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觀世音菩薩坐騎是什麼動物圖片
擴展閱讀
馬克思恩格斯高清圖片 2025-05-18 01:31:19
少女屁股圖片中間哪個 2025-05-18 01:22:20
感謝媽媽動態圖片 2025-05-18 01:12:05

觀世音菩薩坐騎是什麼動物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6 06:07:52

㈠ 請問四大菩薩的坐騎都是什麼

說起菩薩,我們都會想到觀音菩薩,其實佛教中有四大菩薩。為了能夠解救世間眾生的苦難,菩薩以各種不同的化身來到民間,隨時隨地解救人們的危難,最終修行成佛的。文殊菩薩的坐騎是青獅,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地藏菩薩,以一頭形似獅子的怪獸為坐騎的,名號為諦聽。又稱獨角獸,地聽,善聽,是九華山的鎮山之寶,相傳為金地藏菩薩坐騎。金地藏卓錫九華,立志修行,因有諦聽晝夜相隨,處處逢凶化吉,終成佛法。佛教尊稱諦聽為神犬,後人緣其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也是佛門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下來的一個圖騰和聖物。

㈡ 中國古代神話中,那些神仙的坐騎都是些什麼

1、夔牛

天教主的坐騎夔牛,形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沒有角,只長了一隻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又名雷獸。

2、青牛

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全名是板角青牛,長的很像水牛,但皮毛是青黑色,頭頂額心正中長有一根沖天牛角。只有天下即將興盛,才會出來現世。這個青牛實際上是上古瑞獸兕(si),可不是青顏色的牛。

3、青鸞

雲霄仙子的坐騎青鸞,常伴西王母的一種神鳥,多為神仙坐騎。赤色多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鸞。也是傳說中的五鳳之一。

4、鴻鵠鳥

瓊霄仙子的坐騎鴻鵠鳥,鴻鵠在神話傳說中是白色的鳳凰。

5、花翎鳥

碧霄仙子的坐騎花翎鳥,對花翎鳥的介紹找不到相關資料,從名字上看有很大的可能是是孔雀。

6、五彩神牛

黃飛虎的坐騎五彩神牛,腳程快,膽子大,不懼凶獸。據說是一匹神騎,力大無盡,可以托雲走路。

7、墨麒麟

聞太師的坐騎墨麒麟,傳說是黑龍與神牛所生,故生性兇猛,喜斗勇。後被金靈聖母所收服,贈與弟子聞仲。

8、玉麒麟

黃天化的坐騎玉麒麟,麒麟的一種,就是不知道是什麼龍和什麼牛生的。

㈢ 求八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什麼神獸

1、文殊菩薩·青獅

文殊菩薩座下為一頭兇猛的青獅。 而此青獅,正是封神榜中截教通天教主門下,在萬仙陣中執掌太極陣的虯首仙。因被文殊廣法天尊以盤古幡降服,收為坐騎。

《西遊記》中,青獅兩次下凡,一次是受如來指令去烏雞國稱王三年;第二次是偷下反間在獅駝嶺與白象、大鵬佔山為王。

2、普賢菩薩·六牙白象

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一樣,為佛陀右脅侍,象徵真理。

其坐騎為六牙白象,即封神演義中的靈牙仙,截教八仙之一,鎮守兩儀陣,後為普賢真人降服。在《西遊記》中,白象隨青獅偷下凡間,在獅駝嶺佔山為王,用鼻子輕輕一卷就活捉了豬八戒。

在佛教經典中,釋迦佛的前身正是六牙白象,而摩耶夫人正是白天午睡中夢見六牙白象入懷,而後生了釋迦摩尼。

3、觀音菩薩·金毛犼

觀音菩薩以慈悲名世,她的坐騎卻是兇狠異常的上古神獸金毛吼。

根據《述異記》記載:犼為龍生九子之一,卻常與龍斗。康熙二十五年,平陽縣上空三蛟二龍圍殺一犼,雙方鬥了三天三夜,最後犼殺一龍二蛟力竭而死。

在封神中,金毛犼即截教隨侍七仙中的金光仙。而據野史記載:四大僵屍王中的犼與女媧、伏羲、昊天並列為上古四神,犼為僵屍的終極形態,四大僵屍王中的後卿為犼三分之一的靈魂所化,贏勾、旱魃是犼的低級階段。

4、金剛手菩薩·大白豬

金剛手菩薩手持金剛杵,具有除惡降魔的廣大神力,常侍衛佛前。有人說金剛手菩薩的坐騎是蛇,卻沒有相關出處。金剛手菩薩在藏傳佛教中是重要的雨神,他是大勢至菩薩的憤怒像,大勢至菩薩的坐騎是大白豬。

5、虛空藏菩薩·獅子、象、馬、孔雀與金翅鳥

虛空藏菩薩是密教胎藏界曼荼羅虛空藏院之主尊,他一化為五,分別是法界虛空藏、金剛虛空藏、寶光虛空藏、蓮華虛空藏、業用虛空藏等五位菩薩,依中、東、南、西、北的順序,分別乘坐獅子、象、馬、孔雀與迦樓羅。

6、地藏王菩薩·諦聽

諦聽是地藏王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靈獸,能通過聽覺辨別萬物,尤其善聽人心,它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西遊記》中記載他辨別出真假美猴王,只是惹不起假猴王,足見其靈性比眾菩薩水平還高,達到佛的級別。

7、彌勒菩薩·獅子

彌勒菩薩是釋迦佛欽定的接班人,作為賢劫千佛的第五尊佛,在信眾眼中,彌勒菩薩自然要繼承釋迦佛的一切,而佛降服過的最強坐騎自然是在雪山修行時吞噬佛陀的金色大孔雀王,也就是後來的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故誤以為彌勒佛的坐騎是孔雀,甚至是孔雀明王。

獅子與彌勒有同修之誼,乃彌勒菩薩的坐騎。

8、除蓋障菩薩·蓮花

除蓋障是真正的女菩薩,且是修行最高,最接近佛的女人。她是文殊菩薩的老師,原名離意。 《大日經》中說她:左手執蓮華,華上置摩尼寶珠,右手作施無畏手印。

所有除蓋障菩薩像,所坐皆為蓮花。

(3)觀世音菩薩坐騎是什麼動物圖片擴展閱讀: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里,菩薩坐騎屢屢出現,下凡作惡,為禍人間。

觀音菩薩的坐騎就曾出現過,在唐僧師徒四人,到朱紫國時,碰到一個手持鈴鐺的「妖怪」。雖然法力不是很高強,被孫悟空略施小計就搞定了,但最後「觀音菩薩」現身將其帶走。

在《西遊記》中六牙白象,也就是普賢菩薩的坐騎。出現過一次,在獅駝嶺和青獅、大鵬結為兄弟,三妖是獅駝嶺的大王,而白象,也是二大王。跟他大哥,青獅帶領十萬妖怪,在獅駝嶺可是無惡不作。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一隻青色的獅子,在《西遊記》中,文殊菩薩的青毛獅曾經兩次下界:一次是做了烏雞國的國師,進而將國王沉入井中,自己做了國王;第二次是做了獅駝嶺三兄弟的老大,吃人干壞事,無惡不作。兩次下凡,可謂是凡心不死。

地藏王的坐騎,在《西遊記》中算是最靠譜的一位。在真假美猴王的時候出現過一次,因諦聽天生技能,被的地藏王菩薩叫去分辨,誰是真「大聖」誰是假「大聖」,出場過一次,在知道誰是真的,誰是假的時候還不敢說出來,也是一直陪在地藏王菩薩身邊的坐騎。

㈣ 觀音菩薩的坐騎是什麼

觀音菩薩的坐騎是金毛犼。

據文獻記載,觀音菩薩坐騎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

影視形象

《西遊記》第七十一回中寫孫悟空在麒麟山戰勝了會使用出火出煙出沙三種鈴兒的妖怪賽太歲後,遇上觀音菩薩來收尋此怪,觀音菩薩告知悟空:此怪是其胯下坐騎叫金毛犼,因牧童盹睡,失於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與朱紫國王消災也。

觀音菩薩喝了一聲,那怪打了個滾,現了原身,讓菩薩騎上。只見這金毛犼四足蓮花生焰焰,滿身金縷迸森森,大慈悲回南海不題。

《封神演義》中也提到金毛犼是慈航道人的坐騎。

㈤ 四大菩薩的坐騎是什麼

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 明顯的特徵和區別方法,主要看坐騎和手中法器。明顯特徵以及區分如下:1.觀世音菩薩:一般坐或站在蓮台上(也有站或坐在龍上的),一手持凈瓶,一手拿楊枝2.地藏菩薩:一般坐騎是「地聽」,(也有站蓮華台),一手中持錫杖,一手托明珠。3.普賢菩薩:一般都是騎白象,手持如意4.文殊菩薩:一般都是騎獅子,手持寶劍 或佛經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
五台山文殊菩薩代表大智(理性)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有時又作曼殊室利。意為妙德、吉祥。據說他出生時家中出現許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有很高的地位。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因此常稱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宣講大乘佛法玄理。 單尊的文殊菩薩像在五台山各寺廟中則供奉較多。文殊的形象,有種種差別。按其頂髻的形狀,可分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密宗則依據貞言陀羅尼
(咒)的字數,分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為本體,最為常見。一般的文殊菩薩像多為頭戴五髻寶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內證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文殊菩薩的形象,童子形則喻天真純潔。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放般若經梵篋,表示般若之智一塵不染。右手執寶劍,以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鋒利的寶劍,能斷一切無明煩惱。身坐白蓮台,表示清凈。但大部分文殊菩薩像都是身騎獅子,以獅子勇猛,威風震懾魔怨,表示菩薩智慧威猛。另外還有一種依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而作的騎金色孔雀的文殊像。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靈牙仙的六牙白象

峨嵋山普賢菩薩代表大行(落實)

《大日經疏》雲:「普賢菩薩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故以為名。」《大乘經》載:「入山求道,飢寒病癘,枯坐蒲團,是曰普賢;普賢者,苦行也。」《華嚴經•清涼疏》曰:「普賢之學得於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好象。」 白象是普賢菩薩願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徵,所以峨眉山寺廟中的普賢塑像多騎白象。現在峨眉山的洗象池,傳說普賢菩薩每次騎象過此,必在這口池裡汲水洗象,然後才登上金頂,池旁的寺院也取名洗象寺。為了歌頌普賢菩薩的功德,連纏生在冷杉枝幹上的松蘿,當地人也美其名曰是「普賢線」,認為是普賢菩薩特意在懸崖陡壁上掛起這些長線,引渡信徒登絕頂。 普賢菩薩的梵文音譯是三曼多跋陀羅,也有意譯為遍吉的。 據佛經說,普賢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再加上佛的左脅侍文殊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與文殊的智德、證德相對,普賢主一切諸佛的理德、行德,也就是說他代表「德」」和「行」。德,據說普賢有延命之德;行,據說普賢發過十種廣大行願,要為佛教弘法盡力。所以,他的尊號是大行普賢。 相傳普賢在中國顯靈說法的道場在四川峨嵋山,其中有萬壽寺(晉代始建時名普賢寺),寺中所塑普賢像是有代表性的法像:普賢坐在大象背負的蓮台上,手執如意;象身白色,六牙,四足分踏在蓮座上。 白象代表願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徵「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觀音菩薩坐騎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愛心) 觀世音菩薩也稱觀自在菩薩,是「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的簡稱。菩薩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菩薩則現何身而為說法,隨緣救度,普救人間疾苦。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詮釋。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觀音由宿世悲願得名。《悲華經•受記品》謂菩薩在遠古因地修行時期,因發大悲誓願而蒙寶藏如來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觀音以修四自利得名。《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謂菩薩自述,往昔恆河沙劫前,師事觀世音如來,以聞思修,入於正定,觀世音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 觀音由證果利他得名。《法華經•普門品》謂釋迦牟尼佛就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的提問答復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在民間顯化事跡較多,所以執持的法器也非常多,千手千眼觀世音,每一隻手上都有一種法器或者手印,都能代表菩薩不同的救渡法門。凈瓶楊柳枝為千手觀音四十手持物之一,凈瓶主在凈,內盛以楊枝甘露,化凡夫熱惱為清涼,恆順心願,普度眾生。 觀世音菩薩坐騎也有多種,我們常見到的有龍有鰲,圖片上的是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中國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

又有文獻記載,觀世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犼是什麼動物呢?《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犼,獸名,似犬,食人。」據說,犼兇猛異常,別說吃人,連蛟龍都不是它的對手。
清代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記載:「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鷙猛異常,每與龍斗,口中噴火數丈,龍輒不勝。

康熙二十五年夏間,平陽縣有犼從海中逐龍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見三蛟二龍,合斗一犼,殺一龍二蛟,犼亦隨斃,俱墮山谷。其中一物,長一二丈,形類馬,有鱗鬣,死後,鱗鬣中猶焰起火光丈余,蓋即犼也。」

地藏菩薩,像以一頭形似獅子的怪獸為坐騎的,名號曰:「諦聽」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代表大願(孝道)

諦聽又稱「獨角獸」,「地聽」,「善聽」,乃九華山鎮山之寶,相傳為金地藏菩薩坐騎。

金地藏卓錫九華,立志修行,因有諦聽晝夜相隨,處處逢凶化吉,終成佛道。

佛教尊稱諦聽為神犬,後人緣其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是佛門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下來的一個圖騰和聖物。

諦聽集群獸之瑞像於一身,聚眾物之優容為一體,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形態別致,想像豐富,世人珍之為「鎮宅之寶」、「廟堂之尊」、「天地精靈」和「萬獸征物」,廣泛納為收藏。 從造型看諦聽,它的獨角其一,是象徵著能接受宇宙之信息,似為「天線」之用;其二、能起到護身保險之用,它的犬耳能聽宇宙之音頻、傳遞給信者分辨是非。

它的龍身示為吉祥如意,它的虎頭表示智勇,有困難勇往直前,決不退讓,它的獅尾表示有耐性、有雄心,辦任何事堅持就是勝利,它的麒麟足視為四平八穩,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為善為寶。

地藏菩薩像多為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

地藏菩薩因立下度盡六道中生死流轉的眾生的大願,故而常現身於人、天、地獄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稱,名號與形象如下: (一) 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種人頭幢,其形象為左手持人頭幢,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助地獄道眾生。 (二) 寶珠地藏,左手持寶珠,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度畜生道。
(三)寶印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結如意寶印,專門濟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剛幢,右手結施無畏印,專門濟度阿修羅道。 (五)除蓋障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結與願印,為人除掉八苦之蓋障,專門濟度人道。所謂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為苦諦所攝。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結說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將死時現五種衰相)而除其苦惱,專門濟度天道。

㈥ 四大菩薩的坐騎都是什麼來歷都有什麼說法

說起菩薩,我們都會想到觀音菩薩,其實佛教中有四大菩薩。為了能夠解救世間眾生的苦難,菩薩以各種不同的化身來到民間,隨時隨地解救人們的危難,最終修行成佛的。文殊菩薩的坐騎是青獅,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地藏王菩薩的坐騎像一頭形近獅子的怪物,稱號曰:「諦聽」。諦聽又被稱為「獨角獸高達」,「地聽」,「善聽」,乃九華官莊鎮山之寶,流傳為金地藏觀音菩薩坐騎。金地藏卓錫九華,志向修習,因有諦聽白天黑夜相伴,隨處遇難呈祥,最終成為佛學。

㈦ 觀音菩薩的坐騎有哪些

觀音菩薩的坐騎是金毛犼。

金毛犼,是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坐騎,主人是觀世音菩薩。傳說中,像犬,兇猛異常,會吃人,並常與龍爭斗的神獸。出自明代神話小說《西遊記》與《封神演義》。

相關信息:

在西遊故事之中思凡下界為妖王,偷跑觀音菩薩的法寶「紫金鈴」,自號「賽太歲」,但不吃唐僧肉。三年前曾捉走朱紫國的「金聖宮娘娘」,幸好紫陽真人早先送其一件五彩仙衣護體,使得賽太歲不能近身侵犯,最後紫金鈴被孫悟空用計偷走,打敗了賽太歲,觀音菩薩下凡將其變回原形後帶走,紫陽真人亦將五彩仙衣取回。在封神故事之中,其為上古聖人通天教主截教門下的「金光仙」弟子,同時也為隨侍七仙之一,被派去在萬仙陣中負責控制四象陣,萬仙陣被闡教眾仙所破之後,金光仙被南極仙翁降伏擒住,並打回原形變成金毛犼,成為了後世觀音「慈航道人」的坐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