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鷺是怎樣搭巢的
白鷺營巢於近海岸的島嶼和海岸懸岩處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樹杈之間。
喜歡成寬純群地在一起營巢。它的巢的形狀為淺碟形,結構較為簡單,主要以枯草莖和草葉構成。巢築於矮樹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過1米,也有在矮樹下的草叢間築巢的。
喜稻田、河岸、沙灘、泥灘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進食,常與其他種類混群。有時飛越沿海淺水追捕獵物。夜晚飛回棲處時呈"V"字隊形。與其他水鳥一道集群營巢。
(1)馬和鷺組成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白鷺屬於中等體型(60厘米)的白色鷺。與牛背鷺的區別在體型較大而纖瘦,嘴及腿黑色,趾黃色,繁殖羽毛純白。虹膜-黃色;臉部裸露皮膚黃綠,於繁殖期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腳-黑色慎拿咐,趾黃色。
叫聲: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呱呱叫聲,其餘時候寂靜無聲。
分布范圍:非洲、歐敏燃洲、亞洲及大洋洲。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為常見留鳥及候鳥,分布在中國南方、台灣及海南島。迷鳥有時至北京。部分鳥冬季到熱帶區越冬。
Ⅱ 請問這是什麼鳥類,在牆後面發現的,要不要交給警察
從照片看,這鳥是池鷺。通常棲息於稻田、池塘、湖泊、水庫和沼澤濕地等水域,有時也見於水域附近的竹林和樹上,分布達海拔280-1300米。如果受傷了,不能放飛,可以交給森林警察或動物環保部門。
池鷺,系典型涉禽類,體長約47厘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繁殖羽:頭及頸深栗色,胸紫醬色。冬季:站立時具褐色縱紋,飛行時體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黃色(冬季);腿及腳綠灰色。通常無聲,爭吵時發出低沉的呱呱叫聲。棲息於稻田、池塘、沼澤、喜單只或3-5隻結小群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覓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魚類、蛙、昆蟲為主,幼雛與成鳥的食物成分相類似。繁殖期營巢於樹上或竹林間,巢呈淺圓盤狀,由樹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樹枝及菝葜藤等組友悄成,巢內無其他鋪墊物。5月上、中旬產卵,每窩產卵3-6枚。分布於孟加拉國至中國及東南亞。越冬至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島。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好拆渣無危(LC)。
列御盯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22項)。
該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准(分布區域或波動范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Ⅲ 白鷺的資料
白鷺(英文名稱:Little Egret):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其中有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和黃嘴白鷺四種體羽皆是全白,均習稱為「白鷺」。這4種白鷺均是中等體型(45-90厘米)的白色鷺。
與牛背鷺的區別在體型較大而纖瘦,嘴及腿黑色,趾黃色,繁殖羽純白,頸背具細長飾羽,背及雀叢胸具蓑狀羽。大白鷺體型大,既無羽冠,也無胸飾羽;中白鷺體型中等,無羽冠但有胸飾羽;小白鷺和黃嘴白鷺體型小,羽冠及胸飾羽全有。
簡介
體大羽長,體長約90cm,是白鷺屬中體型較大者,夏羽的成鳥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頭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間著生成叢的長蓑羽,一直向後伸展,通常超過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時不超過;蓑羽羽干基部強硬,至羽端漸小,羽支纖細分散。
冬羽的成鳥背無蓑羽,頭無羽冠,虹膜淡黃色。此鷺棲息於海濱、水田、湖泊、紅樹林及其他濕地。常見與其他鷺類及鸕鶿等混在一起。大白鷺只在白天活動,步行時頸收縮成S形臘絕。
飛時頸亦如此,腳向後伸直,超過尾部。繁殖時,眼圈的皮膚、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綠黑色;脛裸露部分淡紅灰色,腳和趾黑色。冬羽時期,嘴黃色,眼先裸露部分黃綠色。
Ⅳ 白鷺長什麼樣子呢
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其中有大白鷺、中白鷺、白鷺(小白鷺)和雪鷺四種體羽皆是全白,世通稱白鷺。大白鷺體型大,既無羽冠,也無胸飾羽,中白鷺體型中等,無羽冠但有胸飾羽;白鷺和雪鷺體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白鷺在繁殖期所生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裝飾用,俗稱白鷺絲毛,常遠銷歐美和世界各地。白鷺是脊索動物門、鳥綱動物,又叫鷺鷥,鸛的一種,羽毛白色,能涉水捕食魚蝦子。白鷺天生麗質,身體修長,它們有很細長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長,腳趾也是如此,他們全身披著潔白如雪的羽毛,猶如一位高貴的白雪公主。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白鷺
中文別名:白鶴,白鷺鷥,白鳥,舂鋤極,鷺鷥,一杯鷺
英文名:LittleEgret
二名法:Egretta garzetta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鳥綱(Aves)
亞綱:今鳥亞綱(Neornithes)
目:鸛形目(Ciconiiformes))
科:鷺科(Ardeidae)
屬:白鷺屬(Egretta)
種:白鷺 E. garzetta
分布:非洲、歐洲、亞洲及大洋洲。
簡介
正在載入白鷺
正在載入白鷺
白鷺屬鸛形目,鷺科,全世界只有幾種。大多數白鷺有白色的羽毛,到了繁殖的季節,還會長出很長的漂亮羽毛。它們的習性和其他鷺相似。羽衣多為白色,繁殖季節有頎長的裝飾性婚羽。習性與其他鷺類大致相似,但有些種類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語中egret(或aigrette)一詞亦指白鷺的羽毛,白鷺羽在東方的禮服上用作貴重的飾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業。白鷺的羽毛價值高。
鸛形目(Ciconiiformes)鷺科(Ardeidae)鳥類,尤指白鷺屬(Egretta)的種類。羽衣多為白色,繁殖季節有頎長的裝飾性婚羽。習性與其他鷺類大致相似,但有些種類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語中egret(或aigrette)一詞亦指白鷺的羽毛,白鷺羽在東方的禮服上用作貴重的飾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業。白鷺的羽毛價值高。白鷺成大群營巢,又無防禦能力,結果因人類的濫捕而瀕於絕滅。後來因服飾的改變,加之人們採取嚴格的保護措施,白鷺的數量又有所增加。白鷺是涉禽,常去沼澤地,湖泊,潮濕的森林和其他濕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在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
白鷺(Egretta alba, 有時作Casmerodius alba)見於兩半球,體長約90公分(35英寸),僅背部有羽毛。其美洲的種群有時稱為美洲白鷺或普通白鷺。牛背鷺(Bubulcus ibis, 有時作Ardeola ibis)大部分時間棲於陸地上,與家養或野生的食草動物為伍,吃這些動物驚起的昆蟲,有時也啄食它們皮上的蜱類。體壯實,長50公分(20英寸);羽衣白色,婚羽短而蓬鬆;腳和喙淡黃色.
分布范圍已從歐洲、非洲和亞洲擴展到澳大利亞和南、北美洲。小白鷺(E. garzetta)分布於舊大陸;體長約55公分(22吋);羽衣白色,頭部的羽毛堅挺,而背部的羽毛呈花邊狀。淡紅鷺(Hydranassa rufescens, 或Dichromanassa rufescens)見於北美溫暖的沿海地區,有白色和深色兩種色型。雪鷺(E. thula, 或Leucophoyx thula)為白色;體長約60公分(24吋);背部和頭部的羽毛輕薄透明而向後彎曲;分布范圍自美國到智利和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