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舟骨在腳踝骨的什麼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新建圖片文件需要哪些 2025-05-22 12:39:56
祖上經商的搞笑圖片 2025-05-22 12:39:49
瘦弱男人圖片 2025-05-22 12:38:56

舟骨在腳踝骨的什麼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24 11:21:46

❶ 舟骨位置

手舟骨的位置:手半握拳的時候2、3、4、5手指所指的那塊骨頭就是了。你可以在網上找找圖譜看看。骨折了是可以做鑒定的,當然要等到痊癒之後了。

❷ 足舟骨是什麼

位於跟骨前方的舟骨與距骨頭相咬合,因形如舟狀故名

❸ 距骨是哪,舟骨是哪,周骨與距骨之間是哪塊,要詳細的,是腳內側最突出的那兩塊骨頭之間嗎拜託各位大神

足部的關節有: ①距小腿關節(踝關節):由小腿脛骨下關節面和內、外踝關節面與距骨構成。有內側韌帶,連接內踝、舟骨、距骨和跟骨。外側韌帶連接外踝、距骨和跟骨。外側韌帶較內側韌帶為弱,常因足過度內翻而引起損傷。踝關節可作屈伸運動。 ②跗骨間關節,包括: 距跟關節(距骨與跟骨); 距跟舟關節(距骨、跟骨與足舟骨); 跟骰關節(跟骨與骰骨),與距跟舟關節又構成跗橫關節。 ③跗跖關節:由三塊楔骨、骰骨與五塊跖骨底構成,屬於微動關節。 ④跖趾關節:由跖骨頭與近節趾骨底構成,可作屈伸運動。 ⑤趾間關節:各節趾骨之間,可作屈伸運動。 足部神經: 坐骨神經自能部下降至國窩上方分為脛神經及腓總神經,兩者分別下行進入足部。 1、脛神經從內踝後方進入足底後分兩終支: 足底內側神經:經拇展肌深面至趾短屈肌內側向前,分布於足底內側肌群及皮膚。 足底外側神經:經拇展肌及趾短屈肌深面,至足底外側向前,分布於足底肌中間群、外側群及外側皮膚。 脛神經損傷可引起: ①運動障礙:足不能跖屈,不能屈趾和足內翻; ②感覺障礙:小腿後面及足底感覺遲鈍或喪失; ③足畸形:因小腿肌前群及外側群的牽拉,足呈背屈外翻狀態(「仰趾足」)。 2、腓總神經分為腓淺神經與腓深神經二支下行入足: ①腓淺神經經踝關節前方下行至足背,分布於足背及第2-5趾背側相對緣皮膚。 ②腓深神經經踝關節前方到達足背,分布於足背肌及第1至2趾背面相對緣皮膚。 腓總神經損傷可致: ①運動障礙: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能伸趾; ②感覺障礙:足背及趾背感覺遲鈍或消失; ③足畸形:「馬蹄外翻足」。 足部解剖圖 足骨共26塊,分為附骨、跖骨和趾骨。 1、附骨。位於腳的後半部,共7塊: ①跟骨:位於腳後跟處,是足骨中最大者,後端向下突出稱為跟骨結節; ②距骨:位於跟骨上方,高出於其他的跗骨; ③內側楔骨(第一楔骨) ④中間楔骨(第二楔骨) ⑤外側楔骨(第三楔骨)分別位於足舟骨與第1至3跖骨之間; ⑥骰骨:位於跟骨之前,足外側緣,其後方突起為骰骨粗隆; ⑦足舟骨:位於距骨與三塊楔骨之間,內側有一向下方的園形突出部,稱舟骨粗隆。 2、跖骨:在足的中部,共5塊,自內向外依次為: ①第一跖骨,在近腳跟一端下方為第一跖骨粗隆; ②第二跖骨; ③第三跖骨; ④第四跖骨; ⑤第五跖骨,近腳跟一端外側有一乳狀突起,稱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側的中部。 每塊跖骨又分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體及頭(靠近腳趾的一端)等三部分。 3、趾骨:共14塊。包括: 拇趾二節(近節趾骨、遠節趾骨);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節(稱為近節趾骨、中節趾骨及遠節趾骨);每塊趾骨又分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體及滑車(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要盡量避免醫療事故:也要要正確客觀的看待。 在足部可摸到的明顯骨性標志: 足內側:內踝;舟骨粗隆(內踝前約2.5厘米處);第一跖骨粗隆;第一跖骨小頭(第一跖骨近拇趾的一端)。 足外側:外踝;第五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小頭。 足底:跟骨結節(腳跟下方);跟骨載距突(內踝下2.5厘米,距骨下方);第1一5跖骨小頭;第1一5跖骨基底膨大部。 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 足弓:跗骨和跖骨由韌帶、肌肉牽拉形成一個凸向上的弓,稱為足弓。主要的弓是足內側的縱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構成。人站立時,足骨僅以跟骨結節及第一跖骨頭、第五跖骨頭三處著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肌:足肌屬於骨骼肌。每塊肌均有一定形態、構造和血管供應,受神經支配。如支配肌的神經受損傷或病變,肌失去神經支配而發生癱瘓,肌的血液供應受阻,可引起肌的壞死。若肌長期不活動,則萎縮或退化。 1、足背肌 ①趾短伸肌——由跟骨至第2至4趾,作用為伸第2至4趾。 ②拇短伸肌——由跟骨至拇趾,作用為伸拇趾。 2、足底肌 ①拇展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為外展拇趾。 ②拇短屈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為屈拇趾。 ③拇收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為內收拇趾。 外側群: ①小趾展肌——由跗骨至小趾,作用為展小趾。 ②小趾短屈肌——由跗骨至小趾,作用為屈小趾。 中間群: ①骨間跖側肌——由第三至五跖骨至第三至五趾骨,作用為內收第三至五趾。 ②骨間背側肌——跖骨至第二至四趾骨,作用為外展第二至四趾。 ③蚓狀肌——由趾長屈肌腱至第二至五趾,作用為展跖趾關節,伸趾間關節。 ④趾短屈肌——由跟骨結節至第二至五趾,作用為屈第二至五趾。 ⑤跖方肌——由跟結節至趾長屈肌腱,作用為屈第二至五趾。 足部動脈:小腿的國動脈分出脛後動脈及脛前動脈兩支進入足部。 脛後動脈又分為: ①足底內側動脈:較小沿足底內側前行; ②足底外側動脈:自腳跟內側斜行至第五跖骨底再彎向內側,在第一跖骨底附近與足背動脈的足底深支吻合,稱為足底動脈弓。 脛前動脈下行至踝關節前為: ③足背動脈:發出分支分布於足背和趾背,並發出足底深支參加足底動脈弓。足背動脈位在淺表,在兩踝之間(系鞋帶處)可觸及其搏動。 ④足底動脈弓:由足底外側動脈和足背動脈的足底深支構成,位置在跖骨底附近,骨間肌的淺面。弓的凸緣發出第一至四跖足底動脈,行於跖骨之間,再各分為兩條趾底動脈,分布於各趾的相對緣。 足部靜脈: 1、足部的深靜脈,均與相應的同名動脈伴行。 2、足部的淺靜脈:在皮下組織中構成形式不定的靜脈網,多處發出吻合支與深靜脈吻合。 3、足背靜脈網(弓):收集足背的靜脈血,其兩端沿足兩側緣上行,分別接大隱靜脈和小隱靜脈: ①足內側緣經內踝前方上行接大隱靜脈,再上行入股靜脈; ③足外側緣經外踝後方上行接小隱靜脈,然後上行注入國靜脈。 足部淋巴: 足外側淋巴管及足深部淋巴管均上行注入國淋巴結,再上行注入腹股溝深淋巴結。 足內側淋巴管上行注入腹股溝淺淋巴結,再注入腹股溝深淋巴結。 該文章轉自[體育資源網]: http://www.211ty.com/zhuanye/HTML/56405.html

麻煩採納,謝謝!

❹ 腳舟骨在什麼位置

你好;足的副舟骨是舟骨結節部第二化骨中心的先天異常,在舟骨結節處形成一個獨立的副骨。 足內側隆起,久站或行走較長時, 感足底內側疼痛。 http://ke..com/view/1800331.htm

❺ @舟骨在人身體的什麼部位

手掌及足掌都有。

❻ 左足足舟骨是什麼樣子

❼ 左足舟骨在什麼位置

足舟骨位於腳踝的前下方靠內側,在足背最高處.呈半月狀,舟骨的後方是距骨,前方與楔骨相鄰,外側為骰骨.舟骨骨折相對比較少見,

❽ 舟骨的介紹

舟骨是腕關節的一塊小骨頭。舟骨靠近排橈側,其狀如舟,故其名。但不規則,背面狹長,粗糙不平,與橈骨形成關節。跌倒受傷時,掌心著地,舟骨首當其沖,受壓於橈骨與頭狀骨之間,形成骨折。由於舟骨所處位置剪力大,血運不良,故難於癒合。

❾ 左足舟骨上緣骨折,請問這個位置是在哪

職工工傷致右足舟骨骨折,符合國家標准《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5.10十級」「12)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或輕度功能障礙者」之規定,可以評定為十級傷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GB/T16180-2014

5.10十級
5.10.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無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10.2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十級。
12)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或輕度功能障礙者;

❿ 左足舟骨在什麼位置

意見建議:你好,舟狀骨是足掌骨的組成之一,大約位於體表腳踝與腳面交接處內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