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鯉魚長什麼樣
鯉魚體側扁而肥厚,具須2對,吻須短,頷須長。
野生種體金黃色,養殖魚背部黃綠色,腹部淡黃色;各鱗形成網目狀斑紋,各鰭微黃色,尾鰭淺叉形,背鰭硬棘3-4枚;背鰭軟條17-23枚,臀鰭硬棘2-3枚,臀鰭軟條5-6枚,脊椎骨36-37個,體長可達120厘米。
鮮魚背側藍黑色;兩側及腹面小魚為銀白色,大魚漸有金黃色光澤。體側鱗後緣較暗,中央黑斑狀。背鰭及尾鰭淡紅黃色,其他鰭金黃色。唇黃紅色。虹彩肌金黃色。棲息在渾水或多草處體色較黃,清水處色較淡。
鯉魚
鯉魚(拉丁學名:Cyprinus carpio),鯉形目鯉科動物,鯉科鯉屬雜食性動物,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
鱗有十字紋理,所以名鯉。死後鱗不反白。有從頭至尾的脅鱗一道,不論魚的大小都有三十六鱗,每鱗上有小黑點。鯉魚俗稱鯉拐子、毛子等,隸屬於鯉科。身體側扁而腹部圓,口呈馬蹄形,須2對。背鰭基部較長,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帶鋸齒的硬棘。體側金黃色,尾鰭下葉橙紅色。鱗大,上齶兩側各有二須。
『貳』 鯽魚鯉魚怎麼區別是什麼
鯽魚鯉魚的區別:
1.體色不同
鯽魚:鯽魚的體背面為青褐色,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各鰭條均為灰白色。
鯉魚:鯉魚的體背面為灰黑色,側線下方近青黃色,腹面白色,背鰭微黑。
2.外觀區別
鯉魚體呈紡錘形,嘴巴位於頭部前端,嘴巴旁邊有兩對胡須,體色青黃,尾鰭下葉紅色,背鰭、臀鰭都有硬刺,最後一根刺的後緣有鋸齒;鯽魚體側扁而高,體較小,背部發暗,腹部色淺,體色因產地而異,多為黑色帶金屬光澤,嘴上無須,鱗較小,鰭的形狀同鯉魚。
3.分布范圍區別
鯉魚是淡水魚類中品種最多、分布最廣、養殖歷史最悠久、產量最高者之一。原產亞洲,後引入歐洲、北美及其他地區。
鯽魚在全國各地(除西部高原)廣泛分布,棲息在湖泊、江河、河渠、沼澤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淺水湖和池塘較多,繁殖能力極強,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魚類。也是我國一種優良的養殖魚類和經濟魚類。全國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產。
『叄』 這個叫什麼魚很常見的
這是黃河鯉魚,陝西
黃河鯉魚,主要產於陝西境內的黃河幹流及其重要支流河段,以黃河幹流河灣地帶的陝北神木、府谷和關中東部的華陰、潼關等市縣河段產量最豐。陝西黃河鯉魚以肉嫩鮮美、營養豐富,與寧夏黃河鯉、河南黃河鯉、山東黃河鯉、山西天橋黃河鯉並列為黃河幹流的「五大名鯉」。寧夏
黃河鯉魚主要是指生活在黃河中的鯉魚。但是,隨著淡水養殖業的發展,也有人工飼養者。寧夏淡水養魚業歷史悠久,明代就有記載。明代詩人在 靈武《漁村夕照》中有這樣的描述:"村居多以漁業為業,得采歸來喜不窮。"如今,除國營和集體漁場外,還涌現出不少個體養魚戶。人工養殖魚種除黃河鯉魚外,還引進和雜交育成了 紅鯉、荷包鯉、散鱗鏡鯉、斗鯉、荷元鯉等品種。
『肆』 錦鯉品種圖片大全
錦鯉品種有:衣錦鯉、黃金錦鯉、花紋皮光鯉、金銀鱗和變種鯉等。
1、衣錦鯉
變種鯉(Kawarimono)包括所有不在其他種類內的不具金屬光澤的錦鯉,因此是一類相當大的類型。這個品種類型是不同品種進行雜交的產物,盡管有些品種、品系的來源尚不清楚。
『伍』 鯉魚長什麼樣
鯉魚體側扁而肥厚,具須2對,吻須短,頷須長。野生種體金黃色,養殖魚背部黃綠色,腹部淡黃色;各鱗形成網目狀斑紋,各鰭微黃色,尾鰭淺叉形,背鰭硬棘3-4枚;背鰭軟條17-23枚,臀鰭硬棘2-3枚,臀鰭軟條5-6枚,脊椎骨36-37個,體長可達120厘米。
『陸』 鯉魚和鯽魚長什麼樣子
鯉魚,中文別名鯉拐子、鯉子、毛子,紅魚。鯉科(Cyprinidae)中粗強的褐色魚,學名Cyprinus carpio。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雜食性。如圖:
『柒』 敢問八方釣魚人,這條鯉魚是什麼品種,長得真嚇人
這是鏡鯉是鯉魚的一個亞種,原產自歐洲,後引進我國東北,體側有三條比較粗大的鱗片帶,有的個體索性只有三片大鱗,所以我國農村管它叫三花鯉魚或三道鱗。鏡鯉在我國市面上也比較常見,無鱗的變種現又被叫做革鯉。鏡鯉適應性強,多棲息於水域中下層,而以富營養水域底泥砂質靜水域為主,較少棲息於流水域中。有集體群游習性。為雜食性魚類,以小型無脊椎動物與底棲動物為主。
鏡鯉也是釣友常釣對象魚種之一,且該魚的力道大,遛魚時比鯉魚更加有力量。鏡鯉和鯉魚的區別:
一般鯉魚全身布滿鱗片,其鱗片大而不規則,鱗片沿著側線生長,形成一條連續的鱗片線。
鏡鯉鱗片分散,其鱗片單獨生長且位置隨意,鱗片非常大而稀少,且沿著側線分布。這種漂亮的魚,在市場上並不被認可,市民感覺怪異。三道鱗身上長了一些不規則排列的鱗片,而且很大。讓人一看,感覺這個魚好像受到了污染,魚身上好像帶著病態的樣子,不受人們的喜歡。其實三道鱗可燒可燉,刺少肉多,比一般鯉魚和草魚味美。
『捌』 鯉魚和鯽魚有什麼區別
1、科目不同
鯽魚:鯽屬。
鯉魚:鯉屬。
2、外形不同
鯽魚體側扁而高,體型較小,背部暗淡,腹部發白色淺,不過也因魚產地的不同體色呈現出差異,但多呈黑色並帶有金光澤。嘴上無須,魚鱗較小。
(8)鯉魚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鯽魚的食用價值
鯽魚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價值很高的魚類,是國民膳食結構中優質、價廉、充足的蛋白質來源。
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蛋白質氨基酸模式接近,屬於優質蛋白;肌纖維細短,水分含量較多,因此鯽魚組織柔軟細嫩,比畜、禽肉更易消化。
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主要為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抗癌等作用;是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B2的重要來源,維生素E、維生素B1、煙酸的含量也很高。
鯽魚的食療作用古來已有總結,具有益氣健脾、利尿消腫、通絡下乳等功效,尤其是活鯽魚氽湯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葯物不可比擬的作用,體質虛弱者常吃有益身體健康。
『玖』 鯉魚長什麼樣子圖片
鯉魚圖片如下:
鯉魚
鯉是鯉科、鯉屬魚類。體延長而側扁,肥厚而略呈紡綞形,背部略隆起,腹緣呈淺弧形。頭中大,頭頂寬聞。吻鈍圓,上頜包著下頜。口略小,下位,斜裂,呈圓弧形。咽頭齒3列。須兩對,吻須較短,頜須較長。
鰓耙短而呈三角形。體被圓鱗,側線完全,略為弧形。背鰭硬棘Ⅲ;臀鰭硬棘Ⅲ,分枝軟條5;尾鰭叉形。背鰭與臀鰭第Ⅲ條硬棘後緣有鋸齒。體背部暗灰色或黃褐色,側面略帶黃綠色,腹面淺灰色或銀白色。背鰭和尾鰭基部微黑色;胸鰭和腹鰭微金黃色。
鯉為淡水中下層魚類,雜食。對生存環境適應性很強,棲息於水體底層,性情溫和,生命力旺盛,既耐寒耐缺氧,又較耐鹽鹼,在小於7克/升的鹹水中生長良好,最適宜含鹽量為1~4克/升。最適宜的水溫在20~32℃之間,最適宜繁殖的水溫22~28℃。最適宜生長的pH值是7.5~8.5。鯉魚屬雜食性魚類,幼魚主要攝食輪蟲,甲殼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
分布於阿富汗、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喬治亞、德國、匈牙利、伊朗、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巴基斯坦、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塔吉克、土耳其、土庫曼、烏克蘭、烏茲別克。
『拾』 鯽魚和鯉魚的區別是什麼
1、科屬區別:鯽魚屬鯽屬,鯉魚屬於鯉屬。
2、外觀區別:鯉魚身體側扁而腹部圓,口呈馬蹄形,須2對。背鰭基部較長,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帶鋸齒的硬棘。體側金黃色,尾鰭下葉橙紅色,鯽魚體側扁而高,體型較小,背部暗淡,腹部發白色淺,不過也因魚產地的不同體色呈現出差異,但多呈黑色並帶有金屬光澤。
3、分布范圍區別:鯉魚是淡水魚類中品種最多、分布最廣、養殖歷史最悠久、產量最高者之一。原產亞洲,後引入歐洲、北美及其他地區。鯽魚在全國各地(除西部高原)廣泛分布,棲息在湖泊、江河、河渠、沼澤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淺水湖和池塘較多,繁殖能力極強,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魚類。
(10)鯉魚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鯽魚上鉤脫逃時,能分泌出驚液,提示夥伴注意危險。當票他魚聞到驚液氣味時,就迅速逃竄。若在垂釣時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更換一下釣位,因為要等驚液氣味散盡,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影響垂釣效果。抓魚摘鉤的手,也會沾染上這種驚液味,應注意及時清洗擦凈,再去拿餌裝鉤,否則也影響上鉤。
要注意風對釣鯽魚的影響:有風有浪的水域,比寧靜無浪釣位上魚快,且多。如果再下點濛濛細雨,臨近黃昏時分,鯽魚咬鉤可達近似瘋狂的程度,幾乎是投下鉤就咬。在吞鉤高峰時,往往是1分鍾可釣2尾魚。雙鉤長腦線,主線齊竿長,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