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什麼植物,能吃嗎
小薊---能吃,葯物
刺兒菜(學名:Cirsiumsetosum),民間俗稱刺角芽,為菊科薊屬的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中歐、東歐、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等地區亦有分布。生長於海拔140米至265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叢中、田間、林緣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葯用
考證
出自《本草經集注》
1.《醫學衷中參西錄》:小薊,山東俗名萋萋菜,萋字當為薊字之轉音,奉天俗名槍刀菜,因其多刺如槍刀也。其根與莖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鮮者搗爛,取其自然汁開水服之。若以入煎劑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鮮之性,約煎四、五沸即取湯飲之。又其莖中生蟲即結成疙瘩,狀如小棗,其涼血之力尤勝。若取其鮮者十餘枚搗爛,開水沖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熱者尤效。用時宜取其生農田間嫩而白者。
2.《中葯志》:歷代《本草》對於大薊與小薊形狀與生態的區別為:大薊生山谷,較高大,葉皺;小薊生平澤,較矮小,葉不皺。再結合《證類本草》的冀州小薊及《救荒本草》刺薊菜圖,均似刻葉刺兒菜C.Setosum。《本草綱目》的小薊圖頗似刺兒菜C.Segetum。《本草綱目》的大薊圖及《植物名實圖考》的大薊圖均似薊Cirsiumjaponicum。而《救荒本草》的大薊及《植物名實圖考》的小薊圖則均似飛簾Caruscrispus。由此可見,歷代《本草》所指大薊,主要應是薊Cirsiumjaponicum,而小薊則為刺兒菜Cephalano-plossegetum與刻葉刺兒菜C.Setosum。此外,其他近似植物如飛簾Caruscrispus等亦有當大薊或小薊用的。
別名
野紅花、小刺蓋、刺菜。貓薊、青刺薊、千針草、刺薊菜、刺兒菜、青青菜、萋萋菜、槍刀菜、野紅花、刺角菜、刺角芽、木刺艾、刺桿菜、刺刺芽、刺殺草、薺薺毛、小惡雞婆、刺蘿卜、小薊姆、刺兒草、牛戳刺、刺尖頭草、鋸鋸草(常見農村用來喂豬)小刺蓋、 萋萋芽(安徽北部等地方叫法)、刺牙菜(河南省北部叫法)。
葯材基源
為菊科植物刺兒菜的全草或根。
採收儲藏
5-6月盛開期,割取全草曬干或鮮用。可連續收獲3-4年
2. 刺角芽學名是什麼
刺角芽是一種我們在北方地溝邊常見的小型綠植物,它的學名叫「大薊」,實際是一種中草葯,用於活血。其花蕊成果後可食用,葉子兩側帶刺,不可吃。
3. 刺菜又名刺角草是什麼樣的
刺菜為多年生草本;卵形或橢圓形葉子互生,邊緣有刺,兩面有白色絲狀毛;夏季開紫紅色花,頭狀花序頂生。
刺菜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徑3-5毫米,有時可達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無毛或有薄絨毛。
刺菜全部莖葉兩面同色,綠色或下面色淡,兩面無毛,極少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絨毛而呈現灰色的,亦極少兩面同色,灰綠色,兩面被薄絨毛。
(3)刺角芽張什麼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刺菜除西藏、雲南、廣東、廣西外,幾遍全國各地。分布平原、丘陵和山地。生於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間,海拔170-2650米。歐洲東部、中部、蘇聯東、西西伯利亞及遠東、蒙古、朝鮮、日本廣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波蘭。
刺菜瘦果淡黃色,橢圓形或偏斜橢圓形,壓扁,長3毫米,寬1.5毫米,頂端斜截形。冠毛污白色,多層,整體脫落;冠毛剛毛長羽毛狀,長3.5厘米,頂端漸細。花果期5-9月。
4. 什麼野菜梗上都是刺求圖片
刺角芽,刺兒菜,民間俗稱刺角芽,為菊科薊屬的植物。
5. 這是什麼植物
圖片上的植物為:蒲公英
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鍾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6. 什麼植物
小薊。
7. 這是什麼植物
刺兒菜,學名小薊
刺兒菜(學名:Cirsium setosum),民間俗稱刺角芽、刺角,為菊科薊屬的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中歐、東歐、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等地區亦有分布。生長於海拔140~2650米的地區,一般野生於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叢中、田間、林緣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葯用。
中文學名
小薊
拉丁學名
Cirsium setosum (Willd.) MB.
別稱
刺兒菜
二名法
Cirsium setosum
界
植物界
葯源相關
考證
出自《本草經集注》
1.《醫學衷中參西錄》:小薊,山東俗名萋萋菜,萋字當為薊字之轉音,奉天俗名槍刀菜,因其多刺如槍刀也。其根與莖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鮮者搗爛,取其自然汁開水服之。若以入煎劑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鮮之性,約煎四、五沸即取湯飲之。又其莖中生蟲即結成疙瘩,狀如小棗,其涼血之力尤勝。若取其鮮者十餘枚搗爛,開水沖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熱者尤效。用時宜取其生農田間嫩而白者。
2.《中葯志》:歷代《本草》對於大薊與小薊形狀與生態的區別為:大薊生山谷,較高大,葉皺;小薊生平澤,較矮小,葉不皺。再結合《證類本草》的冀州小薊及《救荒本草》刺薊菜圖,均似刻葉刺兒菜C.Setosum。《本草綱目》的小薊圖頗似刺兒菜C.Segetum。《本草綱目》的大薊圖及《植物名實圖考》的大薊圖均似薊Cirsiumjaponicum。而《救荒本草》的大薊及《植物名實圖考》的小薊圖則均似飛簾Caruscrispus。由此可見,歷代《本草》所指大薊,主要應是薊Cirsiumjaponicum,而小薊則為刺兒菜Cephalano-plossegetum與刻葉刺兒菜C.Setosum。此外,其他近似植物如飛簾Caruscrispus等亦有當大薊或小薊用的。
別名
野紅花、小刺蓋、刺菜、貓薊、青刺薊、千針草、刺薊菜、刺兒菜、青青菜、萋萋菜、槍刀菜、野紅花、刺角菜、刺角芽、木刺艾、刺桿菜、刺刺芽、刺殺草、薺薺毛、小惡雞婆、刺蘿卜、小薊姆、刺兒草、牛戳刺、刺尖頭草、鋸鋸草(常見農村用來喂豬)小刺蓋、 萋萋芽(安徽北部等地叫法)、踢踢芽(河南南部等地叫法)、刺牙菜(河南省北部等地叫法)。
葯材基源
8. 夏菜是什麼菜
夏菜是一種野菜,學名小薊,民間俗稱刺角芽、刺角,為菊科薊屬的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中歐、東歐、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等地區亦有分布。生長於海拔140~2650米的地區,一般野生於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叢中、田間、林緣及溪旁。
夏菜是一種野菜,學名小薊,民間俗稱刺角芽、刺角,為菊科薊屬的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中歐、東歐、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等地區亦有分布。生長於海拔140~2650米的地區,一般野生於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叢中、田間、林緣及溪旁。
9. 方言七七毛的學名是什麼有什麼功效
學名:小薊(植物物種刺角芽)
刺兒菜(學名:Cirsium setosum),民間俗稱刺角芽,為菊科薊屬的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中歐、東歐、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等地區亦有分布。生長於海拔140米至265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叢中、田間、林緣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葯用。
【性味與歸經】 甘、苦,涼。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 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10. 刺腳芽的功效和作用
刺腳芽的功效和作用:
1、嫩葉揉碎塞入鼻孔,可以止流鼻血。
2、無論葉、根,也無論嫩、老,也無論新鮮或乾枯,熬水當茶喝,可以下火、降低血壓。低血壓者不宜。經常飲用,可延年益壽、百病不生。
3、取白根六段,每段長約七厘米,加水兩碗,熬至一碗,打入荷包蛋,加白冰糖若干,每天一次,連服用七天,據說可以根治慢性鼻炎。
4、醫書說可以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帶下,腸風,腸癰,癰瘍腫毒等。
5、根煎劑或全草蒸餾液1:4000濃度時在體外能抑制人型有毒結核菌的生長。酒精浸劑1:3000時對人型結核菌即有抑製作用。水煎劑的抑菌濃度比酒精浸劑的濃度為大。
(10)刺角芽張什麼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刺腳芽形態特徵:
刺腳芽是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徑3-5毫米,有時可達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無毛或有薄絨毛。
刺腳芽基生葉和中部莖葉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頂端鈍或圓形,基部楔形,有時有極短的葉柄,通常無葉柄,長7-15厘米,寬1.5-10厘米,上部莖葉漸小,橢圓形或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或全部莖葉不分裂,葉緣有細密的針刺,針刺緊貼葉緣。
或葉緣有刺齒,齒頂針刺大小不等,針刺長達3.5毫米,或大部莖葉羽狀淺裂或半裂或邊緣粗大圓鋸齒,裂片或鋸齒斜三角形,頂端鈍,齒頂及裂片頂端有較長的針刺,齒緣及裂片邊緣的針刺較短且貼伏。
全部莖葉兩面同色,綠色或下面色淡,兩面無毛,極少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絨毛而呈現灰色的,亦極少兩面同色,灰綠色,兩面被薄絨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