:資源匱乏,土地貧瘠,農業落後,幾乎無工業。家族是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集體勞動所得在家族內平分。買賣主要是以物易物。農產品有椰子、香蕉、芋頭、木瓜、家禽、家畜、水產等。漁業資源豐富,但開發極差。
第五名:聖馬利諾
面積:61平方公里,小於北京市區面積的1/10
人口:28117人(2005年普查),約為北京人口1/500
位置:義大利中部以北的亞得利亞海岸
簡介:四周與義大利接壤。境內起伏多山,位於中部最高的蒂塔諾山,海拔755.24米。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氣溫16℃,冬季最低氣溫-2℃,夏季最高氣溫30℃。年均降水量880毫米。相傳,公元301年,一位叫馬力諾的基督徒石匠為逃避羅馬皇帝的迫害,藏身於蒂塔諾山頂。聖馬利諾的地名由此而來。最初,聖實行族長管理,1243年確立了兩個執政官聯合執政的制度,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