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黑色的魚是什麼觀賞魚,嘴巴有鬍子,像泥鰍
這是紅尾黑鯊,熱帶魚,別名:兩色野鯪、紅尾魚、紅尾鯊、紅尾鮫、黑金鯊,學名:Labeo bicolor ,科種:鯉科,產地:泰國,食物:喜食動物性飼料,任何活餌均可,但要增加植物性飼料,性情:性情稍粗暴,對其它魚類溫和,但同種之間卻打得厲害。紅尾黑鯊又叫火尾魚,因為此魚遍 體漆黑,只有尾鰭紅得好像一團燃燒的 烈火。紅尾黑鯊在幼魚時身體各鰭呈黑 色,長到8cm左右時尾鰭變為金黃色, 長到10cm(即達到性成熟)時尾鰭才 會變成鮮紅色。水溫變化也影響尾鰭的 顏色,水溫過低時尾鰭的顏色便褪為橙 黃色,甚至會變成純黑色。
飼養條件
紅尾黑鯊的飼養方法 體健易養,因其性情粗暴,所以應養在較大的水
族箱中,最好水族箱放在陰涼的地方,池底鋪暗色沙礫,這樣更能顯出其尾鰭鮮紅的色彩。適合水溫22~26℃,喜食動物性飼料,可投喂任何活餌,但要增加植物行飼料,這對保持體色有好處。另外在飼養時,如其體色減退,變成暗灰色時,或連尾部也褪色,則表明其健康不足。
生活習性
最適生長水溫24~26度,要求含氧量高的老水。雜食性,但愛吃魚蟲、水蚯蚓等活餌料。游泳敏捷、活潑,成魚會襲擊它魚,尤愛咬絲狀體鰭條,不宜和有絲狀體鰭條的魚(如神仙魚)混養。宜同中群養。變異種有綠虎皮魚、金虎皮魚。
紅尾黑鯊也是一種很好養的品種,對水質要求甚低,喜歡老水,所以不宜多換新水,適宜水溫為 22 ~ 26 ℃ 。由於它屬於偏大型底層魚類,所以養魚缸須寬大略高,並植闊葉水草。紅尾黑鯊喜半明半暗生活環境,膽子較小,喜歡躲在草叢中。該魚食性雜,是著名的「清掃工」,魚缸中的青苔、殘餌以及藻類均可攝食,但它仍以活食為最愛,所以紅線蟲之類可多喂一些。
在養殖紅尾黑鯊時,幼魚可以同養一缸,但長成後一個魚缸最好只放一尾,因為紅尾黑
些領地觀念獨一無二,一個小小魚缸中若有了二尾紅尾黑鯊,常常會為領地而爭斗的你死我活。另外它們也有追逐其他魚種的習慣,但一般不會傷害朋友。
紅尾黑鯊屬花盆卵生魚類,性別區分在體型和色彩上。雄魚瘦小,尾金紅色,雌魚略大,尾桔紅色。繁殖時最好前半個月將雌雄親魚單養,多喂鮮活魚食,繁殖箱底鋪黑、白相間的小卵石,栽上闊葉水草,設置一個倒扣的花盆。繁殖用水弱酸性,水溫 25 ~ 26 ℃ 。雌雄比為 1 : 1 。雌雄半個月後圓房,一般在清晨產卵。該魚婚姻嚴格恪守「一夫一妻」制,不允許有第三者雄魚插足,否則兩雄相鬥必有一傷,配對時務必小心。該魚有護卵習性,一般不自食其卵。受精卵2 天孵化出苗,再經 2 天平游覓食,喂「洄水」。值得注意的是:幼魚 2 周時死亡率高,必須加強營養。幼魚體色暗黑,待 8 周後尾鰭方變紅,各鰭鑲有白邊,長成後變為黑身紅尾狀。
㈡ 什麼魚全身黑色
黑瑪麗 黑瑪麗魚一般指黑瑪麗
黑瑪麗又名黑摩利花鱂科。(Black molly/Mollienesia latipinna)。分布於墨西哥。旱高鰭瑪麗魚雜交培育出來的一種小型熱帶魚。體呈梭形,長5~6厘米,雌雄均全身黑亮,別具一格,令人喜愛。
黑瑪麗魚對水質要求不嚴,喜歡含有微量鹽分的水,適宜水溫為20℃~24℃。如溫度長期偏低,容易患病。例如,在水溫低於18℃時,易患水霉病。食性雜,
能刮食箱壁上的藻類和水草,故有水族箱「清潔工」的美稱。性情溫和,易於混養。由於黑瑪麗魚喜歡弱鹼性的硬水,所以不宜與脂科的熱帶魚混養。幼魚可餵食小
型蚤類等鮮活餌料。5個月性成熟,繁殖周期為35天左右。[1]
黑瑪麗是卵胎生魚類中較難飼養的一個品種,
在無日光照射黑瑪麗的水族箱中很難飼養。性情溫和,可與其它性情溫和的魚類品種混養。喜弱鹼性(pH為7.4)硬水,在水溫為22~28℃的水中生活良好,廣鹽性,對鹽水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且對水溫的變化很敏感,不喜一次性全部更換水,應常部分換水。屬雜食性魚類,日常飼養中,以投喂活水蚤,搖蚊幼蟲等動物性餌料(活食),也可投喂一些新鮮的菠菜葉或萵苣葉,並喜啃食水草和缸壁上的綠苔。更換新水後可放入少許食鹽,預防疾病的發生。
卵胎生,雄魚臀鰭特化成交接器,雌魚正常。雌雄可通過臀鰭是否特化鑒別,性成熟年齡5-6個月,性成熟後可見雄魚追逐雌魚,完成體內受精,受精後20天左右開始繁殖,產前徵兆不太明顯,可見雌魚躲在角落或水草叢中,腹部膨大,瀉殖空呈乳白色。仔魚產量從數十尾到上百尾不等。在水族箱中繁殖應做好仔魚的保護措施,防止被親魚吞食。
仔魚出生後生長5~6個月,就能進行繁殖。雄魚體較小,後半身扁平,游動迅速,臀鰭演變成棒狀的交接器;雌魚體大,腹部渾圓。合群飼養時,雄魚經常追逐雌魚,受精後的雌魚腹部逐漸隆起,接近生殖期,其生殖孔呈「白色狀」時,常呆在水草叢中,這就是臨產前的徵兆。這時將雌魚撈出放入繁殖缸中,水溫保持在25~28℃,缸底鋪放卵石或水面漂浮水草,以便剛出生的仔魚藏身。也可在特製的小籠中產仔。
㈢ 這種黑色小魚叫什麼名字
月光魚 是熱帶魚中一個重要品種,它和孔雀魚一樣小巧玲瓏,五光十色,惹人喜愛。月光魚體長魚體長4~6厘米,它的適應性和繁殖能力都很強。它的特點是能與劍尾魚類雜交,繁殖出新的品種。常見的月光魚品種有:紅月光魚、藍月光魚、紅鰭金月光魚、金頭月光魚、雙鰭月光魚、帆鰭月光魚、金頭帆鰭月光魚等。
㈣ 這些黑色魚的是什麼魚
如圖 , 可能是 羅非魚 學名
慈鯛科(麗魚科) Cichlidae 口孵非鯽屬 Oreochromis 魚類
下圖為 莫三比克口孵非鯽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俗稱 吳郭魚、非洲鯽魚、非鯽、越南魚、南洋鯽、羅非魚
在1954年前後傳入到中國南方,作為一種淡水塘養魚類,因其形似鯽魚,原產非洲,稱為非洲鯽魚,簡稱非鯽。又一度因自越南傳入,而稱之為越南魚。1981年鄭葆珊在《廣西淡水魚類志》中將此魚稱為羅非魚。羅非魚得名自越南語中魚的發音為「羅非」,可能是廣西養魚者對此魚來自越南的稱呼。
㈤ 家裡有一種黑色的小魚,不知道是什麼魚。
如圖 , 麗麗魚 學名
斗魚亞科 Belontiidae 毛足鱸屬 Trichogaster 魚類
下圖為 厚唇毛足鱸 Trichogaster labiosa,俗稱 大紅麗麗、橘裳麗麗、厚唇麗麗
宜在ph6.8~7.2,硬度9~10度的水中繁殖。雄魚自擇配偶。受精卵1天孵出魚苗,雌魚產卵後撈出,留雄魚守巢護幼。
㈥ 黑色的是什麼魚
黑色的魚是蝴蝶錦鯉。
只不過顏色黑化了,也很漂亮。
蝴蝶錦鯉的魚鰭比一般的錦鯉要大。
㈦ 黑的的魚是什麼魚
如圖 肉食性魚類 , 瘋鱨 幼魚 黃顙魚的一種 學名
鱨科 Bagridae 瘋鱨屬 Tachysurus 魚類
下圖為 瘋鱨 Tachysurus fulvidraco(Pelteobagrus fulvidraco ), 俗稱 黃骨聰,黃丫頭、翁公魚、鋼針、戈艾、吱戈艾、黃刺公、疙阿、疙阿丁、黃臘丁、嘎牙子、昂刺魚、黃鰭魚、三槍魚、黃刺骨、黃牙鯁、王牙、黃嘎牙,刺疙疤魚,刺黃股,黃蛟,汪丫魚,毛泥鰍,黃骨頭
黃顙體長,腹面平,體後半部稍側扁,頭大且扁平。吻圓鈍,口裂大,下位,上頜稍長於下頜,上下頜均具絨毛狀細齒。眼小,側位,眼間隔稍隆起。須4對,鼻須達眼後緣,上頜須最長,伸達胸鰭基部之後。頜須2對,外側一對較內側一對為長。體背部黑褐色,體側黃色,並有3塊斷續的黑色條紋,胸鰭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鰭。脂鰭較臀鰭短,末端游離,起點約與臀鰭相對。進食較兇猛。公母顏色有很大差異,深黃色的黃顙魚頭上刺有微毒。
㈧ 這個黑色的是什麼魚
紅尾護頭鱨(學名:Phractocephalus hemioliopterus),商品名:軍艦鴨嘴、紅尾鴨嘴鯰魚、紅尾鯰魚、狗崽鯨、狗仔鯨、紅尾貓.分布於亞馬遜河與奧里諾科河流域,是一種常見的觀賞性魚類。
中文學名
紅尾護頭鱨
拉丁學名
Phractocephalushemioliopterus
別稱
紅尾鯰,狗仔鯨,軍艦鴨嘴,紅尾貓等等