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沒有大佬知道細長葉子的名,綠色葉子,葉子中間發白
看植株及葉的特徵,這是紅花石蒜。別名老鴉蒜、無義草等,屬石御輪裂蒜科石蒜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中含多種生物鹼,葉和花瓣中含糖類和糖甙,作為葯物可治祛痰,利尿,解桐態毒,催吐。治喉風,水腫腹水,癰疽腫毒,疔瘡,瘰癧、鎮閉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黃疸,野生於陰濕山坡和溪溝邊的石縫處。
2. 大蒜和蒜苗的區別新手該怎麼挑選蒜苗
通常我們在做飯時,會用到各種食材,其中大蒜和蒜苗是我們經常用到的兩種食材。大蒜和大蒜苗是一樣的嗎?大蒜和蒜苗是一樣的,只差一個字母雖然大蒜和蒜苗不是一樣的東西,但是這兩種大蒜都是我們常用的一種調味品也是一種調味品,如何挑選蒜苗,我們平時去超市買蒜苗的時候一定注意過,當一個蒜苗發黃的時候,其實這樣的蒜苗是儲存時間很長的,下面了解一下大蒜和蒜苗。
大蒜和大蒜苗是大蒜生長的一個階段,大蒜在地里是大蒜,大蒜單瓣入土後長出的苗是大蒜苗。大蒜是家庭中常見的調味品或食品原料。在選擇大蒜時,建議選擇這種表皮圓潤、手感豐滿、質地堅硬的大蒜,但要對照下面的大蒜和沒有發芽跡象的簇狀大蒜。選乎禪擇蒜苗時,建議選擇完整健壯、不破損、葉片不幹枯、無斑點或爛葉、蒜苗干凈無土的大蒜苗。家裡的大蒜沒有養好芽,不要馬上扔掉,把建業埋在土裡,等待大蒜發芽。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分享就到這里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如穗頃冊果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
3. 韭菜和蒜苗怎麼區分
葉片區分、根部區分、氣味區分。
一、葉片
韭菜的植株較肥壯,葉片也是扁平狀,但較為纖細,比蒜葉肥厚。
蒜苗植株比較低矮,果實細嫩多汁,葉片為較寬大、扁平狀,色澤鮮綠,質地脆嫩,不黃不爛。
二、根部
韭菜根莖橫卧,鱗喚襲莖狹圓錐形。
三、氣味
韭菜具特殊強烈異味,比較刺鼻。
蒜苗具有蒜的香辣味道,且辣味較濃。
(3)老哇蒜的葉子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韭菜的主要營養成分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胡蘿卜素、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韭菜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纖維素,比大蔥和芹菜都高,可以促進腸道蠕和瞎兄動。
蒜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等營養成分。它的辣味主要來自其含有的辣素,這種辣素具有消積食的作用。此外,吃蒜苗還能有效預防流感、腸炎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4. 大蒜的生長過程、用途、外形特徵等等
大蒜是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大蒜淺根性作物,無主根。發根部位為短縮莖周圍,外側最多,內側較少。根最長可達50cm以上,但主要根群分布在5-25cm土層,橫展范圍30cm。
1、將大蒜播種下去,一直到初生的葉子長出展開是屬於萌芽期,此時不斷生長和分化新葉,時間也不是相同的,一般需要7-30天左右,不同品種的萌芽期不同。
2、萌芽之後隨著生長會進入到幼苗期,此時停止分化幼猛亮葉而分化為花芽,葉子的面積逐漸增大,但是葉子總數不再增加,根系由縱向生長轉入橫向生長,底下的側根也開始出現。此時土壤中的根系吸收碧悉能力逐漸增強,可以從土中吸收到足夠的營養。
3、之前就開始分化出花芽,進入到花芽和鱗芽的分化期,從開始分化到分化結束就屬於這個時期,時間一共能持續15-35天左右,要是時間較長,此時期能到100多天。這個時期是生育的關鍵時期,要是分化晚的葉子會早衰枯黃。等到分化完成後,蒜薹開始逐漸的伸長。
(4)老哇蒜的葉子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用戶食用大蒜注意枝慧寬事項:
1、腹瀉時忌食蒜:這是因為用戶腹瀉時,由於受涼或食用有致疾菌的不潔食物後,引起腸內局部粘膜組織炎性浸潤腸壁血管的通透性變異,腸腺體分泌亢進,釀成蛋白質、水鹽代謝紊亂,使大量體液滲入腸腔,同時細菌及毒素刺激腸壁,使腸蠕動加快而產生腹瀉。
2、忌空腹食蒜,以防引起急性胃炎。
3、忌過量食蒜:每日成人以吃生蒜二、三瓣,熟蒜四、五瓣即可,小孩減半,多食也無益。
4、忌長期食用大蒜:大蒜有使腸道變硬的作用,這往往是造成便秘的一個原因,而且能殺死大量的腸內常在菌,由此還能引起某些皮膚病。
5. 大蒜一共有多少種形態蒜苔和蒜苗的區別在哪裡
大蒜有很多種變形,比如說蒜苗、蒜苔等等,其中蒜苗就是大蒜長起來之後發出的青苗,而蒜苔就是蒜苗繼續生長之後,從中生出又圓又長的花莖,兩種蔬菜的口感都是偏辣的,用它們炒雞蛋或是肉,都是非常合適的。
其實,蒜苗做成餃子餡最合適,因為它比較辣,如果幹炒可能味道就很差,把蒜苗切成切成碎末,和肉餡拌上一起,包成餃子最可口。而蒜苔不能做成餃子餡,它不能炒太長時間,蒜苔軟了就會變軟變甜,吃起來也不脆了。
6. 大蒜的根、莖、葉特徵如何
大蒜屬淺根性作物,無主根。發根部位在短縮莖周圍,外側最多,內側較少(圖1)。根系弦線狀,根毛極少,吸收力弱,分布在5~25厘米的耕層內,橫展直徑30厘米左右,表現為喜濕、喜肥的特性。播種前,蒜瓣基部已形成根的突起,發根部位以種瓣的背面莖盤邊緣為主,腹面根量極少。根據張紹文等(1986)觀察:在河南省秋播條件下,大蒜一生有兩個發根高峰,第一高峰期在播後1周,原來形成的根原基遇適宜條件迅速伸長,形成幼嫩新根15~40條。第二發根高峰從4月份開始,時處莖葉生長盛期和蒜薹、蒜瓣分化形成期。此時,發生大量新根為鱗莖的膨大和蒜薹伸長奠定了基礎。隨著植株生長和莖盤擴大根系逐漸上移,並表現新老根系的更替。進入5月中旬高溫來臨,致使根系衰老並開始死亡。
圖1 大蒜各器官形態圖
1.須根 2.莖盤 3.鱗莖 4.葉鞘5.花薹 6.芽孔
莖盤呈盤狀,節間極短,生長點被葉鞘覆蓋。隨著植株生長而增大,成株莖高約1厘米,橫徑2厘米。花芽分化後從莖盤頂端抽生花薹(蒜薹),花薹頂端為核卜總苞,在總苞內分化花的原始體和氣生鱗莖,花與氣生鱗莖相間排列,花的分化晚於氣生鱗莖,花器退化一般不能形成種子。部分植株形成氣生鱗莖,其結構與鱗莖無本質區別,可作為播種材料。但由於個體小,播種當年一般長成獨頭蒜,再用獨頭蒜播種,可形成分瓣大蒜。
大蒜葉包括葉身和葉鞘兩部分。大蒜的葉片扁平而窄長,帶狀,暗綠色,葉型較直立,表面有蠟質,具有耐旱的特徵。據程智慧(1997)研究,大蒜不同品種平均葉長(40.8±6.2)厘米,平均葉寬(2.73±0.53)厘米,葉型指數15.1±2.2。高緯度品種葉較窄短而挺直;中、低緯度品種葉較寬長、柔軟而下垂。播種前,種瓣中已分化幼葉5片,播後繼續分化新葉;花芽分化後新葉分化終止,葉數不再增加。大蒜葉互生,對稱排列,葉的著生方向與蒜瓣背腹連線相垂直,播種時若將種瓣背腹連線與行向平行,可使葉片更多接受陽光。
葉鞘管狀,葉身未展出前呈褶疊狀,展出後扁平而狹長,為平行葉脈,葉互生,為1/2葉序,排列對稱,開展度35~45厘米。葉鞘相互套合形成假莖,具有支撐和營養運輸功能。一般假莖高30~50厘米,橫徑1.5~2.5厘米;葉身長55~65厘米,寬2.5~4厘米。分化越晚的葉,其葉鞘越長;植株葉片數越多,則假莖越粗壯。幼苗期假莖粗度上下相仿,隨著鱗芽膨大葉鞘基部增粗。鱗莖膨大盛期,葉鞘基部所改旅穗積存的營養內移到鱗芽,致使外層葉鞘逐漸干縮呈膜狀,包裹鱗芽,使蒜頭得以長期保存。
程智慧等(1990,1995)首次報道了大蒜管狀葉的異常現象及其對大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該現象主要發生在「蒼山大蒜」品種上,發生株率高達30%以上。管葉株一定葉位的葉型似蔥葉,每株上可生出1~3個管狀葉。由於管狀葉阻礙了分化晚的內部葉的生長和功能發揮,使蒜薹細而粗短,蒜頭小,產量降低30%左右。
大蒜一生的葉片數因品種和播期不同而異,秋播大蒜一般鎮襪12~15片,春播9~13片。葉數多,葉面積大,葉的功能期持續時間越長,對蒜薹的伸長和鱗莖膨大越有利。所以,在鱗莖形成前應促進葉面積擴大,在鱗莖的形成期應防止葉片早衰。據張紹文等(1986)觀察:秋播大蒜葉面積的增長有兩個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在大蒜越冬前,單株葉面積可達150厘米2;第二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蒜抽薹前,單株葉面積可達700~800厘米2。顧智章(1991)報道,大蒜在幼苗期和蒜薹伸長期葉面積的增長量,分別占總葉面積的40%;花芽分化期新增葉面積占總葉面積的20%。到鱗莖膨大中期,由於葉片逐漸衰老,葉面積減少20%,鱗莖膨大後期葉面積減少50%。
大蒜各葉位葉片的光合產物對大蒜產量的作用有一定的規律。據資料顯示,前期4~6下部葉位的葉片,其光合產物主要用於營養生長;中期7~9葉位的中部葉片,其光合產物主要用於蒜薹的生長,對蒜頭的輸入量比前期有所增加;後期10~12上部葉位的葉,其葉片的光合產物,向蒜頭的輸入量,占總輸入量的近九成。所以保護大蒜後期綠葉是提高蒜頭產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