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舌頭上有一層白色的東西是什麼應該怎麼辦
很正常啊,那是舌苔
舌苔厚白只是一種症狀,中醫認為主要與胃火密切相關。多數的舌苔厚白是由胃內發生病症引起的,如不及時治療會對身體裂碰產生危害:
1、導致口腔里有難聞氣味,甚至出現口臭。
2、會影響人的胃口,進而影響消化功能。
3、會引起胃熱,產生積熱就會導致面瘡。
得了厚白怎麼辦
吃一些去火的蔬菜,比如:苦瓜。苦瓜比較苦,可以先把苦瓜用鹽水焯一下,焯的時候放一點點鹽,然後用涼水過一下再進行烹調,這樣就可以減少苦味。去火的蔬菜還有西紅柿等。
需注意十分注意口腔衛生,每天晨起,睡前和飯後認真地刷牙漱口,必要時,用牙刷或潔凈的毛巾輕柔地刷除舌苔。進食時要細嚼慢咽;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豆類;生活作息規律,保持心情舒暢;多參加體育鍛煉。
發生舌苔厚白,上火後,應該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果汁來代替白開水,白開水才是最好的飲品。
舌苔的分類:
黃苔:一般表示為熱證,即出現了胃熱。苔薄黃厚而乾燥,則里熱盛,津液受損。苔黃乾燥生刺,舌有裂紋,為里熱極盛,津液大傷,臟腑大熱。舌苔黃厚而膩,多為痰熱、食積或濕熱內蘊。舌苔黃滑而潤,為陽虛表現。
黑苔:腸胃有毛病的人,舌苔會變得厚膩,開始是白色,逐漸變成黃色或黑色。另外,臨床發現有一些慢性疾病,例如尿毒症、惡性腫瘤等,在病情惡化時,也會出現黑苔,這是病情危重的徵象,應及時到醫院找醫生診治。
白苔:舌苔薄白而潤為正常人的舌苔。舌苔薄白而過於潤滑,一般都多見於表證、寒證。如果舌苔白厚而乾燥,則說明胃腸發生了病變,常常見於各種胃炎、腸炎及口臭症狀中,同時,舌苔厚白還是胃腸上皮化生的一種警告,而腸上皮化生的嚴重與胃癌有著直接聯系。
厚苔:苔質的厚薄,以見底和不見底為標准。如果透過苔質不能能見到舌體,稱之為厚苔。如果有胃腸病症狀的話,出現厚苔就表明病情已經較為嚴重了,需及時入院進行治療。
舌苔的診斷
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陵州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於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肆汪談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根據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症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於健康人,也可見於外感初起或內傷病情輕淺者。
(1)舌色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3)舌態: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現代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
② 舌頭是什麼肌肉
舌肌 主要包括:舌內肌:上縱肌,下縱肌,橫肌和垂直肌。
舌外肌:頦舌肌,舌骨舌肌,莖突舌肌。
③ 人的舌頭的哪個部位對苦味最敏感
舌尖感甜,舌尖兩側對咸敏感,舌體兩側對酸敏感,舌根對苦的感受性最強.人們常把甜、酸、苦、咸、辣稱為五味,其實人的味覺只分出甜、酸、苦、咸四種基本類型,其他味道都是由這四種味覺互相配合而產生的。
人分辨苦味的本領最高,其次為酸味,再次為鹹味,而甜味則是最差的。
味蕾中有許多受體,這些受體對不同的味具有特異性,比如苦味受體只接受苦味配體。當受體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後,便產生了興奮性沖動,此沖動通過神經傳入中樞神經,於是人便會感受到不同性質的味道。
④ 《中醫舌診》看舌頭知健康,九大體質舌診圖,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舌頭是一個輔助發聲的器官,通過它的活動,與口腔許多部位構成阻礙,阻擋氣流,改變口腔共鳴器的形狀,從而發出不同的音素來,於是我們便可以說話,唱歌。
舌頭也是一個有品「味」的器官,在舌頭表面,密集著許多小的突起。這些小突起形同乳頭,醫學上稱為「舌乳頭」。在每個舌乳頭上面,有長著像花蕾一樣的東西,這些東西叫做味蕾,味蕾便是人們可以嘗出不同滋味的重要器官。
但是,舌頭的重要性遠不止這些,舌診在中醫臨床診斷上有很重要的意義,身體內疾病的表現可以從舌頭上看出來。所以說舌頭還可以吐露你身體的秘密。
今天我根據常見體質類型的基本特徵及舌象特點,給大家介紹針對常見9種體質舌診要點。
平和質的人先天稟賦良好,後天調養得當,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臟腑功能狀態強健壯實為主要特徵。
【舌象特徵】淡紅舌薄白苔
具體表現為: 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自如,老嫩胖瘦適中,無形態異常;舌苔顆粒均勻,色白而潤,薄薄地鋪於舌面,干濕適中,不黏不膩,揩之不去。
氣虛的人一身之氣不足,以容易疲勞、氣息低弱、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徵。
【舌象特徵】舌質嫩、舌色淡紅,或舌質淡白而嫩,或舌質淡嫩邊有齒痕,或舌淡胖
陽虛質的人陽氣不足,失於溫煦,以形寒肢冷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粗念征。
【舌象特徵】舌體胖大,舌色淡白或淡紫,舌質偏嫩或可見舌淡胖邊有齒痕,或舌淡苔薄潤。
陰虛質的人由於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以陰虛內熱等表現為主要特徵。
【舌象特徵】舌色紅,舌苔少或舌紅少津剝苔,舌面光剝無苔的鏡面舌。
痰濕質的人往往體內因水液內停而痰濕凝聚,以黏滯重濁為主要特徵。
【舌象特徵】舌體胖大,舌苔白膩或白厚膩皮圓。
濕熱質的人以濕熱內蘊為主要特徵。
【舌象特徵】舌質偏紅,舌苔黃膩。
瘀血質的人體內有血液運行不暢的傾向或瘀血內阻的病理基礎,以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徵。
【舌象特徵】舌質淡紫或青紫、紫暗有瘀點,或瘀斑,或伴有舌下絡脈曲張。
氣郁質體質多由長期情志不暢、氣機郁滯而形成,以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郁脆弱,敏感多疑為主要特徵。
【舌象特徵】舌象一般可無明顯變化或舌苔稍偏厚,脘腹悶脹日久則可見苔白膩而偏燥。
特稟質體質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遺傳等因素造成的一種特殊體質,包括先天性、遺傳性的生理缺陷與疾病、過敏反應等。
【舌象特徵】舌象可因具體疾病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過敏體質的舌象則很明顯的表現為地圖舌、花剝苔的特點,而且剝苔嚴重程度常隨過敏症狀加重而加重。
如果是我們的舌頭有了一些變化的情況下,一定要記得盡快的去接受檢查燃凳塌和治療,尤其是上面有一些很多的一些舌苔,平時的時候也要積極的去觀察,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刷牙應該要記得去刷一下自己的舌頭,因為這樣的話才可以避免我們的口腔出現一些問題的。
⑤ 口條是哪個部位
口條也指作動物的舌頭,比如牛、豬舌頭。
在沒有說明是牛口條時,通指豬舌頭。
台灣人說口條,是指口頭表達的能力。
豬舌頭介紹:
豬舌頭,別名口條、招財。新鮮豬舌頭灰白色,包膜平滑,無異塊和腫塊,舌體柔軟有彈性,無異味。變質的豬舌頭呈灰綠色,表面發粘、無彈性,有臭味。異常的豬舌頭呈紅色或紫紅色,表面粗糙,有出血點,有潰爛斑或腫塊,或在豬舌根有豬囊蟲寄生。
由於豬舌頭含較高的膽固醇,凡膽固醇偏高的人都不宜食用豬舌頭。 豬舌肉質堅實,無骨,無筋膜、韌帶,熟後無纖維質感。
每100克豬舌頭所含營養如下:
熱量233千卡、蛋白質15.7克、脂肪18.1克、碳水化合物1.7克、膽固醇158毫克、維生素A15微克、硫胺素0.13毫克、核黃素0.3毫克、尼克酸4.6毫克、維生素E0.73毫克。
鈣13毫克、磷163毫克、鉀216毫克、鈉79.4毫克、鎂14毫克、鐵2.8毫克、鋅2.12毫克、硒11.74微克、銅0.18毫克、錳0.04毫克。
豬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煙酸、鐵、硒等營養元素,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豬舌性平味甘、咸,有滋陰潤燥的功效。一般人都可食用。
⑥ 舌體有裂紋,說明身體哪個部位出現了問題
許多人生病的時候去醫院看醫生,他們就會要求你把舌頭伸出來看一看。只是因為通過觀察舌頭的狀態,可以判斷人的身體狀況。而有些人表示自己的舌頭的舌苔有裂紋,這種情況也是因為你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如果有的人舌苔有裂紋,那麼這個人一般在生活當中就會體現的有氣無力。所以最好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並且平時也要注意一下飲食。
牙醫建議刷牙的時候也要刷一刷舌頭,因為舌頭上面也是需要清潔的。有些人有口臭就是因為舌頭上附著了太多的細菌,用牙刷在舌頭上刮兩下就可以了。並且日常生活當中吃飯一定要吃慢一些,不要著急小心咬著舌頭。
⑦ 舌質是什麼
舌乎擾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正常舌形適中而扁平。觀察舌形變化,可測知正氣盛衰和病邪性質。察舌質主要是觀察舌形、舌態、舌的色澤及榮枯等。正常的舌體運動自如、柔軟靈活,顏色淡紅而鮮明潤澤、不胖不瘦、不老不嫩、大小適中、無異常余頃祥形態。
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正常舌形豎搏適中而扁平。觀察舌形變化,可測知正氣盛衰和病邪性質。察舌質主要是觀察舌形、舌態、舌的色澤及榮枯等。正常的舌體運動自如、柔軟靈活,顏色淡紅而鮮明潤澤、不胖不瘦、不老不嫩、大小適中、無異常形態。
⑧ 怎樣從人的舌頭上看自己的健康狀況
常言道: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一個健康的人,面對鏡子看自己的舌頭,應當是舌體柔潤,舌質淡紅,舌面上鋪有薄而均勻的顆粒、干濕適中的白苔,此謂「舌淡紅,苔薄白」。但是,患病後,舌質與舌苔就會發生變化。因此,經常觀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狀況,及時進行自我保健與調理。
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於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見圖3-1)。根據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症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於健康人,也可見於外感初起或內傷病情輕淺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於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舌慶拍鎮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干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③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
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點或斑點,多為內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呈現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舌質絳紫色深而乾燥為熱極,溫熱病者為病邪傳入營分、血分;舌質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②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舌質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熱。
③芒刺:舌乳頭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屬熱邪亢盛。熱邪譽粗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臨床上芒刺多見於舌尖與舌邊,舌尖芒刺多屬肝膽熱盛。
④裂紋:舌體上有多種縱行或橫行的裂溝或皺紋,多由於粘膜萎縮而形成。裂紋舌可見於少數正常人。舌質紅絳而有裂紋者多屬熱盛;舌質淡而有裂紋者多屬氣陰不足。
(3)舌態: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①震顫:舌體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內動。
②歪斜:舌體偏歪於一側,多為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
③痿軟:舌體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賀臘失養所致。
④強硬:舌體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轉動,多屬高熱傷津,邪熱熾盛,或為中風的徵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現代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
(1)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干,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灰黑苔多見於疾病比較嚴重的階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並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發之機。舌面上有不規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濕未化而正氣已傷。
(3)潤燥:反映體內津液的情況。正常舌苔不幹不濕,無苔乾燥為體內津液已耗,外感病多為燥熱傷津,內傷病多為陰虛津液不足;舌苔濕潤表明津液未傷,而苔面水份過多伸舌欲下滴,稱為滑苔,則示體內有濕停留。
膩苔:苔質緻密、細膩如一層混濁光滑的粘液覆蓋於舌面,不易擦去,多屬痰濕內盛。
腐苔:苔質疏鬆如豆腐渣,堆於舌面,易於擦去,多為實熱蒸化胃中食濁,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現。
1.正常舌
舌象: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干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3.蒼老舌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蒼老、白苔滿布、微黃、粗糙如砂石。
意義:濕阻脈絡、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質淡白、白苔滿布,中部厚如積粉。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於陽虛而外感濕熱。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6.淡紅鏡面舌
舌象:舌質淡紅而嫩,邊有裂紋,舌面光瑩無苔、平滑如鏡。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7.瘀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氣血壅滯。
8.淡紅花剝舌(地圖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歪,舌苔白膩有剝脫,呈地圖狀。
意義:胃之氣陰兩虛,痰濕阻絡。
9.紅舌花剝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舌苔白膩花剝,剝脫處光瑩無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義:濕熱傷陰,濕濁未化,已傷陰液。
10.紅腫脹舌
舌象:舌質紅,舌體腫脹、胖大、不能縮入口內,舌尖與中部黃苔,舌邊與根部白苔。
意義:濕熱熏蒸,血熱上壅。
11.淡紅紫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尖舌邊多處青紫成片,舌苔白膩不均勻,中間苔少。
意義:氣滯血瘀或久病氣血不續。
12.淡紅舌白厚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
意義:氣虛血瘀,痰飲停聚。
13.淡紅舌厚腐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略胖,白厚腐膩苔滿布舌面如積粉,表面微有淡黃色。
意義:濕熱阻滯三焦
14.淡紅舌黃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黃燥,粗糙如砂石。
意義:胃腸熱結夾濕,濕熱化燥。
15.紅舌黑膩苔
舌象:舌質紅,苔厚膩,邊白黃中間黑色。
意義:虛陽上浮,濕熱內蘊。
16.紅舌無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中有裂紋,除舌邊有少許殘存之苔外,餘光瑩無苔。
意義:胃腎氣陰兩傷。
17.齒痕舌
舌象:舌質略紅,舌體胖大而齒痕,舌中間有縱裂,苔薄白而顆粒粗松。
意義:脾虛濕滯,兼有內熱。
18.裂紋舌
舌象:舌質略細,多數縱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義:素有陰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
19.裂紋舌
舌象:舌質淡白透青紫,舌體胖大,中有深裂紋,舌邊裂紋如刀割,舌苔白膩而不勻。
意義:氣血俱衰,腎陰不足。
20.紅舌白腐苔
舌象:舌質紅,舌苔白厚,顆粒粗松,如豆腐渣堆於舌面。
意義:痰食內聚,濕熱蒸騰。
21.紅舌黃腐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舌體蒼老,舌苔由白轉灰黃,厚腐堆起,上有橫直裂紋。
意義:濕熱穢濁蘊結於里。
22.暗紅舌焦黃苔
舌象:舌質紅而偏暗,苔焦黃如鍋粑,厚而有裂。
意義:胃腸熱結,腑氣不通。
23.紅舌黃白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苔黃白色,厚積滿布,如米粉狀。
意義:邪熱濕毒蘊結於里。
24.暗紅舌黃燥苔
舌象:舌質絳紅晦暗,舌體薄瘦,舌苔厚而焦黃燥裂。
意義:實熱燥結於胃腸。
25.紅絳舌黃黑苔
舌象:舌質絳紅、蒼老、尖有紅點,苔薄白轉灰黃,根部灰黑垢膩。
意義:風痰上擾,痰熱腑實。
26.紅絳舌黑糙苔
舌象:舌質紅絳,有紅點,黑色糙裂苔滿布,厚積成塊。
意義:熱毒內實,痰熱腑實。
27.紅色點刺舌
舌象:舌質紅,有紅色點刺狀突起,舌苔白膩,表面微黃。
意義:營分郁熱。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義:寒濕凝滯,氣血壅滯。
29.絳紫舌光剝苔
舌象:舌質絳紫而暗,舌面光剝無苔。
意義:熱及營血,傷陰阻絡。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邊尖滿布白滑苔,中根部黃苔,厚膩粘滑。
意義:腎陽不足;濕濁化熱。
31.紅絳瘦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體瘦長,兩條黃色垢苔厚積,燥裂成塊,余處光剝無苔。
意義:胃腸熱結傷陰而兼陰虛火旺。
32.紅胖瘀斑舌
舌象;舌質紅絳有瘀斑,舌體腫脹,舌面有破損,苔白滑兼有醬色。
意義:濕毒內盛。
參考資料:http://51qe.cn/pic/30/11/76/006.htm
⑨ 舌診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註解
- 4 參考資料
- 附:
- 1 古籍中的舌診
1 拼音
shé zhěn
2 英文參考
glosso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spection of tongu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observation of the tongu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ongue inspection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04)]
3 註解
舌診為望診重點內容之一[1],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之一[2]。指用視覺觀察病人的舌質和舌苔的變化,以了解病情,推測預後的診斷方法[3]。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為胃氣的反映[1]。經脈中,手少陰之別系舌本,足少陰之脈挾舌本,足厥陰之脈絡於舌本,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1]。因此,臟腑有病,可以影響舌的變化[1]。可在舌質和舌苔上反映出來。舌診主要按照舌面部位察看舌質和舌苔的形態、色澤、潤燥等變化,藉以辨別病邪的性質、病勢的深淺、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和臟腑的虛實等[1]。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質可辨臟腑的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淺深。」但兩者必須結合,再與其他症狀參照,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1]。
舌質又稱舌體[2]。是舌頭的肌肉脈絡組織[2][4]。望舌質是舌診的重要清尺內容之一,對於診察臟腑精氣盛衰存亡,判斷疾病預後轉歸,具有重要意義[2]。舌質的望診主要是辨別其顏色、形態的異常[2]。舌診中,按舌的不同部位以候臟腑[4]。一般以舌尖候笑正告心肺,舌邊候肝膽,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腎[4]。但也不能機械看待,要結合舌苔和全身症狀全面診察疾病[4]。舌質的望診主要辨別榮枯老嫩,包括形態、色澤、動態和濕潤度等[4]。一般來說,察臟腑的虛實,重點在於舌質;察病邪的深淺與胃氣的存亡,重點在於舌苔[4]。也有「氣病察苔,血病觀質」之說[4]。
舌苔也稱舌垢[4]。即散布在舌體上面的一層苔垢,是由胃氣上蒸而生[2]。觀察舌苔的變化,有助於了解病邪的性質和淺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診重要內容之一[4]。望舌苔包括望苔色和望苔質兩個方面[2]。
望苔色即望舌苔之顏色[5]。主要有白苔、黃苔、灰苔及黑苔四種[5]。白苔一般常見於表證、寒證;黃苔主里證、熱證;灰苔主里證,可見於里熱證,也可見於寒濕證碰明;黑苔主里證,主熱極,又主寒盛[5]。
望苔質即望舌苔的質地,包括舌苔的厚薄、潤燥、膩腐、剝脫、有根無根等變化[5]。透過苔能隱隱見到舌體為薄苔,為正常苔或屬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體為厚苔,多屬病邪傳里,病情較重,或內有食飲痰濕阻滯[5]。
⑩ 中醫看病為什麼要觀察舌頭
到中醫科看病,醫生常會說「把舌頭伸出來看看」,這是為 什麼呢?原來舌最能夠客觀地反映機體內部的情況。一旦身體 發生疾病,舌往往會出現變化,醫生就可以根據舌頭上的「蛛 絲馬跡」來診斷疾病了。所以,舌診和脈診一樣是中醫診斷疾 病、用葯的重要依據。
那麼怎樣來看舌呢?醫生主要觀察舌苔和舌質。笑源舌苔是覆蓋在舌表面的一層薄薄的物質,正常人的舌苔較薄,而且是白 色的,稱為薄白苔,舌質指的是舌的顏色,正常人一般為淡紅 色。
生病的時候,首先可見到舌苔的變化,進一步才發生舌質 的變化如果舌苔由薄變厚,由白色變為黃色、焦黃甚至黑色, 說明疾病由輕變重,同樣的,當舌質由淡銀腔紅變為紅、絳紅甚至 紫色或出現青紫斑,就說明疾病加重了。要注意的是,老年人 由於血管硬化,組織老化,舌質也可能會出現青紫,這應該與 有疾病時相區別。另外在患病過程中出現舌苔剝脫,舌碰搏態表面很 光滑,像鏡子一樣,表示病情非常嚴重。
根據舌表面異常的不同部位,也可以作為疾病的輔助診 斷。舌尖常能反映心和肺的異常,舌中常反映脾、胃的異常,舌 的兩邊常能反映肝膽異常,而舌根則常反映腎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