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哪些
首先我們得有一個概念,茶器與茶與飲茶方式是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在不斷變化的,並非一成不變,那麼從理論上講,一套完整的茶具就並非是完全固定的,更何況泡茶可以簡單到一壺一杯,也可以很講究,講究到整個茶席布置都具有儀式感,風雅茶事,回歸故里。
以上泡茶方式主要針對一些相對正式的場合,如若自己平時沖泡或簡潔或講究儀式感,快樂隨心便好。偶爾,我們也給泡茶加點儀式感,儀式感是對生活的重視,讓泡茶成為享受和感動,而不僅僅是喝茶止渴,讓一茶、一盞的儀式感,裝飾我們的生活。
好茶,豈止於茶
茶好器不對,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做好茶具,讓喝茶更快樂
2. 一套完整的茶具都有哪些東西
1、匙置
用來放置茶匙和茶夾,材質可以是陶瓷、竹木、石頭或塑料。
2、茶匙
又稱茶扒,因外形像湯匙而得名,主要作用是挖取茶壺內泡過的茶葉。因為茶葉沖泡後,經常會塞滿茶壺,特別是壺口,用手挖不雅觀更不衛生,此時即可用茶匙的尖處來清理茶壺出水處的細孔。茶匙建議選用比茶盤稍短的長度,好看而且收納方便。
3、茶夾
又稱茶筷,是溫杯洗杯時所用的茶具。
泡茶時一般都把杯子放於熱水中清洗殺菌,清洗後燙手的杯子無法拿取,此時即可使用茶夾夾取杯子,茶夾也用於夾出泡過的茶葉。
4、茶海
又名茶盅,公道杯。茶壺內的茶水和茶葉的接觸程度會影響茶水的顏色,因此如果從茶壺內直接倒出茶水,就會濃淡不均。公道杯就是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茶海宜選擇開口大的,方便倒茶,容量要比茶壺大,才不會出現茶水太多裝不下的冏境。
5、茶葉
乾燥完整、無過多的茶角茶梗、無粗老黃片及其他雜物,這樣的茶葉才稱得上品質良好。條形茶應緊細勻稱;半球形茶宜圓滿結實;劍片狀茶葉以葉片平尖細小為佳。
挑選茶葉時主要看色澤外形、聞香、品味、看茶渣。如果條件允許,讓店家現場沖泡茶葉,如果沖泡4-5次後還呈現甘甜芬芳的茶味,茶葉渣外形均勻一致,碎茶和雜質少,這樣的茶葉即可算得上好茶。
6、茶盤
茶盤的材質和款式多樣,挑選時要選擇平整的盤底,茶杯才站得穩;茶盤的邊要淺、顏色要白,因為深色茶盤易藏污納垢不方便清理。茶盤的材質多為竹、木材質,使用時宜每天清潔,並在清潔後擦乾水分,保持陰干狀態,避免發霉。
7、茶壺
常見的材質有陶、瓷、紫砂、玻璃或石制,最普及的當屬紫砂陶瓷類茶壺,陶壺質地細密透氣性好,導熱慢、保溫性好。
茶壺的形狀有很多種,建議選用圓形的茶壺,圓形的壺身空間更大,有助茶葉充分舒展開來,茶香才能擴散開來,更能呈現茶葉的完美味道。
挑選茶壺時要特別檢查茶壺蓋是否和壺身緊密貼合,壺蓋蓋上後搖動應不會和壺身撞擊,這樣才是精密度好的茶壺,沖泡時熱氣才不易跑出,茶的風味才能充分呈現。
8、茶則
茶則的作用是把茶葉加入茶壺中,常見的材質為竹製,竹子對半剖開後,再把前端斜切並磨成易盛放茶葉的形狀。
9、燒水壺
燒水壺的材質多樣,常見有鐵質、陶制、不銹鋼、電水壺或快煮壺等。
10、杯托
杯托是放在桌上,專門用來盛放杯子用的,相當於杯墊的作用,避免茶杯直接放於桌面留下茶漬。
11、品茗杯
用來品茶和賞茶色用的,大多為白瓷、紫砂或玻璃材質,一般為單獨一人使用,一杯只有一口。
12、聞香杯
用於聞茶香用的,和品茗杯比較更細長,高度比品茗杯高、杯口窄,一般和品茗杯搭配成一套出售。
(2)茶具包括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怎麼用整套的茶具泡茶
1、用茶則挖取茶葉5.5克放進茶壺,茶葉約為壺內空間的1/4的份量,喜歡濃茶的可加入至約壺中一半的份量。
2、把350cc熱水倒入壺中,水溫約為攝氏90度-100度,如果水太熱茶葉易出現燒焦味道,只有老茶才適合用滾燙的熱水沖泡。為了讓茶壺內外溫度一致,可順勢往壺身淋上熱水。
3、蓋上壺蓋,浸泡約1分鍾,至茶壺外層的熱水收干後倒出。
4、把沖泡完的茶湯倒入茶海。
5、然後從茶海倒入聞香杯。
6、再把聞香杯的茶倒入品茗杯,先觀賞聞香杯內茶湯的色澤變化,並聞聞香杯中的茶香,再品茗。
提示:茶葉非常容易吸濕受潮和吸收異味,而且不可見光,因此新鮮茶葉宜使用密封罐裝起來後放於陰涼乾燥陽光照不到的位置,避免變質。
參考資料
茶具 網路
3. 圖片上的茶具都有啥用處
圖片上的茶具用處如下:
一、主要茶具
1、茶海(又稱「公道杯」):用來盛放茶壺里的茶,便於均勻分茶給客人。
2、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於碗內,沖水,加蓋五~六分鍾後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沖一次。
3、小茶杯:杯子一般是白色或淺色。泡好的茶都會分倒到各個茶杯里,然後逐杯分給客人喝。
4、茶盤: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
5、茶荷: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
6、茶壺:用來泡茶用的茶器,常用的有蓋碗和紫砂壺。
2、茶筒:用來盛放茶藝用品。
二、茶具配件
1、茶筷(又稱茶夾):茶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2、茶匙(又稱茶扒): 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的茶葉。
3、茶針:用於疏通壺嘴,以免茶渣阻塞造成出水不暢。
4、茶漏:放在壺口上,用來漏取干茶,防止茶葉外漏。
5、茶筒:用來盛放茶藝用品。
6、茶勺:又稱「茶則」,用來盛取茶葉。
(3)茶具包括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茶具的保養:
1、徹底將內外洗凈
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養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凈。
2、切忌沾到油污
紫砂壺最忌油污,沾一後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3、擦與刷要適度
壺表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子,將壺中積茶銷銷刷洗,用開水沖凈,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拭即可,切忌不斷地推搓。
4、使用後清理晾乾
泡茶完畢,要將茶渣清除干凈,以免產生異味,又需重新整理。
4. 必備的飲茶 茶具有哪些
泡茶所需的器具分為兩大類:主泡器具和輔助用具。主泡器具包括壺、公道杯、品茗杯以及濾網等;輔助用具為茶則、茶巾、茶倉等。另外,備水用具也是必不可少的。茶具中必備的有燒水壺、泡茶壺和品杯,其餘用具根據習慣和需要可繁可簡。
5. 請問全套茶具每一個部件的名稱
1、蓋碗的陶瓷茶具:蓋碗茶具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2、茶海(也叫"公道杯"):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
3、聞香杯:聞香之用,比品茗杯細長,是烏龍茶(鐵觀音)特有的茶具。
4、茶壺:泡茶的工具。
5、茶碟:放茶杯的工具。
6、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壺前的量具
7、爐及水壺:燒水的工具。
8、杯:喝茶的杯子。
9、儲茶的罐:收藏茶葉的容器。
(5)茶具包括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功夫茶是中國民間品茶習俗。流行於廣東潮汕、福建漳泉等地。功夫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壺,碗,杯,盤,托等。
一套精緻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茶風興盛,茶具品種越多,質地精美。廣東潮州和汕頭盛行功夫茶,功夫茶最講究茶具。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需要十種。
6. 茶具六件套都有哪些
茶具六件套指的是蓋碗/茶壺、蓋置、茶濾、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蓋碗主要為泡茶、悶茶的主要器具,蓋置主要為盛放壺蓋的器具,茶濾為過濾茶湯中茶渣的器具,公道杯為盛放茶湯的容器,品茗杯為飲茶容器,聞香杯為嗅聞茶葉香氣的高筒小杯。
1、蓋碗
蓋碗茶和文化是分不開的,一些茶具當中也蘊含著中國式的智慧,蓋碗就是其中之一。蓋碗又稱三才杯。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碗居中,謂之「人」。天人合一的智慧就蘊含在這小小的蓋碗之中,更體現在品茶、賞茶的過程當中。
2、蓋置
蓋置,又名蓋托,泡茶過程中,用來放置壺蓋的器具,可以防止壺蓋直接與茶桌接觸,減少壺蓋磨損。
3、品茗杯
品茗杯是用來喝茶的小杯子。質地有瓷、陶、紫砂、玻璃等,紫砂、玻璃、白瓷、青瓷使用的較多;款式有斗笠形、半圓形、碗形等,其中碗形的最為常見。品茗杯的質地應當與茶壺相呼應。不同的品茗杯會因主人的心境、目的、喜好等而派上不同的用場,帶著主人的氣息,更顯獨特的格調和韻味。
4、聞香杯
聞香杯是用來嗅聞杯底留香的器具,與品茗杯配套,質地相同,加一杯墊則為一套品飲組杯。聞香杯多用於沖泡高香的烏龍茶時使用。以瓷器為主,也有內施白釉的紫砂、陶制的聞香杯。
5、公道杯
茶壺中沖泡出來的茶,上下濃淡不一,而且還可能有一點茶渣,這樣不能讓每個客人都喝到口味一樣的茶,需要將茶湯倒進容器里再分給客人,這個容器稱公道杯,又稱茶海。茶壺中的茶沖好後應馬上倒進公道杯,如果時間太長,茶湯會變得太濃。茶湯倒進公道杯後,等幾秒鍾讓茶湯靜止,然後按從左到右,然後再從右到左的順序把公道杯里的茶分到茶杯里,這樣可以保證每個茶杯里的茶湯濃度基本一致。
7. 茶具有哪些
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
具體使用方法:
1、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放茶杯、茶壺、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有圓月形、棋盤形、扇形,也可以是單層或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也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
使用方法:
用蓋碗茶時,要先揭開碗蓋,再嗅蓋香,最後聞茶香。不可將碗蓋、碗身、碗托三者分開,否則既不美觀也不禮貌。
8. 茶具的分類有哪些
1、瓷器茶具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2、紫砂茶具,紫砂茶具由陶器發展而成,是一種新質陶器。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流傳至今。
3、木魚石茶具:木魚石茶具是指用整塊木魚石作出來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壺、酒壺、竹節杯、套筒杯、冷水杯、茶葉筒等。
4、漆器茶具漆器茶具始於清代,主要產於福建福州一帶。福州生產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 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 白銀"等品種,特別是創造了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 "暗花"等新工藝以後,更加鮮麗奪目,逗人喜愛。
5、竹木茶具隋唐以前,中國飲茶雖漸次推廣開來,但屬粗放飲茶。當時的飲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間多用竹木製作而成。
6、玻璃茶具,玻璃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態各異,用途廣泛,玻璃杯泡茶,茶湯的鮮艷色澤,茶葉的細嫩柔軟,茶葉在整個沖泡過程中的上下穿動,葉片的逐漸舒展 等,可以一覽無余,可說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
7、搪瓷茶具搪瓷茶具以堅固耐用,圖案清新,輕便耐腐蝕而著稱。它起源於古代埃及,以後傳入歐洲。
8、冰裂茶具冰裂茶具因茶杯杯身有似冰裂的痕跡,因此而得名。都選用天然的陶瓷泥料,運用獨特的加工技術精製而成,具有外形光亮細膩美觀,杯壁厚,不燙手,散熱快等特點。
9、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發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後逐步演變為比較堅實的硬陶,再發展 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興古代制陶頗為發達,在商周 時期,就出現了幾何印紋硬陶。秦漢時期,已有釉陶的燒制。
10、金屬茶具,金屬用具是指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製作而成的器具。
11、石茶具石茶盤,是取材於天然石頭,雕刻一些比較含蓄有意義的題材加為裝飾,附加在有實用功能的茶盤上,而形成一種新的茶具新型產品。
(8)茶具包括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冰裂茶具的顏色特點:
冰裂茶具因燒制時的各因素不同,例如:不同地區不同配置的瓷土、 七彩冰裂使用的釉水、燒制的溫度,會產生不一樣的顏色。
其他因素一致,因不同批次的燒制,顏色會有細微的差異,這也就是沒有完全一樣的兩件陶瓷品的原因。主要的七種顏色是:赤、橙、黃、綠、青、蘭、紫。
冰裂釉是指在多層次的立體結構裂紋,造成猶如花瓣般的層面。杯壁厚實,口緣寬敞,釉層薄、質細,釉面上有不規則的細碎層層疊疊,好似豎冰乍裂,立體感很強,極富藝術魅力。
9. 茶具名稱都有些什麼
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
常用的茶具和用法主要如下:
1、茶壺:用來泡茶的常用器具,材質多為瓷質、紫砂或者玻璃。紫砂壺具有透氣性好、保溫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點,常用於沖泡烏龍茶、普洱茶等。
2、蓋置:又名蓋托,泡茶過程中,用來放置壺蓋的器具。可以防止壺蓋直接與茶桌接觸,減少壺蓋磨損。
3、壺承:又名壺托,是專門用來放置茶壺的器具,可以承接壺里濺出的沸水,讓茶桌保持干凈,通常用紫砂、陶、瓷等質地。與相同材質的壺配套使用,也可以隨時組合。
4、茶盤:茶盤又稱茶船,是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等的淺底器皿。材質廣泛,款式多樣。
5、聞香杯:聞香之用,比品茗杯細長,多於品茗杯搭配使用,一般用於沖泡烏龍茶時使用。雙手掌心夾住聞香杯,靠近鼻孔,邊搓動邊聞香。
6、品茗杯:茶杯也,用來品嘗茶湯,常用的品茗杯有三種,一種是白瓷杯,一種是紫砂杯,還有一種是玻璃杯,便於觀賞湯色。
7、蓋碗:用來沖泡茶葉的茶具,又稱三才蓋碗,三才者,天、地、人。茶蓋在上,所謂「天」,茶托在下,謂「地」,碗居中,謂「人」。蓋碗時中國茶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展示。
8、公道杯:又稱茶海或茶盅,是用來分茶的器具,用茶葉沖泡完畢以後,可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勻茶,使茶湯均勻,然後平均分給客人,這樣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濃度均勻,體現出一種平等。
9、茶荷:用於盛放待泡干茶的器具,用於置茶,還可以用來賞茶。茶荷的形狀以有引口的半球形為主,質地多為瓷質。
10、茶葉罐:用來存放干茶的器具。主要作用是為了避免茶葉變質,茶香揮發等。從質地上來說,一般有鐵質、錫質、陶瓷等。
10. 茶具六件套都有哪些
茶具六件套一般指的是:茶壺、蓋置、壺承、茶盤、品茗杯和聞香杯。
1、茶壺是主要的泡茶容器,茶壺的種類有紫砂壺、瓷壺、玻璃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