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藏族人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住在什麼地方
一、藏族服飾
藏族的衣著上身穿綢、布長袖短褂,外著寬肥的長袍,右襟系帶。一些農區婦女穿無袖長袍,長袍多用羊毛織成的氆氌製成。牧民男女多不穿短褂,只穿無布面的羊皮長袍,在領口、袖口和衣襟上,縫上細長皮或色布鑲邊。
二、藏族飲食
藏族農區的主食糌粑是用炒熟的青裸或豌豆磨製成麵粉,用茶水拌食。藏族人民喜歡酥油茶和奶茶。酥油茶是將酥油與熱茶倒入特製的木筒搗拌而成。
牧區的主食為牛羊肉。進餐時,使用隨身攜帶的木碗和帶鞘短柄尖刀茄耐笑。每餐量少,一般日食五、六餐。喜飲青稞酒。以牛奶製成的酸奶、奶渣等,也是日常的食品。
三、藏族住房
藏族農區多壘石建屋,牧區則用帳篷。房屋平頂多窗,造型簡潔,敦實質朴畝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多建築於向陽高處,座北向南。通常以石塊或夯土築牆,形如碉房,樓房上層住人,室內多設有佛龕,下層多作庫房或畜圈,有院落。
層內鋪木板或坐墊。牧區帳篷用氂牛毛織成,色黑,冬暖夏涼,遷移方便。農村多半在房外圍以小牆以為小院,供放柴草和豢養牲口或家禽之用。
(1)藏族穿什麼服飾圖片女生擴展閱讀
藏族的文化藝術:
藏文文獻中,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遺產,最早有手卷、木牘、金銘、石刻等。雕版印刷傳自內地。書籍為橫條散葉梵篋本顫含,除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外,還有關於韻律、文字、哲理、史地、天文、歷算、醫葯等專著和小說、戲劇、傳記、詩歌、故事、寓言等撰述。
其中如早期著作《藏文文法三十頌》,醫葯學巨著《四部醫典》,歷史名著《賢者喜宴》、《青史》、《宗派源流》,傳說故事《文成公主》、以及著名的世界最長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傳說小說《米拉日巴傳》、《頗羅鼐傳》,格言詩歌《薩迦格言》、《倉央嘉措情歌》等傳世著作,早已膾炙人口,並已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內外出版。
藏族能歌善舞,歌曲旋律頓挫抑揚,歌詞貼切合韻,唱時還可伴以各種舞蹈,舞姿優美,有獨舞、對舞和群舞,或以上身腰臂作舞,或以下身腿足作舞,而以踢踏舞為最具特色,有些舞蹈以各種樂器伴奏。
Ⅱ 藏族穿的服裝是什麼樣子
藏族服飾特點
(1)藏族服飾基本結構為肥腰、長袖、大襟長袍。穿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而眠可以當被。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於起居、旅行,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溫。
(2)男女皆愛飾物。各地藏族男女特別講究飾物,飾品的質地較多,有銀、金、珍珠、瑪瑙、玉、松石、絲、翡翠、珊瑚、琥珀等。運用廣泛,有頭飾、發飾、鬢飾、耳環、項鏈、胸飾、腰飾、戒指等。造型美觀,多為自然形狀。婦女都喜歡戴珊瑚、瑪瑙、項鏈和銀質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種腰刀、火鐮等飾物、也有戴耳環、戒指和手鐲的。
(3)配色大膽精巧。藏族服飾的另一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依次遞增和構圖上。牧區皮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豎立色塊,依次組成五彩色帶。女皮袍的肩部、下擺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寬的黑、紅、綠、紫色條紋依次排列。她們常用十字紋樣的花領袍和靴上作裝飾,給人以「慈善」、「愛撫」、「與人為善」的聯想。她們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色,並且巧妙運用復色、金銀線取得明坑邙又和諧的藝術效果,配色十分大膽、精巧。
Ⅲ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有哪些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語言、歷史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來通過研究人類進化史及種族所形成的概念。由於歷史的原因,一個國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個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
現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國度為區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單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沒有共同的語言、歷史來源的人群。現代同一個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個民族也可有不同的歷史淵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語言。
國族:國族是以政治目的結成的新族群,在文化習俗的融合的情況下,國族不可以直接轉化成民族概念。典型的國族概念有中華民族、巴西民族、美利堅民族等。
從2016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在年滿18周歲的兩年內,可以依據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請變更一次。
Ⅳ 藏族傳統服飾是什麼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那麼傳統服飾具體是怎樣呢?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能幫到您。
藏族傳統服飾: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因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長還長,穿時要把下擺向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長,要紮上腰談余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優美。藏族服飾的另一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依次遞增和構圖上。牧區皮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豎立色塊,依次組成五彩色帶。女皮袍的肩部、下擺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寬的黑、紅、綠、紫色條紋依次排列。她們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色,並且巧妙運用復色、金銀線取得明坑邙又和諧的藝術效果,配色十分大膽、精巧
藏族傳統服飾:幫典
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幫典顏色相組合,或艷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藏族傳統服飾:藏帽
藏帽式樣繁多,質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氌帽等一二十種.藏靴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常見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
藏族傳統服飾:頭飾佩飾
頭飾佩飾在藏裝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西藏傳統首飾的表現形式,取決於藏民族的思想觀念、社會形態,以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尤其是傳統的游牧生活,更需要將全家,甚至幾代人所積累的財產轉化為珠寶首飾滿身披掛,而四處搬遷去尋找水草豐盛之地,既安全又方便。所以藏民族所穿戴披掛的不僅是服裝飾件,而且是一筆巨大的財產,顯示的不僅是美,而且象徵著豪華與富有。
日漸完善的藏族服飾 文化 內涵豐富,層次多樣,既有一定的結構特徵,又有許多等級和地域性的差別,還有一些特定的服飾制度。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與古羌人的一部分融合而成的,這幾乎已是史學界的共識,而無論是古羌人中蔽侍陸的發羌,還是卡若、曲貢等文化的創造者,他們都生活在地勢高,氣候寒冷,自然條件惡劣的世界屋脊上,以牧業、農業為主,這就決定了藏族先民們服裝基本特徵是厚重保溫,寬大暖和的肥腰、長袖長裙。為了適應逐水草而居的牧業生產的流動性,逐漸形成了大襟、束腰,在胸前留一個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這樣外出時可存放酥油、糌粑、茶葉、飯碗,甚至可以放幼兒,天熱或勞作時,根據需要可袒露右臂或雙臂,將袖系於腰間,調節體溫,需要時再穿上,不必全部脫穿,非常便當,夜晚睡覺,解開腰帶,脫下雙袖,鋪一半蓋一半,成了一個暖和的大睡袋,可謂一物多用,當然,這些穿著方式和使用功能不可能一日俱備,也不必詳考。然而藏族的這種基調形成久遠卻是不難想像的。有人曾研究過西漢前後的青銅器圖像及古代壁畫,發現古羌人與今天的藏族服飾極其相近,都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束腰、露臂、以毛皮製衣等,驚人的相似,說明藏族服飾有著很強的穩定性,這正是生態環境與生活方式決定服裝形制的最好說明。
在等級差異方面,貴族藏袍與民間藏抱的結構並沒有根本區別。差異主要表現在質地和花紋上。貴族服飾質地精細,花紋講究。一般有蟒緞袍,由黃、紅、藍、綠、白、紫等色作基調,上面有"間希"紋祥(龍、水、魚、雲等紋)。此袍常是四品以上的官員朝見__喇嘛,或重大節日宏頃舉行禮儀時穿用。"寸扎白瑪加加"袍(蓮鳳錦緞袍)是一種有蓮花、鳳凰紋祥的緞袍,它和"寸扎花爾白瑪"(蓮花緞蒙古袍),是四品以上官員過年過節的普通藏袍。另外還有團花錦緞袍,"曲巾"袍等等,都是拉薩日喀則等城市高級貴族的珍貴藏袍。史籍對十八世紀的噶倫頗羅鼐的服飾記載,為我們提供了當時上層貴族及地方政府辦事官員服飾的珍貴材料。從該書反映的情況來看,當時貴族的上裝,平時穿五色錦緞質地的大領無衩小袖衣,以皮為里。重大的節慶 日,則穿蟒紋袍,披貂皮披肩,下穿大褂,腰束金絲緞腰帶,上別小刀荷包等裝飾品,足穿牛皮靴,頭蓄發,左耳帶珠墜榷,戴平頂帽外,其餘裝束與頗羅鼐大致相同。此外還手帶骨板指,拿念珠,識字者腰間多插一個像刀鞘一樣的鐵簡,內裝竹簽筆、藏式墨水瓶等文具。節慶時,這些下屬官吏把頭發綰成一髻或兩髻,戴無翅白紗帽(唐代進士帽),左耳戴金鑲綠松石耳墜,右耳墜珊瑚,身穿獺皮鑲邊的大領窄袖短錦衣,袖口由五種顏色的錦緞相接,下穿黑曷毛百摺裙,腰束大紅花緞帶。上述這些貴族服飾,除無翅白紗帽和裝文具的鐵筒外,其他服飾今天仍然普遍流行。
Ⅳ 藏族和蒙古族服飾區別
藏族和蒙古族服飾主要在款式、長度上有差別。
1、款式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 藏族民族服飾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
而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 蒙古族服飾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
2、服裝長度
藏袍雖然長但男性不會裹住腳踝而是到膝蓋,蒙古族的袍子是長袍並且會蓋住小腿。
藏族和蒙古族服飾文化
藏民族不分男女普遍穿長袍,系腰帶。男士們在長袍後擺打褶,女士們在長袍後擺左右兩邊打褶。也有不分男女一樣在長袍後擺的兩邊打褶的裝束習慣。但過去官吏的服飾,以官職的高低有特殊性的象徵意義。民間也有稱貴人、普通人和平民的詳略和優劣等各類型的服飾。
蒙古袍的穿著是一件正經、嚴肅的事情,整潔端正的穿戴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一種尊重。穿袍子時,一定要穿靴子,戴帽子。尤其到祭祀的時候,必須是袍子、靴子、帽子配套,這樣才顯得整體協調,嚴肅莊重。
在端茶敬酒的時候,不能捋袖,不能袒胸露頸,袍子的下擺不能從鍋碗瓢盆上掃過。收拾存放袍子時,前襟要朝上,死人的衣服才朝下。領子沖西北放置,不能沖門。在縫制袍子時,忌諱留下線頭。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藏族服飾
網路—蒙古服飾
Ⅵ 藏族穿什麼衣服
藏族男性服飾分勒規(勞動服飾)、贅規(禮服)、扎規(武士服)。婦女服飾在節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儀禮時的服飾變化較大,節日服飾都較平時著裝富麗、盛重。現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櫥中增添了西裝、夾克等現代服飾,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飾情趣。但是不少人在節日時仍然保持著傳統著裝。
藏裝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基本特點是大子裡面還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寬長,衣領、襟邊、袖口、下擺等處多以細毛皮、氆氌或色布鑲邊。白天勞動時多脫掉一袖或雙袖,左右盤扎於腰間。袍一件長袖襯衣。男子束腰帶時,旅液一般將袍子下擺提至膝蓋。女子束腰時一般將袍子上提少許,使下擺遮住踝關節。
(6)藏族穿什麼服飾圖片女生擴展閱讀
貴族藏袍與民間藏抱的結構並沒有根本區別。貴族藏袍差異主要表現在質拆梁物地和花紋上。貴族服飾質地精細,花紋講究。一般有蟒緞袍,由黃、紅、藍、綠、白、紫等色作基渣備調,上面有"間希"紋祥(龍、水、魚、雲等紋)。此袍常是四品以上的官員朝見達賴喇嘛,或重大節日舉行禮儀時穿用。
藏族女子頭戴帽頂有紅綠色絨飾的尖頂小帽,下穿黑紅色相間的十字花紋毛裙,著邦墊。上衣是齊腰間的小袖短衣,質地有毛、緞、布等。披方形綴絨披肩,手帶銀鑲珊瑚戒指,左手戴銀釧,右手戴寬二寸的硨磲圈。耳環多是金銀鑲綠松石質地,耳環上有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