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最長鐵路
中國最長鐵路是京九鐵路,全長2407千米,而中國最長鐵路車次是K3/4次列車,全程7819公里。
1、京九鐵路
京九鐵路,簡稱京九線,全長2407千米,是中國境內一條連接北京市至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鐵Ⅰ級鐵路;線路呈南北走向,串聯中國華北、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
京九鐵路國家「八五」計劃的第一號工程,是中國當時僅次於長江三峽水電站的第二大工程,也是中國國內投資最多、一次性建成的最長雙線鐵路;為中國「三橫五縱」干線鐵路網中的一縱。
2、K3/4次列車
K3/4次列車,是中國鐵路的一趟國際聯運快速列車,長期以來運行於中國北京至莫斯科之間,全程一共有7819公里,到達終點需要131個小時,因此成為中國目前最長的火車線路。
其中北京至莫斯科每星期三在北京站發車,每星期四經由烏蘭巴托站,於星期一抵達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站,運行131小時31分,使用車次為K3次(中國境內)、003次(蒙古國境內)、003З次(俄羅斯境內)。
莫斯科至北京每星期二在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站發車,每星期日經由烏蘭巴托站,於星期一抵達北京站,運行129小時50分,使用車次為004З次(俄羅斯境內)、004次(蒙古國境內)、K4次(中國境內)。
世界最長鐵路——「義新歐」中歐班列
「義新歐」中歐班列指的是於2014年11月18日從中國義烏出發,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歷時21天,最終抵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這條鐵路線全長13052公里,這趟貨運班列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點,加強了中國東部沿海與中亞和歐洲地區的聯系。
2021年11月9日,隨著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小濤宣布發車,滿載溫州特色商品的義新歐班列溫州號特色專列,從溫州鐵路口岸鳴笛啟程,將經滿洲里口岸出境,預計18天後抵達俄羅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京九鐵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義新歐鐵路
㈡ 中歐班列起點終點分別是哪裡
中歐班列起點終點分別是鋪劃了西中東3條通道中歐班列運行線:西部通道由我國中西部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
2011年3月,首趟中歐班列從重慶發出開往德國杜伊斯堡,開啟了中歐班列創新發展的序章。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等條件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
隨著載有2000餘噸農副產品和汽車配件的中歐班列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薩克物流園區緩緩駛出,標志著鄂爾多斯市首次開行中歐班列,而這趟開往俄羅斯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也成為內蒙古中西部地區開行的第9條中歐班列線路。
截止到目前,我國穩定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已達33個,到達歐洲12個國家的33個城市,中歐班列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重要的物流通道。
數據顯示,中歐班列的第一個1000列歷時54個月完成、第二個1000列歷時8.5個月、第三個1000列歷時5.5個月、第四個1000列僅用了4.5個月。「到2020年,中歐鐵路運輸通道將基本完善,28個國內外重要樞紐節點基本建成。
㈢ 中歐鐵路的歷史
1997年,由烏茲別克首先提出,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就聯通三國的中吉烏鐵路簽署備忘錄。兩年後的1999年,位於蘭州的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在《新建中吉烏國際鐵路中國境內段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提出了南北兩個方案。當時估計,北線方案全長約577公里。它自新疆的喀什向西,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吐爾尕特口岸,以3.85公里隧道穿越吐爾派特山出境進入吉爾吉斯斯坦。然後,鐵路前進到卡拉蘇,至此到烏茲別克的安集延,都可利用現有線路。南線方案全長523公里,自喀什向西南抵達庫爾干,從伊爾克什坦口岸出境進入吉爾吉斯斯坦,然後向西經卡拉蘇抵達安集延。
2004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明確提出新建中吉烏鐵路喀什到吐爾尕特段,即以採取北線方案為基礎。這主要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主張,因為北線經過該國的主要礦產區。當時三個國家共提出了8個方案。安集延最遲自漢代起就是中亞的經貿中心,從這里開始有線路經土庫曼、伊朗、土耳其,與歐洲鐵路網接軌。從新疆到安集延,精確地復制了絲綢之路的路線。目前,從中國有三條鐵路線可以前往歐洲。一條需要先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哈巴羅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直達荷蘭鹿特丹港。另一條東起中國江蘇連雲港,經過哈薩克、俄羅斯等國直抵鹿特丹港。由於前蘇聯地區使用寬軌,其間必須更換車軸。
2010年10月試運行的「渝新歐」聯運線,把現有的鐵路網路進行優化組合,也是經過哈薩克、俄羅斯前往歐洲。與經過俄羅斯的現有中歐大陸橋相比,新中歐鐵路將中國前往歐洲的距離縮短了大約900公里。特別重要的是,它自亞歐大陸南部通過,大大拉近了中國與中東地區的關系。王夢恕認為,以這條鐵路為核心的陸上通道對中國意義重大,「這算中國的第二個通道。一旦馬六甲海峽出問題,我們的石油供給就非常被動。如果有第二個通道,就可以緩解這個問題。」以目前的進展,王夢恕認為比較關鍵的境外段有望在兩年內簽訂合同,「境內段和境外段有可能是一起開工,也有可能是分段開工。」
「鐵路修到哪裡,哪裡就發展得快,這點已經被無數次事實證明了。」王夢恕說,中吉烏鐵路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勘測完畢。然後,「伊朗到德國這一段,有更好的客觀條件,客運的標准預計是按照時速350公里修建,300公里的速度運行。」作為中歐鐵路核心段的中吉烏鐵路,可能要新建十多個車站和換裝站,近50條隧道、近百座橋梁。「新建線路准備客、貨列車同時運行,建設復線,一個上行、一個下行。」王夢恕表示,初步設定鐵路建設為時速250公里標准,客運按照時速200公里運行,貨運為每小時140公里到170公里,「一旦動工,鐵路將在6年左右的時間修建完成。」其實2011年2月17日、18日,在北京就曾召開中吉烏鐵路喀什至吐爾尕特段項目預可研評估會。會議材料說,它「標志著中吉烏鐵路正式拉開了建設序幕,該項目有望在2011年開工建設」。新疆發改委負責人當時也表示,對此寄予很大希望。
當時已經確定,中吉烏鐵路全長約504公里,其中中國境內175.9公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278.1公里,烏茲別克約50公里。中吉烏鐵路境內段投資估算為83.86億元。幾個月後,「7.23」動車事故發生,鐵路建設資金基本停止撥付。相對而言更需要資金支持的中吉烏鐵路沒有在2011年開工。
吉爾吉斯的想法
在各國政府層面達成共識的情況下,資金一直是中吉烏鐵路的焦點問題。它可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線,並且因此需要興建一條長達14公里的特大隧道。
兩個國家中,烏茲別克段主要改造現有線路。因此,鐵路建設幾乎為空白的吉爾吉斯斯坦如何推進其境內路段建設成為關鍵。而這又非其本國所能承擔的。
此前,中國在2002年提供了2000萬元用於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段的可行性報告調研。2005年左右,該路段曾迎來開工窗口,但隨後爆發「鬱金香革命」。一直到2006年,吉爾吉斯斯坦新一屆政府才確認該條鐵路的建設。
2009年,吉爾吉斯斯坦媒體曾報道,兩國領導人會晤後,「中方願與吉方一道共同推動實施中吉烏鐵路等大型雙邊合作項目,並考慮在2010年再向吉提供8000萬元人民幣的贈款援助。」
吉爾吉斯斯坦曾傾向於用「資源換項目」的方式解決中吉烏鐵路吉爾吉斯斯坦段的資金籌措問題。這種模式已應用在中吉烏公路上。
中吉烏公路東起伊爾克什坦口岸,穿過吉爾吉斯斯坦南部主要城市奧什,最終到達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全長959公里。
其中,2011年8月竣工的伊爾克什坦至奧什路段中的約50公里項目採用了「資源換項目」模式。具體的實施方式為: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項目融資,吉方提供伊斯坦貝爾德金礦供中方開采,利用礦山開採的預期利潤修復上述50公里路段。
吉爾吉斯作為中亞地區金礦資源主要儲量國和產出國之一,其金礦的探明儲量、地質儲量和預測資源量總潛力十分可觀。承擔該路段建設的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消息說,依照黃金市場行情估算,中方可獲相應的經濟回報。
2009年,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曾提出,用該國納雷恩州境內的一系列金礦來換取資金,結果遭到反對。當時吉爾吉斯斯坦方面公布,作為中歐鐵路核心段的中吉烏鐵路耗資20億美元,計劃10年收回投資。
第二年,吉爾吉斯斯坦國內政局再次發生變化,巴基耶夫出走,項目也再次陷入停滯。
而在2010年底,伊朗外長穆塔基宣布,中國、伊朗、阿富汗、塔吉克等國已同意共同修建一條連接中國與中亞、中東的鐵路線。它自中國新疆出發,途經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抵達伊朗。鐵路繼續向西前往土耳其聯通歐洲鐵路網,同時一條支線南下抵達波斯灣。
當時,阿富汗已基本完成為可行性研究。這條鐵路全長2300公里,總預算43億美元。
與此同時,依託中亞能源管線建設的中哈鐵路也提上日程。這使中歐鐵路可能出現南北兩條線路。
建設一條全新的中哈鐵路於2005年由哈薩克方面提出。這將是一條標准軌道鐵路。事實上,哈方希望,它最終也由土庫曼前往伊朗。
到2011年夏天,吉爾吉斯斯坦總理阿塔姆巴耶夫公開表示,將放棄先前的「資源換項目」融資方式。但他在前往參加達沃斯論壇前表示,推動中吉烏鐵路將是其首要任務。
這位總理說,該鐵路項目建設已「勢在必行」,否則位於中亞腹地的吉爾吉斯斯坦將與國際鐵路大動脈失之交臂,「而中方不帶任何政治色彩的援吉政策和做法將成為啟動該項目的直接保障,兩國關系也將因此更上一個高度」。
㈣ 中歐鐵路的介紹
中歐鐵路,最早可以追溯到孫中山時代,孫中山辭任臨時大總統以後提出來一個10萬英里鐵道的規劃,專門提到了與歐洲的亞歐大陸橋,和歐洲進行連接,10萬英里大約相當於17萬公里,中國至今仍然沒有實現這個目標。
㈤ 中歐班列經過哪些地方
1、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從重慶團結村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杜伊斯堡站,全程約11000公里,運轉時刻約15天。
貨源首要是本地出產的IT商品,2014年已開端招引周邊地區出口至歐洲的其它貨源。首列於2011年3月19日開行,到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14列,其間2014年開行22列。
2、中歐班列(成都~羅茲)。從成都城廂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羅茲站,全程9965公里,運轉時刻約14天。貨源首要是本地出產的IT商品及其它出口貨品。首列於2013年4月26日開行,到2014年8月1日,共開行58列,其間2014年開行26列。
3、中歐班列(鄭州~漢堡)。從鄭州圃田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漢堡站,全程10245公里,運轉時刻約15天。
貨源首要來自河南、山東、浙江、福建等中東部省市。貨品品種包含輪胎、高級服裝、文體用品、工藝品等。首列於2013年7月18日開行,到2014年8月1日,共開行41列,其間2014年開行28列。
4、中歐班列(姑蘇~華沙)。從姑蘇始發,由滿洲里出境,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華沙站,全程11200公里,運轉時刻約15天。貨源為姑蘇本地及周邊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液晶顯示屏、硬碟、晶元等IT商品。首列於2013年9月29日開行,到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6列,其間2014年開行15列。
5、中歐班列(武漢~捷克、波蘭)。從武漢吳家山站始發,由經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到達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有關城市,全程10700公里左右,運轉時刻約15天。貨源首要是武漢出產的筆記本電腦等花費電子商品,以及周邊地區的其它貨品。首列於2012年10月24日開行,到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0列,其間2014年開行9列。
6、中歐班列(長沙~杜伊斯堡)。始發站在長沙霞凝貨場,詳細實施「一主兩輔」運轉路線。「一主」為長沙至德國杜伊斯堡,經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全程11808公里,運轉時刻18天,2012年10月30日首發。
「兩輔」一是經新疆霍爾果斯出境,最終到達烏茲別克的塔什干,全程6146公里,運轉時刻11天;「兩輔」另一條經二連浩特(或滿洲里)出境後,到達俄羅斯莫斯科,全程8047公里(或10090公里),運轉時刻13天(或15天)。
7、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自義烏鐵路西站始發,作為鐵路中歐班列重要組成部分,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的首發線路,將貫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從義烏鐵路西站到西班牙馬德里,經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全程13052公里,運轉時刻約21天。
首趟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有41節列車,運載82個規范集裝箱出口,全長550多米,於2014年11月18日上午11點多首發,是現在我國史上行程最長、途經城市和國家最多、境外鐵路換軌次數最多的火車專列。
㈥ 你知道什麼是中歐班列么
中歐班列鐵路是由中國、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共同建造的。
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等條件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隨著「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實施,從中國開往歐亞國家的鐵路「中歐班列」成為重要舉措之一,被譽為軌道上的絲綢之路,這讓沉寂已久的古代絲綢之路再次復興。
中歐班列成為國際物流陸路運輸骨幹
亞歐之間的物流通道主要包括海運通道、空運通道和陸運通道,中歐班列以其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徵,以及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的優勢,已經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骨幹方式。
中歐班列物流組織日趨成熟,班列沿途國家經貿交往日趨活躍,國家間鐵路、口岸、海關等部門的合作日趨密切。
㈦ 中國火車通往歐洲哪個國家
中國火車通往歐洲的國家有:
1、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
從重慶團結村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杜伊斯堡站,全程約11000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
2、中歐班列(成都~羅茲)。
從成都城廂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羅茲站,全程9965公里,運行時間約14天。貨源主要是本地生產的IT產品及其它出口貨物。
3、中歐班列(西安~華沙)。
經由我國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穿越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最終抵達波蘭華沙,途經5個國家,全程9048公里,預計12天後抵達目的地。
4、中歐班列(鄭州~漢堡)。
從鄭州圃田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漢堡站,全程10245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
5、中歐班列(蘇州~華沙)。
從蘇州始發,由滿洲里出境,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華沙站,全程11200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為蘇州本地及周邊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液晶顯示屏、硬碟、晶元等IT產品。
6、中歐班列(武漢~捷克、波蘭)。
從武漢吳家山站始發,由經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到達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相關城市,全程10700公里左右,運行時間約15天。
7、中歐班列(長沙~杜伊斯堡)。
始發站在長沙霞凝貨場,具體實行「一主兩輔」運行路線。「一主」為長沙至德國杜伊斯堡,通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全程11808公里,運行時間18天。
「兩輔」一是經新疆霍爾果斯出境,最終抵達烏茲別克的塔什干,全程6146公里,運行時間11天;「兩輔」另一條經二連浩特或滿洲里出境後,到達俄羅斯莫斯科,全程8047公里或10090公里,運行時間13天或15天。
8、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
自義烏鐵路西站始發,作為鐵路中歐班列重要組成部分,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的首發線路,將貫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從義烏鐵路西站到西班牙馬德里,通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全程13052公里,運行時間約21天。
首趟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有41節列車,運載82個標准集裝箱出口,全長550多米。
9、中歐班列(哈爾濱~俄羅斯)。
班列全程運行6578公里,經濱洲鐵路1004公里到達滿洲里口岸站出境,再經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5574公里到達比克良站。
10.中歐班列(哈爾濱~漢堡)。
哈歐班列東起哈爾濱,經滿洲里、俄羅斯後貝加爾到赤塔,轉入俄西伯利亞大鐵路,經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和莫斯科到波蘭的馬拉舍維奇至終點德國漢堡,全程9820公里。
11、中歐班列(蘭州~漢堡)。
「蘭州號」中歐國際貨運班列蘭州-漢堡班列始發於蘭州,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波蘭後到達德國漢堡,全程8027公里,運行時間15天左右,比走海運到歐洲節省時間15天左右。
12、冀歐班列(保定~白俄羅斯明斯克)。
從保定始發,由滿洲里出境,途經俄羅斯,最後抵達白俄羅斯明斯克,全程約9500公里,用時12-14天左右。
13、中歐班列(西寧~安特衛普)。
14、中歐班列(廣州~莫斯科)。
15、中歐班列(青島~莫斯科)。
16、中歐班列(長春~漢堡)。
17、中歐班列(南昌~莫斯科)。
18、中歐班列(唐山~比利時)該班列由唐山港京唐港區始發,經北京、呼和浩特、包頭、哈密、烏魯木齊,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到達比利時安特衛普,全程約11000公里,運行時間約16天。
19、中歐班列(成都~維也納)。
20、中歐班列(武漢~德國漢堡)。
21、中歐班列(內蒙古自治區~伊朗東南部城市巴姆)。
特點
每周固定三班開行,鐵路綜合價格是空運的四分之一, 價格優勢非常明顯。時效性優勢15天可到達漢堡,12天可達波蘭;通過快速交付貨物不但提高了客戶滿意度還提高資金周轉率。
漢堡處於歐洲腹地為歐洲最大港口之一,物流體系完善可以即時配送至歐洲各國,歐洲境內基本可以做到1-3天到達,較海運時間可以縮減一半可以與空運部分中轉航線媲美,與海運相比,盡管鐵路運輸成本相對要高,但基於速度優勢,鐵運正成為越來越多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首選。
同樣一批貨,從深圳出發運往德國杜伊斯堡,走海運全程大約要耗時近兩個月,走鐵運只要16—18天就能抵達目的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歐班列、網路-中歐鐵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